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脍 【未集下】【肉字部】 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 又【博雅】膾,割也。 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 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 【集韻】或从魚。鱠。
脏 【未集下】【肉字部】 臟 【集韻】才浪切,音藏。腑也。【正字通】五臟也。【字彙】臟者,藏也。精藏於腎,神藏於心,魂獲於肺,志藏於脾。【抱朴子至理卷】破積聚於腑臟。 又【正字通】亦作倉。【通雅】五倉,卽五藏也。又或作臧。【前漢藝文志】五臧六府。◎按臧、藏、臟一字。後人加艸,又加肉。
脔 【備考】【未集】【肉字部】 脔 【龍龕】音迹。(臠)【唐韻】力沇切【集韻】【韻會】力轉切【正韻】盧轉切,□音孌。【說文】臞也。一曰切肉臠也。【正韻】塊切肉。【正字通】塊割也。【禮曲禮】毋嘬炙。【註】嘬,謂一舉盡臠。【易噬嗑疏】正義曰乾胏,是臠肉之乾者。【前漢王莽傳註】臠,切千段也。【晉書謝琨傳】元帝爲晉陵公主求壻,謂王珣日,如謝琨便足。未幾,袁崧欲以女妻琨。珣曰:卿莫近禁臠。 又魚腹亦爲臠。【儀禮有司徹皆加膴祭于上註】膴,刳魚時割其腹,以爲大臠也。 又【廣韻】【韻會】□落官切,音鑾。臠臠,瘠貌。
脕 【未集下】【肉字部】 脕 【廣韻】亡運切【集韻】文運切,□音問。草新生也。 又【廣韻】【集韻】□無販切,音萬。【廣韻】肥澤也。【集韻】愉色必有脕容。【楚辭遠遊】玉色頩以脕顏。【註】脕,澤也,音萬。豔美色也。 又【廣韻】無遠切【集韻】武遠切,□音晚。義同。 【集韻】通作免。
脖 【未集下】【肉字部】 脖 【廣韻】蒲沒切,音勃。胦臍。【玉篇】脖,胦。【正字通】靈樞經,肓之原,出於脖胦。
芕 【申集上】【艸字部】 芕 【玉篇】【集韻】□同荽。【本草】野芕草,李時珍曰:《摘□方》治痞滿。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丑中切,音冲。同茧,草名。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弋質切,音逸。【廣雅】置也。
【備考】【丑集】【口字部】 【五音篇海】音梵。
□ 【未集中】【网字部】 □ 【集韻】吐敢切,音毯。魚罔。
脗 【未集下】【肉字部】 脗 【韻會】武粉切,音吻。脗合。【莊子齊物論】爲其脗合,置其滑涽。【註】合也。 又【正字通】音敏。【莊子齊物論脗合註】又音泯,無波際之貌。
脘 【未集下】【肉字部】 脘 【唐韻】古卵切【集韻】古緩切,□音管。【說文】胃府也。讀若患。【集韻】卽胃脯。【博雅】脘,脯也。【正字通】胃之受水穀者曰脘,臍上五寸爲上脘,臍上四寸卽胃之幕爲中脘,臍上二寸當胃下口爲下脘。 又【集韻】戸版切,音睅。肉也。 又胡官切,音桓。骨脂也。 又胡玩切,音換。義同。
脙 【未集下】【肉字部】 脙 【唐韻】巨鳩切,音裘。【說文】齊人謂□脙也。讀作休。【爾雅釋言】脙,瘠也。【註】齊人謂瘠爲脙。 又【廣韻】許尤切【集韻】虛尤切,□音休。【集韻】腹脊閒謂之脙。本作。
脚 【未集下】【肉字部】 脚 【廣韻】居勺切【集韻】訖約切,□音蹻。【說文】脛也。【釋名】脚,却也。以其坐時却在後也。【詩小雅旣微且尰釋文】尰,脚脛也。【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脚。(腳)【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音蹻。【說文】脛也。或作脚。【釋名】却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又以足蹂物曰腳。【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註】郭璞曰:腳掎足。【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
脛 【未集下】【肉字部】 脛 【唐韻】胡定切【集韻】【韻會】【正韻】形定切,□音鋞。【說文】胻也。【廣韻】腳脛。【釋名】脛,莖也。直而長,似物莖也。【詩小雅赤芾在股傳】脛本曰股。【史記魏其武安侯傳】脛大於股,不折必披。【前漢趙充國傳】聞苦腳脛寒泄。【註】脛,膝以下骨也。 又脛脛,直貌。【前漢楊惲傳】脛脛者,未必全也。【註】脛脛,直貌。 又【正字通】鳥獸膝骨亦曰脛。【莊子駢母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儀禮鄕飮酒禮賔俎脊脅肩肺註】凡牲前脛骨三,肩臂臑也。 又【廣韻】胡頂切【集韻】【韻會】【正韻】下頂切,□音悻。又【集韻】戸孟切,橫去聲。義□同。 【集韻】或作踁。
脜 【未集下】【肉字部】 脜 【廣韻】耳由切【集韻】而由切,□音柔。【說文】面和也。或从頁。
脢 【未集下】【肉字部】 脢 【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謨杯切【韻會】謀桮切,□音枚。【說文】背肉也。【玉篇】脢者,心之上,口之下。【廣韻】脊側之肉也。【正字通】脢卽膂也。心繫於膂,以奠神明,宰庶務。【易咸卦】九五咸其脢。【註】脢者,心之上,口之下。【疏】子夏易傳曰:在脊曰脢。馬云:脢,背也。鄭云:脢,脊肉也。王云:脢,在背而夾脊。諸說不同,大體皆在心上。【博雅】胛謂之脢。 又【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又【集韻】莫代切【正韻】莫賄切,□音。又【類篇】茫歸切【五音集韻】無非切,□音微。義□同。 又【五音集韻】呼恢切,音灰。【易咸卦】咸其脢。王肅讀。
