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

  
   (壬)二正结缘二。初法说结缘。二譬说结缘。
  
   (癸)初中三。初明昔共结缘。二明中间更相值遇。三明今日还说法华。
  
   (子)初中二。初覆讲利生。二佛起称叹。
  
   (丑)今初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沙弥升座。不惟十六菩萨为然。只今毗尼藏中。亦有明文。重在解而不在年也。令发大菩提心。卽名为度。誓愿。当作佛已过于世间。卽是度七方便彼岸义也。
  
   (丑)二佛起称叹二。初正称叹。二劝亲信。
  
   (寅)今初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
  
   (寅)二劝亲信
  
  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此昔佛普悬授记之文也。初明昔共结缘竟。
  
   (子)二明中间更相值遇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值遇有三种。一者从初常受大乘。中间皆已成就。不至于今。二者初受大。中遇退大。仍接以小。此则中间犹故未尽。今得还闻大教。三者但论遇小。不论遇大。或初虽受大。退后无机。则中间未度。于今亦不尽。乃至灭后得道者是也。(此人卽以初闻小时为初结缘。复于中间唯习于小。今遇王子。初且闻小。人见释迦一代教中一分声闻未发心者。便卽判云永灭不发。是则不知如来长远之化。)问。如上尘数多劫。今始得阿罗汉。当知无生法忍。何易可阶。答。一云。大圣善巧。依四悉檀作如是说。或说佛道长远。或说佛道易得。或随世间所欲。或为发生宿善。或对治厌道长者说短。于道生轻易想者说长。或为闻说长短。卽得入第一义。当知言如许劫方今得罗汉者。乃是权行四悉檀。引诸实行令入道耳。又理无长短。长短在机。但须不笃自勤。何须论他时长时短。
  
   (子)三明今日还说法华二。初先结会古今。二正明还说法华。
  
   (丑)初中二。初结师之古今。二会弟子古今。
  
   (寅)今初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旃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沙弥是古。八方作佛是今也。阿閦。此云无动。
  
   (寅)二会弟子古今四。初明本结大缘。二释今住声闻疑。三正结会古今。四释未来弟子疑。
  
   (卯)今初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明初闻法时。皆为无上菩提。所谓三乘初心。不愚于法也。但此后有退不退。致使得脱前后差别耳。
  
   (卯)二释今住声闻疑
  
  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
  
  先明此诸众生。大通佛时从我闻法。便为无上菩提。何故直至于今。犹有尚住声闻地者。释曰。我常教化之以无上菩提。但由是诸人等。应以是权小法渐入佛道故也。又有疑曰。何故是人应以是法渐入。释曰。良以如来智慧。难信难解故也。
  
   (卯)三正结会古今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汝等诸比丘。卽结会于今有住声闻地者之古今也。及我灭度后声闻弟子。卽结会于今不尽之古今也。
  
   (卯)四释未来弟子疑
  
  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疑者云。现在声闻。得闻佛说法华。开显悟入。可是结缘之流。未来者不闻法华而入灭度。岂能舍小而入一乘。释云。彼虽生涅槃想。仍生方便有余土中。受变易身。我于彼土。仍必为说是经。必令入一乘道。更无余乘也。除诸如来方便说法。正断疑也。三是方便假说。其实决无三也。初先结会古今竟。
  
   (丑)二正明还说法华二。初明应时故说。二释前开三意。
  
   (寅)今初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涅槃时到者。诸佛出世化道将毕时也。如迦叶佛日月灯明佛等。说此经竟。卽入涅槃。释迦亦于此经唱灭不久。故此经为最后极唱也。众清净。卽断德成就。信。是四不坏信。解。是无漏正解。了达空法。是证于真谛。皆卽智德成就。智断旣立。又复深入禅定。具二解脱。堪闻大教。能信受也。又众清净者。得三藏教益。免火宅难也。信解坚固者。得方等教益。心相体信也。了达空法者。得般若教益。能转教人也。集诸菩萨。是会亲族也。及声闻众。是命其子也。假使涅槃时到而众不清净。亦不能说此经。如多宝如来。以现世无机缘故。不得说法华经。所以留全身塔。誓于灭后处处作证也。
  
   (寅)二释前开三意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著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若实无二乘得灭度者。何故如来前说权教。释云。如来深知众生有小性欲。著于五尘。弊于五浊。故先说三。令破浊免难。后说一也。初法说结缘竟。
  
