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
与周砺斋太史
向虽心窃向公雅量。未得深语。昨持钵王城。幸接公于龙华树下。睹其道念精真。喜彻心府。然古人轻千金而重一诺者。士诚贵在知己耳。自尔山僧当尽命山海。无复他慕。赖公法眼圆明。何当复咎瞆瞆者。私念东方文运。启自我公。而法运。或当属之鄙人耶。世出世闲。交相为用。是亦两闲奇事。此非狂言。实所望公以道自重者如此。
答周子寅伯仲
世间聚散起止。成住坏空。有为法中。理合如此。何足为悲。可悲者。长夜冥冥中。失此慧炬。使诸佛子。无所依归。将智种灵苗。日为五欲烈焰之所焦枯。不能圆成胜果耳。惟六尘蔽乎性天。爱草荒乎心地。烦恼翳功德之林。贪嗔攻涅盘之宅。伐之以酒色之斧。纵之以猿马之蹂。将日见荒芜。竟为卤莽。愿足下心心念念。以此自悲。而滋培耘耨。戒勒提防。将鲜敷觉华。庄严宝地。冀普使天人。各怀智种。蠢蠕翘蛸。齐登觉岸。以足下不独振家声于永世。适足以洗法门今日之羞。非此何以望足下伯仲间也。行役万里。足下体此。犹比邻耳。
与焦从吾太史
念此末法寥寥。龙天推公。现宰官身。建大法幢。以作当代人天眼目。非小缘也。睽隔多年。昨树下相逢。俨如异世。人生悠悠。梦幻如此。且瞻道貌天形。诚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者。自非心光密回。何以圆照如此。安可以音声色相耶。欢喜无量。某愧钝根下劣。二十年来。苦心山林。犹坐竿头。殊无放舍之地。然大事因缘。诚不易易。别时承教一语。感荷无涯。归来兀兀虚岩。心心独照。敢负知己。时复海湛空澄。法身顿现。此中岂非感应道交耶。闲披老庄翼。乃集诸家之大成虽注疏多峻。乃人人老庄。非老庄老庄也。惟公入此三昧甚深。何不彻底掀翻耶。某常论此。老出无佛世。窃且以类辟支。如庄则法执未忘。自入游戏神通。变化多端。眩人眼目。自非把臂共行。鲜不为其播弄。若觑破底蕴。真有别解脱门。此老万世之下。与公可谓旦暮之遇也。某昔行脚中。尝以二老为伴。时时察其举动。颇有当心者。但难以言语形容耳。内篇曾有数字点掇。尚未录出。容当请正。
与杨复所少宰
读曹溪通志序。言言皆从大慈真心流出。比见闻者。莫不大生欢喜。况千载之下。不知唤醒多少梦中人也。惟我卢祖。大寂定中。必现熙怡合掌赞叹耳。黄生来。复接法言。且云。犹有所未安。第揄扬山野者。似已太过。惟海门公。为入曹溪室中人。敢徼一语。更增光焰耳。
答载给谏
承示因果之说。了然不疑。毫发无爽。所谓影响耳。但前知恶人之说。此理最幽而难明。亦易信为必然者。惟圣人之心。洞然朗照。前观无始。后观无终。如大圆镜。照彻十方。一切精粗境界。无不分明影现。虽八万劫事。犹未为奇。况数百千万年乎。所言善恶之人。所作善恶之事。此正因果昭然而易信者。然百千年后。恶人虽未生。而其人恶业。固已造就于多生之前。冤对酬偿。固已分明定于先世矣。业因未熟。恶缘未至。其人虽在十方世界轮回颠倒之中。不自觉知。而圣人蚤已照见于大光明藏中。及恶缘一熟。冤家会遇。恶果成就。即恶果之终。一如恶因之始。不待生心动念。自然了知。所谓观彼久远。犹若今日。此圣人真常之心也。且夫因果无差。不昧分毫。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此必然之理也。明公能谛信于此乎。由是观之。不善之人。非天定也。乃自作耳。