脣 【未集下】【肉字部】 脣 〔古文〕【唐韻】食倫切【韻會】船倫切【正韻】殊倫切,□音漘。【說文】口耑也。【玉篇】口脣也。【釋名】脣,緣也,口之緣也。【春秋元命包】脣者,齒之垣。【穀梁傳僖三年】語曰:脣亡則齒寒。 又牛脣,草名。【爾雅釋草】蕒,牛脣。【註】水蕮也。 又【類篇】彌盡切,音泯。合無波際貌。 【集韻】或作脗。【韻會】亦書作脤。脗原字从豕,不从勿作。
脤 【未集下】【肉字部】 脤 【廣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腎。【說文】社肉。本作祳。盛以蜃,故謂之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玉篇】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皆社稷宗廟之肉也。【博雅】肉也。【左傳閔二年】梁餘子養曰:帥師者受命于廟,受脤于社。【註】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前漢五行志】成肅公受脤于社不敬。【註】服虔曰:脤,祭社之肉也。盛以蜃器,故謂之脤。師古曰:□,大蛤也。 又生肉曰脤。【穀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 又狸脤,地名。見【春秋成十七年】。 又無脤,人名。【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註】無脤,名也。 【集韻】或作□。
脥 【未集下】【肉字部】 脥 【廣韻】【廣韻】□謙琰切,音惔。腹下也。 又【集韻】詰叶切,音愜。義同。 又迄業切,音脅。腋下也。 又【玉篇】居協切【五音集韻】古協切,□音頰。【玉篇】俗頰字。【五音集韻】頰面也。
脧 【未集下】【肉字部】 脧 【唐韻】子回切【集韻】祖回切,□音嗺。【說文】赤子隂也。 又【廣韻】口嗺頹。 又【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宣。【集韻】縮也。【韻會】俗語謂縮朒爲朘縮。【正韻】減也。【前漢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註】謂轉褰踧也。 又【廣韻】子泉切【集韻】【韻會】遵全切,□音鐫。又【五音集韻】子戈切,音侳。又【集韻】祖誄切,音濢。又津垂切,音厜。義□同。脧与□、同。辰集有从月的朘字,音juān。
脩 【未集下】【肉字部】 脩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說文】脯也。【正字通】肉條,割而乾之也。【釋名】縮也。腊脯乾燥而縮。【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註】脩,脯也。又【內饔】凡掌共羞脩□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脩,鍛脯也。【左傳莊二十四年】女贄不過榛栗棗脩。【註】脩,脯也。【釋文】鍛脯加薑桂曰脩。 又治也,習也。【書說命】爾交脩子。【疏】令其交更脩治己也。【詩大雅】脩爾車馬。【禮禮運】講信脩睦。 又【韻會】長也。【詩小雅】四牡脩廣。【傳】脩,長也。又【大雅】孔脩且張。【屈原離騷】路曼曼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註】長也。又掃除也。【周禮天官】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註】脩,掃除糞酒。【禮祭義】宮室旣脩。【註】脩,設,謂除及黝堊。 又備也。【周語】脩其簠簋。【註】備也。 又久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目不荼,則及其大脩也,筋代之受病。【註】脩,猶久也。 又儆也。【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註】儆也。 又乾也。【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脩矣。【傳】脩,且乾也。 又【爾雅釋樂】徒鼓鍾謂之脩。 又草名。【山海經】賈超之山,其中多龍脩。【註】郭曰:龍須也。似莞而細,生山石穴中。 又魚名。【山海經】橐山,橐水出焉,其中多脩辟之魚。 又姓。【韻會】漢有屯騎校尉脩炳。 又人名。【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理。【註】蹇脩,伏羲氏之臣也。 又【正韻】云九切,音有。【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註】脩,器名,漆尊也。鄭康成曰:脩讀爲卣。 又【集韻】他彫切,音祧。縣名,在信都。周亞夫封邑。【前漢恩澤侯表序】孝景將侯王氏,脩侯犯色。【註】脩,讀曰條。 又【類篇】思邀切,音宵。脩脩,羽敝也。 【正字通】說文脩,脯也。修,飾也。分爲二。今脩修通。考證:〔又敬也。【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註】敬也。〕 謹照原文兩敬字□改儆。
