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蒙引

  为政而徒恃法制禁令以为制服天下之具则法制愈详禁令愈严而民愈自不服夫惟为政而以徳则是本之正己以正人故不待致详于法制之间致严于禁令之末但见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如北辰之安然居其所而众星自拱之矣原来北辰之不动非有意于不动众星之拱之亦非有意于拱之也盖天运左旋而之右凡日月众星皆然则皆动也只有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在北上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在南下二处都不动如磨之心如门之簨故曰天之枢也此独言北极不言南极者南极入地常隠不见又在下不比北极之在上于取喻为切也 北辰非北斗北辰只有五星北斗则有七星北斗常转去北辰不逺故厯者以其斗柄所建为十二月分之候北辰则专指五星中之一星邉天壤而言北极则兼连五星而言亦有小分辨 辰天壤也本非指中间一小星为辰只縁人要取此为极不可无记认所以就其旁取一小星谓之极星即第三星所谓太乙也天之无星处皆辰也地之无石处皆壤也石附于
  壤然则星亦附于辰也 以星辰之位言之谓之太乙以其所居之处言之谓之北极以其众星皆动而此独不动言之谓之天枢 太乙如人主北极如帝都天枢则指朝廷人主所在也天之运有常度而无停机南北极则有所管辖处 为政以徳朱子曰不是欲以徳去为政亦不是块然全无所作为但徳脩于已而人自感化然感化不在政事上却在徳盖政者所以正人之不正岂无所作为但人所以归往乃以其徳耳必有徳以为动化之本然后不待致详于法制禁令之间而自服耳故曰为政以徳然后无为
  诗三百【芟一条减十三字】
  诗之所言有邪有正而诗之为用则皆欲人一归于正也 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逸志放心也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固所以使人思无邪也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亦所以使人思无邪也思无邪思字最好玩味思者声诗之所由起也故
  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又曰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学者所当致力之地全在于思所思既无邪则所言所行皆无邪矣盖思在言与行之先孔子读诗于三百十一篇内皆见得使人性情归于正之意但无如此一句切而尽者如川上之叹乃其可指而易见者耳思无邪是要使读诗人思无邪若诗人则有正有
  邪如桑中溱洧之诗亦邪也
  道之以政【章芟六条更定次序】
  此章是圣人见得当时为政者徒以政刑治民而不知以徳礼为之本故言刑政之效只如彼徳礼之效则如此欲人知所重耳然其实徳礼政刑四者皆为政者之所不可废务徳礼者亦何尝全去政刑但与徳礼并较其得效有浅深耳故虽尧舜也须用政刑但尧舜之所恃者不在此故曰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圣人之意正如此非欲贬政刑不用也犹孟子善政不如善教之意其实善政善教安可缺也 道政齐刑只是威民故其效亦只是得民之畏而已若道徳齐礼则是化民之道故其效民亦化之法制所以示之使依此做禁令所以戒之使不得
  不依此做法制禁令亦是使人为善不为悪但子帅以正这一邉意思却无 齐之以礼者有个规矩凖防使贤者有所止不肖者有所跂及而浅者深者厚者薄者一归于中正也 礼谓制度品莭也品莭亦是制度中之品莭制度如吉礼如何凶礼如何军礼如何賔嘉礼如何都有个制度品则有尊卑厚薄之等莭则有无过不及之差 制度二字何别制通举全法而言度则其中之度数等差之类也 礼之用礼字指理而言齐以礼之礼字指五礼之文物而言浅深厚薄之不一此句不必説资质只是承上文
  观感兴起而言谓感发之有过不及也所感之所以有浅深厚薄者则以其所禀之不齐也 圣人之治必徳以道之而布其具于政礼以一之而厉其法于刑所谓四者相为终始也
  吾十有五【芟一条减五十二字更定次序】
  夫子此章之言多是为学者设意不重在自然上故曰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学者以是为则而自勉也知之明而无所事守三十而立犹自着力守住此亦由其所知之未能脱然若于道理脱然有悟则应酬日用之间迎刃而解触机而中何用守为守便是慢定把持处 或曰大学格物是所当然与所以然者一时齐格而论语四十而不惑集注以为知其所当然五十知天命集注以为知其所以然何以不同曰论语之言本夫子因其近似以自名之词固不必太泥 以用功而言则格物时不但求其所当然便并求其所以然乃格物以致其知者也以成功而言则知至时方为能尽得其所以然而凡所当然者不假言矣乃物格而知至者也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亦皆以成功言若论用功则十五而志于学时已用其功矣但圣人谦退以为四十时犹未便能知天命犹只是能不惑而已 凡言事理所以然之故盖有自统体言者亦有以逐事言者如论语五十而知天命注曰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此则自其统体者言如大学或问曰于凡天下之理皆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己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此所以然则事事物物皆有个所以然也 四十而不惑谓能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也五十而知天命则一理浑然泛应曲当之域矣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
