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四书
- 读四书丛说
读四书丛说
疑惧二字贯一章意盖知不能明故有疑勇不能行故有惧乃动其心告子不得于言未尝无疑不得于心未尝无惧强制其心所以不动孟子知言固不疑养气故无惧自然无所动其心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孟子之言亦不出此三达徳
养气则不恐惧知言则不疑惑道因知言而明徳因养气而立道明虽因知然既谓道则行固在其中谓之徳立则行道有得于心而徳已成立此是行道积累而至者此第一节注皆贯串一章意
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此句总言下五人北宫黝必胜孟施舍无惧曾子自反孟子知言养气告子防悍强制
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盖黝专要胜人其事犹在人故与信圣人者同意舍只是无惧其事专在我故与求己者同意所以黝不如舍
等是等级以高下言伦是伦类以勇士与君子言恐惧之是我去惊吓他人
言有所不达谓不能通畅条达所言之事
急于本是顺告子説但只持其心不动若论君子致力于内专在明理固是急于本然非如告子之急于本也
颠踬即跌仆趋走是疾奔
尽心知性性即天地万物之理具于心者知性则穷究物理无不知也无不知则心之全体尽明矣朱子谓尽心知性之谓知性物格之谓也故尽心知性则于天下之言举无所疑然所以尽心知性者皆因明圣贤之言而得然后以是而究天下之言则是非得失皆洞然矣此圣贤问学之成法孟子之知言正如此
上云凢天下之言下云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此总古今之言也曰是非谓所言之事曰得失则当理与不当也所以然言其本也如下文诐滛邪遁乃作而失理者所以然则蔽陷离穷是也
自反而缩闗上文无作为害之闗下文缩即直无所为只无害直养是一意无害是一意上是工夫下是防
天人一也更不分别只是公字此气得于天故能浩然而道义乃天地间至理皆是公为有私己便不合公道便卑小然孟子所言浩然之气乃是言一身之气尔故曰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吾身本小养而无害则塞天地私则小公故大
谢氏教人须先体认得吾身浩然体段然后随事致力以养之庶不是只把做话说又见得心得正无亏欠浩然便在此则人无有不可养者而养之亦不难也
一事偶合于义是学者固欲行义或理未明而处义未精或无力量而行之不至皆未合义有一事行得恰好适合于义非是説寻常人漫然应事无心偶然相合也这偶合正对不集説
心通乎道是孟子物格知至知言乃其效也
学不厌者知之所以自明言学而后智则学是智之功若曰夫子惟见圣道之无穷而学不厌非智者不能言智而又学则学是智之用恐亦可通
举夷尹事实皆是体贴经文説非言二圣人之凢也兄弟逊国言非民不使避纣隐居言非君不事归文王言治则进去武王言乱则退汤聘用之言治亦进使之就桀是去治而进于乱桀不能用复归汤是去乱而进于治何事非君不问汤桀何使非民不择夏殷
本根指徳之盛节目指心之正
此章当作五节看章首至曾子之守约也为第一节敢问夫子之不动心至反动其心为二节敢问夫子恶乎长至必从吾言矣为三节宰我子贡至所愿则学孔子为四节伯夷伊尹于孔子至章终为第五节
尊贤使能章
市廛而不征之廛市宅也谓市物邸舍天子诸侯之国都皆画如井而以后一区为市听民交易市廛而不征谓但取其邸舍之税而不取其货物之税也
廛无夫里之布之廛民居周礼所谓上地夫一廛田百亩注五亩之宅是也载师宅不毛者有里布宅即五亩之宅布泉也泉即钱也宅而不树桑麻罚以一里二十五家之钱疏云二十五家之税布也谓口率出泉汉法口百二十此盖以汉法比拟古制未必周果以口计泉数如此又曰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注云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亩之税家税者出士役车辇给徭役
按载师之法是宅不毛无职事两事之罚今孟子乃曰廛无夫里之布则是居廛者使出二十五家之泉而又出百亩之税也集注言一家力役之征是因所引夫家之文而并释之恐于夫里之布无所当愚注孟子谓天下之民愿为之氓是境内田间之民皆使之出是两等之赋只是于一家田税之外多出里布尔与上文市廛之廛不相闗盖上既曰市廛而不征是居市者已征之孟子固已为过矣而又出此两等不太繁重乎集注上廛字既释为市宅于下廛字乃曰市宅之民也赋其廛又令出此夫里之布二廛字合而为一愚不敢必知其果如此也
不忍人章
