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如来手足而有法轮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兴设若干种种施故。如来至真指纤长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别说经义。救护众生令无患故。如来手足生网鞔理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未曾破坏他人眷属故。如来手足柔软微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而以慧施若干种衣细软服故。如来而有七合充满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设众施供诸乏故。如来之膝至正无节踢如鹿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受经典不违失故。如来之身其阴马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谨慎己身远色欲法故。如来之身颊车充满犹如师子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修净业修行备故。

  如来至真常于胸前自然卍字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蠲除秽浊不善行故。如来肢体具足成就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施以无畏安慰人故。

  如来手臂长出于膝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人有作事佐助劝故。

  如来身净而无瑕疵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行十善无厌足故。

  如来脑户充满弘备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其有病者施若干种药瞻视疗故。

  如来师子出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殖众德本具足备故。

  如来具四十齿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志性等仁于众生故。

  如来牙齿无有间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谏人诤斗令和合故。

  如来颊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则以微妙意可之物而施与故。

  如来清白美好发眉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善自护己身口心故。

  如来广长舌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出言至诚护口之过故。

  如来亹亹大人相者。以无量福供养究竟。心行仁和与众生愿使得覆盖故。

  如来梵声哀恋之音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言语柔和与众人言护口节辞。无央数人闻其所语无不悦故。

  如来瞳子如绀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常以慈目察众人故。

  如来之眼如月初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无粗暴志心性和顺故。

  如来眉间白毫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咨嗟歌诵闲居之德众行故。

  如来顶上肉髻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敬贤圣礼尊长故。

  如来肌体柔软妙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心念合集法品藏故。

  如来身形紫磨金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多施衣服卧具床故。

  如来之体一一毛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离于集会众闹处故。

  如来之毛上向右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尊敬于师受善友教稽首从故。

  如来头发如绀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愍伤群黎不以刀杖而加害故。

  如来之身平正方圆无有阿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己身众生劝化安之令定意故。

  如来之脊如大钩锁善有威曜巍巍之德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为诸正觉兴立形像缮修坏寺。其离散者劝使和合。施无畏惧。其诤讼者化令相顺故。

  汝欲知之。吾往世时行于无量不可计会众德之本故。如来宿世奉行如斯。乃能致此三十二大人之相也。

  如第二十二梵声相中。依新婆沙论云。如来梵声相。谓佛于喉藏中有妙大种。能发悦意和雅梵音。如羯罗频迦鸟。乃发深远雷震之声。如帝释鼓。如是音声具八功德。一者深远。二者和雅。三者分明。四者悦耳。五者入心。六者发喜。七者易了。八者无厌。

  大智度论云。如来有梵声相。如梵天王五种声而从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闻闻者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欲闻无厌。菩萨亦有如是五种声从口中出。迦陵毗伽声相可爱如天鼓音深远。

  又新婆沙论问。相是何义。答标帜义是相义。殊胜义是相义。祥瑞义是相义。问何故丈夫相唯三十二不增不减耶。胁尊者说曰。若增若减。俱亦生疑不违法相。说有三十二者。世间共许。是吉祥义。数不增减。若三十二相庄严佛身则于世间最胜无比。若当减者便力阙少。若更增者则为杂乱。皆非殊妙。故唯尔所三十二丈夫相也。

  又智度论问。是三十二相三业之中何业种耶。答曰。是意业非身口业。是意业利故。又六识中是意识种非五识。以五识不能分别故。

  问曰。是三十二相几时能成种。答曰。极迟百劫。极疾九十一劫。释迦牟尼菩萨九十一大劫行辨得三十二相。如经中言。过去久远有佛名弗沙。时有二菩萨。一名释迦牟尼。一名弥勒。弗沙佛欲观释迦牟尼菩萨心纯熟未。即观见之。知其心未纯熟。而诸弟子心皆纯熟。又弥勒菩萨心已纯熟。而弟子未纯熟。是时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众人之心难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释迦菩萨疾得成佛。上雪山上入宝窟中入火禅定。是时释迦菩萨作外道仙人上山探药。见弗沙佛坐宝窟中入火禅定放大光明。见已心生欢喜信敬。翘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观目未曾瞬。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界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谛观世尊目未曾瞬。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中得阿耨菩提。释迦菩萨贵其心思不贵多言。若更以余偈赞佛心或散乱。是故七夜以一偈赞佛。

  问曰。何故释迦菩萨心不纯熟而弟子纯熟。弥勒菩萨自心纯熟而弟子不纯耶。

  答曰。释迦菩萨饶益众生心多自为身少故。弥勒菩萨多为己身少为众生故。

  

