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粒 【未集上】【米字部】 粒 〔古文〕□【廣韻】【集韻】【正韻】□力入切,音立。米粒也。【小爾雅】生曰穀謂之粒。【孟子】樂歲粒米狼戾。【註】粒米,粟米之粒也。【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又【說文】糂也。【書益稷】烝民乃粒。【傳】米食曰粒。【疏】今人謂飯爲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爲食之名也。【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又通作立。【詩周頌】立我烝民。【註】立、粒通。
粓 【未集上】【米字部】 粓 【集韻】沽三切,音甘。米汁也。 又【說文】周謂潘曰泔。或作粓。
粔 【未集上】【米字部】 粔 【廣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音巨。【說文】粔籹,膏糫也。【齊民要術】粔籹名環餅,象環釧形。《廣雅》謂之粰□,今通名饊子。【楚辭招魂】粔籹蜜餌,有餦餭些。【註】吳謂之膏環,亦曰寒具。【杜甫詩】粔籹作人情。【劉禹錫寒具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熬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粕 【未集上】【米字部】 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各切,音膊。【說文】糟粕,酒滓也。【釋名】酒滓曰糟,浮米曰粕。 或作魄。【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註】魄本作粕,已漉麄糟也。 又【集韻】匹陌切,音拍。義同。
粖 【未集上】【米字部】 粖 【廣韻】【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博雅】饘也。 又【集韻】莫結切,音蔑。糜粥也。
粗 【未集上】【米字部】 粗 【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禮月令】其器高以粗。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 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音伹。義同。 【集韻】或作觕。通作麤。俗作□。□字原从米从鹿。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韻】迄及切,音吸。與潝同。水疾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汨漂疾。【文選】作汨。 又【集韻】域及切,音熠。義同。
粜 【未集上】【米字部】 粜 【廣韻】與糶同。(糶)【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眺。【說文】出穀也。【史記貨殖傳】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註】索隱曰:言米賤則農人病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姓也。晉有糶裁。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方六切,音福。竹實。【竹譜】竹生花實,其年便楛死。□,竹實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字通】古筮字。註詳七畫。
粞 【未集上】【米字部】 粞 【廣韻】先稽切【集韻】先齊切,□音西。【類篇】米碎曰粞。 又【廣韻】蘇來切【集韻】桑才切,□音。又思計切,音細。義□同。
絽 【未集中】【糸字部】 絽 【集韻】兩舉切,音呂。【博雅】絣也。【玉篇】絽,紩衣也。
粟 【未集上】【米字部】 粟 〔古文〕□□□□【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音涑。【說文】嘉穀實也。【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書禹貢】四百里粟。【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又地名。【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註】莽曰粟城。【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又水名。【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又官名。【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又國名。【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又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又沙謂之粟。【山海經】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註】細丹沙如粟也。 又【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又叶思積切。【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本作□。
