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

  
  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损生。证圆十地。故止余二生也。
  
  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损生。证圆等觉。故止余一生也。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即博地凡夫。由闻经力。证圆十信。发相似心也。本门得道。如此之多。一切诸经。皆所不及。良由原本垂迹。处处开引。中间相值。数数成熟。今世五味。节节调伏。收罗结撮。归会法华。譬如田家。春生夏长。耕种耘治。秋收冬藏。一时获刈。此后虽复有得道者。如捃拾耳。问。授法身记。何缺五地六地七地人耶。答。此非思议可知。惟如来能分别。惟补处能领解。何必于此生疑。问。闻持陀罗尼等。何与旧文对位又略不同。答。无生忍等名字。并通偏圆权实。本无一定。但须消释令会圆理。今约义便。作此分配。若欲互融。何所不可。当知惟八生四生等的有次序。余皆约义配释而已。二如来分别竟。
  
   (己)三瑞表圆益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幷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徧于九方。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葢。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此中亦有六瑞。一雨华瑞。二雨香瑞。表圆妙慧福。自行德也。三天鼓瑞。四天衣璎珞瑞。表圆妙教行。化他德也。五烧香供养瑞。六幡葢赞叹瑞。表圆妙自行化他。同归极果也。初虚空雨华者。虚空表平等法性。从此法性。出生四十真位圆妙慧华也。前文旣借分身表应。释迦表报。多宝表法。今先散分身诸佛。次及释迦多宝。意显三身虽非一异。而由得见应身。乃知报身修德及法身性德也。亦散一切菩萨四众。即表大会皆得圆因妙慧。皆成三身妙果。无差别也。细末栴檀沉水诸福德香。亦从法性出生。亦以奉供三身。普及四众。文影略耳。天鼓自鸣。是表圆音演深妙教。千种天衣。表寂灭忍衣徧覆一切。垂诸璎珞。表戒定慧陀罗尼四种璎珞摄化众生。令生喜悦也。摩尼。此云如意。又言如意珠者。或是偶尔重文。华梵双举。或以四璎珞字。用拟戒等四璎珞也。徧于九方者。本从上方雨垂。徧于八方及下地也。问。何不如华严云充满十方耶。答。华严以十表无尽。此经以一表同归。今云徧于九方。正表一佛界理。徧该九界。九界无非一佛界也。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者。即表自行妙德总趣极果也。前旣雨华雨香。用表福慧。今之烧香。即以烧表慧。以香表福。供养大会三身诸佛。普及菩萨四众诸未来佛。故云趣极果也。言自然者。不由人力。亦从法性虚空而显现也。有诸菩萨者。亦是自然化现诸菩萨像。亦从法性虚空出生也。幡者。转义。即表增道损生。葢者。覆义。即表慈悲益物。次第而上。即表从因至果。至于梵天者。梵是净义。即表究竟四德。妙音歌颂赞叹诸佛。即表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上旣以天鼓表化他之教。衣璎表化他之行。今还用幡葢表行。歌赞表教。二种化他妙德。同趣极果也。圆益旣深。故现瑞以表之。华严佛顶诸经说大法竟。皆现奇瑞。此经何独不然。二总授法身记竟。
  
   (戊)三弥勒总申领解。上迹门中。菩萨亦悟。而大事未毕。所以不陈。今本门旣竟。故托补处以总申之。文分为三。初颂时众得解。二颂如来分别。三颂瑞表圆益。
  
   (己)今初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一切菩萨分证法空。名之为座。今从座起。表不住所证。展转增进也。本实迹权。向未发迹。如右肩被覆。今已开竟。故偏袒以表之。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故合掌以表之。增道损生。速趣极果。故向佛以表之。
  
  佛说希有法。昔所未曾闻。世尊有大力。寿命不可量。无数诸佛子。闻世尊分别。说得法利者。欢喜充徧身。
  
   (己)二颂如来分别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罗尼。或无碍乐说。万亿旋总持。
  
  不退地。即颂无生法忍。初住念不退位。余可知。
  
  或有大千界。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不退之法轮。复有中千界。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清净之法轮。复有小千界。微尘数菩萨。余各八生在。当得成佛道。复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尘诸菩萨。随数生成佛。或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余有一生在。当成一切智。如是等众生。闻佛寿长远。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
  
