康熙字典


腪 【未集下】【肉字部】 腪 【集韻】王問切,音運。膜也。 又委隕切,音惲。腪,肥也。

芠 【申集上】【艸字部】 芠 【玉篇】【集韻】□無分切,音文。芠草。 又【淮南子精神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象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

脰 【未集下】【肉字部】 脰 【唐韻】徒□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說文】項也。【玉篇】頸也。【博雅】脰,項也。【左傳襄十八年】兩矢夾脰。【註】脰,頸也。【史記田單傳】自奮絕脰而死。【註】脰,頸。齊語也。 又脰鳴。【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註】脰鳴,鼃黽屬。 又鳥名。【爾雅釋鳥】燕白脰烏。【疏】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燕烏,白脰烏也。 又【博雅】脰,錯也。【又】饌也。 又【韻補】叶音覩。【柳宗元牛賦】牟肰而鳴,黃鍾滿脰。抵觸隆曦,日耕百畝。畝音姥。 又叶音渡。【揚雄羽獵賦】角搶題注,竦讋怖。魂亡魄失,觸輻關脰。

脱 【未集下】【肉字部】 脫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說文】消肉臞也。【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增韻】物自解也。【博雅】脫,離也。【爾雅釋器】肉曰脫之。【註】剝其皮也。【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不得脫長安。【註】脫,免也。 又略也。【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註】脫,猶疏略也。【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註】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脫焉。【註】脫,過去也。 又除也。【公羊傳昭十九年】復加一飯,則脫然愈。【註】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爾雅釋草】倚商,活脫。【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博雅】籠脫,鷂也。 又山名。【山海經】東七十里,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史記樊酈傳】戰龍脫。【註】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蟲新出,皮悅好貌。司馬彪說。【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註】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與娧同。娧娧,舒遲貌。一曰喜也。【詩召南】舒而脫脫兮。【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釋文】脫,吐外反。又【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註】脫,舒也。 又【韻補】叶音退。【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乗其如脫。【註】脫,叶徒對反。 又叶音託。【蘇軾范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脶 【未集下】【肉字部】 腡 【廣韻】落戈切【集韻】盧戈切,□音騾。【玉篇】手理也。【廣韻】手指文也。 又【集韻】公蛙切,音媧。又姑華切,音瓜。義□同。

脸 【未集下】【肉字部】 臉 【集韻】【韻會】□居奄切,音檢。【集韻】頰也。【韻會】目下頰上也。 又【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音韱。【廣韻】□也。【齊民要術】羹臛法,有臉羹。 又【博雅】臉,□也。【釋文】臉,七潛切。 又【廣韻】力減切【集韻】兩減切,□音溓。義同。

脹 【未集下】【肉字部】 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腹滿也。【玉篇】左氏傳,將食,脹,如廁。脹,痛也。◎按左傳成十年,作張如厠,註,中亮反。【通雅】臚脹,謂腹鼓脹也。【急就章】寒氣泄注腹臚脹。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大小腸也。 【玉篇】字書亦作痮。

脺 【未集下】【肉字部】 脺 【集韻】促絕切,音膬。耎易破也。本作脃 又此芮切,音毳。又蒼沒切,音猝。義□同。 又雖遂切,音邃。顏面澤也。一曰腦也。

脻 【未集下】【肉字部】 脻 【集韻】卽涉切,音接。髃也。 又【玉篇】慈叶切。義闕。

苜 【申集上】【艸字部】 苜 【唐韻】【集韻】莫六切【正韻】莫卜切,□音牧。【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史記大宛列傳】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肥饒地。【西京雜記】苜蓿,一名懷風,時人謂之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述異記】張騫苜蓿,今在洛中。【韓愈詩】萄苜从大漠。【漢書】作目宿。 又【博雅】水苜,□也。

