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四书
- 读四书丛说
读四书丛说
三章
论语言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此章上无德字下有能字此能字即所谓德也但论语言中庸之德此章言中庸之道
四章
道不行不明非是人不行之不明之是言道自不行于天下不明于天下谓大道窒而晦也
知贤者之过当作两层意看大率道者极乎中而已两道字便是中所谓过者过乎中也禀气清而淳者则爲圣人知之至行之及自合乎中禀偏于清者则爲知知者惟务于知既不以行爲事则所知愈至高逺而过中矣禀偏于淳者则爲贤贤者惟笃于行既不求知其至则所行必至激切而过中矣此止就正理上看若知者如老释之空寂贤者如沮溺之道逺又如下索隐行怪之类是又非正道而过于中者须作两意看方尽得知贤过中之义愚不肖之不及只是一般
道不行者知之过与不及道不明者行之过与不及是固然矣然下乃结之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是又总于知葢二者皆欠真知尔若真知理义之极至则贤者固无过知者亦必笃于行不徒知之而已矣
不足知不足行正言知贤者之心葢是他心惟通这一路更不管那一路
五章
前章主于知此章主于行葢知然后能行既知之又须能行故此二章明次第如此
金先生曰第二章以来小人反中庸民鲜中庸之久贤智过中庸愚不肖不及中庸总叹曰道其不行矣夫故自六章以后开示择道中庸之方在知仁勇三达德
六章
好问是有疑而问于下如臣如民下至刍荛无不询之察迩言是于所问而对者及下人之言凡达于上者虽浅近必详察其理古者民俗歌谣必采之以观民风亦察迩言之类
舜固聪明睿知而不自用故好问察迩择善而用其中此所以愈成知之大圣德固是如此然或有见闻所不及必须问而知者民事幽隐因刍荛之言而闻者则亦善用中故必兼此两意看
执两端而用中谓众人所言于此一事虽同于善然却有处之厚薄不同却将已之权度在心者度而取其中或在厚或在薄必合于此事之宜者而行之
章句广大谓隐恶而不宣光明谓善而不匿不言恶者掩覆涵容足见其量之广大言善者播告足见其心之光明
权度精切舜本然之知也又好问察迩欲周天下之细故也此其所以爲知之大也与
七章
其义在于不能期月守中庸以起下章之能守意不在罟擭陷穽以不知意承上章之知以不能守中庸起下章之能守
八章
择字兼知行惟知之明乃能择既择即见之行事所以下面即说守不再说行择是当应事之时守是事过之后常守在复遇此事又如此应皆合中庸服膺是守也弗失又覆说守之固也
舜知是全体之知顔仁是毎事之仁凡已择乎中庸者固仁矣而应天下之事犹择之未全也毎得一善则服膺弗失守之者固日新其德则渐可全也三月不违可见此意
人之于道不过知行两事耳知者智也行者仁也四章既言道之不行不明然所谓愚不肖者固易见不足论惟智者知之过而不务行贤者行之过而不求知所以至于中庸者鲜贤者之过如栁下惠之和伯夷之清未及孔子之时智者之过如曾晳之言高而行不掩者近之矣故六章言舜之智而谓隐恶善执两端用中是行之意重此舜不专于智而道行矣八章言顔子之仁而曰择乎中庸是知之意重此顔子不专于行而道所以明矣
九章
七章能择中庸而不能守是知其理而未行至此章能爲三者而不能中庸是能行所难而知未至者故此二章处于知仁之后而下接言勇之前葢谓知仁皆当勇也
七八九章皆言中庸而意不同上两择乎中庸毎事上言中庸不可能全体上言
义精是知之极仁熟是行之裕是就应此事之前说无一毫之私是就应此事时说件件如此则全乎中庸矣
十章
子思引夫子告子路当强之目以合舜知顔渊仁爲三达德之事非子路之所已能者
子路好勇是子路生质本刚事皆勇爲至此葢亦未知勇之所当务者故以爲问
南方之强虽君子之强然亦未是中庸是不及于强者北方是过于强者君子则爲后四者之强上君子字轻下君子字重
君子之道中而止南方之强不及中北方之强过于中固皆未至然上言君子居之则比强者居之者爲胜之矣不及者勉强至中颇易过者矫揉至中尤难两君子字虽不同然言君子四强哉终是接着君子说
南阳方北隂方阳舒散而隂収敛舒散便和柔収敛便刚劲此葢大约言风气之偏则风俗随异其实南人岂尽柔弱亦有刚劲者北人岂尽刚劲亦有柔弱者然寛柔以教不报无道是言柔之甚而善者衽金革死而不厌是言刚之甚而过者
章内两而强不同前是汝之所当强者后而字是承上句虚字说君子亦不同君子居之轻如善人长者之类故君子重是全德之人
四强哉矫上两节言守身应事之常下两节言出处至极之变下两节虽尤难然上两节常贯在其中国有道必出而仕人于未达其所守者正而坚既达之后接物广应变多或有易其守者国无道固不可出能守之至死畧不易其志如夷齐饿死而无怨者方是强之至君子或出或处必当合于中庸者如此
四强哉矫虽是勇而合中庸之体段而不流不倚不变正是立则防以教学者处
