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观澜


达观筠禅师示众曰。从上诸圣。方便门不少。大抵只要诸仁者有个见处。然虽未见。且不参差一丝发许。诸仁者亦未尝违背一丝发许。且莫嫌他佛语。莫重祖师。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

志逢禅师云。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终无别理。彼若明得。此亦昭然。 又云。古德为法行脚。实不惮勤劳。如雪峰和尚三廻到投子。九度上洞山。盘桓往返。尚求个入路不得。看汝近世参学人。才跨门来。便待老僧接引。指掌说禅。且汝欲造玄极之道。岂当等闲。

大珠禅师上堂曰。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苦死造作。要担枷落狱作么。每日至夜奔波。道我参禅学道。解会佛法。如此转无交涉也。只是逐声色走。有何歇时。 问。如何是佛。如何是法。如何是僧。如何是一体三宝。师垂示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唯是一心。实无二体。 问。未知律师法师禅师。何者最胜。师答曰。夫律师者。启毗尼之法藏。传寿命之遗风。洞持犯而达开遮。秉威仪而行轨范。牒三番羯磨。作四果初因。若非宿德白眉焉敢造次。夫法师者。踞师子之座。泻悬河之辨。对稠人广众。启凿玄关。开般若妙门。等三轮空施。若非龙象蹴蹋。安敢当斯。夫禅师者。撮其枢要。直了心源。出没卷舒。纵横应物。咸均事理。顿见如来。拔生死深根。获现前三昧。若不安禅静虑。到者里总须茫然。随机授法。三学虽殊。得意忘言。一乘何异。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律师法明。谓师曰。禅师家多落空。师曰。却是座主家落空。明大惊曰。何得落空。师曰。经论是纸墨文字。文字者俱是空。设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无非是空。座主执滞教体。岂不落空。明曰。禅师何得不落空。师曰。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大用现前。那得落空。 问。如何是修行。答曰。但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莫自欺诳。即是修行。 心幻也。一切俱幻。心空也。一切皆空。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如森罗万象。至空而极。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贤圣。至佛而极。十二分经。五部毗尼。五韦陀论。至心而极。心者。是总持之妙本。万法之洪源。亦名大智慧藏。无住涅槃。百千万名。尽心之异号耳。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若了了见性者。如摩尼珠现色。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易。便作变易解会。说不变易。便作不变易解会。

汾州无业国师云。如今天下解禅解道。如河沙数。说佛说心。有千万亿。纤尘不去。未免轮回。思念不忘。尽须沉坠。如斯之类。尚不能自识业果。妄言自利利他。自谓上流。竝他先德。但言触目无非佛事。举足皆是道场。原其所习。不如一个五戒十善凡夫。观其发言嫌他二乘十地菩萨。且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药。嗟乎。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良可伤哉。设有悟理之者。有一知一解。不是悟中之则。入理之门。便谓永出世利。巡山傍涧。轻忽上流。致使心漏不尽。理地不明。空到老死无成。虚延岁月。且聪明不能敌业。干慧未免苦轮。临终之时。一毫凡圣情量不尽。纤尘思念未忘。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犁镬汤里煮炸一遍了。从前记持忆想见解智慧。都卢一时失却。依前再为蝼蚁。从头更作蚊虻。虽是善因。而遭恶果。祖师来至此土非常。有损有益。有益者。百千人中。捞漉一个半个。堪为法器。有损者。如前已明。从他依三乘教法修行。不妨却得四果三贤。有进修之分。

魏府华严长老示众云。不依佛法。一切法皆是邪法外道见解。

道原传灯录云。达磨大师。以心传心。不滞名数。直为上上根智。俾忘筌忘意。故与台教同而不同。智者大师。穷理尽性。备足之门。故与禅宗异而非异也。

坛经云。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不思。常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

马祖问石巩作甚么。巩曰。牧牛。祖问作么生牧。巩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

百丈祖师云。若怕临终之时。慞狂不得自由。即须如今便自由始得。秪如今于一一境法。都无爱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临终是果。果业已现。如何怕得。 只如今但有一切求心。尽名破戒比丘。名字罗汉。尽名野犴。灼然销他供养不得。秪如今闻声如响等。嗅香如风等。离一切有无等法。亦不住于离。亦无不住知解。此人一切罪垢不能相累。为求无上菩提涅槃。故名出家。犹是邪愿。况乎世间诤论觅胜负。说我能我解。贪一门徒。爱一弟子。恋一住处。结一檀越。一衣一食。一名一利。又言我得一切无碍。秖是自诳。 若执本清净本解脱。自是佛自是禅道解者。即属自然外道。若执因缘修成证得者。即属因缘外道。执有。即属常见外道。执无。即属断见外道。执亦有亦无。即属边见外道。执非有非无。即属空见外道。亦云愚痴外道。沙门持斋。持戒。忍辱。柔和。慈悲。喜舍。寻常是僧家法则。会与么会。宛然依佛教。只是不许贪著依执。 若守住自己知觉。又成自然外道。若更别求。又属因缘外道。此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则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莫贵莫不贵。莫信莫不信。佛亦不是无为。虽不是无为。又不是冥寞犹如虚空。佛是大心众生。鉴觉多。鉴觉虽多。他鉴觉清净。贪嗔鬼捉他不著。佛是缠外入。无纤毫爱取。亦无无爱取知解。是名具足六度万行。若要庄严具。种种皆有。如不要他。不用亦不失。他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修行。非是执劳负重。唤作修行。 固守动静。三世佛怨。此外别求。即同魔说。 师问西堂智藏曰。子何不看经。堂曰。经岂异耶。师曰。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须得。 鹅湖大义禅师。问诸硕德。行住坐卧毕竟以何为道。有对知者是道。师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安得知者是乎。有对无分别者是道。师曰。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安得无分别是乎。有对四禅八定是道。师曰。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安在四禅八定耶。众皆杜口。

