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廿五日,使牒勘问外国僧艺业。
  巡院帖杨化团
  当团诸寺   应有外国僧等
右奉使帖,勘从何国来,及到城年月,兼住寺,并年几,解何艺业,且名申上者。事须帖团,仰速折状通,切待申上,不得迟速者,准状帖团者。
  会昌二年五月廿五日帖
押衙知巡何
资圣寺日本国僧圆仁年五十,解讲法花经。弟子僧惟正年三十僧惟晓年卅一,并解法花经。
  奉帖勘从何国来,及到城年月,兼住寺,并年几,解何艺业等。
右圆仁等,为抄写阙本经论流传本国,去开成三年七月,随日本国朝朝贡使来到扬州。去开成五年八月廿三日到城。奉使牒权寄住资圣寺听学。谨具如前。谨牒。牒件状如前。谨帖
  会昌二年五月廿六日                  日本国僧圆仁等谨牒
五月十六日起首,于青龙寺天竺三藏宝月所,重学悉昙,亲口受正音。
  廿九日,有停内供奉大德,两街各廿员。
  六月十一日,上德阳日,大内降诞降斋。两街大德对道士,御前论议。道士二人得紫,僧门不得紫。
 七月廿一日,留学僧傔人仁济归天台去,遣惟正相随到楚州,令取本国书信。
  八月十六日,夜月蚀。
  十月十三日,惟正从楚州归,到上都。得大国书二封、楞严院状一封、高上人书一封、刀子四柄。其付陶中金廿四小两,楚州译语刘慎言先已月尽,不得而空手来。得译语报云:「据圆载阇梨命,先已用矣。」书函封先已折开。十月九日,下:「天下所有僧尼解烧练、咒术、禁气,背军、身上杖痕、鸟文,杂工功,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并勒还俗。若僧尼有钱物及谷斗、田地、庄园,收纳官。如惜钱财,情愿还俗去,亦任勒还俗,充入两税徭役。」文在别。城中两街功德使帖诸寺:不放出僧尼,长闭寺门。僧眩玄奏:「自作剑轮,自领兵打回鹘国。」令彼僧试作剑轮,不成。又准宰相李绅闻奏,因起此条流,其僧眩玄,当诳罪。准斩首讫。左右街功德使帖诸寺,勘隶僧尼财物。准条流,天下大同。诸州府、中书门下牒行。京城内仇军容拒,不欲条流。缘意不许,且许请权停一百日内帖诸寺不放僧尼出寺。左街功德使奏,准条流僧尼,除年已衰老及戒行精确外,爱惜资财,自还俗尼,共一千二百卅二人。右街功德使奏,准条流僧尼,除年已衰老及戒行精确外,爱惜资财,自还俗僧尼共二千二百五十九人。奉:「左、右街功德使奏:『准去年十月七日、十六日条流,令还俗僧尼』,宜依。其爱惜资财,情愿还俗者,各委本贯,收充两税户。向后诸道有如此色类,并准此处分。所蓄奴婢,僧许留奴一人,尼许留婢二人,余各任本家收管。如无家余外资财收贮,待后处分。其僧尼所留奴婢,如有武艺,及解诸药者,官为货卖。同衣诸术等,并不得留,不得削发私度。如有违犯,纲维知事录报官。余资产钱物等,各委功德使自条流闻奏。」
  会昌三年岁次癸亥正月一日
  十七日,功德使帖诸寺,僧尼入条流内,并令还俗。此资圣寺卅七人。
  十八日早朝,还俗讫。左街还俗僧尼共一千二百卅二人,右街还俗僧尼共二千二百五十九人。
  廿七日,军容有帖,唤当街诸寺外国僧。
  廿八日早朝,入军里。青龙寺南天竺三藏宝月等五人、兴善寺北天竺三藏难陀一人、慈恩寺师子国僧一人、资圣寺日本国僧三人、诸寺新罗僧等,更有龟兹国僧,不得其名也,都计廿一人,同集左神策军军容衙院。吃茶后,见军容。军容亲慰安存。当日各归本寺。
  廿九日,楚州新罗人客来,得楚州译语刘慎言书一通、顺昌阿阇梨书一通。
不得入寺及停止。又发遣保外僧尼,不许往京  二月一日,使牒云:僧尼已还俗者,入镇内。
  二月廿五日,和蕃公主入城,百司及三千兵马出城外,迎入通化门,入内得对。令安置南内院。是大和公主,大和天子为和回鹘国,嫁与回鹘王。今缘彼国王法崩,兵马乱起,公主逃归本国。随公来回鹘人,并不得入城。回鹘王子随公主来,公主在路自(煞-)之。
  四月中旬,下,令(煞-)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袈裟,作沙门形而(煞-)之。摩尼师即回鹘所崇重也。
  五月廿五日,使帖勘诸寺外国僧来由。
巡院帖菩提团
  诸寺应有外国僧等:
右奉使帖,仰勘从何处来,及到城,兼住寺年月,并年几,解何艺业。各具名分析申,不得迟违者。事须帖团,仰速具分析状过,待凭申使者。准状帖团者。
  五月廿五日                       行押衙知巡何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年五十一,解讲法花经。弟子僧惟正年卅一僧惟晓年卅二并习法花经。