有道无道只言国之治乱有道乃可仕之时无道无可出之理君子之出也固当合乎中庸然此却只言出以后事葢君子平日自修须有能守之节上之人亦爲其有所守故用之及既仕则必坚守平昔所守者可也今乃不能守其前志不爲富贵所淫则爲事物所汨尔爲所汨者知未尽爲所淫者仁未至皆是不能勇以全夫知仁者也故以不变塞爲强若国无道不变平生所守是穷而在下当不可仕之时虽困悴穷蹙不能全其生亦必死而安于天耳推而言之虽已仕国者适逢国变而无道则必屹立不移以身徇国若此岂非至强者欤
章句含容形容寛之量防顺体仿柔之容皆不可以爲正训
资质既寛柔其心必爱人所以能诲人之不及若无道之来直受之不思报之者亦以能含容防顺故也上两字以质言下两字以接人言祍金革死而不厌却只是一意
言以含忍之力胜人爲强善斡旋说
中庸之道知固在前然行之及方是曰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私仍旧是说仁重
十一章
索隐是求人之所不必知行怪是行人之所不必行索隐知者之过行怪贤者之过此不能择乎中庸者圣人不爲也或有虽不索隐行怪而能择乎中庸然行之止于半涂而不力以求至是不能守者圣人自不能止必行至于终也是以君子常不违乎中庸则不爲隐怪可知由仁义行虽终身不见知于世亦未尝有所悔艾不半涂而废也岂非圣人之事乎孔子前说有两吾字以身任之故下文谦不肯当但曰惟圣者能之其实依乎中庸即夫子之弗爲者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即夫子之弗能已者虽欲避圣人之名自有不可得者
上两节各有吾字第三节乃言圣者能之虽圣人不肯自居然曰圣者能之正是爲学者标的
前章言至死不变强哉矫此又言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正见得君子能处困悴厄穷而裕如者爲尤难故子思连引圣言以爲戒此亦章中一意
第一节索隐行怪皆是知之不明是不知也第二节行而不能守是未仁也第三节知仁俱至故章句谓一是不当强而强二是当强而不强三是不赖勇而裕如者
章句知之尽仁之至不赖勇而裕如总结三节弗爲索隐行怪知也依乎中庸则知之尽也弗能半涂而废仁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仁之至也皆出于自然则不赖勇也
十二章
费者用之广当作芳味反若符味反者则性也章句此音当改
夫妇知能 造端夫妇
君子之道费 君子之道
鸢飞鱼跃 察乎天地
两君子之道无异前后夫妇前后天地字皆不同夫妇知能只是衣食起居日用之常皆道之费造端夫妇是言夫妇暗室幽防之处亦道之费天地有憾是言天地之偏反形容道之全察乎天地是指天地之大正发明道之广葢此章以君子之道费而隐一语发端夫妇圣人于人上见道之费鸢飞鱼跃于物上见道之费下又再提起道字而言造端是就夫妇知能处举其至隐防者明道之至近又言天地是就鸢之上鱼之下推极以明道之至逺此章不言工夫只是言费造端只如爲始两字不可作工夫看
圣人不能知行非就一事上说是就万事上说如孔子不如农圃及百工技艺琐细之事圣人岂尽知尽能若君子之所当务者则圣人必知得彻行得极
大小二字接道而言天地之大人犹有憾者爲功不能全也君子之语大小而莫能载破者爲道无不在也天地对大小犹有憾对莫能载破金先生曰物有限量则可载道无限量故莫能载物有罅隙则可破道无罅隙故莫能破
鸢飞鱼跃大概言上天下地道无不在偶借诗两语以明之其义不专在于鸢鱼也观此则囿于两间者飞潜动植何所徃而非道之着且苍然在上块焉在下者又庸非道之着乎则人于日用之间虽欲离道有不可得者其可造次颠沛之顷不用功于此哉
此章专明道充满天地万物之间使学者体认欲其灼然如见皆不言工夫然既知吾身之小以极天地之大万物之防无非是道则于道不可离当体之而不可少有间断明矣
中庸三大章前章言中庸此章言费隐后章言诚中庸者道之用于万物无所不在其体固隐是亦费而隐也但中庸是就人事上言道之用费是就天地人物上言道之用葢先言中和见道之统摄于人心次言中庸见道之着见于事物此言费隐见道之充塞天地后言诚则见圣人与天地爲一中和以戒惧慎独爲存养省察之功中庸则以知仁勇爲入德之门费隐则于诸章杂言其大者小者欲人随处致察以全中庸之用皆所以求至于诚也
章句近自逺而四字中庸包尽事物无穷此是解及其至三字是就始终两端说
体之防指理性言举全体指道之全体言二体字不同
家语观周篇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耼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徃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耼学乐于苌厯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史记孔子世家亦载其事【老耼爲周柱下史明习典礼故徃问之】
