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五经总义
-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古文尚书尧典第一疏虞书疏孔氏传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言圣德之逺着】将逊于位让于虞舜【逊遁也老使摄遂禅之】作尧典疏尧典【言尧可为百代常行之道】 曰若稽古帝尧
右宋板篇题书法为然今本置汉孔氏传唐孔颖达疏等字刋古文尚书四字皆非其旧文矣夫疏义者解本经本经各有题目先解题目而后解本经是其义也假如此书先题云尚书卷第一次云古文尚书尧典第一故疏先解此八字今刋古文尚书四字非也次云虞书次云孔氏传各随其文解之古本之体可以观也故今详记二本标题于此者欲使覩者参考而识其旧也
尧典
考异古本经敬授人时人作民 帝曰咨汝羲暨和汝作女下皆同注言圣德之逺着下有也字老使摄遂禅之下百代常行之道下若顺下并同 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能上有言字尧下有也字 安天下之当安者下有也字 故其名闻充溢四外外作表 以睦高祖孙之亲下百姓百官下共有也字 言天下众民皆变化从上从作化宋板正德嘉靖本同变化下有今字 是以风俗大和下有也字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下昊天言元气广大下并同 敬记天时以授人也人作民 下别序之下居治东方之官下朱鸟七宿下转以推季孟则可知下交接曰尾下此居治南方之官下谓夏至之日下则七星见可知下季孟亦可知下并有也字 革改也宋板无也字 则嵎夷东可知下有也字 掌秋天之政也宋板无也字 因事之冝下有也字 秋西方万物成成上有咸字 助成物作助成万物也宋板无万字 互相备下以正三秋下毛更生整理下仲叔各有所掌下日短冬至之日下冬之三节下以辟风寒下共有也字【补遗毛更生古本毛下有羽字】 以自温焉宋板无焉字 匝四时曰朞匝作迊宋板同 正三百六十日下有也字 是得一月则置闰焉是作足宋板同成一岁之厯象下有也字叹其善下同 言不可下
叹美之辞下聚见其功下并有也字 起用行事而违背之违背作背违宋板同 言不可用下有焉字 有所涤除下有也字 有能治者将使之作有能治者将使治也 凡言吁者皆非帝意意上有所字 輙毁败善类下有也字 异已也退也作异已也已退也宋板同但无上也字 无成乃退作无成功乃退也 命使敬其事下有也字 故遂用之之作也 则放退之下有也字老将求代下帝位之事下辞不堪下乃不获已而言之下然其所举下瞍无目之称下象舜弟之字下言并恶下不至于奸恶下观其行迹下女妻下并同观其法度接二女观下有防字 使行妇道于虞氏下有也字 则其所能者大矣矣作也释文【十四叶】补脱又如充反谨按当在徐又音而充反下 异孔王音怡【二十六叶】元文怡下有已也二字谨按今注疏本所引释文字义存于注者皆裁不收载此注异已也之类是也下【三十二叶】否方九反不也忝音他簟反辱也元文具而今本畧矣他皆类此疏交代揖让以垂无为【一叶右七行】宋板垂作重 君陈君牙与毕公之类【二叶右一行】公作命 肆命二十【三叶右七行】肆命作伊陟 泰誓并无此文【三叶左三行】无泰誓二字 宅嵎夷为宅嵎防【四叶右六行】防作峓 但逐同天之名【六叶右一行】逐作遂 诗称考十惟王【八叶左七行】正误十当作卜【补遗宋板十作卜】 然则俊德谓有德又【十叶左四行】又作人 皆变化从上【十一叶左三行】从作化正嘉同谨按与注合矣 苗稼已殖【十五叶右七行】已作以 据世掌之文【十六叶右六行】据作是 推举一星之中【十八叶右八行】推作惟 莫不当中【九行】当作常 时言东作【二十叶右五行】时作特 昼暂长增九刻半【二十叶左二行】暂作渐 皆以秋分之日昏时【二十三叶右一行】无皆字 而日日行一度【二十四叶右三行】无一日字 三岁是得一月则置闰也【七行】是作足谨按与注合矣 有余分三百四十八【左一行】余作日 帝曰畴咨若予至九载绩用弗成【二十七叶右一行】作帝曰畴咨至弗成 今王朝大臣【三十叶右一行】今作令 其常闻诸先达【五行】常作当 荡然惟有水耳【八行】荡然作荡荡然 异已已退也【三十叶左九行】作异已至乃退 禹之大功顾亦因鲧【三十一叶左六行】顾作颇 令其在侧陋者【三十四叶右九行】令作今 谐和至于奸恶【三十六叶右七行】无于字 故传倒文以晓民【三十六叶左九行】谨按民恐明误当属下句