右圆仁等为求佛教,随朝使过海。去开成五年八月廿三日,奉使处分,权寄住资圣寺。谨具如前。谨牒。牒件状如前。谨牒
  会昌三年五月廿六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谨牒
                            以写本一校了。 兼胤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四
  会昌三年六月三日,军容辞官归宅。向前五六度进表,请坐家,不放。重进表请,五月有放归家。仍便般家具,至三日,军容辞官归宅。除新中尉,以内长官特进杨钦义任左神策护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当日便上任。
  十一日,今上德阳日,内里设斋,两街大德及道士御前论义。每街停止十二员大德,功德使帖巡院,令简择大德,每街各七人,依旧例入内。大德对道士论义,道士二人赐紫衣,而大德不得紫。又德阳日前十五日,内宫内诸司各赴诸寺,设斋献寿。太子詹事韦宗卿撰涅盘经疏廿卷进。今上览已,焚烧经疏。中书门下,令就宅追索草本烧焚。其文如左:
:银青光禄大夫、守太子詹事、上柱国、花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韦宗卿,忝列崇班,合遵儒业;溺于邪说,是扇妖风。既開惑之端,全戾典墳之旨,簪纓之內,頹靡何深!况非圣之言,尚宜禁斥,外方之教,安可流传。虽欲色容,恐伤风俗。宜从左官,犹谓宽恩。可任成都府尹,驰驿发遣。太子詹事宗卿进佛教涅盘经中撰成三德廿卷,奉大圆伊字镜略廿卷,具已详览。佛本西戎之人,教张不生之说;孔乃中土之圣,经闻利益之言。而韦宗卿素儒士林有轻进。况中国黎庶久染此风,衣冠望族,不能敷扬孔、墨,翻乃溺信浮屠,妄撰胡书,,诚宜共遏迷聋,使其反朴,而乃集妖妄,转惑愚人。位列朝行,岂宜自愧。其所进经,内中已焚烧讫。其草本,委中书门下追索焚烧,不得传之于外。  
会昌三年六月十三日下。
  廿三日,仇军容薨。送孝衣。
  廿五日,斩仇军容孔目官郑中丞、张端公等四人,及男女奴婢等,尽(煞-)破家。
  廿七日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已西十二行,四千余家,官私钱物、金银绢药等烧尽。
  廿八日三更,内里失火,烧神农寺。
  廿九日,长乐门外失火,烧草场。向前有,焚烧内里佛经,又埋佛菩萨、天王像等,向后二处失火,其后又东市二夜数处失火。
  日本国僧圆仁、弟子僧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房内,除四人外,更无客僧及沙弥、俗客等。
右奉寺家牒称,奉使司文帖:切不得停止保外及沙弥、俗客等。如后有人告房里隐藏,情求重罪,伏请处分。牒件状如前。谨牒
  会昌三年七月二日                   日本国僧圆仁牒
  弟子僧惟晓从去年十二月一日病,至今年七月,都计八个月病。会昌三年当日本承和十年。七月廿四日,夜二更尽,身亡。
  日本国僧圆仁弟子僧惟晓。
右弟子惟晓久患疾病,以昨夜二更尽身亡。谨具状报,伏请处分。牒件状如前。谨牒
  会昌三年七月廿五日                  日本国僧圆仁牒
  日本国僧圆仁弟子僧惟晓身亡。
右弟子僧惟晓房内,除缘身衣物外,更无钱物、疋段、斛斗等。如后有人告,称前件亡僧房内别有钱物等,师主僧圆仁及同学僧惟正,请蒙科罪。谨具如前,伏请处分。牒件状如前。谨牒
  会昌三年七月廿五日                 日本国僧圆仁谨牒
  日本国僧圆仁弟子亡僧惟晓
右弟子僧惟晓身亡,并无钱买地。伏乞三纲和尚慈悲,赐与一墓地埋殡。谨具如前,伏请处
分。牒件状如前。谨牒
  会昌三年七月廿五日                 日本国僧圆仁谨牒
纲维判与一墓地。
  廿七日,殡葬于春明门外镇国寺东头资圣寺瓦窑北角地。
  廿九日,覆墓。同院惠见、僧宗信专勾当葬事。净土院僧怀安设送殡人供。送殯僧思、僧敬中、僧懷約、僧惠見、僧宗信。当寺内供奉三教讲论大德知玄法师,遣同学僧可从,令送殡葬。送殡出城人,僧俗共计十余人。于墓殡前,请七僧,称名十念咒愿。
