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靖国续灯录

 处州慈云修慧圆照禅师二则
 东京净因惟岳佛日禅师二则
 福州大中寺德禅师四则
 岳州乾明慧觉禅师二则
 越州天章元善禅师一则
 湖州上方日益禅师四则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九
   偈颂门
 金陵蒋山法泉佛慧禅师三十四首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三首
 东京净因净照臻禅师十五首
 舒州浮山法远圆鉴禅师一首
 福州地藏显端禅师十首
 东京法云法秀圆通禅师六首
 金陵蒋山赞元觉海禅师三首
 东京法云善本大通禅师五首
 南岳谷泉大道八首
 东京智海本逸正觉禅师十二首
 潭州道林智本禅师一首
 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六首
 蕲州白云山景云禅师二首
 北禅慧云升禅师八首
 洪州龙安山从悦禅师六首
 庐山万杉绍慈禅师六首
 庐州兴化仁岳禅师十首
 饶州荐福承古禅师一首
 东京净因惟岳佛日禅师四首
 饶州荐福道英禅师十首
 秀州资圣盛勤禅师五首
 润州金山昙颖达观禅师五首
 荆门军玉泉承皓禅师一首
 婺州双林果昌宝觉禅师一首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三十
   偈颂门
 明州雪窦重显明觉禅师十首
 庐山东林常总照觉禅师八首
 东京慧林德逊佛陀禅师七首
 泉州资寿捷禅师十首
 润州金山昙颖达观禅师四首
 洪州黄龙祖心宝觉禅师三首
 蕲州四祖法演禅师四首
 苏州昆山元禅师四首
 东京知海智清佛印禅师五首
 益州甘露舒禅师八首
 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四首
 安州圆明寺著禅师四首
 润州金山瑞新禅师四首
 剑门关慈云重谥禅师一首
 福州法海明惠禅师十首
 随州大洪山恩禅师四首


  建中靖国续灯录目录下帙(终)


  详对经弟子 黄端。

  都句当藏主沙门 灵肇。

  都劝首住持传法沙门 普明。

  证会 灵应侯王。


  建中靖国续灯录
  宋惟白敕集
  30卷


  御制建中靖国续灯录序   [宋刻]

  昔释迦如来之出世也。受燃灯之记。生净饭之家。分手指乎天地。而真机已露。游门观于生死。而幼缘顿寂。及手倡道鸡园。腾芳鹫岭。无边刹境遂现一毫之端。大千经卷毕出微尘之里。西被竺土。东流震旦。编叶而书。则一时圣教虽传于庆喜。持花而笑。则正法眼藏已付于饮光。
  自达磨西来。寔为初祖。其传二.三.四.五。而至于曹溪。于是双林之道逾光。一滴之流浸广。自南岳.清原而下。分为五宗。各擅家风。应机酬对。虽建立不同。而会归则一。莫不箭锋相拄。鞭影齐施。接物利生。启悟多矣。源派演迤。枝叶扶疏。而云门.临济二宗。遂独盛于天下。
  朕膺天宝命。绍 国大统。恭惟艺祖辟度门于绵寓。太宗阐秘义于敷天。章圣传灯于景德。永昭广灯于天圣。皆宏畅真风。协助神化。以成无为之治者也。于皇神考。尤乡空宗。元丰三年。诏于大相国寺。创二禅刹。辟惠林于东序。建智海于右庑。逮壬戌之岁。以今岁国大长公主及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驸马都尉张敦礼之请。复建法云禅寺于国之南。于是祖席辉光。丛林鼎盛。天下之袭方袍。慕禅悦者。云集于上都矣。
  今敦礼以其寺住持僧佛国禅师惟白所集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来上。且以序文为请。惟白探最上乘。了第一义。屡入中禁。三登高座。宣扬妙旨。良惬至怀。昔能仁说法华经。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而弥勒发问。文殊决疑。以谓日月灯明佛。本光瑞如此。持是经者。妙光法师。得其证者。普明如来。今续灯之名。盖灯灯相续。光光涉入。义有在于是矣。
  噫。圆澄觉海。本含褁于十方。生灭空沤。遂沉沦于三有。因明立所。由尘发知。织妄相成。转入诸趣。良可悲也。若回光内照。发真归元。则是录也。直指性宗。单传心印。可得于眉睫。可荐于言前。举手而擎妙喜之世界。弹指以现庄严之楼阁。神通运用。真不可得而思议哉。嘉与有众。缔此胜缘。俱离迷津。偕之觉路。斯朕之志已。建中靖国元年八月十五日赐序。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一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