脼 【辰集上】【月字部】 脼 【玉篇】古文朗字。註詳七畫。【唐韻】良獎切【集韻】里養切,□音兩。【說文】膎肉也。【玉篇】膎脼。【正字通】膎亦脯也。脼,當是夾脊肉。【博雅】脼,肉也。一曰多味。

【戌集中】【阜字部】 【廣韻】况羽切【集韻】火羽切,□音詡。【玉篇】鄕名。【廣韻】在安邑。 又【集韻】《博雅》離也。 又【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廣韻】地名。在河東。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鄕名。

【戌集上】【金字部】 【字彙補】古文初字。註詳刀部五畫。

【午集上】【甘字部】 【集韻】枯甘切,音堪。甒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音浮。【廣韻】竹有文者。 又【集韻】方鳩切,音紑。披尤切,音坏。義□同。

脽 【未集下】【肉字部】 脽 【唐韻】示隹切【集韻】【韻會】【正韻】視隹切,□音誰。【說文】□也。【正韻】髖也。【正字通】尻骨也。【博雅】臀謂之脽。【前漢東方朔傳】連脽尻。【註】臀也。 又【韻會】一曰地名,祠后土處。【史記孝武紀】始立后土祠汾隂脽上。【註】脽者,河東岸特堆堀,長四五里,廣一里餘,高十餘丈。汾隂地堆之上,后土祠在西,脽在巨靈坐處,西流與河合,以特堆象此爲名。師古曰:以形高起,如人尻脽也。一說地本名鄈,音葵,彼鄕人呼如誰,轉爲脽耳,故漢舊儀云:葵上。 又【集韻】川佳切,音推。又【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義□同。

脾 【未集下】【肉字部】 脾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陴。【說文】土藏也。【徐曰】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白虎通】脾之爲言裨也。【韻會】文子曰:脾爲風。【淮南子精神訓】脾爲雷。【釋名】脾,裨也。在胃下。脾助胃氣,主化穀也。【禮月令】孟春之月,祭先脾。 又可爲殽。【詩大雅】嘉殽脾臄。【禮內則】兔爲宛脾。【註】宛脾,聶而切之。又【鴇奧鹿胃註】鴇奧,脾肶也。【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麤醢,蜃蚳醢,豚拍魚醢。【註】脾析,牛百葉也。 又【博雅】止也。【揚子方言】鋪脾,止也。【註】義有不同,故異訓之。 又【博雅】□也。 又邑名。【左傳定五年】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註】脾洩,楚邑也。 又【集韻】蒲街切,音牌。牛百葉。【周禮天官醢人脾析釋文】徐讀蒲佳反。 又【集韻】匹計切,音膍。盛肥也。 又【五音集韻】□履切,音匕。股也。

脿 【未集下】【肉字部】 脿 【篇海】同臕。 又地名。今雲南有祿脿巡檢司。

腁 【未集下】【肉字部】 腁 【廣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緶。【廣韻】腁胝,皮上堅也。【荀子子道篇】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腁胝以養其親。 又固也。【揚子太□經】隂形腁冒。【註】固也。 又【集韻】薄鑑切,音湴。膚肉疎貌。 【集韻】或作跰。通作騈。

腃 【未集下】【肉字部】 腃 【廣韻】【集韻】□丘媿切,音喟。筋節急也。 又【集韻】逵員切,音權。吻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註】吻,口腃也。【釋文】腃音權。 又【集韻】驅圓切,音卷。身曲貌。

腄 【未集下】【肉字部】 腄 【唐韻】竹垂切【集韻】【韻會】株垂切,□音箠。【說文】瘢胝也。一曰馬及鳥脛上結骨。李舟說。 又【集韻】【韻會】□是爲切,音垂,臀也。 又縣名。【史記秦始皇紀】過黃腄。【註】東萊有黃縣,腄縣。十三州志,牟平縣,古腄縣也。又【主父偃傳】起於東腄琅邪負海之郡。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縣名。在東萊。 又【集韻】視隹切,音誰。又傳追切,音椎。又樹僞切,音瑞。又【廣韻】羽求切【集韻】于求切,□音尤。義□同。 又【集韻】崇懷切,音□。本作。膗,形惡。