脪 【未集下】【肉字部】 脪 【集韻】香靳切,音憖。【說文】創肉反出也。一曰脪,熱氣著膚中。【玉篇】腫起也。 又【廣韻】【集韻】□興忍切。又【集韻】許謹切,音。義□同。 又【廣韻】丑飢切【集韻】抽遲切,□音絺。【廣韻】□脪,牛馬子腸。【集韻】□脪,畜水腸。 【集韻】或作□□□□。
袣 【申集下】【衣字部】 袣 【唐韻】餘制切【集韻】以制切,□音曳。長被也。 又衣長貌也。 又【集韻】羊至切,音肄。袖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曳獨繭之褕袣。 亦作□。
脫 【未集下】【肉字部】 脫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說文】消肉臞也。【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增韻】物自解也。【博雅】脫,離也。【爾雅釋器】肉曰脫之。【註】剝其皮也。【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不得脫長安。【註】脫,免也。 又略也。【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註】脫,猶疏略也。【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註】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脫焉。【註】脫,過去也。 又除也。【公羊傳昭十九年】復加一飯,則脫然愈。【註】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爾雅釋草】倚商,活脫。【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博雅】籠脫,鷂也。 又山名。【山海經】東七十里,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史記樊酈傳】戰龍脫。【註】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蟲新出,皮悅好貌。司馬彪說。【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註】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與娧同。娧娧,舒遲貌。一曰喜也。【詩召南】舒而脫脫兮。【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釋文】脫,吐外反。又【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註】脫,舒也。 又【韻補】叶音退。【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乗其如脫。【註】脫,叶徒對反。 又叶音託。【蘇軾范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戌集中】【音字部】 【篇海】音依。痛聲。
【備考】【戌集】【雨字部】 【龍龕】與虐同。
脬 【未集下】【肉字部】 脬 【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披交切,□音拋。【說文】膀光也。【徐曰】按白虎通:膀光,肺之府。【廣韻】腹中水府。【博雅】膀光謂之脬。【史記倉公傳】風癉客脬。【註】膀胱也。 又【釋名】赴也。夏月赴疾作之,久則奧也。 又【集韻】通作胞。【史記倉公傳客脬註】正義曰:脬,亦作胞。
脭 【未集下】【肉字部】 脭 【集韻】馳貞切,音呈。肉之精者。【枚乗七發】飮食則溫淳甘膬,脭醲肥厚。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瀉。笘也。
脯 【未集下】【肉字部】 脯 【唐韻】方武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說文】肉乾也。【玉篇】脯,腊也。【廣韻】乾脯。【前漢東方朔傳】乾肉爲脯。【禮內則】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韻會】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椒曰鍛脩。【釋名】脯,搏也。乾燥相搏著也。【禮曲禮】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詩大雅】爾殽伊脯。【前漢貨殖傳】濁氏以胃脯而連騎。【註】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湯,燖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與酺通。大飮酒也。 又【集韻】蒲故切,音步。爲人物災害之神。一曰會聚飮食也。本亦作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