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又增一阿含经云。昔日诸天与阿须伦共斗时。诸天得胜。阿须伦王不如。便怀恐怖。化形极小从藕根孔中过。佛眼所见。非余者所及。
又大集经云。尔时世尊告诸龙众阿修罗言。汝等莫斗。应当修忍。仁者若能离于嗔怒成就忍辱速得十处。何等为十。一得作王。王四天下自在轮王。二毗楼博叉天王。三毗楼勒叉天王。四提头赖吒天王。五毗沙门天王。六释天王。七须夜摩天王。八兜率陀天王。九化乐天王。十他化自在天王。诸仁者。若具足忍。是人速得如是十处忍辱近果。
又中阿含经世尊说颂曰。
若有诤论议 杂意怀功高
非圣毁此德 各各相求便
但求他过失 意欲降伏彼
便互而求胜 圣不如是说
又中阿含经。世尊告诸比丘。汝莫斗诤。所以者何。
若以诤止诤 至竟不见止
唯忍能止诤 是法真尊贵
于是世尊不悦可。拘舍弥诸比丘诤已。即从坐起而说颂曰。
以若干言语 破坏最尊众
破坏圣众时 无能有诃止
碎身至断命 夺象牛马财
破国灭亡尽 彼犹故和解
况汝小言骂 不能令和合
若不思真义 怨结焉得息
骂詈责数说 而能制和合
若思真实义 怨结必得息
若以诤止诤 至竟不见止
唯忍能止诤 是法可尊贵
嗔向慧真人 口说无赖言
诽谤牟尼圣 是下贱非智
又佛本行经。佛为五比丘说偈云。
一月之中千过斗 一斗百倍得胜他
若能归信佛世尊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 一斗百倍得胜人
若能归信法正真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 一斗百倍得胜他
若能归信一切僧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 一斗百倍得胜人
若能思惟法性空 能胜于彼十六分
又杂宝藏经云。昔有一婢。禀性廉谨。常为主人典麦豆。时家有一羝羯伺空遂便啖食麦豆。斗量折损为主所嗔。信已不取皆由羊啖。缘是之故婢常固嫌。每自杖捶用打羝羯。羯亦含怨来抵触婢。如此相犯前后非一。婢因一日空手取火。羊见无杖直来抵婢。婢缘急故。用所取火着羊脊上。羊得火热所在触处。突烧村人。延及山泽。于时山中五百猕猴。火来炽盛不及避走。即皆一时被火烧死。诸天见已而说偈言。
嗔恚斗诤间 不应于中止
羝羊共婢斗 村人猕猴死
颂曰。
富贵诤人我 贫贱自然羞
强弱相辜负 斗讼未曾休
耻恨相侵夺 觅便报其仇
怨结常对值 累劫常苦愁
感应缘(略引二验)
汉景帝时白颈乌斗
汉中平年中有雀斗
汉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楚国莒县白。颈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刘。向以为近日黑祥也。楚王伐逆无道刑辱申公。与吴谋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堕于水者将死水地。王伐不寤。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堕泗水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日黑。乌斗于国。燕王旦之谋反也。又有一乌一鹊。斗于燕宫中。堕地死。五行志。以为楚燕背骨肉。蕃臣骄恣而谋不义。俱有乌鹊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阴谋未发。独王自杀于宫。故一乌而水色者死。楚亢阳举兵。军师大败于野。故乌众而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颛征去杀厥妖乌鹊斗也。
汉中平三年八月。怀陵上有万余雀。先极悲鸣已因乱斗相杀。皆断头悬着树枝枳棘。到六年灵帝崩。夫陵者高大之象也。雀者爵也。天诫若曰。怀爵禄而尊厚者。自还相害至灭亡也(右二验出搜神记)。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七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八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谋谤篇第六十七(此有五部)
述意部
咒诅部
诽谤部
避讥部
宿障部
述意部第一
