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通集
- 御选语录
御选语录
国清妙印禅师
上堂。满口道得底。为甚么不知有。十分知有底。为甚么道不得。且道誵讹在甚么处。若也知处。许你照用同时。明暗俱了。其或未然。道得道不得。知有不知有。南山石大虫。解作狮子吼。
华藏密印安民禅师
师一日白圆悟曰。和尚休举话。待某说看。 圆悟。诺。 师曰。寻常拈槌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圆悟笑曰。你元来在这里作活计。 师又曰。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悟曰。你岂不见经中道。妙性圆明。离诸名相。师於言下释然。 圆悟出蜀。居夹山。师罢讲侍行。圆悟为众夜参。举古帆未挂因缘。师闻未领。遂求决。圆悟曰。你问我。 师举前话。圆悟曰。庭前柏树子。 师即洞明。谓圆悟曰。古人道。如一滴投於巨壑。殊不知大海投於一滴。 圆悟笑曰。奈这汉何。未几。令分座。
大沩法泰禅师
僧问。理随事变。该万有而一片虚凝。事逐理融。等千差而咸归实际。如何是理法界。 师曰。山河大地。 曰。如何是事法界。 师曰。万象森罗。 曰。如何是理事无碍法界。 师曰。东西南北。 曰。如何是事事无碍法界。 师曰。上下四维。
云居高庵善悟禅师
一日。有僧被蛇伤足。佛眼问曰。既是龙门。为甚么却被蛇齩。 师即应曰。果然现大人相。佛眼益器之。 后传此语到照觉。圆悟曰。龙门有此僧耶。东山法道未寂寥尔。
白杨法顺禅师
师依止佛眼。闻普说举傅大士心王铭云。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乃於言下有省。 后观宝藏迅转。顿明大法。趋丈室作礼。呈偈曰。顶有异峰云冉冉。源无别派水冷冷。游山未到山穷处。终被青山碍眼睛。 佛眼笑而可之。
普庵印肃禅师
师谒牧庵於湘之沩山。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牧庵竖拂示之。有省。归寿隆。时年二十九矣。 使牒请主慈化寺。师利世不伐。尝言。舍家出家。当为何事。披缁削发。本属何因。若不报国资家。虚负皇恩。若不导化檀那。枉作释子。楮衣粝食。胁不沾席者。十有二年。 一日。诵华严论。至达本情亡。知心体合。豁然大悟。徧体汗流。曰。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 遂示众曰。李公长者於华严大经之首。痛下一槌。击碎三千大千世界。如汤消雪。不留毫发许。於后进者作得滞碍。普庵老人一见。不觉吞却五千四十八卷。化成一气。充塞虚空。方信释迦老子出气不得之句。然后破一微尘。出此华严经。徧含法界。无理不收。无法不贯。便见摩耶夫人是我身。弥勒楼台是我体。善财童子是甚茄子。文殊.普贤与我同参。不动道场徧周法界。悲涕欢喜。踊跃无量。大似死中得活。如梦忽醒。良久。云。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始信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实相既生。妄想相灭。全体法身徧一切处。方得大用现前。即说偈曰。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 师一日举似心斋.圆通二子云。达本情亡。知心体合。汝作么生会。 二人相顾笑云。未达。 明日各呈颂。师因题云。据宗眼看来。句到意未到。其体未合。其情未亡。乘便强占二词。调曰解佩令。明眼人前觑着。三十拄杖不饶。为甚么如此。不合雪上加霜。 其一云。先天先地。何名何样。阿曼陀无物比况。触目菩提。自是人不肯承当。且轮回滞名着相。圆融法界无思无想。庐陵米不用商量。血脉才通。便知道击木无声。打虚空尽成金响。 其二云。柏庭立雪。一场败阙。了无为当下休歇。百匝千围。但只这孤圆心月。不揩磨镇常皎洁。无余无欠。无听无说。韶阳老祇得一橛。十圣三贤闻举着。魂消胆裂。惟普庵迥然寂灭。 俄有僧称道存。自蜀冒雪而来。既见。师曰。此吾不请友也。遂相征诘。棒喝交驰。心心密契。 僧曰。师再来人也。
净慈师一禅师
师首参雪峰慧照禅师。慧照举藏身无迹话问之。师数日方明。呈偈曰。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古镜不劳还自照。淡烟和雾湿秋光。 慧照质之曰。毕竟那里是藏身无迹处。 师曰。嗄。 慧照曰。无踪迹处因甚么莫藏身。 师曰。石虎吞却木羊儿。慧照深肯之。
大安山省和尚
僧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和尚道。 曰。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问。重重关锁。信息不通时如何。 曰。争得到这里。 云。到后如何。 曰。彼中事作么生。 问。如何是真中真。 曰。十字街头泥佛子。
花药英和尚