补遗注北称幽则南称明从宋板则作都 古本允信厘治治作理下治百官同 貌象恭敬而心傲狼狼作狠宋板同 心不则德义之经则作测 以治家观治国下有也字释文遁本作遯【五叶】本下有又字 一云放勲【八叶】勲作勋 嵎海隅【十二叶】隅作嵎 女音尼虑反【三十三叶】作而据反疏皆二篇同序【五叶右八行】宋板二作三 既非明而放勲重华文命【六叶左一行】明作名 虽圣受而摄之【七叶左四行】圣作舜 更知祸灾若宋襄【九叶右三行】知作致训古为大【右五行】大作天 九黎之德【十六叶右二行】德作恶自下降监【十八叶右四行】下作上 日从谷以出也【十九叶右五行】
以作之 是朱雀七宿【二十一叶右四行】雀作鸟 以耎毛解之【二十四叶右一行】毛作毳 鲧治水九载【二十七叶左五行】九下空一字 顺是事也【二十八叶右二行】也作者 米谷一熟【三十一叶右七行】米作禾 民可使由之【三十五叶左七行】民作人 庸生之徒漏之也【三十六叶左五行】无下之字 女子时【八行】子作于女于时者【三十七叶右一行】于作于 当有贤贱长幼【二行】贤
作贵 尊尤之心【七行】尤作亢 虞与沩汭为一也【八行】也作地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三
存旧古文尚书舜典第二虞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三【宋板】谨按古本分为十三卷卷内有数篇者每篇篇题同此以下不重出可推知也宋板卷数同今本其卷数所分少有不同今详记之见其抵牾耳但宋板篇题虞书孔氏传之类或有或无注疏或作正义之等参差不一又舜典以下无古文尚书四字应以古本为正也
舜典
考异古本经帝曰格汝舜汝作女下皆同 班瑞于羣后瑞上有五字 黎民阻饥蔡沈集传本饥作饥 帝曰畴若予工畴作谁 声依永律和声永作咏注试以治民之难事下有也字华谓文德下俱圣明下共同允塞上下作充塞四表至于上下也 遂见征用下有也字五教能从无违命下总百官下同 明舜之德合于天作明舜之德行合于天也 将禅之下有也字嗣成帝位下下传终帝位之事下文德之祖庙下璿美玉下可运转者下并同 以审已当天心与否作以政察已当天心与否也 故行其事下有也字摄位事类下告天及五帝下并同 王云上帝天也谨按此以下二十二字释文混入于注当细书 星也水旱也星下有辰字 古之圣贤皆祭之下有也字与之正始下同乃顺春东廵岱宗泰山为四岳所宗廵下有守字无所字 燔柴祭天告至下有也字其余视伯子男下东方之国君下律法制下并同 皆均同下有之也二字五等诸侯执其玉下卒终下器谓圭璧下三帛生死则否下南岳衡山下并有也字 自东岳南廵五月至廵下有守字至下有也字 初谓岱宗下特一牛下尧又可知下并有也字 使各陈进治理之言理作礼正嘉同 明试其言以要其功要作考后改作要 以表显其能用下有也字下传始置十二州下同 每州之名山殊大者者作之 用不越法下寛五刑下共有也字以鞭为治官事之刑治作理刑下有也字谨按正嘉
