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滬 【巳集上】【水字部】 滬 【唐韻】□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滬,水名也。 又【陸龜蒙漁具詠序】綱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滬。【註】吳人今謂之籪。
滭 【巳集上】【水字部】 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泉沸也。同觱。【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滭弗宓汨。【註】滭弗,盛貌。 【集韻】與同。
滮 【巳集上】【水字部】 滮 【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韻會】【正韻】皮休切,□音淲。【說文】水流貌。【詩小雅】滮池北流。 又水名。【水經注】郭水西北註,與滮池合。 又【集韻】平幽切,音瀌。義同。 【說文】本作彪。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戸黤切,音檻。陶也。【左傳襄九年】備水器。【註】盆□之屬。【疏】盛水之器。 又【集韻】呼濫切,音斂。,或作□,大缶。 又【集韻】胡暫切,音鑒。鑒亦作□。【周禮天官淩人】春始治鑑。【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釋文】鑑,或作□。
漐 【巳集上】【水字部】 漐 【集韻】直立切,音蟄。汗出貌。一曰漐漐,小雨不輟也。
滯 【巳集上】【水字部】 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說文】凝也。【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 又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近。【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淤 【巳集上】【水字部】 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飫。【說文】澱滓濁泥也。【玉篇】水中泥草。【杜篤論都賦】畎瀆潤淤。 又【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於。義同。 又【集韻】或从土作□。通作閼。【通鑑】秦鑿涇水爲渠,注塡閼之水。【集覽曰】閼,依據反。或作□。通作淤。 又與飫通。【馬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註】淤與飫同。
淥 【巳集上】【水字部】 淥 【唐韻】【集韻】【正韻】盧谷切【廣韻】力玉切【韻會】龍玉切,□音祿。【說文】與漉同。浚也,滲也。或作淥。 又水淸也。【張衡東京賦】淥水澹澹。 又水名,在湘東。【水經注】醴泉縣漉水,亦曰淥水。 又澤名。【前漢郊祀歌】淫淥澤,□然歸。
淦 【巳集上】【水字部】 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暗切,音紺。【說文】水入船中也。一曰泥也。或作汵。 又與灨同。水名。【前漢地理志】豫章郡有新淦縣。【應劭曰】淦水所出。 又【廣韻】古南切【集韻】【韻會】姑南切,□音弇。義同。又最也,沈也,汲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義同。
淨 【巳集上】【水字部】 淨 【廣韻】才性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政切,□音穽。無垢也,潔也。【韓愈詩】淥淨不可唾。 又灘名。【水經注】漢水東爲淨灘。 又【唐韻】士耕切【集韻】鋤耕切,□音崢。【說文】魯北城門池也。亦作才性切。 又【集韻】緇詵切,音臻。又側詵切,音榛。義□同。
淩 【巳集上】【水字部】 淩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陵。【博雅】淩馳也。一曰歷也。【木華海賦】汎海淩山。 又與掕通。【爾雅釋言】淩,慄也。【註】淩懅戰慄。【疏】□蒼云:掕慄也。郭言淩懅戰慄,則淩掕音義同。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泗水郡淩縣。【應劭曰】淩水所出。 又姓。【三國志】吳淩統。 與凌別。
淪 【巳集上】【水字部】 淪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說文】水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詩小雅】淪胥以鋪。【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盧困切,音論。義□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姓也。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上聲。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叶閭員切,音連。【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渽 【巳集上】【水字部】 渽 【廣韻】將來切【集韻】祖才切,□音哉。水名。【前漢地理志】水出蜀郡汶江縣徼外。【集韻】或作□。
淫 【巳集上】【水字部】 淫 〔古文〕【唐韻】余箴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音霪。【說文】浸淫,隨理也。【徐曰】隨其脈理而浸漬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善防者,水淫之。【註】謂以淤泥淫液,使厚也。 又放也。【禮哀公問】淫德不倦。 又貪也。【禮樂記】聲淫及商。 又溢也,過也。【書大禹謨】罔淫于樂。 又甚也。【列子黃帝篇】黃帝曰:朕之過淫矣。 又大也。【詩周頌】旣有淫威。 又僭也。【吳語】掩王東海,以淫名聞於天子。 又久也。【晉語】底著滯淫。【註】滯廢淫久也。 又邪也。【禮王制】志淫好僻。 又【禮曲禮】毋淫視。【疏】謂流移也。 又【小爾雅】男女不以禮交,謂之淫。 又歲星失次亦曰淫。【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枵。 又淫淫,去遠貌。【揚雄羽獵賦】淫淫與與。【註】往來之貌。 又水名。【淮南子覽冥訓】女媧氏積蘆灰以止淫水。【註】平地出水爲淫。 又泉名。【王子年拾遺記】日南之南,有淫泉之浦。 又樹名。【採蘭雜志】遜頓國有淫樹。 又魚名。【淮南子釋山訓】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巴東有淫預堆。【古歌】淫預大如馬。今作灩澦。 又讀作涅。【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帛,淫之以蜃。【註】淫當爲涅。 又讀作瑤。【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註】淫音遙,與瑤同。考證:〔星記失次亦曰淫。【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記,而淫于元枵。〕 謹按傳所言者歲星也。星記改爲歲星。歲在星記之記照原文改紀。〔【周禮冬官考工記】人湅帛,淫之以蜃。〕 謹照原文人改氏。
淬 【巳集上】【水字部】 淬 【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說文】滅火器也。【徐曰】淬,劒燒而入水也。與焠通。【前漢天文志】火與水合爲淬。【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淸水淬其鋒。 又【廣韻】染也,犯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脟割輪淬。 又【揚子方言】淬,寒也。 又【集韻】卽聿切,音卒。淬,沒水貌。 又昨律切,音崒。流也。脟字原誤从目从寽作。