粠 【未集上】【米字部】 粠 【集韻】胡公切,音紅。與同。
粡 【未集上】【米字部】 粡 【集韻】徒東切,音同。粽也。 又【篇海】粗米。
粢 【未集上】【米字部】 粢 【廣韻】卽夷切【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音咨。【類篇】稷也。【爾雅釋草疏】粢者,稷也。【禮曲禮】稷曰明粢。【左傳桓六年】潔粢豐盛。【註】黍稷曰粢。 又通作齊。【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註】今文曰明粢。 又通作齍。【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註】齍讀爲粢。六粢謂六穀:黍稷稻粱麥苽。 又【集韻】才資切,音茨。【說文】稻餠,與餈同。【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註】粢,稻餠也。味類籺米,不碎。【揚子方言】餌謂之餻,或謂之粢。 又【集韻】才詣切,音劑。酒也。【禮禮運】粢醍在堂。通作齊。 【說文】本作□,或作秶。今文从米作粢。考證:〔【說文】本作齋。〕 謹按說文□从齊从禾,今改□。
粣 【未集上】【米字部】 粣 【集韻】色責切,音。糝也。又粽也。【南史虞悰傳】作扁米粣。又【齊書宣孝后傳】薦茗□炙魚。 又測革切,音策。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荒故切,音謼。籠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音竹。擣也。凡土功曰□。【詩豳風】九月□場圃。【大雅】□之登登。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削。【註】削,今之書刀。 又居室亦曰□,言先□垣也。【杜甫詩】畏人成小□。 又鳥鼓翼也。【韓愈城南聯句詩】逗翳翅相築,擺幽尾交搒。 又推□,旁推覺之也。【三國志顏斐傳】帝召市吏于斐前,杖一百,時典農私推□斐謝。【註】從旁推□令覺也。 又【集韻】佇六切,音逐。杵有鐏。 又叶職救切【潘岳西征賦】考土中于斯邑,成建都而營□。旣定鼎于郟鄏,遂鑽龜而啓繇。
【巳集上】【水字部】 【玉篇】無斧切【集韻】罔甫切,□音武。與潕同。水出南陽。
粤 【未集上】【米字部】 粤 【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爾雅釋詁】粤,曰也。【註】語辭發端。【說文】審愼之詞。【徐曰】凡言粤者,皆在事端句首,未便言之,駐其言以審思之。書召誥,粤三日丁巳是也。心中暗數其日數,然後言之,其聲氣舒亏,故从亏會意。 又【爾雅釋詁】於也。【註】語之韻絕歎辭也。 又與曰通。【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又與越通。【書召誥】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 又地名。【前漢高帝紀】從百粤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又【地理志】粤地,牽牛婺女之分野。又厚也。【管子五行篇】天爲粤宛,草木養長。【註】天爲厚順,不逆時氣也。《說文》粵,从亏从宷。
粥 【未集上】【米字部】 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六切,音祝。糜也。【釋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禮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風土記】天正日南,黃鐘踐長,是日始牙動,爲饘粥以養幼。【南越志】盧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又豆粥。【後漢馮異傳】光武至饒陽蕪蔞亭,異上豆粥。【晉書石崇傳】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茗粥。【茶錄】吳人采茶煑之,名茗粥。 又楡粥。【唐書陽城傳】隱中條山,歲饑,屑楡爲粥。 又天有粥。【天文集要】玉井主粥。 又凉州以粥爲羅闍。【異物志】高昌僻土,有異于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 又【說文】本作鬻。今俗作粥。【前漢文帝紀】吏廩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註】鬻與粥同。師古曰:黃帝始烹穀爲粥,周謂之饘,宋、衞謂之餰。 又姓。鬻熊,周文王時人,省作粥。楚有粥權,卽熊後。 又粥粥,□謙貌。【禮儒行】粥粥若無能也。【疏】粥粥,柔弱專愚之貌。【註】亦作羊六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余六切,音育。【前漢禮樂志】粥粥音送。【註】粥粥,敬懼貌。師古曰:粥,弋六反。 又北狄名。【史記五帝紀】黃帝北遂葷粥。【註】粥,音育。 又賣也。【禮王制】田里不粥。【荀子儒效篇】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 又【韻會小補】靡爲切。也。通作靡。 又叶職律切,音□。【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粥。