  正宗门

  尔时世尊。种智圆成。熏修示迹。悲深愿广。应现受生。性洁霜花。心驰雪岭。逾城午夜。习想六年。沐尼连河。诣菩提树。升金刚座。敷吉祥茅。诸定遍修。明星现悟。顿成正觉。等念含生。四十九年。三乘显著。拈花普示。微笑初传。对大众前印正法眼。嘱行教外。别付上根。莲目普观。华偈亲说。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尔时摩诃迦叶尊者。分坐传衣。因花悟道。岩间石室。演法度生。世尊示灭。结集圣教。斥出阿难。未尽诸漏。毕钵岩前。磐陀石上。坐至中夜。便证道果。即现神通。透石而入。于是迦叶付正法眼。而说偈言。
  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尔时阿难尊者。坐石悟道。结集圣言。一唱我闻。三疑顿息。大事既办。将求宗嗣。诣常水河。化为金地。集诸圣众。顾得道弟子商那和修。付正法眼。而说偈言。
  本来付有法  付了言无法
  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
  尔时商那和修尊者。著自然衣。而为示生。作大商主。忽悟无常。闻佛入灭。投阿难出家而证道果。
  一日。见长者子优婆鞠多而问曰。汝年几耶。
  鞠多曰。我年十七。
  师曰。汝身十七。汝性十七。
  鞠多视师。问曰。师发白耶。心白耶。
  和修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
  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
  和修遂与授戒。传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非法亦非心  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  是法非心法
  尔时优婆鞠多尊者。十七出家。二十证果。广度有情。筹盈石室。有长者子。名曰香象。投师出家。师乃问曰。汝身出家。汝心出家。
  答曰。我所出家。非为身心。
  师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
  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既是常故。诸佛亦常。本来心相。其体亦然。
  师曰。汝今大悟。心自明了。豁然顿证。易名提多迦。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心自本来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本有心  非心非本法
  尔时提多迦尊者。金日出照。甘泉泛涌。应瑞而生。实亦希有。出家得道。传法度人。有弥遮迦尊者。见师慈相。便省夙因。弃本仙术而求圣果。殷勤问曰。我于仙道。更无进趣。唯守虚静。不达至理。
  师曰。佛言。修仙敬学小道似绳牵。汝可自知之。若弃小流。顿归佛法大海。便证无生。
  弥遮迦闻语。顿证妙道。即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通达本法心  无法无非法
  悟了同未悟  无心亦无法
  尔时弥遮迦尊者。弃仙投佛。出家悟道。行化北天。祥云现相。有婆须蜜多者。身体严净。手执酒器。而问师曰。何方而来。欲往何所。
  师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
  曰。识我手中物否。
  师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
  曰。还识我否。
  师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汝当称名。吾即知矣。
  曰。姓颇罗堕。名婆须蜜。
  师曰。佛记于汝。当绍禅祖。
  即舍酒器。顿悟夙因。出家受具。深入觉道。弥遮迦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无心无可得  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尔时婆须蜜多尊者。自省夙缘。置器出家。游行诸国。广作佛事。有佛陀难提曰。我今欲与尊者诸义。
  师曰。义即不论。论即不义。若拟论义。终非义论。
  难提即自悟心。便即敬伏。求师出家。愿可济度。师知传法时至。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证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尔时佛陀难提尊者。顶有肉珠。光明莹彻。智慧渊冲。辩捷无碍。有伏驮蜜多而问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
  师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
  伏驮闻是妙偈。顿入佛道。五体投地。深自庆跃。即与剃度。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虚空无内外  心外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  是达真如理
  尔时伏驮蜜多尊者。生五十年。唯坐一床。口不曾言。足不履地。闻偈得道。传法利人。
  有难生者。求师出家。即与剃度。羯磨之际。祥光上烛。仍感舍利。显为瑞应。长坐不卧。习常精进。通达法性。便证道果。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真理本无名  因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尔时胁尊者。处胎六十年。神珠梦应。而遂诞生。满室光明。非谓凡兆。既得道果。利物为先。至一林中。地变金色。有富那夜奢至师前合掌而立。师问曰。汝从何来。