夫心者众病之源。口者臧否之本。同出异名祸福殊泒。故知身口三业。无非构祸之因。眼耳六情。悉为招衅之首。致使谋谤圣凡抂压良善。横受三根长辞七众。但死生有命富贵由业。纵加鸩毒毒不能伤。异道兴谋谋不能害。徒起谤心虚施祷祀。故班婕好云。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佞邪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良由雪山之药。真伪颇辩。庵罗之果。生熟难分。故如来在世尚不免谤。况今是凡。岂逃斯责。责是宿殃时来须受。此亦己事。何得恨他。然虚谤之罪。自加涂炭。如唇口是弓。心虑如弦。音声如箭。长夜空发徒染身口。特须自省缄口慎心也。
咒诅部第二
如大方广总持经云。佛言。善男子。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渧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若有愚人。实非菩萨假称菩萨。谤真菩萨及所行法。复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违诤则正法不行。此谤法之人极大罪业。堕三恶道难可出离。若有愚人。于佛所说而不信受。虽复读诵千部大乘为人解脱获得四禅。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人实无所知而自贡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永不见佛。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
又贤愚经云。昔佛在世时。有微妙比丘尼得阿罗汉果。与诸尼众自说往昔所造善恶业行果报。告尼众曰。乃往过去有一长者。其家巨富。唯无子息。更取小妇夫甚爱念。后生一男。夫妇敬重视之无厌。大妇心妒。私自念言。此儿若大当摄家业。我唐勤苦聚积何益。不如杀之。即取铁针刺儿腮上。后遂命终。小妇是疑大妇杀。即便语言。汝杀我子。大妇尔时谓无罪福反报之殃。即与咒誓。若杀汝子。使我世世夫为蛇螫所生儿子。水漂狼啖自食子肉。身现生埋。父母居家失火而死。作是誓已后时命终。缘杀儿故堕于地狱受苦无量。地狱罪毕得生人中。为梵志女。年渐长大适娶夫家。产生一子。后复怀妊满月欲产。夫妇相将向父母舍。至于中路腹痛遂产。夜宿树下。夫时别卧。前所咒誓今悉受之。时有毒蛇螫杀其夫。妇见夫死即便闷绝。后乃得苏。至晓天明便取大儿着于肩上。小者抱之。洟泣进路。路有一河。深而且广。即留大儿着于此岸。先抱小者度着彼岸。还迎大儿。儿见母来入水趣母。水即漂去。母寻追之。力不能救。须臾之间俄尔没死。还趣小儿狼来啖讫。但见流血狼藉在地。母时断绝良久乃苏。遂前进路逢一梵志。是父亲友。即向梵志具陈辛苦。梵志怜愍相对啼哭。寻问家中平安以不。梵志答言。父母眷属大小近日失火一时死尽。闻之懊恼死而复苏。梵志将归供给如女。后复适娶妊身欲产。夫外饮酒日暮乃还。妇暗闭门在内独坐。须臾妇产。夫在门唤。妇产未竟。无人往开。夫破门入捉妇熟打。妇陈产意。夫嗔怒故寻取儿杀。以酥煮之逼妇令食。妇食子后心中酸结。自惟薄福乃值斯人。便弃逃走到波罗柰。至一园中树下坐息。有长者子。其妇新死。日来冢上追恋啼哭。见此女人树下独坐。即便问之。遂为夫妇。经于数日夫忽寿终。时彼国法若其生时夫妇相爱。夫死之时合妇生埋。时有群贼来开其冢。贼帅见妇面首端正。即纳为妇。经于数旬。夫破他冢为主所杀。贼伴将尸来付其妇。复共生埋。经于三日狐狼开冢。因而得出。自克责言。宿有何罪。旬日之间遭斯祸厄。死而复苏。今何所归。得全余命。闻释迦佛在只桓中。即往佛所求哀出家。由于过去施辟支佛食发愿力故。今得值佛出家修道得阿罗汉。达知先世杀生之业所作咒誓堕于地狱现在辛酸受斯恶报无相代者。微妙自说。昔大妇者今我身是。虽得罗汉。常热铁针从顶上入足下而出。昼夜患此无复堪忍。殃祸如是终无朽败。
