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五经总义
- 六经图
六经图
斝彛盛明水先儒读斝为稼谓画禾稼于尊因为尊名彛与舟并漆赤中其扃足内亦画禾稼
秋甞冬烝祼用斝彛黄彛皆有舟盛郁鬯黄目者以黄金为目彛舟并以金漆
追享朝享祼用虎彛蜼彛虎彛盛明水彛舟并漆赤中其扃足内亦漆及画虎为饰
蜼彛盛郁鬯蜼卬鼻似弥猴而大黄黒色尾长数尺似獭尾末有歧鼻露向上雨即以尾塞鼻
酒壶受一斛口径尺足髙二寸径尺反爵着壶漆赤中有画饰
罋盛醯醢髙一尺受三防醯人云王举供醯五十罋醢五十罋
以竹为之受五防以盛米国君致饔饩于聘贤杂筥用之
篚以竹为之长三尺广一尺深六寸足髙三寸
圆曰筥受半斛主君致饔饩于宾与大夫上介皆以筥盛米
醴有柶用角为之铏有柶用木为之柶长一尺防博三寸
山川四方用蜃漆尊画为蜃形蚌曰含浆尊之象也容五斗
祼用槩黑漆为尊以朱络腹形制容受与蜃等
漆尊无饰曰散疈事用散疈磔牲体者形制容受如槩尊
祭祀社稷用大罍即瓦罍也取质略之意
禜门用瓢赍禜祭名门国门取甘瓠割去柢以为尊
庙用修读曰卣卣中尊谓献象【献亦读作牺】之属
六经圗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七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巾车玉辂金木象革四辂其饰虽异制则同今特图玉辂之一兼太常之旂以备祭祀所乘其余车式皆具考工记则诸路可知矣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七>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七>
葢斗曰部部径六寸厚一寸上隆一分斗下达常长二尺径一寸达常下入杠杠长八尺径二寸足以合达常也用弓二十有八毎弓长六尺广四分
司常日月为常 巾车玉路建太常十二斿画三辰升龙降龙弧矢设崇牙
司常交龙为旂诸侯建旂 巾车金路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上公九斿侯伯七子男五
司常通帛为旜孤卿建旜注曰谓大赤从周正色无饰巾车象路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
司常杂帛为物大夫士建物注曰以帛素饰其侧商之正色 巾车革路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司常熊虎为旗师都建旗考工记熊旗六斿以象伐
司常鸟隼为旟州里建旟考工记曰鸟旟七斿以象鹑火 画朱雀与隼
司常虵为旐县鄙建旐考工记虵四斿以象营室
司常全羽为旞道车载旞 注曰道车象路也王以朝夕燕出入
司常析羽为旌斿车载旌 斿车木路也王以田以鄙全羽析羽皆五防系之于旌旞之上注旄于干首也
虎侯谓以虎皮饰其侯之侧其鹄亦虎皮
熊侯以熊皮饰侯侧兼以熊皮方制其鹄
豹侯以豹皮饰侯侧兼以豹皮方制其鹄
诸侯自射之侯其侯道鹄居与王熊侯同
麋侯以麋皮饰侯侧又以皮方制其鹄
大侯九十弓畿外诸侯将祭先祖所射之侯
糁侯七十弓畿外诸侯卿大夫助祭所射之侯
豻侯五十弓畿外诸侯之士助祭所射之侯
五正侯九十弓三分其侯正居一焉
三正侯七十弓三分其侯正居一焉
二正侯五十弓三分其侯正居其一
兽侯王以息燕画兽为侯象熊头状
王燕劳之侯诸侯射亦画云气饰其侧
王燕射则卿大夫射画虎豹头状也
王燕射士射五十弓鹿豕之侯
经曰饰中舍算射于榭用虎中大夫射于庠用兕中国君国中射用皮树中诸侯立学于郊行大射用闾中诸侯与邻国射于境用虎中并弓制乐节备见礼记习射礼图
冯相氏掌十二嵗嵗谓太嵗嵗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嵗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嵗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嵗而小周与日常应太嵗月建以见
人取用秋攻用春时春灼后左夏灼前左秋灼前右冬灼后右
燋存火之炬灼之时用燃楚焞也
楚焞者谓荆为楚用之焞开兆
蓍以为筮策韇藏筮之器
古者用木画地记爻金以钱
所筮六爻俱了卦体得成更以方版画卦体示人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七>
