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通集
- 御选语录
御选语录
法顺大师
师作法身颂曰。嘉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膊上。
南岳怀让禅师
有大德问。如镜铸像。像成后。未审光向甚么处去。 师曰。如大德为童子时相貌何在。 曰。祇如像成后。为甚么不鉴照。 师曰。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
马大师阐化於江西。师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 众曰。已为众说法。 师曰。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众无对。 因遣一僧去。嘱曰。待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伊道底言语。记将来。 僧去。一如师旨。回谓师曰。马师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师然之。
青原行思禅师
希迁诣静居参礼。师曰。子何方来。 迁曰。曹溪。 师曰。将得甚么来。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 师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 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迁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 师曰。汝今识吾否。 曰。识又争能识得。 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迁又问。和尚自离曹溪。甚么时至此间。 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溪。 曰。希迁不从曹溪来。 师曰。我亦知汝去处也。 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 他日。师复问迁。汝甚么处来。 曰。曹溪。 师乃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这个么。 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 师曰。子莫曾到西天否。 曰。若到。即有也。 师曰。未在。更道。 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 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无人承当。
马祖道一禅师
僧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 曰。为止小儿啼。 曰。啼止时如何。 师曰。非心非佛。 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 师曰。向伊道不是物。 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 曰。且教伊体会大道。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师问。正恁么时如何。 堂曰。正好供养。 丈曰。正好修行。泉拂袖便行。 师曰。经入藏。禅归海。惟有普愿独超物外。
僧参次。师乃画一圆相。云。入也打。不入也打。僧才入。师便打。 僧云。和尚打某甲不得。师靠拄杖。休去。
问。如何得合道。 师曰。我早不合道。
有小师耽源行脚回。於师前画个圆相。就上拜了立。师曰。汝莫欲作佛否。 曰。某甲不解捏目。 师曰。吾不如汝。小师不对。
邓隐峰辞师。师曰。甚么处去。 曰。石头去。 师曰。石头路滑。 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 才到石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问。是何宗旨。 石头曰。苍天。苍天。 峰无语。却回。举似师。师曰。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两声。 峰又去。依前问。石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回。举似师。师曰。向汝道石头路滑。
有僧於师前作四画。上一画长。下三画短。曰。不得道一画长。三画短。离此四字外。请和尚答。 师乃画地一画。曰。不得道长短。答汝了也。
师问僧。什么处来。 云。湖南来。 师云。东湖水满也未。 云。未。 师云。许多时雨水尚未满。
石头希迁禅师
门人道悟问。曹溪意旨谁人得。 师曰。会佛法人得。 曰。师还得否。 师曰。不得。 曰。为甚么不得。 曰。我不会佛法。
牛头山法融禅师
师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学世典。非究竟法。般若真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花之异。 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异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 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 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 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甚么。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 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 祖曰。何以问他。 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 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师曰。因何降此。 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惟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 师曰。犹有这个在。 祖曰。这个是甚么。师无语。 少选。祖却於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视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
博陵王问曰。恰恰用心时。若为安隐好。 师曰。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问曰。智者引妙言。与心相会当。言与心路别。合则万倍乖。 师曰。方便说妙言。破病大乘道。非关本性谈。还从空化造。无念为真常。终当绝心路。离念性不动。生灭无乖悞。谷响既有声。镜像能回顾。
天柱崇慧禅师
僧问。达摩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 师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 曰。某甲不会。乞师指示。 师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僧无语。 师复曰。阇黎会么。 曰。不会。 师曰。自己分上作么生。干他达摩来与未来作么。他家来。大似卖卜汉。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自看。 僧曰。如何是解卜度人。 师曰。汝才出门时便不中也。
径山道钦禅师
马祖令人送书到。书中作一圆相。师发缄。於圆相中着一点。却封回。
鸟窠道林禅师
白居易守杭时。入山谒师。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 师曰。太守危险尤甚。 白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 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 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
寿州道树禅师
师得法於北宗秀。卜寿州三峰山。结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谈诡异。时忽化作佛及菩萨.罗汉.天仙等形。或放神光。或呈声响。师之学徒睹之。皆不能测。如此涉十年后。寂无形影。 师告众曰。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於人。只消老僧不见不闻。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
嵩岳破灶堕和尚