  业因部第五

  

  如得无垢女经云。佛言。菩萨成就四法得三十二丈夫相。何等为四。一把金散佛或散浮图。二常以香油涂如来塔。三种种华香伎乐布施。四眷属相随供养和上阿阇梨等。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把金散浮图  香油涂佛塔

  施以华香乐  敬心供养师

  行如是四法  得三十二相

  端正甚奇妙  一切功德具

  

  菩萨成就四法得八十种好。何等为四。一种种妙衣庄严法座。二供养他人心不生倦。三于法师所不作斗乱。四教诸众生修菩提行。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妙衣严法座  供养他不倦

  教众生菩提  易得八十好

  菩萨修行此  四种功德故

  常于一切时  有胜相庄严

  

  同异部第六

  

  如新婆沙论。问八十随好为在何处。答在诸相间。随诸相转。庄严佛身令极妙好。问相与随好不相障夺耶。答不尔。相与随好更相显发。如林中华显发诸树。佛身如是相好庄严。又如金山众宝杂饰。

  问菩萨所得三十二相。与轮王相有何差别。答菩萨所得四事胜。一炽盛。二分明。三圆满。四得处。复有五事胜。一得处。二极端严。三文像深。四随顺胜智。五随顺离染。

  

  校量部第七

  

  佛阿毗昙经云。以一千阿僧祇世界众生所有功德。成佛一毛孔。如是成佛一毛孔功德遍如来身毛孔功德成佛一好。如是成就八十种好功德。增为百倍。乃成如来身上一相所。成就三十二相功德。增为千倍。乃成如来额上一白毫相。以一千毫相功德。增为百倍。乃成如来一顶骨相。一切飞天所不能见顶。如是不思议清净功德聚成就佛身。是故如来于天人中最为尊胜。

  

  百福部第八

  

  依优婆塞戒经云。佛言。菩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如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相功德复不及无见顶相功德。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

  又新婆沙论。问如契经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何谓百福。答此中百思名为百福。何谓百思。谓如菩萨造作增长足善住相业时。先起五十思修治身器令净调柔。次起一思正牵引彼。后复起五十思令其圆满。譬如农夫先治畦陇次下种子后以粪水而覆溉之。彼亦如是。如足善住相业。有如是百思庄严。乃至顶上乌瑟腻。砂相业亦复如是。由此故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问何者五十思耶。答依十业道各有五思。谓依离杀业道有五思。一离杀思。二劝道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见亦尔。是名五十思。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下中上上胜上极五品善思。如杂修静虑。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五思。一加行净。二根本净。三后起净。四非寻所害。五念摄受。有说。缘佛一相起五十刹那。未曾习思相续而转。问如是百福一一量云何。有说。若业能感转轮王位。于四大洲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天帝释位。于二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他化自在天王位。于一切欲界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大梵天王位。于初静虑及欲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娑诃世界主大梵天王劝请如来转法轮福。是一福量。问彼请佛时是欲界系无覆无记心。云何名福。有说。彼住梵世欲来请时。先起如是善心。我当为诸有情作大饶益请佛转法轮。尔时即名得彼梵福。此不应理。所以者何。非未作时已成就故。如是说者。彼请佛已还至梵宫。后世尊转法轮时。地神先唱。如是展转声彻梵宫。梵王闻已欢喜自庆。发纯净心而生随喜。尔时乃至成就此福。有说。世界成时。一切有情业增上力。能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福量。有说。除近佛地菩萨。余一切有情所有能感富乐果业。是一福量。有说。此中一一福量应以喻显。假使一切有情皆悉生盲。有一有情以大方便令俱得眼。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皆饮毒药闷乱将死。有一有情令皆除毒心得醒寤。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皆被缚录临当断命。有一有情俱令解脱一时得命。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坏戒坏见。有一有情能令俱时戒见具足。彼有情福。是一福量。评曰。如是说所说皆是纯净意乐方便。赞美菩萨福量。然皆未得其实。如实义者。菩萨所起一一福量无量无边。以菩萨三无数劫积集圆满诸波罗蜜多已。所引思愿极广大故。唯佛能知。非余所测。如是所说广大量福。具足满百庄严一相。展转乃至三十二相皆具百福。佛以如是三十二百福庄严相及八十随好。庄严其身。故于天上人中最尊最胜。

  

  游学部第八(此别四部)

  述意部

  召师部

  捔力部

  校量部

  

