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启蒙蒙学
- 纯正蒙求
纯正蒙求
吴庠妻谢氏,子贺,与宾客谈及人长短得失,夫人屏间闻之怒,答贺百,或解夫人曰:“臧否士之常,胡如是?”曰:“爱其女者,必取三复白圭之士妻之。今独产一子,使知义命,而出语忘亲,岂可久之道哉!”因泣下不食。贺由是恐惧、谨默。
元顺铧价,司马桃皮。
北史赵柔,字元顺,有人遗柔铧数百权,柔与子善明鬻之市。有人从柔买,柔索绢二十匹,商人知其贱,与柔三十匹,善明欲取之,柔曰:“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遂与之。
宋司马温公方五岁,擘一青皮胡桃不能脱,婢以热汤沃之。既而女兄从外来问:“谁为脱”?曰:“某自脱”。父叱曰:“小子安得谩语!”公自此有省,终身不敢妄语,待人惟以至诚为尚。
威仪
忠定肩竦,节孝头直。
宋刘忠定公安世元城先生,见宾客,议论逾时,体无欹侧,肩背竦直,身不少动,至手足也不移。
宋徐积自言:初见安定先生瑗,退,头容少偏。安定先生厉声曰:“头容直。”某因自思,“不特头容直,心亦要直。”自此不敢有邪心。
蘧瑗车声,管宁榻迹。
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为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宫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知,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人视之,果伯玉也。
后汉管宁,尝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
明镐尊严,忠献英特。
宋薛简肃公,名奎,知开封府。明参政镐为曹官。简肃待之甚厚,直以公辅期之。有问于公:“何以知其必贵?”公曰:“其为人端肃,其言简而理尽,凡人简重则尊严,此贵臣相也。”
宋韩忠献公琦,姿貌英特,骨格清耸,眉目森秀,图绘传天下。人以为如高山大岳,望之气象雄杰而包含细微,蓄泄云气,藏匿宝怪,盖可知也。
晦叔盛服,文恭正色。
宋吕正献公公著,字晦叔,简重清静,出于天性。冬不附火,夏不挥扇。杨怀宝字器之,视公为亲舅,将赴倅来辞,公西窗下盛服对饮三酌,时烈日,器之汗流浃背,公凝然不动。
宋胡文恭公宿,为人清俭谨默,内刚外和,群君笑语喧哗,独正颜色,温然不动声气,与人言,必思而后对。客有造公者,具公服、靴版,忘记易帽,公与之对语,尽礼而退,终未尝色动。
正心术
盛涛一语,伊川四箴
宋刘器之云:“盛待制名涛,尝有一语可取,云:‘士大夫行己正,如室女尝须置身法度中,不可受人指点。’”
宋程叔子颐,字正叔,谥正公,号伊川。尝作《四箴》,序云:“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因箴以自警。”朱文公曰:“程子之箴,发明亲切,尤宜深玩。”
彦国防意,思永平心。
宋富文忠公弼,字彦国,年八十岁。书坐屏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在公且然,况他人乎?
宋彭思永,好学不倦,尝曰:“吾不为他学,自幼即学平心。欧阳修好学不倦,常以平心为难。”
横渠先礼,南轩叙仁。
宋横渠先生张载,教学者必先自礼而入,且曰:“学礼,便除去了世俗一副当世习熟缠绕,譬之延曼之物,解缠绕即上去,苟能除了一副当世习,便自然脱洒。”又曰:“学礼,则可以守得定。”程叔子曰:“子厚先以礼教学者最善,先有所据守。”
宋南轩先生张栻,字敬夫,谥宣公,曰:“仁者,天地之心,天地之心而存乎人,所谓仁也。人而无仁心,则人道亡矣。”遂以《论语》中言仁处叙为一帙,而解释之。
康节论鬼,迂叟事神。
宋康节先生邵雍,字尧夫,尝曰:“人之畏鬼亦犹鬼之畏人。人积善而阳多,鬼益畏之矣;积恶而阴多,鬼弗畏之矣。大人与鬼神合,其吉凶何畏之有?”
