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释教录


  菩萨戒经八卷(佑房等录并云谶译今以是地持之别名故不双载也)

  虚空藏经五卷(佑房等录亦云谶译今以即是大集虚空藏品析出别行今载别生录中此不复存也)

  优婆塞戒本一卷(宝唱录云谶译复云出优婆塞戒经今亦载别生录中不别存

也)

  善信女经二卷

  无为道经二卷

  居士请僧福田经一卷

  决定罪福经一卷(上之四经长房等录皆云谶译复云世注为疑今并依旧附疑此中不载)

  禅法要解二卷(第二出与罗什出者同本见长房录)

  右一部二卷本阙

  安阳侯沮渠京声。即河西王蒙逊从弟。为人强志□通敏朗。少有智鉴。涉猎书记善于谈论。幼禀五戒锐意内典。所读众经即能讽诵。常以为。务学多闻。大士之盛业也。少时尝度流沙到于填国。于瞿摩帝大寺。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那(凉言觉将)安阳从之咨问道义。斯那本学大乘。天才秀出。诵半亿偈明了禅法。故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安阳从受禅法诸秘要术。口诵梵本东归于凉。以茂虔承和年中。译禅法要解一部。

  阿毗昙毗婆沙论六十卷(或加八揵度字初出与唐译大毗婆沙论同本或分成八十四卷或一百九卷佛后六百余年五百应真造见僧佑宝唱二录)

  右一部六十卷其本见在

  沙门浮陀跋摩。或云佛陀跋摩。凉言觉铠。西域人也。幼而履操明直聪悟出群。习学三藏偏善毗婆沙。常诵持此论以为心要。承和年中达于姑臧。先有沙门道泰。志用强果。少游葱右遍历诸国。得毗婆沙梵本十有万偈。还至姑臧。侧席虚襟企待明匠。闻跋摩游心此论。请为翻译。时蒙逊已薨。子茂虔袭位。以虔承和五年丁丑四月中旬。于凉州城内闲豫宫寺。请跋摩译焉。泰即笔受。沙门慧嵩道朗与义学僧三百余人考正文义。至七年己卯七月方讫。凡一百卷。沙门道挻为之制序。有顷魏太武帝西伐姑臧。凉土崩乱经书什物皆被焚荡。遂失四十卷。今唯有六十存焉。跋摩避乱西反。莫知所终(序云乙丑岁出即蒙逊玄始十四年也丁卯岁讫即玄始十六年也与录不同未详何以)

  般泥洹经二十卷(见道慧宋齐录反僧佑录第六译与无谶大般涅槃经等同本)  右一部二十卷本阙

  沙门释智猛。京兆新丰人。禀性端明厉行清白。少袭法服修业专至讽诵之声以夜续昼。每见外国道人说释迦遗迹。又闻方等众经布在西域。常慨然有感驰心遐外。以为万里咫尺千载可追也。遂以姚秦弘始六年甲辰之岁。招结同志十有五人。发迹长安。渡河跨谷三十六所。至凉州城。既而西出阳关入于流沙。二千余里。地无水草路绝行人。冬则严厉夏则瘴炎。人死聚骨以标行路。^4□驼负粮理极辛阻。遂历鄯鄯龟兹于填诸国。备观风俗。从于填西南行二千里。始登葱岭。而同侣九人退还。猛与余伴进行千七百余里。至波沦国。同旅竺道嵩又复无常。将欲阇毗忽失尸所在。猛悲叹惊异。于是自力而前。与余四人三度雪山。冰崖皓然百千余仞。飞□为桥乘虚而过。窥不见底仰不见天。寒气惨酷影战魂栗。复南行千里至罽宾国。再渡辛头河。雪山壁立转甚于前。下多瘴气恶鬼断路。行者多死。猛诚心冥彻履险能济。既至罽宾城。恒有五百罗汉住此国中。而常往反阿耨达池。有大德罗汉。见猛至止欢喜赞叹。猛咨问方土。为说四天子事。具在猛

传。猛先于奇沙国见佛文石唾壶。又于此国见佛□。光色紫绀四际尽然。猛香华供养顶戴发愿。□若有应。能轻能重。既而转重力遂不堪。及下案时复不觉重。其道心所应如此。复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维罗卫国见佛发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迹炳然具存。又□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树。猛喜心内充设供一日。兼以宝盖大衣覆降魔像。其所游践究观灵变。天梯龙池之事不可胜数。后至华氏城。是阿育王旧都。有大智婆罗门名罗阅宗举族弘法王所钦重。造纯银塔高三丈。沙门法显先于其家。已得六卷泥洹。及见猛至问云。秦地有大乘学不。答曰悉大乘