  

  述意部第一

  

  窃闻一切种智号悉达多。树自三祇之初。独高百劫之末。总法界而为智。竟虚空以作身。然身无不在量。极规矩之外。智无不为用。绝思议之表。不可以人事测。岂得以处所论。将启愚夫之视听。须示圣人之影迹。或复示。居外道。或复现作童蒙。应同类而诱凡。随异形而化物。然后称无上士号天中天。良由愚智潜通凡圣难测。不思议德而功莫大焉。

  

  召师部第二

  

  如佛本行经云。时净饭王知其太子年已八岁(因果经云年至七岁)即会百官群臣宰相而告之言。卿等当知。今我化内谁最有智。智能悉通堪为太子作师。诸臣报言。大王当知。今有毗奢婆蜜多罗。善知诸论最胜最妙。如是大师堪教太子(已下略述)王即遣召而告之言。尊者大师。能教我太子一切技艺诸书论不。时蜜多报言。大王。谨依王命。我今堪能心生欢喜。即严五百释。种童子前后左右。别有无量无边童男童女。随从太子将升学堂。时彼大师遥见太子。威德力故不能自禁遂使其身从座忽起。屈身顶礼于太子足。礼拜起已。四面顾视生大羞惭。时蜜多罗生惭愧已。于虚空中有一天子。名曰净妙。从兜率宫共于无量无边最大诸天神王而常守护太子。在彼虚空。隐身不现。而说偈言。

  世间诸技艺  及余诸经论

  此人悉能知  亦能教示他

  是胜众生者  随顺世间故

  往昔久习来  今示从师学

  出世所有智  诸谛及诸力

  因缘所生法  生已及灭无

  一念知彼等  名色现不现

  犹尚能证知  况复诸文字

  

  尔时天子说此偈已。以种种华散太子上。即还本宫。尔时太子即初就学。将好最妙牛头栴檀作于书版。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特妙香涂其背上。执持至于毗奢蜜多罗阿阇梨所。而作是言。尊者阇梨教我何书(自下太子广为说书)。

  或复梵天所说之书(今婆罗门书正有十四音是) 佉卢瑟吒书(隋言驴唇) 富沙迦罗仙人说书(隋言华华) 阿迦罗书(隋言节分)

  瞢伽罗书(隋言吉祥) 邪寐(亡毗反)尼书(隋言大秦国书) 鸯瞿梨书(隋言指书) 

  邪那尼迦书(隋言驮书) 娑伽罗书(隋言牸牛) 波罗婆尼书(隋言树叶) 波流沙书(隋言恶言) 父与书

  (失译) 毗多荼书(隋言起尸) 陀毗荼国书(隋云南天竺) 脂罗低书(隋言形人) 度其差那婆多书(隋言右旋) 优波伽书(隋言严炽) 僧佉书(隋言等计) 阿婆勿陀书(隋言覆) 阿卢摩书(隋言顺) 毗耶寐奢罗书(隋言杂) 

  阿陀罗多书(鸟场边山) 西瞿耶尼书(失译) 珂沙书(疏勒) 

  脂那国书(失译) 摩那书(科斗) 末

  茶叉罗书(中字) 毗多悉底书(尺) 富数波书(华) 提婆书(天) 那伽书(龙) 夜叉书

  (失译) 乾闼婆书(天音声) 阿修罗书(不饮酒) 迦娄罗书(金翅鸟) 紧那罗书(非人) 摩睺罗伽书(大蛇) 弥伽遮迦书(诸兽音) 迦迦娄多书(鸟音) 浮摩提婆书(地居天) 安多梨叉提婆书(虚空天) 郁多罗拘卢书(须弥北) 逋娄婆毗提呵书(须弥东) 乌差婆书(举) 腻差波书(掷) 娑伽罗书(失译) 跋阇罗书(金刚) 梨伽波罗低犁伽书(往复) 毗弃多书(食残) 阿浮多书(未曾有) 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 伽那那跋多书(等转) 优差波跋多书(举转) 尼差波跋多书(掷转)波陀梨佉书(足) 毗拘多罗波陀那地书(从二增上句) 邪婆陀输多罗书(增十句已上) 末茶婆哂尼书(中流) 梨沙耶婆多波恀比多书(诸山苦行) 陀罗尼卑叉梨书(观地) 伽伽那卑丽叉尼书(观虚空) 萨蒲沙地尼山陀书(一切药草目) 沙罗僧伽何尼书(总览) 萨婆娄多书(一切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