宋司马温公,号迂叟,尝曰:“或问迂叟事神乎?曰事神。或曰何神之事?曰事其心神。或曰其事之何如?曰至简矣,不黍稷、不牺牲,惟不欺之为用。君子上载天、下履地、中涵心,虽欲欺之,其可得乎?”
清献焚香,康靖置豆。
宋赵清献公抃,字阅道。平日所为事,夜必焚香,以告天。不可告者,则不敢为也。
宋赵康靖公,名概。平日尝置瓶、豆二物于几案间,每一念起,必随善恶别之,善则投一白豆于白瓶中,恶则投一黑豆于黑瓶中。初则黑豆多,既而渐少,久则绝无,瓶、豆亦不复用。
徐积买肉,宗道饮酒。
宋节孝处士,少时为母置膳,先过一屠肆,中心欲买其肉,而别路于归路为近,且亦有屠肆,因自念中心许买彼肉,舍而之他,不欺心乎?复迂道买肉而归。且云:“己之行信自此始。”
宋鲁肃简公宗道,字贯之,为太子谕德。一日,真宗召之。使者至门,而公不在。移时,乃在市肆饮。归,中使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公曰:“但以实对。”中使曰:“然则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大罪。”中使嗟叹而去。真宗问之,具如公言以对,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用。其后立朝刚正。
伯起四知,和靖六有。
汉杨震,字伯起。将守东莱,道经昌邑,故所举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献,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去。故赞曰:“震畏四知。”
宋和靖先生尹焞,字彦明。处一斋名曰六有。所谓: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又一室名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志完检点,无垢操守。
宋邹志完云:“圣人之道备于六经,六经千门万户何从而入?《大学》与《中庸》一部,其要在‘慎独’而己,于十二时中看自家一念从何处起,即检点不放过,便见工夫。”
宋张无垢云:“操守欲正,器局欲大,识见欲远,三者有一,便可立身。”
迁善改过惩忿窒欲
李勣赠刀,范丹佩韦。
唐张文瓘,字稚圭,为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二同僚皆饯,勣赠二人宝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某人犹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人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以自约束。若子之才,无施而不可,焉用赠?”
晋董安于,性宽缓,常佩弦以自警。汉范丹,自以狷急、不以容,常佩韦以自戒。西门豹亦如之。朱文公父韦斋先生,亦患性急狷,自号韦斋。
援戒效杜,昶愿师除。
后汉马援《戒兄子书》云:“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魏王昶戒子侄云:“颍川郭伯益尚好通达敏而有知,洪广不足,轻儇有余。得其人,重之如邱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芥。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愿儿子为之。北海徐伟长,不沽高名,不求苟能,澹然自守,惟道之务。其有所是非;则托古人以见,意当时无所褒贬。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义,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吾爱之、重之,不愿儿子慕之。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俭。处不避汙,怯而勇义,在朝忘身。吾友之、善之,愿儿子尊之。
幼安知过,伯玉悟非。
魏管宁,字幼安,泛海,舟欲覆,乃曰:“吾尝一朝科头,三晨晏起,过皆在此。”时夜风晦冥,舟人尽惑,莫知所泊,望见有火光,辄趋之,得岛,无居人,又无火烬。行人咸以为神光之佑,积善之应也。
卫蘧伯玉。庄周云:“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陆客五分,陈公斗余。
唐陆扆为相日,有士人来谒,陆命酒劝之。辞曰:“天性不饮”。公曰:“诚如所言也,已校五分。”盖平生悔吝若有十分,不为酒困,自然减半。
宋陈瓘,字莹中,有斗余酒量,每饮不过五升。虽会亲戚,间有欢适,不过太白满饮,恐以长饮废事。
莱公六悔,融堂八忍。