  无量无漏。拣异二乘之有量也。妙因所感。故言清净。无障碍土。故言果报。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闻佛说寿命。皆发无上心。
  
  二颂如来分别竟。
  
   (己)三颂瑞表圆益
  
  世尊说无量。不可思议法。多有所饶益。如虚空无边。雨天曼陀罗。摩诃曼陀罗。释梵如恒沙。无数佛土来。雨栴檀沉水。缤纷而乱坠。如鸟飞空下。供散于诸佛。
  
  
  此颂雨华雨香二瑞。总皆供散诸佛也。长有释梵二句。以表机徧十方。
  
  天鼓虚空中。自然出妙声。天衣千万种。旋转而来下。
  
  此颂天鼓天衣二瑞。略不颂璎珞。而天衣长有万字。正显所覆必多。
  
  众宝妙香炉。烧无价之香。自然悉周徧。供养诸世尊。
  
  此颂烧香供养瑞也。长文云大会。今颂云世尊。当知大会。皆是三世佛也。
  
  其大菩萨众。执七宝幡葢。高妙万亿种。次第至梵天。一一诸佛前。宝幢悬胜幡。亦以千万偈。歌咏诸如来。
  
  此颂幡葢赞叹瑞也。
  
  如是种种事。昔所未曾有。闻佛寿无量。一切皆欢喜。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
  
  此结颂瑞表圆益。不同循常瑞相。故云昔所未曾有也。二本门正说段竟。
  
   (丙)三流通段。此下共有十一品半经文。尽属流通。今且逐近。以三品半而为本门流通者。凡有两意。一者四信五品。并以闻寿长远而为言端。随喜功德。法师功德两品。秖是申明初品因果功德。不轻一品。秖是引证赞毁福罪。当知此三品半。正为流通本门。例如法师至安乐行五品。正为流通迹门也。二者旣以初品别序为迹门序。迹门自具三段。故以此三品半而为本门流通。本门亦具三段。本迹各三。束为正说。乃以通序五事而序两门。嘱累八品流通两门。体格周正。眉目分明也。今就此三品半。分为三意。初一品半。明初品因功德以劝流通。二法师功德品。明初品果功德以劝流通。三不轻品。引信毁福罪证劝流通。
  
   (丁)初中二。初明现在四信。二明灭后五品。
  
   (戊)初又四。初一念信解。二解其言趣。三闻持供养。四深信观成。
  
   (己)初又二。初长文。二偈颂。
  
   (庚)初又三。初出相貌。二明功德。三明位行不退。
  
   (辛)今初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
  
  上已分别闻佛寿长。得益深广。未入住者。悟无生忍。已入住者。增道损生。位邻极圣。未发心者。发无上心。入于十信。此皆夙种旣深。现得熟脱。无生发心二位。并属当机。增道损生。通于影响发起当机三众。故属正说授记段也。今流通之始。乃约初结缘人。未登十信或从此会略闻。或从现在诸菩萨等展转得闻。闻佛寿命长远如是。然时旣甚促。闻亦不多。故云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极言其时之暂。而获益之浅也。夫一念者。即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也。信解者。信佛本地所证之理。是法界妙理。此理非实非权。而能实能权。自行冥理名实。化他种种方便名权。此理非本非迹。而能本能迹。初证权实体用名本。证后所施体用权实名迹。又信解此理。旣是释尊之所久证。亦是众生之所久迷。亦是现前介尔一念之所同具。故曰。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如是随所闻处。豁尔开明。随语而入。无有挂碍。信一切法。皆是佛法。(即权而实。不思议真。)又信佛法不隔一切法。(即实而权。不思议俗。)不得佛法。不得一切法。(双遮)而见一切法。亦见佛法(双照此二句是不思议中。)即一而三。(随举一谛。皆具三谛。)即三而一。(虽分三谛。秖是一心。)亦是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九界非道。纯是佛界妙道之用。释上一切法。皆是佛法也。)行于佛道。通达一切道。(释上佛法不隔一切法也。)不得佛道一切道。(释双遮。)而通达佛道一切道。(释双照。)无所有而有。(三谛皆有。)有而无所有。(三谛皆无。)非所有非无所有。(三谛皆非有非无。)如门前路通达一切东西南北。无有壅碍。眼耳鼻舌身意。凡有所对。悉亦如是。(六尘体是法界。嗱古嗱今。无非圆妙三谛也。)无疑曰信。明了曰解。是为一念信解心也。(上约闻法信解。即是信行。)若坐思惟。随所思惟。豁然开悟。通达三谛。亦复如是。(更约思惟而生一念信解。即是法行。)如是信解。即十信初心。未得六根清净。未入铁轮正位也。
  