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所发不忍以全言恻隐与三者对举是偏言然孟子恻隐上看则恻隐有专言意
扩而充之是日用之间随四端之发者推广而充满之积之久则如火然泉达其势自有不能已者既能如此而能大充广之方能尽四海之大两充字是两意上充字毎端发处充下充字就应天下事上充
四行非土无以生四徳非信无以成土即大地也无地则金木水火何所倚信即实理也非实理则仁义知礼为虚言矣集注所谓定位以方言成名以时言专气以温凉寒暑之气言无定位即下文之于四时行无不在无成名无专气即下文于四时则寄王也
此章七节第一节言人本皆有仁二节言先王全此仁以实人之皆有是心犹道性善而称尧舜以实之也三节就人易晓处指出使人体认此仁四节并言义理智各有所发五节言所发皆是本然之性六节言四者人所共得不可自弃七节言因发处察识而推充之不可放过工夫全在此后一节保四海与上治天下运掌上相应
矢人章
集注本心全体之徳以仁之体言人当常在其中而不可须臾离兼其用言也
子路人告以有过章
舜固未尝有不善之可舍亦不待取人之善为己善也但无一毫私意而徇天下之公则舍己从人之谓也事之善者人为之己亦为之即取人为善之谓也如耕稼陶渔是也舜之圣天下固皆知之人见己之所为若是而舜亦若是是我为者善矣安得不劝为善乎故曰与人为善也
公孙丑下
孟子将朝王章
彼富吾仁彼爵吾义仁者循理道安贫守分故不知彼之富义者度事宜进退有制故不羡彼之爵冨只在彼爵可加我故用仁义字不同
齐王餽金章
礼注及赵岐皆曰镒二十两国语二十四两为镒字书曰镒益同数登于十则满又益倍之为镒则二十两者为有义按仪丧服荐朝一镒米郑氏注二十两为镒疏依算法言之甚明赵氏注为巨室章及此章皆云二十两疏于前章引郑注却云二十四两而谓赵注为误失之矣
之平陆章
语録都恐是周礼所谓都鄙之都是大邑也此説为是
致为臣章
私龙断为用私意而暗为龙断之所为龙断是商人就市中地高处立而左右顾望众人所聚多处而以物趋彼欲售之而罔罗其利
孟子以魏惠王之三十五年至魏三十七年改为后元年十六年卒而子襄王立孟子有见襄王语盖即去魏适齐当宣王之二十四年也在魏前后计十八年至宣王二十九年伐齐孟子即去齐是年宣王亦卒在齐首尾六年
充虞路问章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凢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则不待文王而兴者也王者兴而有名世者是犹有待于文王者也孟子之时虽无王者兴苟有尊德乐道者则孟子能兴之
读四书丛说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读四书丛说卷四
元 许谦 撰
读孟子丛说下
滕文公上
问为国章
文公问为国孟子告以教养其民有养然后可教故先言分田制禄而后及学校也自民事不可缓至虽周亦助也养之事设为庠序至小民亲于下教之事下至新子之国总言之答文公者止此下答毕战却只是言分田盖毕战惟掌井田之事也
许行章
许行言仁政是孟子所言井地之法陈相言圣人之政是许行言神农之法盖文公始闻孟子之言既使毕战为之矣然后许行来及许行来文公不斥絶之而与之处故陈相谓已行其法而其言如此
圣人治民不过教养两事尧治天下遇灾变先命舜禹平水土次命后稷教稼穑然后使契为司徒次叙必如此
江汉以下三语谓夫子之道徳光辉如江汉濯之洁秋阳暴之干皜皜洁白人不可加尚己又一说欲以有若拟孔子则虽江汉以濯秋阳以暴而孔子之皜皜者终不可尚己以为孟子赞美曾子则曰曾子不可之辞识明义精有如江汉之濯秋阳之暴若是皜皜乎而不可尚也
许行谓不论屦材精粗但大小同者同贾是实説孟子谓大屦与小屦若同贾则卖者必不肯为大者此说将大小比精粗两屦字意不同
此章孟子曰以下三大节自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至不用于耕耳辟其假托神农之言吾闻用夏变夷至不善变矣责其倍师从许子之道以下陈相之遁词故又辟其市贾不贰之説
夷之章
语録命之矣之字夷子名
滕文公下
周霄问章
注籍字音义见考证前篇籍者偿也下 诸侯上公衮冕侯伯鷩冕子男毳冕上可兼下 纮以组为之屈之而属两端于武所以固冠于首也 副者王后之首服犹王之冕祎者王后之衣犹王之衮衣二者皆王后之服而此言诸侯之夫人者礼记注谓记者容二王之后与祎音煇 礼注三盆手者三淹也兄缫毎淹大总而手振之以出丝也淹于验反又于敛反 白黒曰黼青黒曰黻青赤曰文白赤曰章用此以为祭服谓染成此色而绣裳或画于衣者亦如此
彭更章
彭更于孟子传食诸侯为泰孟子答之以舜受尧之天下且不以为泰而子以我传食为泰乎彭更谓非以传食为泰但无事而食则不可耳盖谓有职业而食则可也后孟子之意则谓虽无职业而君子为仁义有功于国者多何嫌于无事