淮 【巳集上】【水字部】 淮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懷。水名。【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均其務也。【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釋名】淮,圍也。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水出漢中。【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又淮安,郡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又【韻補】叶胡隈切,音回。【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諸侯師。一說淮讀爲濰叶韻。 又叶虛欺切,音熙。【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國還故里,迷門樹蓬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韻會】□莫結切,音蔑。粖也。【類篇】凉州謂粥爲□。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厄。搹字重文。【說文】搹或从戹。把也。【前漢郊祀志】燕齊之閒,方士瞋目□。 又【正韻】抑也。【揚子法言】或問持滿曰□。 或作扼。亦同搤。互詳搤搹二字註。
淯 【巳集上】【水字部】 淯 【唐韻】【集韻】□余六切,音育。水名。【說文】水出弘農盧氏山,東南入沔。【山海經】攻離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漢。 又淯陽,縣名,在南陽郡。【前漢地理志】作育陽。【後漢郡國志】作淯陽。
淰 【巳集上】【水字部】 淰 【唐韻】乃忝切【集韻】【韻會】乃玷切【正韻】乃點切,□音。【說文】濁也。一曰水流貌。 又【廣韻】【集韻】□女減切,音。【埤蒼】水無波也。 又農具。取水底淤泥曰淰。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淰,水動貌。一曰魚駭貌。【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淰躍,涌逸也。或作□。 又【集韻】鄔感切,音晻。濁也。 又乃感切,音湳。又尼咸切,音諵。義□同。 又【諸經音義】江南謂石水不派爲淰。淰,乃默切,音與納近。
深 【巳集上】【水字部】 深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淲 【巳集上】【水字部】 淲 【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音瀌。【說文】水流貌。引《詩》淲池北流。○按今《詩》本作滮。 又【集韻】荒胡切,音呼。與滹同。
淳 【巳集上】【水字部】 淳 〔古文〕□【唐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淸也,樸也。【張衡思□賦】何道眞之淳粹兮。【註】不澆曰淳。 又沃也。【周語】王乃淳濯饗醴。 又大也。【班固幽通賦】黎淳耀於高辛兮。 又兵車之耦曰淳。【左傳襄十一年】鄭伯賂晉侯,廣車軘車淳十五乗。 又鹹也。【左傳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爲司馬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正義】淳鹵,地薄,故表之,輕其賦稅。 又淳淳,流動貌。【莊子則陽篇】禍福淳淳。 又【集韻】朱倫切,音諄。漬也,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註】淳,沃也。 又主尹切,音準。布帛廣幅也。與純通。【周禮地官】質人壹其淳制。【註】淳作純。
淴 【巳集上】【水字部】 淴 【廣韻】【集韻】□烏沒切,音嗢。水出聲。 又淴泱,水流疾貌。【郭璞江賦】潏湟淴泱。 又【集韻】呼骨切,音忽。水貌。或作淈。 又呼內切,音誨。與同。 又【韻補】叶虛屈切,音獝。【蔡邕述行賦】唐虞渺其旣遠兮,常俗生於積習。周道鞠爲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淴。
畉 【午集上】【田字部】 畉 【玉篇】防無切,音扶。【字彙】耕田也。
淵 【巳集上】【水字部】 淵 〔古文〕□囦□【唐韻】烏圓切【集韻】【正韻】營圓切【韻會】幺圓切,□音□。【說文】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 又深也。【詩衞風】秉心塞淵。 又潭名。【水經注】伊水東爲淵潭。 又淵淵,鼓聲。【詩小雅】伐鼓淵淵。 又姓。世本有齊大夫淵。 又【集韻】一均切,音蜵。亦深也。
淶 【巳集上】【水字部】 淶 【唐韻】洛哀切【集韻】【韻會】郞才切,□音來。水名。【說文】水起北地廣昌,東入河。【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浸淶易。
混 【巳集上】【水字部】 混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倱。【說文】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 又混沌,元氣未分也。【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韻】胡昆切,音。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又【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詩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崑。【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孟子】原泉混混。
□ 【未集中】【网字部】 □ 【廣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音笭。□□,小網也。 又【集韻】郞丁切,音靈。義同。
淸 【巳集上】【水字部】 淸 〔古文〕□【唐韻】【正韻】七情切【集韻】【韻會】親盈切,□音圊。【說文】朖也。澂水之貌。【釋名】淸,靑也。去濁遠穢,色如靑也。【詩鄭風】瀏其淸矣。 又靜也,澄也,潔也。【書舜典】直哉惟淸。 又水治曰淸。【詩小雅】泉流旣淸。 又視淸明也。【詩鄘風】子之淸揚。【註】視淸明曰淸。又【齊風】猗嗟名兮,美目淸兮。【傳】目上爲名,目下爲淸。 又酒名。【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一曰淸。【註】淸謂醴之泲者。 又凡飮皆曰淸。【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飮,用六淸。 又水名。【山海經】太時之山,淸水出焉。【水經】淸水,出河南修武縣北黑山。 又江名。【廣輿記】淸江,在臨江府城南。 又河名。【水經注】白溝水東北過廣宗縣,東爲淸河。 又邑名。【春秋隱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淸。【註】淸,衞邑。【詩鄭風】淸人在彭。【正義】淸,鄭邑。 又姓。宋有進士淸賢。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潔也。 又【集韻】【正韻】□疾正切,音淨。與瀞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正切,音婧。與凊同。寒也。 又【韻補】叶于羊切,音瑲。【張籍詩】籍時官休罷,兩月同遊翔。黃子陂岸曲,池曠氣色淸。考證:〔【齊風】美目淸矣。〕 謹照原文矣改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