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通集
- 御选语录
御选语录
关南道吾和尚
师问灌溪。作么生。 灌溪曰。无位。 师曰。莫同虚空么。 灌溪曰。这屠儿。 师曰。有生可杀即不倦。
临济义玄禅师
师鉏地次。见黄檗来。拄镢而立。檗曰。这汉困那。 师曰。镢也未举。困个甚么。檗便打。师接住棒。一送送倒。 檗呼维那。扶起我来。 维那扶起。曰。和尚争容得这风颠汉无礼。檗才起。便打维那。 师镢地曰。诸方火葬。我这里活埋。
师栽松次。檗曰。深山里栽许多松作甚么。 师曰。一与山门作境致。二与后人作标榜。道了。将镢头[祝/土]地三下。 檗曰。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师又[祝/土]地三下。嘘一嘘。 檗曰。吾宗到汝。大兴於世。
师到翠峰。峰问。甚处来。 师曰。黄檗来。 峰云。黄檗有何言句指示於人。 师云。黄檗无言句。 峰云。为甚么无。 师云。设有。亦无举处。 峰云。但举看。 师云。一箭过西天。
师小参曰。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 克符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师曰。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 符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曰。王令已行天下徧。将军塞外绝烟尘。 符曰。如何是人境俱夺。 师曰。并汾绝信。独处一方。 符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师曰。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有僧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师开示。 师曰。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无实有。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自达摩大师从西土来。祇是觅个不受人惑底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工夫。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师应机多用喝。会下参徒亦学师喝。师曰。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已后不得学老僧喝。
师云。山僧无一法与人。祇是治病解缚。你取山僧口里语。不如休歇无事去。
师曰。你但一切入凡入细。入染入净。入诸佛国土。入弥勒楼阁。入毗卢遮那世界。处处皆现国土成住坏空。佛出於世。转大法轮。入无余涅盘。不见有去来相貌。求其生死了不可得。便入无生法界。处处游履国土。入华藏世界。尽见诸法全真。皆是实相。
师曰。你一念心爱。被水溺。你一念心瞋。被火烧。你一念心疑。被地碍。你一念心喜。被风飘。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缘何如此。为达四大如梦如幻故。道流。你只今听法者。不是你四大。能用你四大。若如是见得。便乃去住自由。约山僧见处。没嫌底法。你若憎凡爱圣。被圣凡境缚。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求文殊现。早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你欲识文殊么。只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碍。此个是活文殊。你一念心无差别光。处处总是普贤。你一念心能自在。随处解脱。此是观音三昧法。互为主伴。显即一时显。隐即一时隐。一即三。三即一。如是解得。方始好看教。
夹山善会禅师
师初在沩山作典座。沩问。今日吃甚菜。 师曰。二年同一春。 沩曰。好好修事着。 师曰。龙宿凤巢。
僧问。从上立祖意教意。和尚为甚么却言无。 师曰。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 曰。既是无饥人。某甲为甚么不悟。 师曰。祇为悟。迷却阇黎。复示偈曰。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问。古人布发掩泥。当为何事。 师曰。九乌射尽。一翳犹存。一箭堕地。天下黯黑。
僧问。如何是夹山境。 师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
上堂。金乌玉兔。交互争辉。坐却日头。天下黑暗。上唇与下唇。从来不相识。明明向君道。莫令眼顾着。何也。日月未足为明。天地未足为大。空中不运斤。巧匠不遗踪。见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师。寻常老僧道。目睹瞿昙犹如黄叶。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祖师玄旨是破草鞋。宁可赤脚不着最好。
上堂。不知天晓。悟不由师。龙门跃鳞。不堕渔人之手。但意不寄私缘。舌不亲玄旨。正好知音。此名俱生话。若向玄旨疑去。赚杀阇黎。困鱼止泺。钝鸟栖芦。云水非阇黎。阇黎非云水。老僧於云水而得自在。阇黎又作么生。
上堂。明不越户。穴不栖巢。目不顾他位里。脚不踏他位里。六户不掩。四衢无踪。学不亭午。意不立玄。千劫眼。不借舌头底。万劫舌头。不顾眼中明。峻机不假锋铓事。到这里。有甚么事。阇黎。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有祖以来。时人错会。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为人师范。若或如此。却成狂人.无智人去。他祇指示汝。无法本是道。道无一法。无佛可成。无道可得。无法可取。无法可舍。所以老僧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边学。此人未具眼在。何故。皆属所依。不得自在。本祇为生死茫茫。识性无自由分。千里万里求善知识。须具正眼。求脱虚谬之见。定取目前生死。为复实有。为复实无。若有人定得。许汝出头。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当取。何处便疑佛疑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汝若不会。更听一颂。劳持生死法。惟向佛边求。目前迷正理。拨火觅浮沤。
