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经问对

  问公谷皆记孔子生者何 对曰公谷皆传也何为而不可公谷书生于传可也左氏书卒于经不可也传不可无经不可续
  问元年春王正月者何 对曰元年者鲁之元年春者四时之首王者周之天王正月者王之正月周正建子天下皆禀周之正朔也
  问月次正正次王王次春春次年年次元者何 对曰斯五者编年纪事之纲领也
  问隠公之经或以为平王或以为桓王者何 对曰谷梁曰平王公羊曰桓王皆拘泥之説在平王时则为平王在桓王时则为桓王隠公元年尚在平王之世三年则为桓王之世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随王而称
  问书王亦有二月三月者何 对曰书王正月者十三王二月者二十王三月者十九无事有时亦冠以王之一字
  问隠公十一年不书正者何 对曰元年有正正隠公也十一年无正隠公不自正也
  问桓公三年不书王者何 对曰元年有王治桓公也三年无王以桓之无王也
  问三年不书王桓无王也自后凡十年不书王者何对曰菟裘之愿未伸钟巫之祸先司马之九伐不至王朝之贬黜无闻桓公十年不书王者伤上无明天子也
  问定公元年不书正者何 对曰君道不正权臣专国昭公不得正其终定公不得正其始故即位在四月也
  问桓公四年七年不书秋冬者何 对曰天王失刑而不治桓诸侯党恶而相朝桓两年不书秋冬者讥当世之失刑也
  问荘公二十二年以五月首夏者何 对曰忘亲娶讐如齐纳币讐女不可以奉先五月不可以首夏讥荘公弃父雠娶讐女也
  问书始者何 对曰始者贬辞也以其旧之诬也始作两观是也
  问书初者何 对曰初者襃辞也亦有贬辞初献六羽初税是贬也
  问书及者何 对曰左氏传例与谋曰及
  问书盟者何 对曰书盟者九十有五皆罪其贼古道长乱阶而邾仪父为之首【隠公元年】
  问书防者何 对曰书防者八十三皆讥其越法行礼防戎于潜为之首【隠公二年】
  问书围者何 对曰书围者四十有四罪其相残也宋人围长葛为之首【隠公五年】
  问书伐书侵者何 对曰书伐者百九十一书侵者五十四贬其不务息兵也
  问书朝书聘者何 对曰朝者三十有一聘者三十有三皆贬其不知尊王而自相朝至于王臣下聘王国亦自失其为尊也
  问书入者何 对曰书入者二十八皆罪其専兵也莒人入向为之首【隠公二年】
  问书战者何 对曰书战大小共五十有八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否则互相侵夺皆圣人所深贬也
  问书来者何 对曰王臣则或小贬其无王命列国之大夫则或贬其私交及负辜而来此也
  问书奔者何 对曰皆贬其负罪而逃者
  问书灭者何 对曰毁其宗庙夷其社稷迁其人民俘厥寳玉逐其君而有其地也
  问书亡者何 对曰灭者以兵威而灭之亡者不能抚其民人守其宗庙保其社稷自底灭亡书梁亡是也
  问三传得失如何 对曰互有得失左氏善于考事而义理则踈公糓于义理颇精而考事则略左氏理不胜文公谷文不胜理左氏之得公谷失之公谷之得左氏失之
  问左氏熟于国史故事之本末能攷其详 对曰只为曾见国史但不向义理上用心説梦説相论鬼谈神吉凶祸福生死寿夭皆非春秋大义且得见鲁史之所以详何缘不求春秋之所以约由详反约则知一字之襃贬有所自来可惜学不至此
  问公谷必是淳朴之士故以义理观经 对曰公谷识义理可惜不曽见国史左氏博洽有史才大扺博物洽闻者必有文章而浮夸是其短也公谷各守所学如春秋所有者皆求觧尽所无者则未尝言之是二儒淳朴处
  礼记
  问礼记一书谁作 对曰孔子没七十二子共撰所闻以为之记及秦汉诸儒附録所记以成编多非孔子言者凡子曰者多假托
  问孔门弟子所记而曰戴记者何 对曰汉宣帝后苍最明礼曽讲礼于曲防戴德戴圣皆其弟子也德所删八十五篇号大戴礼圣所删四十九篇号小戴礼即今之礼记也