黄檗禅师。或问从上皆云即心即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师曰。你有几个心。问。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师曰。何处有凡圣心耶。问。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师曰。三乘中分明向你道。凡圣心是妄。你今不解。返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 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言语。念向皮袋里安著。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么。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 一切诸法。皆由心造。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会此意。纵你广学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识自心。皆名邪行。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 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抵对相当。便道契会也。得证悟禅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无所知。对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欢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怀惆怅。如此心意学禅。有何交涉。任汝会得少许道理。秪得个心所法。禅道总没交涉。 师在盐官会里。唐宣宗时为沙弥。师于殿上礼佛。沙弥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礼如是事。沙弥云。用礼何为。师便掌。沙弥云。太粗生。师曰。者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随后又掌。沙弥便走。 分明向你道尔焰识。你作么生拟断他。喻如阳焰。你道近。十方世界求不可得。你道远。看时秪在目前。你拟趁他。他又转远去。你始避他。他又来逐你。取又取不得。舍又舍不得。既若如此。故知一切法性自尔。即不用愁他虑他。如言前念是凡。后念是圣。如手翻覆一般。此是三乘教之极也。据我禅宗中。前念且不是凡。后念且不是圣。前念不是佛。后念不是众生。所以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举著一理。一切理皆然。见一事。见一切事。见一心。见一切心。见一道。见一切道。一切处无不是道。乃至十方世界。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尘国土。不出我之一念。说什么内之与外。若作自然见。即落自然外道。若作无我无我所见。堕在三贤十圣位中。你云何将一尺一寸。便拟量度虚空。 夫参禅学道。须得一切处不生心。秪论忘机。即佛道隆。分别。即魔军盛。毕竟无毛头许少法可得。

临济禅师曰。莫取次。被诸方老师印破面门。道我解禅解道。辨似悬河。皆是造地狱业。若是真正学道人。不求世间过。切急要求真正见解。 你欲识文殊么。秪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你一念心无差别光。处处总是真普贤。你一念心自能解缚。随处解脱。此是观音三昧法。互为主伴。出则一时出。一即三。三即一。如是解得。始好看教。 你取山僧口里语。不如休歇无事去。已起者莫续。未起者不要放起。便胜你十年行脚。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若有意。自救不了。问。既无意。云何二祖得法。师曰。得者是不得。问。既若不得。云何是不得底意。师曰。为你向一切处驰求心不能歇。所以祖师云。咄哉丈夫。将头觅头。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 你诸处指胸点头道我解禅解道。三个两个到者里不奈何。咄哉。你将者个身心。到处簸两片皮。诳諕闾阎。吃铁棒有日在。非出家儿。尽向阿修罗界摄。 师应机多用喝。会下参徒亦学师喝。师曰。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者里分得宾主么。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已后不得学老僧喝。饶你分得。亦不得学老僧喝。

南泉师云。若论看教。自有经论座主。他教家实大可畏。你且不如听法好。问。伏承华严经是法身佛说。如何。师顾视叹曰。若是法身说。你向什么处听。 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只是不可分剂心量。若无如是心。一切行处。乃至弹指合掌皆是正因。万善皆同。无终始。得自在。

长沙岑禅师。皓月问。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槃也未。师曰。大德问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问果上涅槃。师曰。天下善知识未证。曰。为甚么未证。师曰。功未齐于诸圣。曰。功未齐于诸圣。何为善知识。师曰。明见佛性亦得名为善知识。

子湖山神力利踪禅师云。心源朗朗。无物莫疑。直下承当。不劳功用。只少个信之一字。然实不易信。莫非夙习之徒。闻著便能承受。若是萤学之辈。将三寸唇舌惑乱于人。后进初机。把他古圣之谈。向意根下测度。直至头白齿黄。并无纤毫得力处。乃至得少为足。鼓弄片皮。于佛法却为毒害。讥礼塔庙。毁彼持经。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身中肉。 说得千般美食。不如一顿粗餐。

赵州禅师。或问。诸佛还有师也无。师曰。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师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将什么报答。师曰。念佛。 示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问。和尚还为人也。 师云。佛佛。 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 老僧九十年前。见马祖大师下八十余员善知识。个个俱是作家。不似如今知识。枝蔓上生枝蔓。大都是去圣遥远。一代不如一代。 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鉢下坐。穷理好。老僧行脚时。除二时斋饭是杂用心力处。余外更无别用心力处也。若不如此。出家大远在。 问。万物中何物最坚。师云。相骂饶你接嘴。相吐饶你拨水。 上堂云。兄弟但改往修来。若不改。大有著你处在。老僧在此间三十余年。未曾有一个禅师到此间。设有来。一宿一食。急走过。且趁软暖处去也。

云门禅师示众云。诸方老和尚道。须知有声色外一段事。似者个说话。诳諕人家男女。三间法堂里。独自妄想。未曾梦见我本师宗旨在。作么生消得他信施。腊月三十日。个个须偿他始得。 遗诫云。佛有明教。依而行之。

东山浣禅师云。学道先须得旨归。闻声见色不思议。若凭言语论高下。一似从前未悟时。 空门有路人皆到。到者方知旨趣长。心地不生闲草木。自然身放白毫光。

叶县省禅师。有问看经即是。不看即是。师云。青山无异路。东西任意游。进云。太不定生。师云。自是盲者过。非日月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