与殷参军
与足下别来。忽忽两岁。闻此时从征。尚在黎中。蒸暑已过。玉体无恙。此辈非黠鼠。皆天民也。杀戮过情。大伤和气。知足下必不以此为功高也。昨镇府标总刘晴海去。已属之再三矣。万无以杀为功。见时当浃洽耳。旧有望琼海拙作。盖言黎乃太古民也。书之箑头以见意。
答郑孝廉
顷辱书来。乃知潜心此道。且云。于日用中。善念现前。吾人性自本善。但为尘习所染。故蔽其灵明于日用中。只用情习。不用性真耳。此所以凡民日用而不知。知则圣贤可立待也。公即于日用善念现前不昧处。便是本来面目发现时也。若时时现前。念念知觉。觉至纯善之地。则性真自复。本体光明。自然披露耳。
答邹南皋给谏
山野向在绝缘。顷复幻病相仍。养疴深居。其缘益绝。此实天赐为闲人。回视尘寰。扰扰劳生。求无事人能得几。想知己必时时为一鼓掌也。赖此护法。得以安禅寂静于楞伽三昧。所入益深。顷王光禄同丁大参。赴端州制府约。得书云。大有流言于制府中。伤山野者甚众。二公为之力辩。几于发竖眦裂。此果何谓哉。以此知娑婆秽土。土石诸山。难与净土地平如掌。同日语也。向北来徒辈相从者。以无门托钵。今尽遣归。惟山野单丁寄此旅泊。尤为轻快。枯木寒岩。不减在昔。非此无以破炎蒸。消瘴毒也。时惟国事艰难。苍生引领。大慈悲者而津梁之。愿努力加餐。为国自重。为道自爱。
又。
屡荷手书。辱慈念拳拳。周至委悉。自非同体大悲。等心爱物者。何能切切如此。山野处此患难。幸得以参尘中知识。兢兢自持。所入法门不浅。年来寂寞苦空。不减深山穷谷。屏绝诸缘。迹不入俗。城中知己。独王勋丞一人。经年不三过其门。所幸与右武时相往来。真天涯骨肉。一食不忘。非独道义相裨。即所资给。亦损口分卫。性命相依。此段因缘。大非浅浅。此公肝胆照人。犹如秦镜。遇物应机。洞彻五内。其为载道。最称上根利器。此番天德陶铸。所进益大非寻常。异日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不可思议。面时。想当欢喜无量也。
又。
粤中自庚子岁。世相一变。日见险诐。苦海波涛。望无涯际。贫道随风漂泊。略无宁止。始知古人以尘中作主。大非细事。随缘解脱。诚不易得。每忆别时叮咛之言。及接来教。切切以此再三致意。谚语有之。要知山下路。便问去来人。自非居士深入如幻三昧。何能彻法如此。尝闻烦恼烈焰。正是圣贤炉冶。种种执着之习。非此不足以销铄之。苟非 圣恩。何以臻此。久而愈见 恩大难酬也。此中转尘劳为佛事。更为六祖曹溪作无量功德。此盖从真切苦心中来。较之昔日依无忧树。吃大家饭者。实霄壤矣。曹溪祖道源头。杂秽充塞。久为魔窟。今已洒扫洁净。尚有未了公案。奈此中力竭。正欲遣致尊慈。作金刚幢。适辱使者至。斯岂祖意摄受哉。敬以此中因缘。述其大概。持入慧照。傥念末法。斯道寂寥。望震天鼓音声。普告有缘。一觉梦幻耳。何如。
又。
忧患人情。皆本体也。非握至真之符。又何能转烦恼作菩提。转生死作涅盘。惟居士年来所处如此。足知大有所转矣。非此又何以消遣哉。从来学道人。皆在生死关头。掉臂而过。前辈不能尽知。近年若罗近溪。则其人也。贫道身在瘴乡。心存左右。无时不共周旋。是故居士种种三昧。洞然无隐耳。岭南自曹溪偃化。大颠绝响。江门不起。比得杨复老。大树性宗之帜。贫道幸坐其地。欢喜赞叹不穷也。诸生俗习。稍稍破执。此亦开化之基。昨复老为作曹溪志序。真赤心片片。可谓舌长拖地也。呈上幸览。为此群蒙欢喜耳。
