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四书
- 四书留书
四书留书
恭而无礼 节
节物之动莫若礼人所不足礼引而致之其余分无涯礼损而止之物节而可适适而可乆过行不率为不适也
正顔色 二句
言非色之物近信者信之类也色而安闲重固者此信之类
信其色而与物接不増加也増加则过正物不可近是我以色伤人之情也
一曰信其顔色使色喻信于人也色安能信使不能信者信亦寄之则信足于体之甚矣
士不可以不毅
人心小狭则不容物不容物则不行爱爱者有余者之事也凡为大之事必常张之一张而止有前而无后则大者有尽一为爱而己怠也故曰士不可不毅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孔子之仁也一匡天下管仲之仁也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之仁也私妻鞠子小人之仁也仁之长短大小岂不以量哉大者取大仁焉小者取小仁焉譬之若物载者必大于所载乃能载也
兴于诗
诗者诵之有音绎之有义音之在口和成于心心和而意生寄于其义而动则往而不可止矣
立于礼
人无自立之力则托于众所服者以载其身恃物不侵而为固以强加人人必逆之以礼加人人无拒者人不拒则我得行也我得行则我不夺也不夺之谓立又礼节其私私不在心气志日起形不惰者气不稚表里俱强之道也
成于乐
乐者所以安礼也礼强人心乐则顺之故圣人使以乐为礼以乐为礼是使以顺行强也顺者既胜则安其所强而无难至于信心自然不入于邪
礼人之所畏也畏而不安乆则去之不去亦非己质也圣人制乐以和礼乐之音声礼之文辞也乐之俯仰礼之节趋也习于乐者通乐于礼而礼可安矣安则化化则天
民可使由之 二句
人务其知则行之者常薄圣王治天下使民心于实而絶之于虚以安俗而静治
民之俊秀既已为士其余皆朴鲁者也可以责力不可以责智由狭智博由止诸其所而已矣求虚索逺相与于辨説失事忘功朝野不养责知之害也
笃信好学 章
狷者之为一行其诚为学断断尔也为守断断尔也出处进退断断尔也举事则以耻防其后不求人得而常求无丧以其坚小行于天地之间
信理守道之士方以与世洁以存身求得其心不易于世行于富贵贫贱之间必以其确然者也
关雎之乱
先王之道必美其终美前而薄后是退物之情也薄前而美后是进物之情也先王作乐始必固而留之致备于末以善所归使聴是声者其心前而不却升而不降滋滋乎逹之髙也
狂而不直
物以其短者长直信谨愿人德之美也天以与狂愚无能之人用其短以擅偏德之尽
巍巍乎舜禹 章
所贵有天下者以享其奉也不享其奉则物于我何有虽其在身犹无与耳
大哉尧之为君 章
可数者少也可度者小也兴物既多则计数不及矣拓体既博则为辞难似矣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此槩畧彷佛之言也槩畧彷佛之言未定之言无竟之言也故曰无能名焉
文者礼乐之物礼乐者事之光也功生于事事究而功成故功者事之报也此二者皆物所公见也物公见者皆可目之以其质惟圣人之兴事也多则文具而繁功盛而广名不足以具之矣故曰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子罕言 节
始者圣帝明王之教率民敬务而从天严天而尊之依天而亲之为天之所为辟天之所责当此之时道从外建自彼正我是以各取一则以为分散而不统及至孔子子思孟轲立端建防率民反已而从人其本教曰仁其言曰仁者人也仁人心也以仁正人之名而持一以为统以要众道之防虽其义理之严人所勉强奉教于不及者亦以为己心自有之端推而及全以为仁之他条而聚徒而説之援天下之人而语之故仁者孔子孟子之所以立教也孔子以立教而其徒犹有日侍而不知曰子罕言仁是苟不能知虽近亦终不知也又何怪乎天下与来世哉
吾何执 节
名之所生生于其少多者名之害也物隠于众章于独执一者示天下以易见天下可以号而目之
子絶四 节
意者心之期物也未有形也而先期之己意章而物形去矣失事之本也凡言断者所以用不然本不然而以力横加之断所以为功然行物之势而不用其自然虽成而所伤者多矣固之为道也为坚于事也坚者在于一方而余方羣敌之则无端之争生矣见己于世谓之我夫措事因其来而进之因其去而推之则事成而我不存一于其物故与偶者灭也与物有二别于物而我见故有我者用物之不循也此四者贤人之所以拒于世以自全圣人则无之无之而尽曰絶
毋意