  然之故也何哉盖理悉聚于一心理之聚于心者谓之性总其纲曰仁义礼智而吾心之仁义礼智非出于人为也即天之元亨利贞之降于人者也 孟子注孔子四十而不惑亦不动心之谓则今以四十不惑与耳顺知命皆为偏主知者疑亦有泥盖不动心兼道明徳立也 五十而知天命盖凡行之未至者亦由知之未至也此以知之至言而行之至有不假言矣学者反以专言为疑何哉 六十耳顺既曰不思而得则五十知天命亦是有待于思索而得者也三条虽俱就知上説其实兼行在内 从心所欲
  不逾矩至此时是横行直撞左来右去初不期于中理而自无不中理 不曰不逾规而曰矩规员物轮转无定矩则四角端正确然有定不得而越者也故曰知欲员而行欲方 圣人志学时便自期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地位想到立时已有不逾矩意思了但年愈进则所造愈熟此亦圣人大约分个进歩等第耳 味注中近似二字亦知圣人是大约説或説莭莭都有知行若圣人进徳则知行俱进但此章是圣人大约説话据其辞亦略有知行之分若全不论则不思而得对不勉而中亦安得説不是知行之分
  孟懿子问孝【芟一条】
  无违二字通上下言盖人之事亲随伊分上自有个当为的道理得为而不为则是苟且以事亲非孝也不得为而为则是僣礼越分以事亲而亲之受之亦有所不顺是防其亲于有过之地亦不孝也故无违一语若出于无意而意已独至矣 生事祭既曰以礼则所谓无违者乃不背于礼而非以从亲之令为孝也
  父母惟其疾之忧
  此指亲心忧念其子之至切所在欲人子之体之也既曰惟其疾之忧而乃曰无所不至何也若有所
  不至则不预忧其疾矣 武伯所问者人子事亲之道夫子所荅者父母爱子之心知父母爱子之心如何则知人子事亲之道当如何矣
  子游问孝
  犬马皆能有养但不敬耳飬亲而不敬不亦类于犬马视其亲乎所谓兽畜之也子游虽不敬未必至此圣人亦是甚言之警之深也与飬犬马者何异此者字不以人言指飬犬马之事言也若别作人字説便不见不敬之罪防峯之言曲説也
  子夏问孝
  此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其余俱不足为难也 有事父兄之事有酒食子弟之酒食也此皆常事可勉而能者也惟愉悦之色则有非人所能强者故难愉色就面言婉容连一身言○对武伯者以其人【云云】故特举最切者告之使知体此则凡一切可忧之
  事自不容于不谨矣
  吾与回言终日【芟一条减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此夫子已明见顔子之非愚而后发此言也旧説始而疑其为愚终而决其非愚非也 意不相悖谓夫子之所谓是者彼亦全不见有未是意夫子之所谓非者彼亦全不见有不为非意只管领受而已此盖由其于圣人体叚已具故一言防化便都释然而日用之间只管发挥出来 如愚处亦与以发处相发盖正是深潜纯粹黙识心融所在 顔子于圣人之体叚已具但未有许多光彩耳体叚犹云坯质
  视其所以【芟二条】
  视其所以而不观其所由观其所由而不察其所安人犹得以匿其情也视是且大略看至观则用意看察则看得深了一莭详于一莭 此一章逐事看亦得就其人之全体看亦得 观其所由则所为之未善者不必观矣察其所安则所由之未善者亦不必察矣
  温故而知新【更定次序】
  故者旧日所已知者于此而温之而有以知其所未知则见得滋味愈长而推之无不通扣之无不应矣师所以待问温故知新则非问之所能穷矣 所
  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所学在我自得也自得之则居之安资之深源深流长故其应不穷可以为师全在知新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学而时习之然后有朋自逺方来所学在我则心与理一无所假借而随问而应矣
  君子不噐
  噐则只当得一路用天下之物方者以方用而不可借为员员者以员用而不可借为方故舟不可以为车而行于陆车不可以为舟而行于水所谓噐也君子学既有成而徳已就则夫格致诚正之道所以脩诸己者既无不尽脩齐治平之术所以推于人者亦无不明所谓体无不具者也故随所用而皆通为赵魏老亦可为滕薛大夫亦可为委吏乗田亦可为大司冦摄行相事亦可用之典礼典乐亦可用之聼讼折狱亦可用之宰一邑亦可用之宰天下亦可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所以然者以其体之具而其体之具者以其一心本有以具众理应万事苐人无学力以充之故其体不具而用始狭耳 集注体无不具在君子字内乃所谓成徳也盖亦自学问来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芟一条】
