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五经总义
-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补遗释文今依七志七録为十卷【一叶】十下有三字 格戾白反【八叶】戾作庚疏虽为善或寡【六叶左六行】宋板或下空一字 敬修其可愿好事【十三叶右四行】好作之 使所得存立【五行】所作皆 然请卜【十五叶左一行】然下空一字 言顺帝之初【十六叶左四行】言上有故字 往至于田【二十叶右二行】往下空一字 以事见父【三行】事下空一字 言其苗易感【二十一叶左三行】其作有
臯陶谟
考异古本经允迪厥德都慎厥身厥作亓下同 五礼有庸哉有作五 五服五章哉章作彰 自我民明威威作畏谨按古字通用注为帝舜谋下有也字 迪蹈上有允信二字 其古人也其下复有其字 辅谐其政下问所以行下共有也字 叹美之重也也上有之字 长久之道下有也字在此道下同 在能安民下有人字 佞人乱真真作德 故流放之下有也字象恭滔天下下传则可知下品例下庄栗下恭恪下谨敬下温和下实塞下彰明下则政之善下有其三下可以为卿大夫下有国诸侯下则可以为诸侯下谓天子下相师法下言政无非下万事之微下私非其才下并同天次叙人之常情正误情当作性【补遗古本宋板情作性】 以
接之使有常下有也字而和善下命有德下宜必当下下传而降之福下用民为聪明下同 不可不敬惧作不可以不敬惧也 可致行作皆可致行也 可以立功下有也字 未能思致于善下有道字 徒亦赞奏上古行事而言之宋板无而字 言之序下有也字释文严马徐鱼检反【二十八叶】元文检作简疏故传明言其意【二十三叶左二行】宋板无言字 释诂文【五行】文作云 哲智释言文【二十四叶左九行】言作诂 此为荐举人者【二十五叶左六行】为作谓 彼言刚失之虐【二十六叶左二行】之作入下【三行】简失之傲同 此文承五礼之下【三十一叶左八行】承作合谨按似非扬我忠言而已【三十三叶左四行】扬作畅
补遗古本注和柔而能立事无而字 有廉隅下有也字 可畏之効下有也字疏外失于仪【二十六叶左八行】宋板作外在失上仪 又训为治【二十九叶右七行】又作乂 尧典敬授民时【左二行】尧上有即字 又云自由也【三十一叶左一行】作又云由自也 非已知天而所自能【三十三叶右一行】天作思 天听是我民听【四行】是作自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五
存旧尚书注疏卷第五【宋板】
益稷
考异古本经帝曰来禹汝亦昌言汝作女篇内皆同否则威之威作畏 明庶以功庶作试 谁敢不让不作弗下皆同 惟慢游是好无惟字 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罔作□下同 用殄厥世厥作亓 帝拜曰俞往钦哉无帝拜二字注因臯陶谟九德宋板谟作谋故呼禹使亦陈当言当上有其字 臯陶所陈下有也字 奉承臣功而已承作成 孜孜之事下有也字皆困水灾下同 以治水也也上有之字谨按崇祯本也字细书与释文混非也 奏谓进于民下有也字民以进食下通之至海下亦入海下共同 使民鲜食之之作也 鱼盐徙山林木徙川泽木上有竹字 居积下治本下师法下下传受其戒下必用直人下以待帝志下重命用美下相须而成下言大体若身下汝翼成我下立治之功下法象之服制下衣服旌旗下共有也字会五采也会下复有会字 五色备曰绣下有也字天子服日月而下服下有自字 诸侯自龙衮而下
自上有服字 汝当听审之之作也 我不可弼下有也字勅使敬其职下同 当察之作当审也 当诵诗以纳谏当作掌宋板同 而飏道之之作也【补遗古本道作导】天下人作天下之人 则以刑威之下有也字下传
所及广逺下同 明之皆以功大小为差无大小二字以车服旌其能用之之作也 而让善下有也字共
流故下言无度下妻妾乱下不得嗣下涂山国名下不以私害公下水土之功故下二十七万庸下言至海下以奖帝室下善恶分别下有次序下敢不念乎下下传史因禹功重美之下所以作止乐下所以节乐下庙堂之乐下故以祖考来至明之下并同 班爵同推先有德班作年宋板同德下有也字 各自互见下有之也二字 镛大钟下有也字跄跄然下韶舜乐名下同言箫见细器之备见上有以字 仪有容仪下有也字而率舞下同 言神人治治作洽宋板同洽下有也字所以太平作所以致太平也 惟在慎微下有也字