心在于我用之在彼使物如日使已如形使行如影日照生影斜直正反饶减进退有自然之妙形无造影之烦影无裁制之苦故意者道之贼生之残起物情之利害立吉凶之兆域皆必由之夫四方无主也表东而西亦立期南而北亦生意之为祸福亦建矣正之为是非亦成矣使祸福相由而生是非相随而至者皆意之过也
文不在兹乎
天者圣人君子之所恃小人之所畏君子恃之恃以己之素小人畏之畏以己之素
君子多乎哉
物之众多者必小者也其寡少者必巨大者也多不可恶恶以其小寡非可贵贵以其大
既竭吾才
才也者智也智以縁物智短则所能縁者短能縁者短则所縁长矣过而相予故髙下生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才处短而道得长也
智之有为谓之才知不至而才穷才事者相为量者也才过其事则有余之形见于才矣才不及事髙大之形成于事矣
譬如为山
人无强志则怨尤万物人必曰我无不为也势不利耳故势者退事者之借説也有势则无人功人功立则势不着人势者不两明者也贤者之生功也能作无有夫作无有则物不得而功之物不得而功之物固不得难之也故势无为焉
待势而便者己之力未全也有人工者无天事能逆物之势而用之虽莫为之基必独进也斯正于其为进也矣斯全于其为吾者矣
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之所设必设于死亡贫困必之于生或能杀之必之于富或能贫之必之于死未有能使之生者也必之于穷未有能使之富者也故能使天地之权穷帝王之势废者必之死亡穷困者也夺之名行于有不行于无期之为无夺无所行
不忮不求 二句
有余而忮处不足而求者万物争于平之趣也虽贤者不能无但有以易之使吾之所欲平者不在此也则不于中而生心
知者不惑 节
贤者之待遇也顺矣所当而利之富贵至曰是厚生也贫贱至曰是便生也患祸至曰是明行也死亡至曰是归休也故遇无苦者遇无苦者故皆为利而天地鬼神君上之权力皆穷故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朝与下大夫 节
敬大臣所以寄君也下小臣所以隆己也隆己所以严君也故事有在此其及在彼
食不厌精
食而计养者质食也食而具礼不正不食者文食也
不亲指
期物命处谓之指指手事也不亲指役口以代之
四书留书卷三
<经部,四书类,四书留书>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留书巻四
明 章世纯 撰
论语下
先进于礼乐 章
言质则予以卑名而取之言文则予以美称而违之质而卑为名文而美为称所以服天下之心名美有不足慕名卑有不足恶所以甚取予之説也
回也非助我者也 节
圣人所为过乎众者惟其心之无已能与道而俱之乎无穷故常有求于众人之见将以自益而广之夫一事之端叅伍论之则未尝不多故也一理之正逆顺求之未尝不背反也吾论之人又论之将有并出之理吾顺言之人逆言之又将有可易之议唯其独言而独尽则其説常专成
南容三复白圭 节
圣人取人以忠厚之心取之见一节焉断短为畧而亦足登于列矣圣人所取于人亦以其近于忠厚之道取之约言节行无失于时而已可尚于道德矣此三代而上所以多贤人君子也
回也视予 节
丧不虑居为无庙也毁不危身为无后也有代我而为之厚者不亦可乎以为非其生之所安不当死者之意也以生时之心为己死之虑也
季路问事鬼神 节
鬼者死之所生然既死矣又生鬼未知其死也生也鬼为人之余然鬼灵人不灵多有此质质反为蔽丧其半者存其半而神明愈盛则是未知孰为全孰为余也不可知故置之以所知止其心圣人之情也
凡事者必得所事之情而合之事人事鬼神事者同矣所事者安可同乎鬼与人之分死与生之分也故问死者所以究鬼神之説然而亦一也死者生之余余必依其正阳之所为隂往往而肖焉故人之所尚鬼亦尚之所下鬼亦下之
仍旧贯 节
春秋凡有兴作未尝不书如城郎筑郿雉门两观之类皆悉记之岂尽非时其以时者亦有矣岂尽不宜其可以作者亦有矣所以为讥为无国之全虑也鲁小而奔命于齐晋征伐防盟无歳不有民力为过楛矣劳之求逸之常有以合而权其力之所不足苟可得已者皆所不敢事也以是为得国之全计而权之今偷暇而役不悯其前不图其后知其志之不存民矣此贤者所以叹也
由也升堂矣 二句
子路有正大之德不足于和顺之体则未免于性情之过性情者物之奥者也故比于室使依于奥者以求之
回也其庶 章
嗜欲之浅深以营求验之而信营求之多寡以居积验之而信此赐之富所以不如回之贫也
不践迹 二句