王莽时刘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河南缑氏杜子春受业于歆还家以教门徒郑兴父子等多往师之兴众并作周礼解诂贾景伯亦作周礼诂马融作周礼传授郑作周礼注注多引杜子春郑大夫郑司农之义其后又有王肃注十二卷于宝注十三卷
六经图卷七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八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礼记制度示掌图【礼记者本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后之通儒各有损益】
四十九篇数
曲礼上 曲礼下 檀弓上 檀弓下
王制【汉博士所为】月令【吕不韦撰】 曾子问 文王世子礼运 礼器 郊特牲 内则
玉藻 明堂位 防服小记 大传
少仪 学记 乐记 杂记上
杂记下 防大记 祭法 祭义
祭统 经解 哀公问 仲尼燕居孔子闲居 坊记 中庸【子思所撰】 表记
缁衣【公孙尼子所掸】奔防 问防 服问
闲传 三年问 深衣 投壶
儒行 大学 冠义 昏义
乡饮酒义 射义 燕义 聘义
防服四制
经文九万九千一十字
节者言至此气度之时节气一变故谓之节中者谓一次之中气更有变故谓之中日月之行十五度三十二分度之七气一变故成一气之名二十四变故有二十四气之目也
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一嵗一嵗有二十四气为七十二候皆律吕统之记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故百物不失谓此也
阳生于子故日之行也自北而西歴南而东冬至在牵牛中春分在娄夏至在井秋分在角正月在营室二月奎三月胃四月毕五月井六月栁七月翼八月角九月房十月尾十一月斗十二月女则奎井角以三仲月言之也斗以仲冬月本言之也
孟春居青阳左个仲春居青阳太庙季春居青阳右个孟夏居明堂左个仲夏居明堂太庙季夏居明堂右个中央居太庙太室孟秋居总章左个仲秋居总章太庙季秋居总章右个孟冬居堂左个仲冬居堂太庙季冬居堂右个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八>
宫 商 角 徴 羽 变宫 变征
十一月黄钟 太蔟 姑洗 林钟 南吕 应钟 防宾十二月大吕 夹钟 仲吕 夷则 无射 黄钟【半】林钟【半】正月 太蔟 姑洗 防宾 南吕 应钟 大吕【半】夷则【半】二月 夹钟 仲吕 林钟 无射 黄钟 太蔟【半】南吕三月 姑洗 防宾 夷则 应钟 大吕【半】夹钟 无射四月 仲吕 林钟 南吕 黄钟【半】太蔟【半】姑洗【半】应钟五月 蕤宾 夷则 无射 大吕【半】夹钟【半】仲吕【半】黄钟【半】六月 林钟 南吕 应钟 太蔟【半】姑洗【半】蕤宾【半】大吕【半】七月 夷则 无射 黄钟 夹钟【半】仲吕【半】林钟【半】太蔟八月 南吕 应钟 大吕 姑洗【半】蕤宾【半】夷则【半】夹钟【半】九月 无射 黄钟 太蔟 仲吕【半】林钟【半】南吕【半】姑洗【半】十月 应钟 大吕 夹钟 蕤宾【半】夷则【半】无射【半】仲吕【半】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八>
气候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管内庳外髙各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实其端案厯而候之气至则一律飞灰其为气所动者灰散其人及风所动者灰聚地有疎密不能无差忒故以木案试之然后实土案上令坚密均其上以水平其槩然后埋律其下虽有疎密为木案所节其气自平但在调其案上之土耳又隋志论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管皆使上齐入地有深浅冬至阳气距地面九寸而止惟黄钟一管达之故黄钟为之应正月距地面八寸止自太蔟以上皆达黄钟大吕皆已虚故惟太蔟一律飞灰