万厯本鞭作作非也 出金以赎罪下当刑杀之下忧欲得中下水中可居者曰洲下并有也字 罪恶同下有矣字 三危西裔下有也字述作之体下在海中下用刑当其罪下并同 尧死夀一百一十七岁死作凡岁下有也字宋板死作凢无上一字 考妣父母下有也字感德思慕下匏土革木下所及者逺下下传月正正月下并同 毕将即政作丧毕将即位 故复至文祖庙告下有也字广致众贤下使天下无壅塞下敬授民时下元善之长下皆相率而来服下下传言舜曰以别尧下四岳同辞而对下言可用之下勉行之下二臣名下稽首首至地下敕使往宅百揆下并同 众人之难在于饥人作民 美其前功以勉之下有也字 所以得人心人作民 亦美其前功下有也字 言无敎所致作言无敎之致也 剕宫大辟下有也字中正下士于市下若四凶者下故歴述之下下传垂臣名下二臣名下谐和此官下言伯益能之下山泽之官下二臣名下元凯之中下天地人之礼下姜姓下主郊庙之官下敬思其职下清明下二臣名下不许让下并同【补遗敬思其职古本其作厥】 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谓上有子字元作天弟下有也字 只庸孝友下有也字而能庄栗下同 刚失之虐简失之傲二之作入宋板同 谓诗言志以导之无谓字 以长其言下有也字宫商角征羽下十二月之音气下依声律以和乐下命夔使勉之下并同 则神人和可知下有之也二字 堲疾下殄絶下欲遏絶之下喉舌之官下必以信下共有也字特勅命之之作也 天下之功下有也字 三年有成下有功字 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岁作载 升进其明者下有焉字 君臣善否分北流之分上有并字北作背 善恶明下有也字 言其始见试用下有时也二字 摄位二十八年下有也字 三十征庸庸作用服丧三年服下有尧字 凡夀百一十二岁作凡夀
一百一十二载也 言舜理四方理下有于字 居其方下有也字使相从下治民之功兴下为汨作之篇亡下并同 稾劳也宋板无也字释文【二叶】补脱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谨按此十六字当在叔豹季貍下 底本或作底非【三叶】元文下底作 守收救反【十二叶】收作诗正嘉二本作时非 量力尚反【十一叶】此下有注同二字 庄栗战栗也【三十五叶】无庄字谨按无者为是庄栗注文经已有栗字 读至方字絶句【四十叶】读上有一字 饫于据反【同上】据作庶疏似其继世相传【一叶左三行】宋板似作以 勅我五典五惇哉【四叶右八行】勅作自 无愆者无冬温夏寒也【五叶左五行】愆下有伏字 又如此二年为十二年【六叶右四行】上二作三正嘉二本同谨按作三为是 今史所用【八叶左五行】今作令 天宗三日月星辰【十叶左四行】辰作也 始作甲子纪日【十五叶右六行】作作用 两之为两【十五叶左四行】作两铢之为两正嘉二本同谨按汉书元文无铢字 以军礼固邦国【八行】固作同 所执以自至也【十六叶左五行】自作白 知此以告文祖之庙【十八叶右一行】以作亦 毎州以大山为镇【二十叶右四行】大上有一字大随造律【二十一叶左七行】谨按随恐隋误 已解此赎【二十】
【二叶左三行】已作以正嘉二本同 共在一州之上【二十三叶右五行】州作洲 既言然矣【二十七叶右八行】既上有孟子二字故据逺近之【二十八叶右一行】近作言 释诂文庸劳也【二十九叶右二行】文作云 攷传言臯陶【三十三叶右二行】攷作故 深夜乃卧【三十四叶左八行】深夜作夜深 是六律六吕述十二月之音气也【三十七叶右四行】无述字 汝各当敬其职事哉【三十八叶右九行】汝作等属上句 成之在于汝【三十八叶左一行】之作主 故于考续之下言其流之【三十九叶右九行】于作其 未必以仲夏之月廵守南岳也【四十叶右五行】无守字 郑云读此经云【八行】作郑续此经云 年六十一而践天子位【四十叶左一行】一作三
补遗古本经敬敷五敎敬上有而字注祭亦以摄告下有之字 任佞难拒也佞下有也字拒下无也字 然其贤不许让贤上有推字 以防其失下有也字疏又其南十三度【九叶右二行】宋板三作二 洪水为害【三十一叶左六行】害作灾 咸庶中国【三十二叶右二行】国作正 天地人鬼地祗之礼【三十四叶右八行】上地作神 不言元士士卑故【三十六叶右二行】无一士字 不知若此设之【四十一叶右六行】此作为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五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四