学。罗阅惊叹曰。希有希有。将非菩萨往化耶。猛就其家得泥洹梵本一部。又寻得摩诃僧只律梵本一部及余经梵本。誓愿流通。于是便反。以甲子岁发天竺。同行四僧于路无常。唯猛与昙纂俱还凉州。以虔承和年中译出泥洹成二十卷。猛以宋元嘉末卒。升历寻游方沙门记列道路时或不同。佛□顶骨处亦乖爽。将知游往天竺非止一路。顶□灵迁时屈异土。故传述见闻难以例也。

  大丈夫论二卷(提波罗菩萨造见翻经图)

  入大乘论二卷(坚意菩萨造见唐旧录亦见内典录及翻经图)

  右二部四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道泰。才敏自天冲气□朗。博闻奇趣远参异言往以汉土方等既备。幽宗粗畅。其所未练唯三藏九部。故杖策冒崄爰至葱西。综览梵文义承高旨。并获婆沙梵本十万余偈及诸经论。东归于凉。遂遇浮陀跋摩。共翻毗婆沙论。泰后自译大丈夫论等二部(又长房内典二录云于其凉代复有沙门昙觉于高昌国译贤愚经一部即当宋元嘉二十二年也今谓不然元嘉十六年己卯凉国已绝如何二十二年乙酉仍有译经故知二录误也今依靖迈经图编在元魏之代魏宋虽并宋居建业魏都恒安以地而论合属魏录)

  菩萨投身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僧佑录云以身施饿虎经见经后记)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法盛。高昌人也。亦于凉代译投身饿虎经一卷。故前高僧昙无谶传末云。于时有高昌沙门法盛。亦经往外国有传四卷。其投身饿虎经后记云。尔时国王闻佛说已。即于是处起立大塔。名为菩萨投身饿虎塔。今见在塔。东面山下有僧房讲堂精舍。常有五千众僧四事供养。法盛尔时见诸国中。有人癞病及癫狂聋盲手脚躄跛。及种种疾病悉来就此塔。烧香燃灯香泥涂地。修治扫洒并叩顶忏

悔。百病皆愈。前来差者便去后来。辄尔常有百余人。不问贵贱皆尔。终无绝

时。今详僧传之文及阅经记之说。法盛游于西域此事不虚。复云亲□灵龛故应非谬。若非盛之自译何得着彼经。终既能自往西方。岂有不传经教。考核终始事乃分明。今为盛翻编载斯录。

  不退转法轮经四卷(一名不退转经第二出与竺法护阿惟越致遮经等同本)

  金刚三昧经二卷(或一卷)

  大忍辱经十卷

  金轮王经一卷

  贤劫五百佛名一卷

  右五部一十八卷(前二部六卷见在后三部一十二卷阙本)

  长房等录并云。是沙门僧佑新集。释道安凉土异经。今还附入凉世目录为失译源。庶知时代显译有无卷部多少出之处所。

  已下新附此录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二卷(或无经字亦直云净行经)

  长者法志妻经一卷

  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亦云大爱道受戒经旧录云大爱道经)

  三慧经一卷

  菩萨等行经一卷(此已下阙)

  四无畏经一卷

  权变经一卷(旧录云文殊师利权变三昧经或直云权变三昧经)

  十沤□经一卷

  七言禅利经一卷(旧录云沤□七言禅利经)

  菩萨十沤□经一卷(今疑与前十沤□同)

  瓶沙王经一卷

  有无经一卷

  五百偈经一卷

  须耶越国贫人经一卷(旧录云须耶越国贫人赁剔头经)

  浮木经一卷

  坯喻经一卷

  妖怪经一卷

  阿般计泥洹经一卷(一本作陶射计泥洹经)

  四非常经一卷

  五失盖经一卷

  要真经一卷

  本无经一卷

  劝德经一卷

  十五德经一卷

  父母因缘经一卷(今疑与父子因缘经同)

  慧行经一卷

  未生王经一卷(今疑是未生怨经)

  内外无为经一卷

  道净经一卷

  七事本末经一卷(旧录云七事本行经)

  百宝三昧经一卷

  三乘经一卷

  耆域术经一卷(旧录云耆域四术经)

  五盖离疑经一卷(今疑是五盖疑结失行经)

  太子智止经一卷

  道德章经一卷

  苦相经一卷

  须佛得度经一卷

  由经一卷

  分然洹国迦罗越经一卷

  五阴事经一卷

  义决法事经一卷

  十思惟经一卷

  分别六情经一卷

  三失盖经一卷

  佛宝三昧经一卷

  法志女经一卷

  右四十七部四十九卷(唯初四部六卷有本余者并阙)

  僧佑录云。安公凉土异经。长房等录阙而不载。今还附入凉录。以为失译佑载安公凉土异经总五十九部。于中五部房录已载。今更出四十七部。通前五十二部。余有七部一十四卷。谨按长房等录。皆有所凭。即非失译。是故此录删之不存。今具条件列之如左。

  须菩提品经七卷(般若钞经异名前秦昙摩蜱译)

  文殊师利示现宝藏经二卷(西晋竺法护译)