又旧譬喻经云。佛在世时。有一大姓。常好惠施。后生一男。无有手足。形体似鱼。名曰鱼身。父母终亡袭持家业。寝卧室内人无见者。时有力士向王厨食。常怀饥乏。独牵十六车樵卖以自给。身又常不供。鱼身请与相见示其形体。力士自惟。我力乃尔。不如无手足人。往到佛所问其所疑。佛言。昔迦叶佛时鱼身与此王共饭佛。汝时贫穷助其驱使。鱼身所具与王行之。而谓王言。今日有务不得俱行。若行无异断我手足。时行者今王是也。不行言者鱼身是也。时佐助者汝身是也。力士意寤。即作沙门。得阿罗汉道。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其妇产一男儿兀无有手。产便能语。作是唱言。今此手者甚为难得。深生爱惜。父母怪之。因为立字。名曰兀手。年渐长大。见佛闻法得须陀洹果。求佛出家。佛告善来。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比丘请佛说本因缘。佛告比丘。此贤劫中迦叶佛时。有二比丘。一是罗汉。二是凡夫。为说法师。时诸民众竞共请唤。常将法师受檀越请。后于一日法师不在。将余者行。嗔恚骂言。我常为汝给使。今将余者共行。自今以往更为汝使令我无手。作是语已。各自辞退。止不共行。以是业缘。五百世中受是果报。是故唱言。今此手者甚为难得。由于彼时供给圣人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中时。尊者那罗达多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还归本处。遥见只桓赤如血色。怪其所以。寻即往看。见一饿鬼肌肉消尽支节骨立。一日一夜生五百子。羸瘦尪劣气力乏少。当生之时荒闷殒绝。支节解散。极为饥渴之所逼切。随生随啖终无饱足。时那罗达多便前问言。汝造何业今获斯报。饿鬼答曰。汝今可自问佛世尊。当为汝说。时那罗达多寻往佛所。具问斯报。佛告那罗达多云。此贤劫中波罗柰国有一长者。金银珍宝奴婢仆使象马牛羊不可称计。唯一夫人无有子息。祷祀神祇求索有子。了不能得。时彼长者即便更取族姓家女。未久之间便觉有娠。其大夫人见其有娠。便生嫉妒。密与毒药令彼堕胎。姊妹眷属即诣其所。与彼大妇极共斗诤。遂相打棒问其虚实。其大妇者。止欲道实恐其绞死。止欲不道苦痛叵言。逼切得急而作咒诅。若我真实堕汝胎者。令我舍身生饿鬼中。一日一夜生五百子。生已随啖终不饱足。作是誓已寻即放去。佛告那罗达多。欲知彼时其大妇者今饿鬼是。佛说是时。诸比丘等皆舍恶心得四沙门果。有发无上菩提心者。欢喜奉行。
又法句喻经云。琉璃王受佞臣阿萨陀等奸谋。升殿遂将兵就只桓。不得还宫。与王官属战。王与夫人夜至王舍城。国中道饥饿啖芦菔根。腹胀而薨。于是琉璃拔剑入东宫斫杀兄只。只知无常心不恐惧。命未断间。宫中自然音乐迎其魂神。琉璃复由诛释种。佛记及太史记。却后七日当为地狱火所烧杀。
又入大乘论。坚意菩萨说偈云。
诽谤大乘法 决定趣恶道
焚烧甚苦痛 业报罪信尔
若从地狱出 复受余恶报
诸根常缺陋 永不闻法音
设使得闻者 复生于谤法
以谤法因缘 还堕于地狱
谤法众生。闻如是说于大乘中便生疑心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薄福之人 不生于疑 能生疑者
必破诸有
大悲芬陀利经偈云。
众生老病死 沉没爱流海
处在三界狱 众苦受结缚
饮血毒相害 无始被烧煮
痴盲失善道 不能见正路
生死愚暗重 皆由着邪见
旋回五道中 譬如车轮转
诽谤部第三
如发觉净心经云。时有六十初发心菩萨。共到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于地未起悲啼雨泪。向佛合掌而作是言。善哉世尊。我等业障愿分别说。令我等辈自清净心勿复更造。
佛告彼菩萨言。诸善男子。汝等过去于拘留孙如来教中出家学道。既出家已住于禁戒于戒放逸。住于多闻于多闻放逸。住于头陀功德皆悉损减。于时有二法师比丘。汝于彼所诽谤淫欲。为多利养名闻因缘。于彼亲友施主之家嫉妒悭贪。于二法师所亲友檀越。汝复破坏离散。两舌毁辱令生疑惑。不生信心。信不具足。说非善事。时二法师所有众生。心生敬信随顺之者。令彼等辈断诸善根。作诸障碍。汝等以此业障碍故。遂于六千二百千岁。堕于阿鼻大地狱中。复于四万岁堕于活地狱中。复于二万岁堕黑绳地狱。复于八百千岁堕热地狱。复于彼处舍命已。后还得人身。于五百世中生盲无目。以业障故所生之处。一切暗钝忘失本心。善根闭塞少于威力。众皆舍弃。常被欺陵为人憎恶。毁訾诽谤。常生边地贫贱之处。下种姓家。少利养少名闻。不为他人恭敬供养。亦不尊重。人所不喜。众所厌恶。汝等从此舍身命已。于后五百岁中正法灭时。还生于恶国恶人之处下种姓家。贫穷下贱。被他诽谤。忘失本心。而于善根常有障碍。虽暂遇明还被翳暗。汝等于彼五百岁后。一切业障尔乃灭尽。于后得生阿弥陀国极乐世界。时彼如来方授汝等阿耨菩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