宋寇莱公准有六悔箴曰:“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晦;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调摄,病时悔。”
来钱时融堂曰:“天下事未有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甚矣!忍之一字,其切于学者之日用也。是故:言语不谨,以至于招羞取辱者,在乎不能忍口;饮食不节,以至于稔疾伤生者,在乎不能忍馋;寒饥之驱迫,寡廉鲜耻,以至于为乞、为盗者,在乎不能忍贫;横逆之来,怫然有动于中,以至于速祸,在乎不能忍辱;为物所忤,为气所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虽欲噬脐,而悔莫赎,在乎不能忍怒;谨独之不严,以至于纵情而不知检,伤风乱伦,为禽兽行而不知耻者,在乎不能忍欲;身履危难,不顾分义,幸安苟免,隳丧名节,在乎不能忍死;嗜进而无厌,贪多而无已,巍然处高位而干名犯分,卒以稔成乱贼之祸,在乎不能忍富贵。”
屏山论复,定夫名损。
宋刘屏山、胡籍溪、刘致中三先生为道义交。相见讲学外,无一杂言。闻人有片善,无不从容咨叩。后生来问学,亦随其器识告语成就,终日无倦。朱夫子请问平生入道次第,屏山曰:“吾于《易》,得入道之门,所谓‘不远复’,吾三字符也,汝尚勉之。”
宋游酢,字定夫,察其子性刚,名之曰“损”,且曰:“损,君子以惩忿窒欲,盖以忿则陵物,欲则溺己,二者皆所当损也。”
元城绝欲,希哲处忿。
宋刘元城先生谪岭表,慨然自念奉父母遗体而投南荒,恐不生还。忽忆先正云“北人在瘴烟中惟绝欲可以不死”,自是绝至于今,更不复作。大丈夫自誓不为则止耳,何必用术?赵清献欲绝欲不能,乃挂父母画像于卧榻,偃仰其下,而父母具衣裳监视于上,不亦渎乎?
宋吕荥阳公希哲,或问:“为小人所詈辱,当何以处之?”公曰:“上焉者,知人与己本一,何者为詈?何者为辱?自然无忿怒心;次焉者,且自思曰:我是何等人?彼为何等人?若是答他,欲与此人等也。如此自处,忿心自消。”
任布古文,胡瑗素问。
宋任恭惠公布与吕公蒙正同年进士。任公登枢府,年耆康强。吕公询其服饵之法,任公曰:“吾不晓养生之术,但中年读《文选》有所悟耳。所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此言有理。”吕公深以为然。
宋胡瑗为国子先生。有大商遣子入学,子儇荡所赍千金而病,甚瘠,若将毙焉。先生曰:“宜先警其心,而后诱之以道也”。取《素问》使读之,未竟,惴惴然惧伐命之过,痛悔自责,冀可自新。先生知其已悟,召而诲之,曰:“知爱身,可以修身。自今,其洗心向道,取圣贤之书次第读之。圣人不贵无过,贵改过,无怀昔悔,第勉事业。”其人亦颖锐善学。三年,登上第而归。
安贫贱
荣叟至乐,颜斶自娱。
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为乐者何也?”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吾何忧吾?”
颜斶辞去曰:“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不宝贵也,然太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娱。”
宏景画牛,庄周生龟。
梁陶宏景,武帝屡聘不出,惟画二牛。其一牛散放著水草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一人以杖驱之。帝笑之曰:“此人欲效曳尾之龟,岂可致之。”
庄周梁惠王时,为蒙县漆园吏,楚威王以百金聘周,周方钓濮水之上,曰:“楚有龟,死三千年矣,今巾笥而藏之于庙堂之上,此龟宁生而曳尾于涂中耳。子往矣,吾方掉尾于涂中。”
鲁望茶灶,元亮篮舆。
唐陆龟蒙,字鲁望,家有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身畚锸,茠刺,无休时。或讥其行,答曰:“尧、舜霉瘠,大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又性嗜茶,或时开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
晋处士陶渊明,字元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梁、肉不受。后刺史王宏欲识之,不能致。闻渊明欲往庐山,令其故人庞通之齑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止,欣然便共饮酌。俄倾宏至,亦不忤也。终身不肯仕,宋世号靖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