  八月十三日,为求归国,投左神策军押衙李元佐,是左军中尉亲事押衙也。信敬佛法,极有道心,本是新罗人。宅在永昌坊,入北门西回第一曲,傍墙南壁上,当护国寺后墙西北角。到宅相见,许计会也。
  十五日,修惟晓三七日斋,此夜月蚀。
  廿九日,五七日斋。
  九月十三日,七七日斋。每度请内供奉.附马拙土宗除淮南节度使,仍判天下盐铁使。淮南节使仆射李绅,追入京拜相。河北道潞府节度使刘从简叛,下诸州府,抽兵马都五万军,打潞府。入界不得,仍在界首相守。供军每日用廿万贯钱,诸道般载不及,遂从京城内库般粮不绝。潞府留后院在京左街平康坊。潞府押衙孙,在院知本道事,令捉,其人走脱,不知去处,诸处寻捉不获。唯捉得妻儿女等,斩(煞-)破家。有人告报:「潞府留后押衙孙剃头,今在城僧中隐藏。」仍令两街功德使理城中等僧,公案无名者,尽勒还俗,递归本贯,诸道州府亦同斯例。近住寺僧,不委来由者尽捉。京兆府投新裹头僧于府中,打(煞-)三百余人。其走藏者,不敢街里行也。回鹘国兵马大败。本道便闻奏,诸州府兵归本道讫。
  十一月三日,惟晓百日斋。
  十二月,得楚州新罗译语刘慎言书,云:「天台山留学圆载阇梨称,进表遣弟子僧两人,令归日本国。其弟子等来到慎言处觅船,慎言与排比一只船,人发送讫。今年九月发去者。」
  会昌四年岁次甲子,二月,越州军事押衙姓潘,因使进药,将圆载阇梨书来。书云:「缘衣粮罄尽,遣弟子僧仁好等两人往本国,请衣粮去者。」潘押衙云:「载上人欲得入城来,请得越州牒,付余令进中书门下。余近日专候方便,入中书送牒。宰相批破,不许入奏例。上人事不成也。」三月,下:「朕欲驾幸东京,仍晓示百寮,如有朝臣谏者,诛身灭族。」不许供养佛牙。又下云:「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王寺、终南山五台、凤翔府法门寺,寺中有佛指节也。并不许置供及巡礼等,如有人送一钱者,脊杖二十。如有僧尼等,在前件处受一钱者,脊杖二十。诸道州县应有送供人者,当处投获,脊杖二十。」因此四处灵境,绝人往来,无人送供。准勘责彼处僧人,无公者,并当处打(煞-),具姓名闻奏。恐潞府留后押衙作僧,潜在彼处也。宰相李绅、李德裕奏停三长月,作道士教新定三元月:正月上元、六月中元、十月下元。唐国恒式,三长月不许(煞-)命。今上则不然也。为破潞府,召道士八十一人,又于内里,令作九天道场。于露处,高垒八十张床,铺设精彩,十二时行道祭天尊,干脯酒肉,用祭大罗天。四月一日起首,直到七月十五日为终期。其道场不在屋舍内,于露庭中作法。晴明即日炙,雨下即霖身,八十一人中,多有病者也。今上偏信道教,憎嫉佛法,不喜见僧,不欲闻三宝。长生殿内道场,自古已来,安置佛像经教。抽两街诸寺解持念僧三七人,番次差入,每日持念,日夜不绝。今上便令焚烧经教,毁拆佛像,起出僧众,各归本寺。于道场安置天尊老君之像,令道士转道经,修练道术。国风,每年至皇帝降诞日,请两街供奉讲论大德及道士,于内里设斋行香,请僧谈经,对释教道教对论义。今年只请道士,不请僧也。看其体色,从今已后,不要僧人入内。道士奏云:「孔子说云: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臣等窃惟黑衣者,是僧人也。」皇帝受其言,因此憎嫌僧尼。意云,「李」字十八子。为今上当第十八代,恐李家运尽,便有黑衣夺位欤。功德使帖诸寺,准不许僧尼街里行犯钟声。若有出者,事须诸寺钟声未动已前,各归本讫;又不许别寺宿。若有僧尼街里行犯钟声,及向别寺宿经一夜者,科违罪。从前不许午后出寺,今不许犯钟声。二月,驾幸右街金仙观,是女观。观中有女道士,甚有容。天子召见入意,赐绢一千疋。遂宣中官令修造观,便通内,特造金仙楼。其观本来破落,令修造严丽,天子频驾幸。向后驾幸左街兴唐观,是道士观,又赐千疋。特令修造铜铸圣容,作圣容当庄严奇绝。
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佛  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供养,诸寺作花蜡花鉼、假花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是盛会。今年诸寺铺设供养,胜于常年。令诸寺佛殿供云:「夺佛养花药等,尽搬到兴唐观祭天尊。十五日,天子驾幸观里,召百姓令看。百姓供养祭鬼神,谁肯观看!」天子怪百姓不来。诸寺被夺供养物,恓惶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