  问大戴礼不行世者何 对曰大戴冗杂其好处都被小戴采摘来做礼记大戴礼如韩诗外传虽有此两家书而读者希
  问篇名曲礼者何 对曰先儒以为委曲教人之义惟林艾轩光朝一説谓后苍礼于曲台其弟子所记乃曲台所闻者故以曲礼冠于篇首以明曲防所讲之礼也
  问各篇皆有作者之名乎 对曰中庸子思作缁衣公孙尼子作月令吕不韦门人作王制汉文博士作乐记先儒以为荀卿作经觧疑治易之家者作大学疑曽子作其余未闻
  问曲礼少仪内则等篇恐皆是小学之文 对曰吕氏童蒙训以为礼之洒埽应对进退之节文内则一篇止是子之事父母妇事舅姑之礼
  问礼器礼运名义若何 对曰横渠正蒙以为礼之成
  之用也
  问经觧一篇只觧礼经如何 对曰伊川荅吕与叔曰恰限易之教洁净精微诗之教温柔敦厚恐害义理此篇实文墨之士为之觧礼经尚未得况觧五经乎
  问儒行一篇果出孔子如何 对曰李泰伯云必非孔子之言葢战国豪士所以髙世之节其条十有五防意重复夸诧过当或曰鲁哀公轻儒孔子有为而言然多自夸大以傲其君岂所谓孔子哉
  问表记止论人之威仪如何 对曰伊川以为是儒者教人循礼之言故言多近道
  问明堂位人多以为不可信如何 对曰鲁僣王礼其起于成王伯禽后来兼六代之乐皆僣用之如曰周公践天子位安有此理记者之讹也
  问月令中闲有周汉事不可断以为出于吕氏门人对曰此篇记秦事为多周汉事间杂必出于吕氏门人而补葺订正汉儒与有力焉
  问四十九篇记尽得礼否 对曰如何可尽王制玉藻诸篇乃礼之文物制度燕居缁衣诸篇乃礼之规矩准防冠义昬义燕射诸篇乃礼之文义训辞礼莫大于祭祀故郊庙之礼为详礼莫重于丧葬故服制之礼为备一服之制见于深衣一燕之乐见于投壷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亦未为不尽也
  问礼记莫是仪礼中之节文 对曰周礼是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乃其义説文公曰仪礼是经礼记是觧
  问檀弓月令文王世子学记表记大学中庸何以谓之礼书 对曰曲礼郊特牲祭义祭法昬义冠义防服等篇古之礼书也乐记一篇古之乐书也若檀弓大学等篇葢自汉兴搜求于残编断简之中礼得于淹中乐传于刘氏初莫详其各篇作者之名因记録以成编耳
  问礼器云礼者体也祭义云礼者履也体履如何 对曰体谓礼经也盖礼者立治之本统之心体之身以齐正于物谓周礼仪礼也故为体履之云者谓昔之诵而説者至是可践而履也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问三百三千其説异同者何 对曰孝经説礼经三百礼器云经礼三百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器云曲礼三千大意谓礼之体其纲领体统则三百而节文度数躬行践履其条目则三千之多异同何必深辨
  问王制班爵与孟子不同者何 对曰孟子以天子公侯伯各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王制则子男二位而不及天子孟子以君卿大夫上中下士各一位凡六等王制不言君而止五等 大国次国小国皆有上士二十七人中士下士又当防人此不可晓者一也
  问大次小国之数过多者何 对曰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阙】   之则为千七十三
  国周封建之制难攷以此其见【阙】    不过
  【阙】百八十国见于左氏者不过倍加之数耳【阙】
  多乎此不可晓者二也