示众。师拈拄杖云。我今为汝等保任此事终不虚也。大觉世尊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不赚汝诸人。还信得及么。喝一喝。云。上无攀仰。下绝己躬。虚空大地咸出心中。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下座。
清凉普明和尚
示众云。祖师心法。洞贯十方。今古恒然。法尔如是。如是之法。不假修而自就。不假得而自圆。一切现成。名不动地。用而非有。不用非无。妙体湛然。恒常不变。体合妙用。应备无为。映现重重。无边色相。心无自性。触事全彰。不动道场。遍十方界。如斯境界。略暂回光。背觉合尘。妄为影事。此之事。意如王大路行之即是。假使不行。亦在其路。如斯所论。犹是化门之说。若以举唱宗乘。只有一时散去好。
御制序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此慧灯。续佛慧命。到者里。唯证乃知非可测。见闻知觉。一点难容。才辨聪明。丝毫无涉。但将一句无义味话。似银山铁壁看去。一时不了阅一岁。一岁不了阅一纪。拚却今生来生。与之抵对。久之久之。一时参破。万有皆空。并此无义味话亦了不可得。树头果熟。因风堕地。五花八裂。[囗@力]地一声。自然无着落处而知有着落在。 然此无义味话。本同兔角龟毛。岂为真实。曰末后句。曰活句者。惟用以接引初机。千篇一律。正是敲门之瓦。意在门开。若持瓦不敲。唯向门前之绕。摩挲把玩。瓦不释手。甚至谓人之瓦不良。谓己之瓦至美。张旗树帜。为瓦交锋。瓦战弥深。去门愈远。不曰狂徒。不可得也。 今之宗门。每以藏头白。海头黑.院主眉须堕落.掇退果棹之类。谓之末后句。盖因先从解路推求。推到解路断绝处。则强为末后句。翻成虚套实法也。更有以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念佛的是谁等为死句。以东山水上行.庭前柏树子.唵哑吽.苏噜苏噜[口*悉]哩[口*悉]哩。等为活句。盖谓有字义可寻。则为死句。无字义可寻。则曰活句也。如此会取。别末后句尚未是初句。而活句已尽成死句矣。 水里月轮。岂容捞漉。空中火聚。安可推排。果能化毒药为醍醐。嚼金刚为香饭。脚跟着地。鼻孔撩天。自然知得祖师所言。无非末后句。无非活句。即至三藏十二分。亦无非末后句。无非活句。否则千七百则公案尽是死句。亦无一末后句。古德云。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好一堆烂柴。 古人与么老婆心切。明明道出。犹自不悟。不肯向藤树烂柴中直下承当。体取活句。只管向有句无句边分别初末。众生颠倒。实为可怜。甚至各立门庭。回护祖父。或乃当场败阙。嫉妬同参。挥剿情绝见之太阿锋。争情争见。用疗恚医痴之甘露味。增恚增痴。不知转得句圆。辨得机捷。与吾灵觉有何交涉。佛祖慧命岂其在斯。况此因缘。本同龟毛兔角。如曰胜。则有言亦胜。无言亦胜。如曰负。则一场懡[怡-台+罗]固负。便百转不穷。愈见其负。岂得曰胜者活句。负者死句。胜者知末后句。负者不知末后句也。 朕二十余年来。於本分少得相应。於藩邸时。颇阅今时禅侣伎俩。大抵不过如是。尝於此作游戏三昧。巍巍堂堂者。折其头角。窈窈沈沈者。碎其窟窠。出泥牛於海心。载之片叶。骤玉麟於天上。控以单丝。机辨纷驰。遇者尽屈於句下。方之於古。朕实不后於人。然於所为本分相应者。何尝於此有丝毫交涉耶。 为悯学人身住大圆觉场而不得正悟。魔外滋繁。狂参益炽。故选录从上古德专提向上之语。刊示丛林。以期灯传无尽。而凡接引初机。及问答如流。机锋迅利者。并不入选。又恐未经举出。学人眼目不明。用是取其中不悞学者中止化城。有碍正知正见者。别录一帙。以供随喜。盖古人既於无梯航处设兹梯航。朕即於无等次中分其等次。譬如虚空。方则空方。圆则空圆。朕以方还方。以圆还圆。而为分别。然而方空圆空。等是虚空。非因分别而有同异也。 是选也。譬如鼓瑟弹琴。敲金击石。丹青书翰。咏月吟花。无非游戏三昧。可佐法喜禅悦。尚不得作杨叶止啼会云。至其中有数十则可入前集者。则以选阅指月录等书之后。采辑教外别传.禅宗正脉。其时前集已经刻成。难於按次添入。因即编之后集卷内。事出偶然。遂成别例。 阅此书者。玩千番之珉石。忽遇九华。散百斛之小玑。间逢七采。发心参学。未妨引起疑情。明眼宗徒。不必逐条指出。譬如曾游龙藏。自然到眼立分。若其生长荜门。且任目迷五色。爰识其缘起。俟学人自择焉。
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望日
御选历代禅师语录后集上
善慧傅大士
梁武帝请讲金刚经。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圣师曰。陛下还会么。 帝曰。不会。 圣师曰。大士讲经竟。
大士一日披衲。顶冠靸履。朝见。帝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 帝曰。是道耶。士以手指靸履。 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衲衣。
偈曰。空手把鉏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泗州僧伽大师