与岳石[马*凡]
别来两奉手书。知有邹鲁之哄。嗟夫。直道既不容于朝廷。复见弃于乡里。世道可知已。闻避地会城。亦非久计。闻之菩萨摄伏众生。深入如幻三昧。原非实法。公久入此法门。幸无深构。当有排解者。一笑而释可也。山野卜隐匡山。甚得其宜。但所云护法者。荷担有心。檀门未辟。未见拮据。傥得文殊遥伸右手。则可顿见楼阁门开也。公其能无意乎。
又。
往辱顾视司城狱中。不减庆喜之问调达于铁围也。是时以醍醐灌口。甘露洒心。竟作两闲奇事。屈指尘寰。岂能再见。比于座中。睹金刚烈焰。闪烁人目。别来毕竟忍俊不禁。蚤为吐露。不识迩于寂灭海中。时复沤生沤灭否。贫道走入瘴乡。所赖佛祖神力摄受。以车尘为华座。以马捶为拂子。时向罗刹鬼国。谈无生话。令无数髑髓眼开。光破黑暗。诚不自知为业力所使。又不知为愿力所致耶。谅知我者。闻之必资一唾耳。
与虞德园吏部
遥望居士。踞天目之师子。叱露地之白牛。游戏于西湖三竺之间。水足草足。况复师弥勒而弟无着。聆性戒而睹华光。其寂灭之乐。知广长舌相。不能宣其万一矣。若贫道者。以空华而邀空果。持罪薮而入罪乡。虽于法性无亏。第妄想者。不无颠倒见耳。如居士以法眼视我者。能几何哉。觉音来。持至言盈尺。深荷慈念之至。睹护法精心。真能令人毛孔酸涩。嗟此末法。佛性之在吾徒。如神珠之在溷厕。不独光明不露。抑且恶气逼人。又岂直作夜合花美人子哉。
与樊友轩侍御
先后接手教累帙。具悉起居。比柯君来。更审善安隐乐。此中三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柯君别经年。亦能长进如此。足见忧患困厄。皆助道具耳。座下瘴乡得此良友。盖天缘也。楞伽新疏因缘。皆从无相心中。变现功德。今仗加被。业已苟完。先致一部求正。谅静里游目。不无漏逗。万乞指摘金篦。更为一大法施也。闻门下诸生日益进。我闻如来不舍一众生。以大悲为首。惟瘴乡正座下悲愿地。冀无倦津梁。为斯道幸。
与邢梅阳孝廉
江州为匡山诸祖近寺檀越地。般若种子。于此偏多。或焦之者众。独足下抽芽发[干-乞+余]。敷华秀实杰出前辈。此非愿力之深。亦不能固蒂如此也。达师往来层云五老之闲。非足下同游。山灵何以生色。贫道向慕久矣。恨无缘一把臂耳。
与瞿洞观
中甫文卿二友入京。妙师已至。法喜游泳。谅不索寞。念兹末法。二谛无人。惟公现宰官身。主盟斯道。可谓法施无穷。愿以无限大悲。度诸未度。令其见闻获益。下智种于今生。证菩提于后世。是时回视昔因。未必不自今日始也。前所见诸公。皆信心真切者。愿公时以法水。溉灌灵苗。不负其夙种耳。是须以幻网三昧。普入其身。以一切智。善巧回转。是则非公其谁哉。鄙人深知灭裂。有滥袈裟。然切不敢增慢。所幸辱在心知。真期不二。庆慰何言。归来诸念皆灰。一心无寄。日沈枯寂。临别数语。实自图之。时方火宅烧然。五热正燃。愿公为道自摄。无疲津济。是所至望。
又。