粦 【未集上】【米字部】 粦 注解:【廣韻】力刃切【韻會】良忍切,□音吝。【說文】鬼火也。兵死及馬牛之血爲粦。【博物志】戰鬭死亡之處有人馬血,積年爲粦,著地入草木,如霜露不可見。有觸者,著人體便有光,拂拭卽散無數。 又【韻會】或作燐。【淮南子□論訓】久血爲燐。又【陳思王螢火論】或謂之燐。【詩豳風熠燿宵行傳】燐也。燐,螢火也。【陸佃云】燐火之微名,故此兩者通謂之燐。【集韻】或作。 又【韻會小補】離眞切,音鄰。又里忍切,音嶙。義□同。 【說文】本作。
【巳集上】【水字部】 【玉篇】山隹切【集韻】所隹切,□音崽。漉米也。
粧 【未集上】【米字部】 粧 【字彙補】側羊切,音庄。粉飾。
粪 【未集上】【米字部】 糞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奮。穢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榮季曰:是糞土也。【史記貨殖傳】貴出如糞土。 又治也,培也。【禮月令】可以糞田疇。【疏】壅苗之根也。【荀子致仕篇】樹落糞本。 又掃除也。【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左傳昭三年】張趯使謂太叔曰:糞除先人之敝廬。【荀子經國篇】堂上不糞,則郊草不瞻曠芸。【註】糞,除也。 又非問切,音分。掃棄之也。【韓愈文】糞除天下山川。 【集韻】又作□□□坋□□□。【韻會】本作粪,隷作糞。或作□。亦作拚,又作□。【玉篇】作□。【海篇】作□。【字彙補】作□。□字原作米下黑,或□字。
絊 【未集中】【糸字部】 絊 【篇韻】音最。鮮潔也。
粮 【未集上】【米字部】 粮 【廣韻】【集韻】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同糧。【張衡思□賦】屑瑤蕋以爲粮。(糧)【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穀食。【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註】行道曰糧,謂糒也。止居曰食,謂米也。【左傳僖四年】申侯曰:共其資糧屝屨。【疏】糧謂米粟,行道之食。【詩大雅】乃裹餱糧。【莊子逍遙遊】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又藥名。【神異經】禹餘糧,世傳禹治水,棄其所餘糧于江中,生爲藥草也。 亦作粮。
粯 【未集上】【米字部】 粯 【廣韻】侯襇切,音莧。粉頭粯子。 又【類篇】米屑也。
粰 【未集上】【米字部】 粰 【廣韻】房鳩切【集韻】【韻會】房尤切,□音浮。【博雅】粰□,饊也。【晉書會稽王道子傳】士卒以給粰橡。 又【篇海】一曰鬻也。【博雅】粰,饘也。 又【集韻】芳無切,音敷。穀皮也。一曰秠,一粰二米。或作□。【晉書桓階傳】階爲趙郡太守時,俸盡食醬粰。上聞之,戲曰:卿家醬頗得不減耶。
粱 【未集上】【米字部】 粱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梁。【說文】米名也。【篇海】似粟而大,有黃靑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韻會小補】粱,粟類,米之善者,五穀之長,今人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穫少也。【爾雅釋草註】虋,赤粱粟。芑,白粱粟。【周禮天官】犬宜粱。【疏】犬味酸而溫,粱米味甘而微寒,氣味相成,故云犬宜粱。【廣志】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本草】白粱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有襄陽竹根者最佳。黃粱出靑、冀。【杜甫贈衞八處士詩】夜雨翦春韭,新炊閒黃粱。【註】《本草》香美逾諸粱,俗呼竹根黃。 又莠類曰粱。【爾雅釋草】稂,童粱。【註】莠類。【疏】稂,一名童粱。 【集韻】或作梁。考證:〔【說文】稻穀名。〕 謹照原文改米名也。〔【杜詩】新炊聞黃粱。〕 謹照原文聞改閒。
粲 【未集上】【米字部】 粲 【廣韻】【集韻】【韻會】蒼案切【正韻】蒼晏切,□音燦。【說文】稻重二,爲粟二十斗,爲米十斗,曰毇。爲米六斗大半斗曰粲。【篇海】精鑿食也。 又餐也。【詩鄭風】還予授子之粲兮。【傳】粲,餐也。今河北人呼食爲粲,謂餐食也。 又【廣韻】優也,察也,明也。【詩唐風】角枕粲兮。【小雅】粲粲衣服。【爾雅釋訓】宴宴粲粲,尼居息也。【註】盛飾晏安,近處優閒。【前漢宣帝紀】骨肉之親,粲而不殊。【註】粲,明也。 又衆意。【詩鄭風】三英粲兮。【箋】衆意。【註】采諫反。【朱註】又光明也。 又三女爲粲。【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周語】密康公遊于涇,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女三爲粲。粲,美物也。 又笑貌。【穀粱傳昭四年】軍人皆粲然而笑。【註】粲然,盛笑貌。 又漢□有白粲。【前漢孝惠紀】當爲城旦舂者,皆耐爲鬼薪白粲。【註】白粲,坐擇米使正白爲白粲,三歲□也。 又精潔貌。【荀子榮辱篇】粲然有秉芻豢稻粱而至者。【註】粲,精潔貌。 又姓。隴西族,出【姓苑】。 又叶倉甸切,音茜。【陸雲贈張府君詩】被繡晝行,昔人攸羨。階雲飛藻,孰與同粲。 又【廣韻】與同。 【海篇】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