百官之业乃广下敬其职下无懈怠下以成其义下无大略下并同 歌以申戒作故歌以申戒也释文樏史记作【二叶】正嘉二本作桥谨按释文元文失考不知作何字但按史记作桥徐广曰一作檋音已足反补脱【同上】距音巨濬思俊反谨按当在畎工犬反上 【同上】深尸鸩反下有下深二仞同五字 出又尺遂反【七叶】元文尺作勅 长之丈反【十五叶】之作丁 互音护【十九叶】护作丛徂公反【二十三叶】徂作才疏难危之厄【四叶左一行】宋板难
作艰 故举难得食之处以言之【同上】无之字嘉靖本作难得之食处 书其过者以识之【八叶右五行】之作哉 易辞云【八叶左六行】易下有系字 十二次亦当祭之【九叶右一行】正嘉万厯三本次下有也次二字似非宋板与崇祯本同 或当二代天子【左一行】二作三 古之射侯之士无以言之【十三叶右五行】士作事 直谓五国之长耳【十八叶左五行】谓作是 丹朱亦以德让矣【二十一叶左四行】矣作也 是仪谓有容仪也【二十二叶右八行】谓作为 言其始用任贤【二十二叶左九行】用作于 言人君奉政天命以临下民【二十四叶右六行】作言天合奉正天命以临下民正嘉二本同谨按不可解也
补遗古本注顺命以待命上有天字宋板同 各有柷敔明球明下有柷敔明三字 赓续载成也续下有也字释文合如字徐音阁【十九叶】阁作閤 省悉井反【二十二叶】井作并疏乃皆是米粒之食【三叶右三行】宋板是作得必用正直之臣【五叶左一行】臣作人 以云画之于衣【九叶右一行】以作此 其衣三章裳四章凡十也【卜一叶右一行】十作七知其忽怠则改以修之【十二叶右六行】以作而 若有怠忽
【左六行】有作其 士布侯画以鹿家【十三叶左四行】家作豕 得五千里者【十八叶右二行】五作方 令右右击止者【二十叶左八行】右右作左右 今数顾省之【二十四叶左三行】今作令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七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六
存旧尚书卷第三古文尚书禹贡第一夏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正义第六【宋板】
禹贡
考异古本序任土作贡下有作禹贡三字经北过降水至于大陆蔡沈集传本降作洚 东迆北防于汇蔡本于作为注定其贡赋之差定上有以字【补遗古本无之字】 而在夏书之首下有者字 从覃懐致功至横漳下有也字以供天子下错杂下已可耕作下明水害除下碣石海畔山下而入河逆上下所至则可知下色黒而坟起下并同 赋正与九相当九下有州字 与他州同下有也字错杂非一种下同 皆贡之之作也 可以放牧下有也字中琴瑟下南及淮下已可种艺下共同东原致功而平言可耕下有作也二字 包丛生下
有也字赋第五下覆四方下翟雉名下中琴瑟下及美鱼下同 缟白缯缯作缟 明二物皆当细下有也字南距海下于此泽下已布生下地泉湿下杂出第六下瑶琨皆美玉下毛旄牛尾下并同【补遗地泉湿古本湿作温】 木楩梓豫章豫章作櫲樟下有也字 南海岛夷下草服葛越下贝水物下其所包裹而致者下言不常下自淮入泗下衡山之阳下地势之中下皆复其故道下共有也字【补遗自淮入泗下古本有逆也字】 可为东作畎亩之治东作耕宋板正嘉同 人功修下有也字与扬州同下柏叶松身曰栝下丹朱类下天下称善下茅以缩酒下组绶类下并同 锡命而纳之锡上有故字 故越洛而至南河下有也字北距河水下合流而入河下共同 水流溢覆被之之作也 下者坟垆作下者垆垆疏也宋板同但无也字 纩细绵下有也字治磬错下同 东据华山之南南作阳 西距黒水下有也字已可种艺下入荆州下色青黒而沃壤下第九三等下贡四兽之皮下织金罽下桓水下并同【补遗织金罽古本作织皮金罽也】 是西倾山南行正误是当作自【补遗桓水是西倾山南行古本宋板是作自古本水下有也字】浮于潜下汉上曰沔下正絶流曰乱下东据河下在冀州西下至于合黎下入于渭下同之于渭下言治功毕下共有也字 此荆在岐东非荆州之荆在上有一字之荆下有也字 言相望下言皆致功下美禹之功下人功少下共有也字 琅玕石而似珠下有者也二字谨按正嘉万厯珠作玉崇祯本与古本宋板同 河东之西界下逆水西上下山川首尾所在下皆在雍州下太岳上党西下东行下而入沧海下雍州之南山下相首尾而东下互相备下荆山在荆州下汉所经下共有也字 言衡山连延过九江连上有东字 接敷浅原下有也字 言阳从南下有起也二字 豫章界下流沙东下入流沙下入南海下以通流下并有也字 河自龙门南流至华山北至东行华下有隂字下至作而宋板同但无隂字 若柱然下有也字在西虢之界下孟津地名下古今以为津下洛入河处下而北行下大陆泽名下在兖州界下入于渤海下共同 至汉中东流为汉水流作行水下有也字 别流在荆州流下有也字 触山廻南入江入江作入于江也 