唐高宗时。至长安.洛阳行化。历吴楚间。手执杨枝。混於缁流。或问。师何姓。 即答曰。我姓何。 又问。师何国人。 师曰。我何国人。
天台丰干禅师
师欲游五台。问寒.拾曰。汝共我去游五台。便是我同流。若不共我去游五台。不是我同流。 山曰。你去游五台作甚么。 师曰。礼文殊。 山曰。你不是我同流。 师寻独入五台。逢一老人。便问。莫是文殊么。 曰。岂可有二文殊。师作礼未起。忽然不见。
师凡有人问佛理。止答随时二字。
寒山大士
赵州游天台。路次相逢。大士见牛迹。问州曰。还识牛么。 州曰。不识。 士指牛迹曰。此是五百罗汉游山。 州曰。既是罗汉。为甚么却作牛去。 士曰。苍天。苍天。州呵呵大笑。 士曰。作甚么。 州曰。苍天。苍天。 士曰。这厮儿宛有大人之作。
拾得大士
国清寺半月念戒。众集。大士拍手曰。聚头作想那事如何。维那叱之。 大士曰。大德且住。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
明州布袋和尚
有一僧在师前行。师乃拊僧背一下。僧回头。师曰。乞我一文钱。 曰。道得即与你一文。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师在街衢立。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甚么。 师曰。等个人。 曰。来也。来也。 师云。汝不是这个人。 曰。如何是这个人。 师曰。乞我一文钱。
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又偈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法华志言大士
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师曰。本来无一物。一味却成真。
集仙王质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青山影里泼蓝起。宝塔高吟撼晓风。 又曰。请法华烧香。 师曰。未从斋戒觅。不向佛边求。
国子助教徐岳问祖师西来意。师曰。街头东畔底。 徐曰。某甲未会。 师曰。三般人不会。
僧问。世有佛否。 师曰。寺里文殊。 有。
问师。凡耶圣耶。 遂举手曰。我不在此住。
扣冰澡先禅师
师谒雪峰。手携凫茨一包。酱一器献之。峰曰。包中是何物。 师曰。凫茨。 峰曰。何处得来。 师曰。泥中得。 峰曰。泥深多少。 师曰。无丈数。 峰曰。还更有么。 师曰。转有转深。 又问。器中何物。 曰。酱。 峰曰。何处得来。 曰。自合得。 峰曰。还熟也未。 曰。不较多。 峰异之。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
初居温岭。继居将军岩。二虎侍侧。神人献地为瑞岩院。学者争集。尝谓众曰。古圣修行。全凭苦节。吾今夏则衣楮。冬则扣冰而浴。故人号为扣冰古佛。
有僧烧炭积成火龛曰。请师入此修行。 曰。真玉不随流水化。瑠璃争夺众星明。 曰。莫祇这便是么。 曰。且莫认奴作郎。 曰。毕竟如何。 曰。梅花腊月开。
天成戊子。应闽王之召。王敬礼谢茶次。师提起橐子曰。会么。 曰。不会。 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 留十日。以疾辞。
懒残大士
师有歌曰。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 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粮不畜一粒。逢饭但知吗。 世人多事人。相趁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痴钝。本体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身披一破衲。脚着娘生袴。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悞。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妙性及灵台。何须受熏炼。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移动。个中无改变。 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举头见日高。吃饭从头[打-丁+聿]。 将功用功。展转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细如毫末。大无方所。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邱。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影。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