好辩章
集注气化盛衰人事得失反复相寻窃谓气化盛人事得则天下治气化衰人事失则天下乱是固然矣然孟子此章答好辩之问而孟子之辩专为辟杨墨而发则易乱为治全赖人事以补天道之不足反气化之衰而至于盛也观尧禹之治水则以人事而囘气化武王周公诛纣伐奄孔子作春秋则以人事而救衰失所以孟子亦于衰失之时辟杨墨以囘气化正人事也此正圣贤作用参天地赞化育之功读此章当如此防集注之意
陈仲子章
匡章以仲子为廉孟子谓齐之巨擘者许之也虽然以下贬之也伯夷盗跖之筑树反问也此非君子之心谓仲子之廉当如是尔匡章对以织屦辟纑易之此则合君子之道然既以功易食为无害而以母兄之食与室为不义何或纵母兄之得此食物为不义而我受之母兄则为义矣况既是齐之世禄则兄之得禄未为不义也仲子既于母兄之物所从来推一层上防而于所易者不能推一层上防是不能充其廉之类矣凢此皆是反説而爱亲敬兄及君臣之义皆在其中使之就其所明充其所暗则仲子之罪大匡章之惑解矣
此章经注诸廉字当辨廉有分辨不苟取也此廉之正义岂不诚廉士哉此廉字陈仲子不中礼之廉也仲子恶能廉及注仲子未得为廉岂有无人伦而可以为廉哉此三廉字是廉之正然后可得为廉耳此廉字是仲子之廉也
离娄上
离娄章
两言规矩六律前比説用法后正言立法前谓至聪明者亦须法度以比不一句必须仁政后则谓圣人立法虽尽智虑亦须法度虽主于不忍人之政一句然上两语亦圣人所立之法也
不仁可与言章
孺子之歌主于人孟子之言主于水圣人之言虽非孺子之本意然主人而言者意反浅主水而言者意反深所谓声入心通无非至理
道在迩章
仁义根于人心所同有行之则甚近而易其要在乎亲亲敬长但人人各自亲亲长长则仁义流行天下其有不平者乎
教子章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非谓为子者必有是言也孟子所以责为父者身之必出于正也
事孰为大章
事亲守身虽对说而守身又为事亲之本下文曽子只是事亲之准则意谓事亲固当如此然有曽子之守身则可尔
离娄下
子产章
子产非不知为政者徒杠舆梁偶有阙耳孟子此言责备贤者盖恐学者因敬子产而以其所为皆是故明斥其非以晓人也
中养不中章
中以徳言才以能言有徳以其能成物也有能以其能成事也今以子弟之无徳无能而弃之是物之近者事之急者皆不能成尚可谓之有徳有能乎彼此相较相去岂逺哉
涵育寛以容之之意薰陶善以道之之意
深造章
此章主于行而知在其中故集注谓道则其进为之方也进为字有力当防盖学者欲其循序渐进优防涵泳力行积久自然融防于心所谓自得也理既融于心则所处者自然安固而不摇既居之安则所以资借之者愈深逺而无穷资之既深则日用之间无所徃而非道矣工夫只在深造以道四字上至于自得则自然有以下效验以知行二者各体认之可见孟子之意主于行者为尤重也程子则专于知政在圈外
博学章
博学详说以知言约则防其极而于行上见
以善服人章
以善养人谓有善于身而教化抚字使民同归于善也
亟称水章
不舎见论语川上章
异禽兽章
此以舜为标准而使人企慕以力行也舜亦异于禽兽几希者耳以其能存故为舜则众人能存之岂不亦可以至于此乎
春秋章
以三国之史同言而曰一也盖谓鲁之春秋其所纪载非周之典礼善恶不明不过记五霸之事与晋楚之史同尔至于孔子之春秋则假其事以明义而非尽旧史之文故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如此防方见得中间一节
可以取章
可以无三字为重不可将可以可以无作两下防初见其可而详察为不可故行之惟从其不可者耳或问谓孟子举伤廉以例二者盖伤廉是顺辞易防伤惠伤勇是反辞难防故也须先体认惠勇之本义然后见过之者为伤集注畧见而自许是全释可以意深察而自疑深察半语是释可以无意自疑字乃是指去疑其可以者如此看方见得可以可以无不是两下说下文过犹不及只是结伤惠伤勇两语
逢防章
此章专为交友发羿不能取友而杀身孺子能择友而免祸
言性章
性是人物所得以生之理本自难明求其发见之故则亦不难明也然故则以利顺者为本故之发于逆者则又非性之本矣求己之故恻隐之发见性之仁羞恶之发见性之义求人之故则父慈子孝君仁臣忠求物之故则鸢飞鱼跃山峙渊流皆是也是皆所谓利也如下文天与星辰之故亦只是利而已能知此性而利以行之则为智之大禹之行水不是比喻言禹顺水之性为智之大以例人循性皆当以利也知者应物若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如禹之大矣智如禹大是亦大禹也下文又以高逺者证故之易见却不是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