  答曰。我心非往。
  问曰。汝何处住。
  答曰。我心非止。
  问曰。汝不定耶。
  答曰。诸佛亦然。
  问曰。汝非诸佛。
  答曰。诸佛亦非。
  师知是法器。传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  无行亦无止
  尔时富那夜奢尊者。心明博达。性无所求。遇胁尊者得法。化导游行。有马鸣大士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师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
  师曰。汝既不识。焉知不是。
  曰。此是锯义。
  师曰。彼是木义。曰。锯义者何。
  曰。与汝平出。曰。木义者何。
  师曰。汝被我解。
  马鸣豁然开悟。因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迷故如隐显  明暗不相离
  今付隐显法  非一亦非二
  尔时马鸣尊者。以有作无作诸功德胜。闻木义得法。转妙法轮。有大魔王与师捔力。即现本身。礼拜悔过。师曰。汝名谁耶。
  答曰。我名迦毗摩罗。
  师曰。尽汝神力。变化若何。
  曰。我化大海。不足为难。
  师曰。汝化性海得否。
  答曰。何谓性海。我未曾知。
  师曰。性海者。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迦毗摩罗闻言。忽然悟入性海。遂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了悟法  非取亦非离
  尔时迦毗摩罗尊者。本习外道。归心佛乘。游西印土。至一深山。有龙树尊者出迎。问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圣。何枉神足。
  师曰。我非至圣。来访贤者。
  龙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
  师曰。汝虽心语。吾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不圣。
  龙树闻已。悔谢。即与度脱。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  非愚亦非智
  尔时龙树尊者。具大智见。无所不通。弘阐宗教。古今希有。一日。提婆相访。师令侍者将满钵水示之。提婆投一针。欣然契会师意。即延语道。又现圆月相示之。复契妙旨。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于法心不证  无嗔亦无喜
  尔时迦那提婆尊者。幼而博识。才辩纵横。遐迩名播。诸国所推。自顾胸怀。殊无所愧。投针契道。广利群生。
  有罗睺罗多者。以木耳因缘问师。师以颂示之。感悟前因。投师出家。即证道果。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本对传法人  为说解脱理
  于法实无证  无终亦无始
  尔时罗睺罗多尊者。出家传法。随处利生。至室罗筏城金水河上。有僧伽难提安然入定。伺候七日。方从定起。师问曰。汝身定耶。心定耶。
  曰。身心俱定。
  师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
  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
  师曰。既不失定相。何物动静。
  曰。动静非物。物非动静。
  师曰。此义不然。
  往反征问。词折义屈。心意豁然。稽首归依。顿领玄旨。因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于法实无证  不取亦不离
  法非有无相  内外云何起
  尔时僧伽难提尊者。宝庄严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令毋信向。后习禅定。继祖时至。遂传心印。广化众生。有一童子手持宝镜。投师出家。俾为给侍。因风吹殿上铜铃响。师问曰。风鸣耶。铃鸣耶。
  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
  师曰。心复谁乎。
  曰。俱寂静故。
  师曰。善哉。善哉。真达佛理。遂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心地本无生  因地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华果亦复尔
  尔时伽耶舍多尊者。持镜出家。闻铃证道。遂游诸国。观气求嗣。有鸠摩罗多见而问曰。师是何人。
  师曰。我佛弟子。罗多闻语。神识悚然。却复还家。闭于门户。
  师即徐至扣门。罗多应曰。此舍无人。
  师曰。道无者谁。
  罗多忽悟必是智人。开门礼敬。辨狗验金。遂得道果。付正法眼藏。而说偈言。
  有种有心地  因缘能发萠
  于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尔时鸠摩罗多尊者。为自在天。闻法利根。继祖时至。降生人间。验金得果。济度群品。有阇夜多问曰。我家信佛。常萦疾苦。邻舍旃陀。所作如意。彼何幸。而我何辜。
  师曰。何足疑乎。且善恶报应。有三世焉。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亡因丧果。虚招罪咎。殊不知影响相应。毫厘靡忒。经百千劫。亦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