春秋左氏传昭十七年郯子来朝昭子问曰少皥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我高祖少皥挚之立也鳯鸟适至故纪于鸟爲鸟师而鸟名鳯鸟氏厯正也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鷞鸠氏司冦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雉爲五工正九扈爲九农正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圣人不能孔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是两様意思孔子不得位是在天而非己所能尧舜病博施是其势而非力所能二者皆是举大纲说其实细事末节不出道之用自有圣人不必能者
憾只是不足意覆载生成分言天地各有所主固不可全寒暑灾祥合言天地气数之变有不能已者
化育流行上下昭著此虽言鸢鱼而非独言鸢鱼也正谓道于天地万物无不在尔
活泼泼地此是程子形容子思用鸢鱼两语使人知化育流行如此活泼泼地学者须真见得天地万物皆如此流动充满活泼泼地畧无滞碍之意方可
十三章
人之爲道而逺人此爲字重犹言行道不可以爲道此爲字轻犹言谓之道
睨邪视视所执之柯也视正视视所伐之柯也诗言伐柯者取则不逺子思谓柯有彼此之异尚犹是逺道在人身而不可离又非柯之比故教者只消就众人自身所有之道而治之尔行道者不假外求治人者无可外加
第三节言行道之方惟在忠恕自此行之则可至中庸之道故曰违道不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推己之恕也然非忠爲本则亦无可推者矣葢忠以心之全体言恕就毎事上言所接之事万有不同皆自此心而推然应一事时尽己之心推之则心之全体却又只在此故恕非忠无以本忠非恕不能行二者相须缺一不可所以经以施诸己两句总言忠恕而章句亦曰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
施诸己不愿亦勿施于人上就事不善一边说反而言之己之所愿者则必使人亦得之亦当如此推
事父事君事兄上三以字训用字意甚重非语助也葢求责于人者乃道之当然而已行之乃未至此故欲用以事父君兄先施之际以责人者责之于己使必合乎道之当然则事父也孝事君也忠事兄也弟施之朋友也信我之所行亦若责之于人者矣此节专言自修以下句爲重亦恕之道也
人伦有五夫妇之伦不可自反故不举下文着庸德庸言两项关定谓尽人伦不过在庸德庸言之间行与谨字对德毎不足故当勉于行言毎有余故当谨而不敢尽
庸德庸言谓如上四事所以责己欲尽其道者亦不过常道尔但行之难故毎不足则当勉而至言之易故毎有余不可恣其出若是则言行相顾岂非笃实之君子乎此虽接上四未能而言推而广之于凡天下之事皆当如此也
第一节言修己第二节言治人第三节修己治人之方第四节即是恕葢恕是推己上不愿勿施是从里面推出下以事未能却就外面反推入然推而知其未能则于及人必欲其能是又就里面推出也
章句众人望人此众人只是天下人所同行所可至公共的道理又以等级言则与圣人相对说正是体贴改而止之意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郑请救于齐齐师救郑及留舒违糓七里糓人不知
章下谓丘未能一者圣人所不能凡此只就本章摘出说费字非是孔子真不能于此与十二章圣人有所不能意自不同读者不可一律看
十四章
辑畧吕氏曰达则兼善天下得志则泽加于民素富贵行乎富贵者也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素贫贱行乎贫贱者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素夷狄行乎夷狄者也文王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箕子内难而能正其志素患难行乎患难者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此在上位所以不陵下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此在下位所以不援上也游氏曰上不陵下下不援上惟正己而不求于人者能之故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君子循理故居易以俟命居易未必不得也故穷通皆好小人反是故行险以徼幸行险未必常得也故穷通皆丑学者当笃信而已失诸正鹄亦行有不得之说也此二家说此章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