腖 【未集下】【肉字部】 腖 【玉篇】都弄切,音凍。肉腖也。

腆 【未集下】【肉字部】 腆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說文】設膳腆腆多也。【玉篇】厚也。【書酒誥】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註】洗以致其潔,腆以致其厚。 又【廣韻】善也。【禮郊特牲】幣必誠,辭無不腆。【註】腆猶善也。 又【廣韻】至也。【書大誥】殷小腆,誕敢紀其敘。【釋文】至也。 又【廣韻】忘也。【揚子方言】聲腆,忘也。又【博雅】腆,久也。 又殄亦作腆。【詩衞風籧篨不殄箋】殄當作腆。腆,善也。正義云:腆殄,古今字異。

腇 【未集下】【肉字部】 腇 【集韻】【韻會】【正韻】□弩罪切,音娞。萎腇,耎弱貌。【後漢馬援傳】萎腇咋舌叉手從族。【註】萎腇,耎弱也。 又【正韻】與餒同。亦作脮。

腈 【未集下】【肉字部】 腈 【集韻】咨盈切,音精。肉之粹者。【玉篇】腈肉。

腉 【未集下】【肉字部】 腉 【集韻】居佳切,音。楚人謂乳爲腉。

腊 【未集下】【肉字部】 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易噬嗑】六三噬腊肉。【疏】腊,是堅剛之肉也。 又久也。【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腊毒也。【釋文】腊,音昔。隱義云:腊,久也。久酒有毒。【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腊毒。【註】腊,久也。味厚者爲毒久也。 又極也。【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註】腊,極也。 又亟也。【周語】厚味實腊毒。【註】腊,亟也。 又措也。【釋名】齊人云搏腊,搏腊猶把作,麤貌也。荆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又官名。【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腊人。又體皴也。【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註】治體皴。腊音昔。(臘)【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音蠟。【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註】此周禮所謂蜡祭也。【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臣瓚曰:建丑之月也。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漢曰臘。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又鄭□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蜡。不知臘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註】臘,謂兩刃。【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

艳 【未集下】【色字部】 艷 【類篇】與豔同。詳豆部豔字註。

【午集中】【疒字部】 【唐韻】俗莊字。

【酉集下】【酉字部】 【正字通】同□。

【寅集中】【山字部】 【玉篇】【廣韻】【集韻】□余封切,音容。山名,在建州。

【備考】【戌集】【金字部】 【龍龕】同鈍。

腋 【未集下】【肉字部】 腋 【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廣韻】肘腋,胳也,在肘後。【增韻】左右脅之閒曰腋。【博雅】胳謂之腋。【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盧湛答魏子悌詩】珍裘非一腋。【註】埤蒼曰:腋在肘後。 又【釋名】繹也。言可張翕尋繹也。 又【集韻】之石切,音隻。又【韻會】伊昔切,音益。義□同。

【寅集中】【巾字部】 【玉篇】於劫切【類篇】乙業切,□音腌。【玉篇】幧頭也。【釋名】綃頭,齊人謂之。言斂髮使從上也。【揚子方言】幧頭,趙魏之閒或謂之。 又【集韻】烏含切,音諳。橐也。【廣雅】篼囊也。

【丑集上】【口字部】 【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廣韻】鳥鳴。 又【集韻】市之切,音時。鳴也。 又【集韻】【類篇】□田黎切,音題。與嗁同。【顏氏家訓】子生咳。

腌 【未集下】【肉字部】 腌 【唐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韻會】乙業切,□音浥。【說文】漬肉也。【玉篇】倉頡篇云:酢淹肉也。【廣韻】鹽漬魚也。【集韻】或作□。 又【廣韻】於輒切【集韻】憶笈切,□音□。又【廣韻】【集韻】□於嚴切,音醃。又【集韻】衣廉切,音淹。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