诗书礼乐先王之所留皆迹也而将有求于精者之事则非是无以借其途去而不用于己苦矣于道亦无全合此善人所以徘徊中道而不得所至也
论笃是与 节
论天下之人期以笃切深至之行为主则君子见矣色庄不得而与焉此论人之法也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勇者好进徒使以义裁义岂定説哉志乎进者又将见义于进故使就父兄父兄尊者也以事从义奉义以从长老此又义之大者也
子在回何敢死
患难之来死生之权可自与哉幸得不死为相奉之言耳
克己复礼 节
仁心者人之所自有非为之所致也惟不得礼以自节度则虽有爱心尽于养己之欲而无余以及人故礼所以节身也礼以节身而已不堪则常欲去之必力已自奋以进其志自勉于礼仁生其中矣克己复礼曰仁名之以其所能有也仁者礼之所能有也
非礼勿视 四句
耳目口体欲之所行欲者爱之小也爱者仁之小也制欲以礼去小以行大也
出门如见 节
动而妄行虽无意害物所害于物必多矣敬慎自将虽无意利物所利于物必多矣故或以礼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敬为仁皆有可以仁之理也
为之难 二句
力行近乎仁行之而知难则言不敢出矣讱言者行之见徴也行也者仁之见徴也
内省不疚 二句
天下之祸害苟非有以致之则加于我者虽深而亦浅而吾亦得寛然以行其外之之意则所以受之者亦薄夫轻利害外死生人能言之而不能行其意于物者其故亦有自来也
民信之矣
法令具而物不服者下不得恃上之心也虚文用而至心不存者上不得恃下之志也故古之善治民者必使民有敦厐淳固之意以存其质而有亲义恩爱之心以厚其接然后静之而能安作之而有威上下之动相应于一而国有所恃以为固物之不信相视而疑得隙则将去之矣有变则相诈以为利己矣夫以不相必之人而共处其土其一旦岂可为言哉
文犹质也 节
文也者圣人所取于物之利用于人之力致曲而为观于天下者也因以美人之意使之叠叠而有以自安以立辨等分而处上下之位使君臣之间有所借而起其势此文之利也无文而行质固已瘠薄枯竭而无以自乐矣又无可据以别于君臣上下之间则所以为贵贱者名而已矣贵贱之于物非天之所生也人之所生将多其事以着之去其着之者而贵贱乌乎存然则大乱之本将起于是而质朴无知者徒足以信其乱志也此无文之害也
徙义
礼义者人情之所常背也故礼曰复过而后有复耳义曰徙已迁其处而后有徙耳
子路无宿诺
片言折狱得其情而果所断也何以信之于子路子路之果有积素矣证之以无宿诺也
君子成人之美 节
天下有余者常欲以及人不足者毎至于忌物君子成人之美已所有也小人不成人之美已所无也
樊迟问仁 节
道之所加皆在于人不失于人则道得矣虽有他端其细者也
樊迟未逹
所以未逹疑智不止此耳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所以大知人之説以满迟之心也骤言使枉者直事情賖逺非切理矣故又疑之
君子以文防友
道者必有所质以明之质于文以发其説则其多者可放之以博也其正者可依之以止也然后友之聪明可得而用而其为説可得而资
先之劳之
君者先后人者也人未能至前其行以观物使有所仪而动人能至则嘉其善而慰其心使之乐于从事意常包于民事之前后故民鼓舞其中而不知倦也
先有司 章
人非性之所长未有能用之者也顺天性而往则安行而尽其节先之劳之而无倦此子路所能也持寛大尚体要仲弓所能也因所有而用之也
以天下之治付之天下用天下之人亦付之天下之人知不至者不强相索然后我与天下俱逰于荡佚简易之中而无所苦
名不正 节
名者以言期物者也言者以多文明义者也名之所期不正其处则议论其间者义亦左矣已议而行之之谓事事之有功之谓成事之而功非独力所达也事由理发者天资其势事由情发者人辅其意理与情不足而以强力求功未有能功者也无功而强作之犯天下之义而强成之所立者徒作败物纪耳一端受其败乱余行皆不可立自上受其败乱百官庶民之义俱不可立故曰礼乐不兴矣夫礼乐刑罚者本与末也教化不先刑罚独行者非先王之法也不得礼乐而质之其法亦非先王之法也故曰刑罚不中四者皆政也而相胥而亡国无所以为之矣
上好礼 节
君子之所治者甚精而所至者甚大使民敬则以礼作之使民服则以义作之使民用情则以信作之此用精防之道也夫民敬矣服矣用情矣岂独可以厉众而作力也哉然而亦兼于其中此非其事而得其事也则所谓所至之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