   (癸)二譬说结缘二。初立譬。二法合。
  
   (子)初中二。初导师譬。二将导譬。
  
   (丑)今初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
  
  五百由旬者。若约果报。刖同居分段处为三百。方便变易处为四百。实报变易处为五百。若约烦恼。则三界见思为三百。尘沙为四百。无明为五百。入空观。能过三百。入假观。能过四百。入中观。能过五百也。险难恶道。譬生死因果。分段变易。卽果险难。见思五住。卽因险难。由此因果。故言恶道也。道有二种。一虽旷绝。有人可依。二者旷绝。无人可依。譬生死中有涅槃。烦恼中有菩提。则虽旷绝。有人可依。若生死烦恼无涅槃菩提。药中无病。病中无药。则嚝绝无人怖畏处也。(别圆二教。非旷有人。通教二乘。旷而有人。三藏二乘。旷而无人。故为此人设化。)若有多众者。譬王子所化未脱之众也。欲过此道至珍宝处者。譬发心为求无上菩提也。有一导师者。譬第十六王子也。耳清净曰聪。意清净曰慧。眼清净曰明。余根清净曰达。总而言之。卽六根清净也。又慧卽一心三智。明卽具足五眼。又三明为明。十力为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者。虽是险道。有塞有通。具方便者。卽塞成通。乏善巧者。卽通成塞。资粮。器械。胆识。勇力。皆须具足。前路水草。皆须谙识也。
  
   (丑)二将导譬三。初所将人众譬。二中路懈退譬。三灭化引至宝所譬。
  
   (寅)今初
  
  将导众人。欲过此难。
  
  譬本结缘未得脱者。本缘不失。而为导师所将也。
  
   (寅)二中路懈退譬又二。初退大。二接小。
  
   (卯)今初
  
  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中路非半途也。但以发心为始。至佛为终。此两楹间而起退意。故名中路。白导师者。大机已退。小机可生。以此冥感法身慈悲。义如白也。疲极者。譬善根微弱。无明所翳也。怖畏者。譬惮恶生死也。前路犹远者。譬三惑难断也。由乏大乘勇力。故疲极。由乏大乘胆识及资粮器械。故怖畏。由不谙识前路水草。故云前路犹远。
  
   (卯)二接小二。初方便设化。二欢喜前入。
  
   (辰)今初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布。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多诸方便。譬如来权智能拟宜也。此等可愍。知其无大机也。化作一城。知其可小接也。汝等勿怖莫得退还。卽是劝令前进。譬劝转也。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卽是示城可住。譬示转也。若入是城快得安隐。卽是赞城功德。譬证转也。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者。今佛未开显前。不得彰灼而有此语。若论密闻。则便不妨。若论宿世。应有是言。何者。王子旣知彼等退意。卽教化云。汝等若畏生死。且取涅槃讯息。然后更行大道。亦可随意也。又开权显实后。卽得说之。如涅槃经中诸取罗汉者。皆是其义。
  
   (辰)二欢喜前入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大欢喜。譬闻慧。叹未曾有。譬暖位。免恶道。譬顶位。快安隐。譬忍位。前入化城。譬见谛位。已度想。譬得尽智。安隐想。譬得无生智。又巳度想。譬具智德。安隐想。譬证断德也。二中路懈退譬竟。
  
   (寅)三灭化引至宝所譬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旣得止息。无复疲倦。卽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旣得止息。譬免难。无复疲倦。譬大乘机发。宝处在近。譬显实。大城化作。譬废权也。宝所有二义。若约究竟。则以极果为宝所。如上文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也。若约分入。卽以初发心住为宝所。如上文云。无上宝聚。不求自得。又云。得佛法分。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也。问。凡五处开三显一。为有何异。答。通论无异。别论有差。方便品。约教开三显一。文云。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也。火宅。约行开三显一。车是运义。运则譬行。文云。各乘大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也。信解。约人开三显一。结会作人卽长者子。文云。我等昔来真是佛子也。药草。约差别无差别明权实。不的去取。但众生不知。佛令其知。若知七种差别。卽知权。同依一理无差别。卽知实。差而无差。无差而差。令知此意耳。终不说言无一有一。此约自行权实二智。随自意语。故佛能知。而众生不知也。亦是通前通后知不知明权实也。今化城。正约理开三显一。宝所化城。是大小两理。破除二乘权理显如来真实一理也。下文五百领解。举衣珠为譬。亦是约理也。此随文相一往而说。仍一一文并具四一。并是如来能知。众生不知。知卽开佛知见矣。初立譬竟。
  
   (丑)二法合二。初正合。二举譬帖合。
  
   (丑)初中二。初合导师譬。二合将导譬。
  
   (寅)今初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
  
  如来。合导师也。汝等。合多众也。生死。合果险难。烦恼。合因险难也。长远。合五百由旬也。应去应度。合善知通塞之相。亦合欲至宝处也。
  
   (寅)二合将导譬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卽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若众生三字。合所将人众譬也。但闻一佛乘至乃可得成。合中路懈退譬也。佛知是心至说二涅槃。合化作一城譬也。己出同居未到实报。两楹之间。名为中道。有余无余。名二涅槃。亦是声闻缘觉二人所证。名二涅槃也。若众生住于二地以下。合灭化引至宝所譬也。初正合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