承慈眼相视。供以五灯会元。即公惠我三昧也。山僧时时参请。深愧钝根下劣。不能亲见古人。然亦略领刬除。知见边事。恨不[囗@力]地一声。以为庆快生平耳。从此拈转话头。他日或当有报知己。岂敢有忘因地耶。惟公尘尘按指。海印发光。遇物举扬。无非佛事。但不知新发意中。亦有堪能大事者否。愿公不违本誓。随宜调伏。令种金刚种子耳。每想威音余赉。智胜遗尘。偶遇灵山一会。意非此类。则如来出世。谁为当机。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尊慈以为何如。尝来多宝。问讯世尊。无多憍慢嫉妒众生否。是当以此讯足下。愿时时为道珍护。
又。
龙华一别。直至而今。回视世间。真同梦事。思晤语印心。如初会者。岂能再得。惟居士利生之愿日广。入理之门益深。福慧两足。自他俱利之行。直进乎金刚心地矣。山野为业风飘鼓。一至于此。且幸如幻三昧。拔理障之坑。此荷诸佛神力。为之劝桥。想居士知我者。必大为之庆快矣。丙申冬被放。荷策南来时。于都门别天池居士。前拟取道黄冈。入维摩之室。不意路头缘差。竟过南康。自入瘴乡。仗慈被。颇能以冰雪心肠。饮岚疠之气。比及三年。可免四大增损耳。曾忆与居士夜谈三教之宗。以唯识证二氏之旨。辱心印相可是时还海上。偶笔之成书。曰观老庄影响论。今始灾木。杨少宰称千古定论。楞伽每慨读不能句。鼻祖指此为心印。而宗教两途。竟为眦仇。山野顷荷 圣恩。赐以空闲之地。深悲无以赎坏法之愆。荷戈之暇。力究此经。凡一言有得。遂笔以记之。不觉终轴。谨并前论。持请法眼决择。傥其不谬。则山野不独不虚此行。实以不虚此生矣。顾此乃文言之末。不足以发当人之性源。若夫于佛祖建立门头。曲唱傍通。聊可以引一线耳。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六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七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书问
与汪静峰司马
忆昔长安大道。把臂同游。策蹇长驱。风餐旅宿。此段因缘。真两间奇事。朅来倏忽。幻化如斯。惟正眼观之。端若空花梦事耳。惟三昧神力。无不深入诸法梦幻实际也。山僧自入瘴乡。仗光被。诸缘寂静。种种皆为助道具。弥感 圣恩。裂破幻网重重。可胜半生行脚。谅知已必不以此为妄语耳。惟马祖唱道西江。而庐阜诸刹。皆从上家传演化地。座下生长于黄梅。开化于青原。今且复为匡山主。此等行脚。皆从马祖解制时来。能不重此本愿乎。闻归宗近蒙 圣恩颁赐大典。今日因缘。大非昔比。地主得座下。则人又非昔比也。西江道法之兴。是有望于座下。愿以金刚心地。为护法檀度。[伫-丁+一]看无尽法轮。皆在一微尘内转也。
又。
菩提所缘。缘苦众生。惟居士以大悲愿力。置身苦众生界。即梦想中。无非利生事业。知菩提种子。日夜增长。当无量矣。华严五地菩萨。纯以利他。成己妙行。岂坚固我相。及孤调解脱者。而能及哉。是则紫云千峰。未尝不列几席间也。江头晤别。及滨行叮咛首座之言。字字入我甚深三昧。山野二十余年。沉沦苦海。即寤寐山林。如想极乐世界。何幸仰仗慈力摄持。置身万仞峰头。一夕之安。日劫相倍。到此水穷山尽处。岂容更着一毫妄想耶。此吾本分事。是不敢劳多嘱也。仰承檀施。为山林护法。五乳数椽。去冬已就安居。何意余生。得遂高卧。万山积雪。一径云封。不减清凉寒岩彻骨时也。感念护法之心。真不可以言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