   (辛)二明功德二。初总论无量。二格量显多。
  
   (壬)今初
  
  所得功德。无有限量。
  
   (壬)二格量显多又二。初举五度为格量本。二正格信解功德甚多。
  
   (癸)今初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
  
  般若即是今之正慧。故言除般若也。问。旣离般若。则前五不应名波罗蜜。答。约别教人。为求无上菩提。各自于五而尽其边。亦得名度。以别教十向后心。名假边际故也。问。别教亦有次第般若。还同所校。何以除之。答。竖论空假般若。可为所校。中证不殊。名等体等。故须除也。
  
   (癸)二正格信解功德甚多
  
  以是(五度)功德。比前(一念信解)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辛)三明位行不退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别六心犹退。七心不退。今圆初心即不退者。闻寿量功德。自外而资。圆顺信解。自内而薰。故不退也。初长文竟。
  
   (庚)二偈颂三。初超颂功德。二颂位行不退。三追颂相貌。
  
   (辛)初又二。初超颂格量显多。二追颂总论无量。
  
   (壬)初又二。初颂举五度为格量本。二颂正格信解功德甚多。
  
   (癸)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幷诸菩萨众。珍异之饮食。上服与卧具。栴檀立精舍。以园林庄严。如是等布施。种种皆微妙。尽此诸劫数。以回向佛道。若复持禁戒。清净无缺漏。求于无上道。诸佛之所叹。若复行忍辱。住于调柔地。设众恶来加。其心不倾动。诸有得法者。怀于增上慢。为斯所轻恼。如是亦能忍。若复勤精进。志念常坚固。于无量亿劫。一心不懈息。又于无数劫。住于空闲处。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持此一心福。愿求无上道。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智。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
  
   (癸)二颂正格信解功德甚多。
  
  有善男女等。闻我说寿命。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
  
  初超颂格量显多竟。
  
   (壬)二追颂总论无量
  
  若人悉无有。一切诸疑悔。深心须臾信。其福为如此。
  
  须臾。即一念也。初超颂功德竟。
  
   (辛)二颂行位不退又二。初明不易信解。二明信解则必发愿。故得不退。
  
   (壬)今初
  
  其有诸菩萨。无量劫行道。闻我说寿命。是则能信受。
  
  其有诸菩萨者。约钝根菩萨言也。行道经无量劫。善根湻熟。方能信受。根若未熟。佛不为说。设令闻之。彼必疑惑。故信解诚不易也。今若利根。初闻即能一念信解。便可等彼久行菩萨。亦且超过彼矣。
  
   (壬)二明信解则必发愿。故得不退
  
  如是之人等。顶受此经典。愿我于未来。长寿度众生。如今日世尊。诸释中之王。道场师子吼。说法无所畏。我等未来世。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场时。说寿亦如是。
  
  如是之人等者。双指利钝两根言也。闻而信解。则必顶受发愿所以决不退也。问。近成者无长可说。何得皆言亦如是耶。答。言如是者。谓说常寿。若得常寿。尽未来际。必当过此。何但如是。今从实成已来。故且举尔许尘劫耳。二颂行位不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