存旧尚书卷第二古文尚书大禹谟第三虞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四【宋板】
大禹谟
考异古本序禹成厥功厥作亓谨按亓古文其字经艰厥后艰厥臣允执厥中厥并作亓 不虐无告不作弗无作□ 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叙并作序 俾予从敎以治正误敎当作欲【补遗古本宋板敎作欲】 惟乃之休乃作女谨按篇内汝字皆作女 降水儆予蔡沈集传本降作洚谨按史记作鸿 奉辞伐罪作奉词伐辠宋板伐作罸正嘉同 帝初于歴山往于田初下有耕字注重美二子之言下有也字凡三篇下禹称大大其功下顺考古道而言之下内则敬承尧舜下而众民皆疾修德下并同 善言无所伏言必用善作嘉用下有也字 天下安宁下有也字圣人所重下运谓所及者逺下共同文经天地经下有纬字 所以勉舜也也上有之字言不虚下精其言下谓无形下备慎深下言有恒下
共有也字 故特以为戒下有矣也二字 道义所存于心日以广矣心下有者字 古人贱之下有也字故戒之下同 则四夷归往之之作也 念重其言下有也字 则民怀之作则黎民惟怀之 在先修六府下有矣字 所谓善政下有也字 乃德政之致作乃德政之所致也 休美下有也字在此三者而已下同称摠我众欲使摄下有之也二字 下洽于民下上有德字 兹此下有也字 言不可诬下有也字 所宜念之之作也 当于治体下有也字人臣之义下嗣亦世下俱谓子下道德之政下辜罪下经常下仁爱之道下明刑之美下并同 水性流下性作惟 卑其宫室宫作居 不自盈大下有也字 所以能絶众人下有者也二字 大君天子下有也字升为天子下同 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信作允中下有也字 不询专独下故戒勿听用下有也字 君失道民叛之叛作畔有位天子位下有也字谓道德之美下长终汝身下下传此禹让之志下志定然后卜下无所枚卜下再辞曰固下所以禁其辞下元后之任下终事之命下不循帝道言乱逆下命禹讨之下共伐有苗下众盛之貌下蠢动下并同 言其所以宜讨之之作也 言民叛天灾之叛下有之字 谓侮慢以下事下有也字以从我命下同 胁之以兵兵上有甲字 所以生辞下有也字修德致逺下是天之常道下不责于人下慝恶下悚惧之貌下感顽父下言整众下皆舞者所执下抑武事下并同 去京师二千五百里也宋板无也字释文臯音高陶音遥矢本亦作□谟字又作謩申重直用反下同【一叶】谨按此即元文也今本所引有脱误矣当以元文为正也又按□字可疑古本作古文考载之可并考也补脱【三叶】宁安也说文安宁如此愿辞也谨按攸徐以帚反下有此十二字又按说文作寍安也从宀心在皿上皿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奴丁切今所引不可解也眷居倦反奄于检反【四叶】居作俱检作简补脱【同上】应应对之应下应风同谨按当在响许丈反下 【同上】注守度同谨按当在度徒布反下 【同上】后亿度同谨按此四字当在虞度徒洛反下补脱【六叶】治直吏反谨按经文六府三事允治 倦其眷反【八叶】眷作卷 【同上】頥以之反下有期要頥养也五字 治音稚【九叶】作治直吏反注下同 愆音牵【同上】作愆起防反 丕普悲反【十二叶】此下有大也徐甫眉反六字 号戸高反【十九叶】戸作亡疏攸所至下安【三叶左三行】宋板安下有宁字谨按当作攸所至安宁 此以相尅为次【七叶右五行】尅作刻正嘉二本作克 言出谓始发于心【九叶右八行】正误言当作信下【八行】言出同【补遗言出宋板皆作信出】 之义为主者【八行】正误之当作以【补遗宋板之作以】 汝能成声敎之信【十二叶左五行】无能字 百姓无主不散则乱【十四叶右七行】姓作人 必谓四海之囚【九行】正误囚当作内【补遗宋板囚作内】 此言若舜之初【十六叶右七行】舜作帝 何为然也【二十一叶右二行】然上有其字 事瞽同耳【六行】瞽作势 甸侯妥要荒【二十二叶右七行】正误妥当作绥【补遗宋板妥作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