师不称名氏。言行叵测。隐居嵩岳。山坞有庙甚灵。殿中惟安一灶。远近祭祀不辍。烹宰物命甚多。 师一日领寺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 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设拜师前。师曰。是甚么人。 曰。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 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礼而没。 少选。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甚么径旨。便得生天。 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侍僧无言。 师曰。会么。 僧曰。不会。 师曰。本有之性。为甚么不会。侍僧等乃礼拜。 师曰。破也。破也。堕也。堕也。
嵩岳元珪禅师
师得法安国师。隐於岳之庞坞。一日。有神人率群从谒师。师睹其貌。奇伟非常。乃问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 彼曰。师宁识我耶。 师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耶。 彼曰。吾此岳神也。能生死於人。师安得一目我哉。 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及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安能生死吾耶。 神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於余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以正戒。令我度世。 师曰。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 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 师即为张座。秉炉正几。曰。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应曰能。不能。即曰否。 曰。谨受教。 师曰。汝能不淫乎。 曰。我亦娶也。 师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盗乎。 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 师曰。非谓此也。谓向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杀乎。 曰。实司其柄。焉曰不杀。 师曰。非谓此也。谓有滥悞疑混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妄乎。 曰。我正直。焉有妄乎。 师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 曰。能。 师曰。汝不遭酒败乎。 曰。能。 师曰。如上是为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信此。则虽娶非妻也。虽向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愍也。若能无心於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悞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惛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孰为戒哉。 神曰。我神通亚佛。 师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竦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 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师曰。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乎。 曰。不能。 师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是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亘无一人能主其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 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师所授戒。我当奉行。今愿报慈德。效我所能。 师曰。我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块然更有何欲耶。 神曰。师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小神功。使已发心.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师曰。无为是。无为是。 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堕叛佛耶。愿随意垂诲。 师不得已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於东岭乎。 神曰。已闻命矣。然昏夜必有喧动。愿师无骇。即作礼而去。 师门送而目观之。见仪卫逶迤。如王者之状。其夕。果有暴风吼雷。栋宇摇荡。师曰。神言征矣。众可无怖。 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师谓其徒曰。毋令外知。人将妖我。 曰。吾始居寺东岭。吾灭。汝必置吾骸於彼。言讫。若委蜕焉。
嵩山峻极和尚
僧问。如何是修善行人。 师曰。担枷带锁。 曰。如何是作恶行人。 师曰。修禅入定。 曰。某甲浅机。请师直指。 师曰。汝问我恶。恶不从善。汝问我善。善不从恶。僧良久。 师曰。会么。 曰。不会。 师曰。恶人无善念。善人无恶心。所以道。善恶如浮云。俱无起灭处。僧於言下大悟。 后破灶堕闻举。乃曰。此子会尽诸法无生。
南阳慧忠国师
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通。帝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於右边。师问曰。汝得他心通那。 对曰。不敢。 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 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 良久。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 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 师良久复问。汝道老僧只今在甚么处。藏罔测。 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么处。藏无对。
一日。唤侍者。者应诺。如是三召。三应。师曰。将谓吾孤负汝。却是汝孤负吾。
南泉到参。师问。甚么处来。 曰。江西来。 师曰。还将得马师真来否。 曰。只这是。 师曰。背后底呢。南泉便休。
丹霞来访。值师睡次。乃问侍者耽源云。国师在否。 者曰。在即在。祇是不见客。 霞云。太深远生。 者云。莫道上座。佛眼也觑不见。 霞云。龙生龙子。凤生凤儿。 师睡起。侍者举似师。师打二十棒趁出。丹霞闻。云。不谬为南阳国师。
师问紫璘供奉。甚处来。 云。城南来。 师云。城南草作何色。 云。作黄色。 师乃问童子。城南草作何色。 云。作黄色。 师云。只这童子亦可帘前赐紫。对御谈玄。
耽源应真禅师
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为国师侍者时。一日。国师在法堂中。师入来。国师乃放下一足。师见便出。良久却回。国师曰。适来意作么生。 师曰。向阿谁说即得。 国师曰。我问你。 师曰。甚么处见某甲。 师又问。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如何。 国师曰。幸自可怜生。须要觅个护身符子作么。
国师讳日设斋。有僧问曰。国师还来否。 师曰。未具他心。 曰。又用设斋作么。 师曰。不断世谛。
宋太宗皇帝
一日。幸相国寺。问看经僧曰。是甚么经。 曰。仁王经。 曰。既是寡人经。因甚却在卿手里。无对 幸开宝塔。问僧。卿是甚人。 曰。塔主。 曰。朕之塔。因甚卿作主。无对 僧朝。宗问。甚处来。 曰。庐山卧云庵。 曰。朕闻卧云深处不朝天。因甚到此。无对 僧入对次。奏曰。陛下还记得么。 曰。甚处相见来。 曰。灵山一别。直至如今。 曰。以何为验。无对 京寺回禄。藏经毁。僧乞宣赐。召问。昔日摩腾不烧。如今为甚却烧。无对 宗尝梦神人报曰。请陛下发菩提心。因早朝宣问左右街。菩提心作么生发。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