彭蠡大泽下有也字 而入海作而入于海也 沱东行下有也字 都共北防为彭蠡无为字蠡下有也字谨按共正嘉作其为非 南可知下西北平地下敖仓东南下丘再成下菏泽之水下济与汶合下出冯翊北下合于巩之东下已可居下并有也字【遗菏泽古本菏作荷】 无决溢矣矣作也 防同于京师无于字宋板同 万国共贯下有也字言政化和下谓壤坟垆下不过度下明水害除下并同 面五百里下有内字 近王城者下有也字供饲国马下同 铚刈谓禾穗作所铚刈谓禾穗也麤者多下有也字斥候而服事下侯服内之百里下不主一下任王者事下为一名下并同 安服王者之政教无之字宋板同教下有也字 文教外之二百里下所以安下共有也字 要束以文教以下有安字 要服外之五百里下有也字又简畧下不制以法下随其俗下方五千里下而朝见下言天功成下并同释文【一叶】补脱凡九篇五篇亡一云夏书惟四篇谨按当在禹贡第一夏书下 块若对反【五叶】元文若作苦 中竹仲反【六叶】竹作丁 太湖音太湖【十六叶】谨按上太当作大下湖恐胡误臣徃年挍经典释文适失于考也【补遗元文上太作大下湖作胡】 左传及尔雅皆作孟诸【二十三叶】无及字 山秦记云【二十七叶】山作三 伾本或作岯【三十四叶】或作又补脱【同上】处昌虑反谨按当在字或作□下 渤反蒲兀【同上】正误当作渤蒲兀反【补遗元文作渤蒲兀反】 任而针反又而鸩反下同【四十二叶】上作而鸩反下作而针反无下同二字 为于伪反【同上】作同为于伪反谨按此注有二为字当有同字疏深大其川【一叶左二行】宋板作深其大川 诗传云圻疆者【三行】者作也谨按嘉靖万厯二本无者字 漫坏民居【三叶右一行】漫作浸 地里志河东【五叶右一行】志下有云字 此州入谷不贡【五叶左八行】州作则 济河间其气专质性信谦【九叶右三行】质下有体字正嘉二本无质字作体性信谦未必得其本也【六行】其作真 得乘舟径逹也【十二叶右二行】径作经 牙牡齿也【十七叶左四行】牡作壮 当继荆州之无也【十八叶右六行】之作乏 直云水名【十九叶左六行】直上有故字 郑云纁者三入而成【二十二叶左二行】纁上有染字 江水所出【二十四叶左六行】出下有也字正嘉二本同 陇西郡西嶓冡山西汉水所出【同上】嶓上有县字正嘉二本脱嶓字有县字 是二者皆山名沱出于江【同上】名下有也字正嘉二本有也字脱沱出二字 差复益小【二十五叶右七行】小作少传西距至州西【二十六叶右六行】谨按此疏甚有谬误今録
于此当以右行下二字与左行下相接也
雍州 传西距至州西 正义曰禹治豫州乃次梁州自东向西故言梁州之境先以华阳而后黒水从梁适雍自南向北故先黒水而后西河计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东不越河而西逾黒水王肃云西据黒水东距西河所言得其实也徧检孔本皆云西据黒水东据河必是误也又河在雍州之东而谓之西河者龙门之河在冀州西界故谓之西河王制云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是河相对而为东西也 皆云西据黒水东据河【八行】上据作距 自东河至于西河【九行】于作于 左传称舜云四凶【三十七叶左六行】云作去正嘉同 敦煌郡【七行】敦作炖正嘉同下【八行】并同但嘉靖下敦从土 北近降水也【三十四叶左六行】北作此 释文云鸟鼠同穴【三十七叶左五行】文作鸟 至京兆北船司空县入河【八行】船作沿正嘉二本同谨按汉书地理志作船作沿为非 过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同上】四作西 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三十八叶右三行】地作池 不复蛮来之也【四十四叶右九行】复作服谨按恐非山川载地古今必同【四十五叶右一行】载作戴正嘉二本同补遗古本注大川四渎下有也字 大岳上党西岳下有在字 沣水名下有也字 鸟鼠共为雌雄雌雄作雄雌宋板同 所同事在下下有也字 已陂障已下有皆字 取之有节之下有也字释文反上时掌反【七叶】上反作逆 字又作蚍【十五叶】蚍作比 长之丈反【十六叶】之作丁后放此 又土可反【二十三叶】土作士疏或仲虺始退【二叶右六行】宋板虺作尼 使之祀礼【左九行】之作知 分布治之也【三叶右五行】无也字 史传者云【四叶右二行】者作皆诸川冀【三行】川作州 其见圗籍【左一行】其作具 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