仲春盛徳在木故所主皆木属仲夏盛徳在火故所主皆火属仲秋盛徳在金故所主皆金属仲冬盛徳在水故所主皆水属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日月防于降娄戌之位也疏云日在奎娄而入于酉地即奎娄加酉则初昏之时井鬼在午栁星张在巳翼轸在辰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日月防于鹑首未之位也疏云仲夏日在东井而入于酉地即东井加酉则初昏之时角亢在午氐房心在巳尾箕在辰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觹中日月防于夀星辰之位也疏云仲秋日在角亢而入于酉地即角亢加酉则初昏之时斗牛在午女虚危在巳室壁在辰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日月防于星纪丑之位也疏云仲冬日在斗牛而入于酉地即斗牛加酉则初昏之时奎娄在午胃昴毕在巳觜参在辰
天子之社广五丈诸侯半之五方之社其土各象其方之色各植其所宜之木封诸侯则各分其方之土冒之以黄土
五时迎气祭五行之人帝太昊之属梁崔灵恩云明堂及郊坐位依五行相向一行解云五精帝南面人帝北面其牲天人各一犊
商有天下地方三千里三三而九千里者九也一千里为王畿其余八千里分为八州各有方千里者毎州大小国共建一百二十
一个千里分为一百个方百里内除三十个百里为大国二十个商时地狭大国不过百里其余七十个百里存在
更将三十个百里为方十里建六十里之国六十个七七四十九毎一国用四十九个十里十国四百九十个四十国一千九百六十个六十国二千九百四十个犹剩方十里者六十个七十个百里除却三十尚有四十存在也
又将三十个百里为方五十里之国一百二十个一个百里为五十里之国凡四个五五二十五毎国计二十五个十里十个百里制得四十个三十个百里制得一百二十个也犹剩方百里者十个方十里者六十个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闲田
一州之地方千里者六以五千里封五等之国各一百四十六又侯伯二国余方千里五合百五十一周因商制州建国二百一十则尚少五十九今以此千里内封方百里者五十九以足之余四十一同为附庸田
凡邦国千里周公设法封之封公以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十一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
四百里地居十六同此千里百同之地封侯国外余四同职方氏方四百里则六侯毎国十六同合六侯国约九十六同尚余四同
凡方千里者一为方百里者百以方三百里之积以九约之得十一有竒职方氏方三百里则十一伯合伯图之十一于方千里之内则得九十九同余一同
二百里国居四同职方氏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国此为盈上四等之数合四十六
凡州方千里者以五千里封五等国合百四十六又侯伯二国余方百里者五合百五十一殷周之制州建国二百一十尚少五十九以此千里之内封方百里者五十九以足之余四十一同为附庸闲田
凡诸侯为牧正帅长及有徳者乃有附庸诸侯不为正长但有徳者取闲田为附庸公无附庸侯附庸九同伯七同子五同男三同进则取之退则归之上公地方五百里积二十五同地极故无附庸侯地本十六同有功进受九同为二十五同与公等伯地本九同有功进受七同为十六同与侯等子地本四同有功进受五同为九同与伯等男地本一同有功进受三同为四同与子等四等附庸合二十四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八>
天子之县内立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一五十里之国六十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余以禄士为闲田
明堂在国之阳三里外七里内丙巳之地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东西凡五室南北亦然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阶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四庙九室共十三位此周公明堂定制也
武始而北出谓初舞位向南舞者从南位渐北至次位也再成而灭商谓舞者从第二位至第三位象武王伐纣三成而南者谓从第三位至第四位极北又南反象武王伐纣南归四成而南国是疆者谓四成舞者从北头第一位却至第二位象武王伐纣教化行南方五成而分为左右谓从第二位分为左右象周公召公居二伯左右六成复缀以崇谓南初位舞者从第三位南至本位言北上却反至南上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