  只为子贡多言不免有行未到而先说到者故告以此先行其言所谓言者如曰仁曰义之类
  君子周而不比【芟一条】
  君子小人均一与人亲厚也在君子则以公而不以私故为周而不比在小人则以私而不以公故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亦是随其广狭而言不必説举天下无人不爱方是周如有百人于此君子本心则皆爱之若其中有一二不善者君子亦须去之虽去之然终不失其为爱众也况去一恶人而众受其利是乃所以为爱何往而非周如小人千百惟群虽无不爱然群党之外则异其心矣虽连千百都爱终是比 古人立君子小人二字最好玩味人但知其以徳言不知其本以位言也然虽以位言实主于徳也曰大人者意亦类此盖其规模意趣自别也 王文公君子斋记曰天子诸侯谓之君卿大夫谓之子古之为此名也所以命天下之有徳故天下之有徳通谓之君子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位而无其徳可以谓之君子盖称其位也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徳而无其位可以谓之君子盖称其徳也位在外者遇而有之则人以其名予之而以貌事之徳在我也求而有之则人以其实予之而心服之夫人服之以貌而不以心予之以名而不以实能以位终身而无谪者盖亦幸而已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者之事只是学与思而已学所以习其事思所以求其理夫事必有理故习其事者又必求其理而后所见益亲理必寓于事故求其理于心者又必亲习其事然后为得其实不然则各有一偏之弊矣 学字亦无定指如未能知而学夫知者亦是学未能行而学夫行者亦是学单言则该知行又须看上下文何如亦有专就知言者如博学于文之类亦有专就行言者如不学礼语意近之 学矣而又思其所学之理思矣而兼学其所思之事则所学者非但事为之粗迹所思者非但无实之虚见
  攻乎异端【减一百三十五字两诸字旧误作之】
  此章戒学者当正其学术而不可他用其心也言人于异端若专治而欲精之则内不足以脩已外不足以治人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此其害也害不必説是害他人就是我之害也 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者朱子云佛氏与吾儒相似处如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他是甚麽见识区区小儒怎生出得他手宜其为他下也又曰顾盻指心性吾言超有无持作用是性之説以为妙道之所存持无所染着之説即求以超乎无象之妙其徒之黠者又从而广之曰但愿空诸所有不愿实诸所无所谓号言践实地踬彼荆棘涂
  由诲女知之乎
  子路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盖遇事或有问他他难于説我不知是以不知为耻此其惑也故夫子为他去此一叚惑未是正告以求知之道然此惑未去则虽欲求知未易进也 是知也且浅浅説个知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虽或不能尽知而何
  者为知何者为不知皆了然于吾心之间而无自欺之蔽矣岂不为知乎 夫子之意谓知与不知自家心里明白此便是知盖谓子路此病未去难以进于知也故浅浅地说 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此二句是朱子祖程子意补之然夫子所以以是告子路者正为必先去此一叚蔽然后有可进之机所谓既能自知则不安于己知既能自屈则不画于己至此亦理之必然也 子路好勇却亦好笑未知处如何强做知得看他初间也自任其视夫子亦且行行然有不满之色如子见南子子路不悦佛肸召欲往子路又不悦公山弗扰召子欲往他又不悦在卫闻正名之言辄咈然曰子之迂也奚其正此皆气象粗暴而好胜之病岂知夫子于此却各有道理在然其性却直而义子曰乗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欤子路闻之喜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衣敝褞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此皆直义之气所到结缨一节尤可见其非草草者此所以为圣门人才虽以管仲之功业先儒犹不敢屈子路而与之并则他可知矣 不知为不知孔子所以删书断自唐虞者亦为此也如史迁便无此见而为惟诞不经之说矣尝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徴也不足徴便不言圣人是多少谨重
  子张学干禄【减八字】
  为干禄而学也此五字是记者因夫子所言为此而发故着此一句以开先
  多闻阙疑【一莭】
  君子之学所闻必多多闻言之资也然所闻之中不无可疑者未可以言也则阙之不言其余所不疑者可以言矣而又未可以易言必愼而言之能如是则寡尤所见必多多见行之资也然所见之中不无未安者未可以行也则阙之不行其余所已安者可以行矣而又未可以易行必谨而行之能如是则寡悔寡尤不止帯愼言意寡悔不止帯愼行意连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