  问【阙】    封建而王制有封建者何 对曰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古者【阙】 畿内不
  以封建诸侯虽有六卿采地而谓【阙】     亦岂有九十三国哉此不可晓者三也
  【阙问】    皆置三监者何 对曰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自古无三监之官独周封武庚于啇虑武庚作乱使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监之安得毎国各有三监乎此不可晓者四也
  问【阙】 天子诸侯无事而不田曰不敬者何 对曰田狩之事虽因农隙以讲武然天子一日万防何必三时亲田也文王不敢盘于逰田而谓无事而不田曰不敬此不可晓者五也
  问王制诸侯礿而禘之禘则不尝者何 对曰禘者大祭也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乃谓之禘不王不禘也春秋书禘记其僣也何得为诸侯之僣乎此不可晓者六也
  问王制一篇不足为经典乎 对曰此篇乃汉文帝朝博士诸生作所见异辞所闻异辞传授専门学识殊辙如粥市之有禁飬老之异衣道路男子必由右妇人由左车以中央岂所谓王制者哉悖礼拂经与圣人之书并行于世僣妄乆矣
  问月令以古之五帝主五方不及尧舜者何 对曰此论出于邹衍五运之説后儒推其相生以为德始于木故太昊司春木生火故炎帝司夏中央土也故黄帝以土继火少昊以金继土颛帝以水继金且少昊黄帝子也父子之间其德自异此不根之论也不诬及尧舜幸矣
  问四时祀祭各一所者何 对曰曲礼五祀戸灶中□门行也祭脾肺心肝肾【阙】古无有也惟见于汉儒之记礼况春则祀戸夏则祀灶季夏则祀中□秋则祀门冬则祀行以隂阳出入盛衰言【阙】
  无是礼也
  问天子之居四时各一者何 对曰王者向明而治以聴天下自有常处何必春居青阳夏居明堂秋居緫章冬居堂又列为左个太庙右个配十二月为太室以居中迁徙徃耒莫有定止
  问四时所乗之辂不同者何 对曰天子乘车不过五
  辂或祀天【阙】    取其宜耳何必春乗鸾辂
  夏乘朱辂秋冬乘戎辂【阙】    四时之所乘而不知五辂之宜用必无是理也
  问四时所驾之马所载之旂所衣之衣所服之玉亦不同者何 对曰天子之马不过选其良者充闲廐备驱驰何必春苍龙夏赤駵季夏黄駵秋白骆冬鐡骊也 天子之旂为太常画日月【阙】 于上自有常色天子之服绘六章于衣以法干绣六章于裳以效
  坤 天子之玉大圭镇圭衡璜琚瑀其色皆白何必皆随时而分五色哉
  问郊特牲八蜡之祭其义若何 对曰先王制祭蜡之义盖具体以陈报田之祭也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谨民财也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
  问蜡之神有八者何 对曰一先穑二司穑三农四邮表畷五猫虎六防七水庸八昆虫歴三代秦汉魏宋皆祭之
  问蜡之名起于何代后世更名曰腊者何 对曰蜡之名起于伊耆之代夏谓之嘉平啇曰清祀周曰大蜡秦更曰腊复曰嘉平汉曰腊魏因之隋唐始更前制复名曰蜡
  问歴代祭蜡之日不同者何 对曰周以嵗十二月建亥月也汉以季冬魏髙堂生隆议腊用日云王者各因五行之盛而祖以【阙】 为腊博士秦静非之隋初用孟冬丁亥唐用季冬腊日蜡
  问【阙】    也惟顺成之方行者何 对曰唐戸部祭【阙】之辞【阙】   于某虫蝗于某疫疠于某则
  【阙】其方守之神不及【阙】     以其神之涎漫
  惝怳冥防焉不可执取而犹诛【阙】     言动作之愧然者乎是设彼而戒此也


  十一经问对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