  七知经一卷(或作七智吴安谦译)

  难龙王经一卷(或云难龙经亦云龙王兄弟经异名吴支谦译)

  阿陀三昧经一卷(即阿多三昧经异名安公关中异经已载)

  大五浊经一卷(旧录云大五浊世经群录云伪今亦编之)

  首至问十四章经一卷(旧录云首至问佛十四意经或云首至问十四事经亦云后汉支曜译今为抄经载别生录)

  大方广十轮经八卷(初出与唐译地藏十轮经同本是大集第十三分似凉代译群录不载今附此凉末庶免遗漏耳)

  通新及旧总五十三部。合七十五卷。并为北凉失源云。

开元释教录卷第五

开元释教录卷第五
--------------------------------------------------------------------------------
发布时间:2006-3-30被阅览数:491次
(文字〖大中小〗)

  
  庚午岁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总括群经录上之五

  宋刘氏都建业。

  自武帝永初元年庚申。至顺帝升明三年己未。凡八主六十年。缁素共有二十二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杂集失译诸经。总四百六十五部七百一十七卷(于中九十三部二百四十三卷见在三百七十二部四百七十四卷阙本)

  宋沙门佛陀什(三部三十二卷律戒羯磨)

  沙门良耶舍(二部二卷经)

  沙门昙摩蜜多(一十二部一十七卷经)

  沙门释智严(一十部三十一卷经)

  沙门释宝云(四部一十七卷经集)

  沙门伊叶波罗(一部一十三卷论)

  沙门求那跋摩(一十部一十八卷律集)

  沙门僧伽跋摩(五部二十四卷律论集)

  沙门求那跋陀罗(五十二部一百三十四卷经论集)

  沙门释昙无竭(一部一卷经)

  居士沮渠京声(二十八部二十八卷经律)

  沙门释慧简(一十部一十卷经集)

  沙门功德直(二部七卷经)

  沙门释僧璩(一部一卷羯磨)

  沙门释法颖(一部一卷尼戒)

  沙门竺法眷(六部二十九卷经)

  沙门释翔公(一部二卷经)

  沙门释道严(二部三卷经律)

  沙门释勇公(三部三卷经)

  沙门释法海(二部二卷经律)

  沙门释先公(一部一卷经)

  沙门僧伽跋弥(一部一卷律抄)

  新集失译诸经(三百七部三百四十卷)

  五分律三十卷(亦云弥沙塞律或三十四卷别录云二十四卷恐谬见道慧宋齐录及僧佑录)

  五分比丘戒本一卷(亦云弥沙塞戒本见竺道祖录及僧佑录)

  弥沙塞羯磨一卷(见竺道祖录及僧佑录)

  右三部三十二卷(律戒见在羯磨本阙)

  沙门佛陀什。宋言觉寿。罽宾国人。少受业于弥沙塞部。专精律品兼达禅

要。谤以废帝义符景平元年癸亥七月屈于杨都。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及翻译而显迁化。建业诸僧闻什既善此学。于是请令出焉。即以其年冬十一月。集龙光寺译。称为五分律。什执梵文。于填沙门智胜传语。龙光沙门竺道生东安沙门释慧严共执笔参正。宋侍中琅^王练为檀越。至来年十二月方讫。仍出戒心及羯磨文等。并行于世。什后不知所终。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亦云无量寿观经初出见道慧宋齐录及高僧传)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第二出见宋齐录及高僧传)

  右二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良耶舍。宋云时称。西域人性刚直寡嗜欲。善诵阿毗昙博涉律部。其余诸经多所该综。虽三藏兼明。而以禅门专业。每一游观或七日不起。常以三昧正受传化诸国。以元嘉元年甲子。远冒沙河萃于建业。文帝义隆深加叹异。止钟山道林精舍。沙门宝志崇其禅法。沙门僧含请译观无量寿及药王药上。观含即笔受。以此二经是净土之洪因。转障之秘术故。沉吟嗟味流通宋国。平昌孟顗承风钦敬。资给丰厚。顗出守会稽固请不从。后移憩江陵。元嘉十九年西游岷

蜀。处处弘道禅学成群。后还卒于江陵。春秋六十矣。

  虚空藏菩萨神经一卷(第二出与姚秦耶舍虚空藏及隋崛多虚空孕经等同本见李廓魏世录)

  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亦名虚空藏观经亦直云虚空藏菩萨经见道慧宋齐录及僧佑录)

  象腋经一卷(第四出与无所希望经等同本见李廓录)

  诸法勇王经一卷(第二出与一切法高王经等同本见李廓录)

  转女身经一卷(第四出与无垢贤女经等同本见李廓录)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下注云出深功德经中或无行法字亦云普贤观经第三出见僧佑录)

  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第二出与安高出者同本见宝唱录及僧佑录)

  新无量寿经二卷(第十出与世高无量寿经及宝积无量寿会等同本见真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