投子大同禅师
一日。赵州和尚至桐城县。师亦出山。途中相遇。乃逆而问曰。莫是投子山主么。 师曰。茶盐钱布施我。 州先归庵中坐。师后携一瓶油归。州曰。久向投子。及乎到来。祇见个卖油翁。 师曰。汝祇识卖油翁。且不识投子。 州曰。如何是投子。 师提起油瓶曰。油。油。 茶次。师自过胡饼与州。州不管。师令侍者过胡饼。州礼侍者三拜。 州问。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 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州曰。我早候白。伊更候黑。
雪峰到。师指庵前一片石谓雪峰曰。三世诸佛总在里许。 峰曰。须知有不在里许者。 师曰。不快漆桶。 师与雪峰游龙眠。有两路。峰问。那个是龙眠路。师以杖指之。 峰曰。东去。西去。 师曰。不快漆桶。 问。一槌便就时如何。 师曰。不是性燥汉。 曰。不假一槌时如何。 师曰。不快漆桶。 峰问。此间还有人参也无。师将镢头抛向峰面前。 峰曰。恁么则当处掘去也。 师曰。不快漆桶。 峰辞。师送出门。召曰。道者。峰回首应诺。 师曰。涂中善为。
僧问赵州。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 州云。急水上打球子。 后。僧问师。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 师曰。念念不停留。
师因僧问。如何是十身调御。师下禅床立。 又问。凡圣相去多少。师亦下禅床立。
问。一等是水。为甚么海咸河淡。 师曰。天上星。地下木。
师在京赴一檀越斋。檀越将一盘草来。师拳两手安头上。檀越便将斋来。后有僧问。和尚在京投斋。意旨如何。 师曰。观世音菩萨。
问。和尚自住此山。有何境界。 师曰。丫脚女子白头丝。
问。一念不生时如何。 师曰。堪作甚么。僧无语。 师又曰。透出龙门云雨合。山川大地入无踪。
清平安乐遵令禅师
初参翠微。便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 翠微曰。待无人即向汝说。 师良久曰。无人也。请和尚说。 翠微下禅床。引师入竹园。师又曰。无人也。请和尚说。 翠微指竹曰。这竿得恁么长。那竿得恁么短。师领谢。
僧问。如何是大乘。 师曰。井索。 曰。如何是小乘。 师曰。钱贯。 曰。如何是有漏。 师曰。笊篱。 曰。如何是无漏。 师曰。木杓。
问。如何是清平家风。 师曰。一斗面作三个蒸饼。
御选历代禅师语录前集下
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师参沩山。问曰。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话。某甲未究其微。 沩曰。我这里亦有。祇是罕遇其人。 师曰。某甲未明。乞师指示。 沩竖起拂子曰。会么。 师曰。不会。请和尚说。 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此去澧陵攸县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 师遂辞沩山。径造云岩。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 岩曰。无情得闻。 师曰。和尚闻否。 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 师曰。某甲为甚么不闻。 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 师曰。不闻。 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 师曰。无情说法。该何典教。 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 师於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岩曰。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 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师作五位君臣颂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问。欲见和尚本来师。如何得见。 师曰。年牙相似。即无阻矣。 僧拟进语。师曰。不蹑前踪。别请一问。僧无对。
问。蛇吞虾蟆。救则是。不救则是。 师曰。救则双目不睹。不救则形影不彰。
僧问。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 师曰。不逢一人。 曰。如何行。 师曰。直须足下无私去。 曰。祇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 师曰。阇黎因甚颠倒。 曰。甚么处是学人颠倒。 师曰。若不颠倒。因甚么却认奴作郎。 曰。如何是本来面目。 师曰。不行鸟道。
师曰。今时人学道。祇认得驴前马后底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宾中主尚未分。如何辨得主中主。 僧问。如何是主中主。 师曰。阇黎自道取。 曰。某甲道得。即是宾中主。如何是主中主。 师曰。恁么道即易。相续也大难。遂示颂曰。嗟见今时学道流。千千万万认门头。恰似入京朝圣主。祇到潼关即便休。
僧问。甚处来。 曰。游山来。 师曰。还到顶么。 曰。到。 师曰。顶上有人么。 曰。无人。 师曰。恁么则不到顶也。 曰。若不到顶。争知无人。 师曰。何不且住。 曰。某甲不辞住。西天有人不肯。 师曰。我从来疑着这汉。
僧问。如何是青山白云父。 师曰。不森森者是。 曰。如何是白云青山儿。 师曰。不辨东西者是。 曰。如何是白云终日倚。 师曰。去离不得。 曰。如何是青山总不知。 师曰。不顾视者是。
师与云居过水。师问。水深多少。 居曰。不湿。 师曰。粗人。 居却问。水深多少。 师曰。不乾。
师因曹山辞。遂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於汝。词曰。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迭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着。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牯。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於君。子顺於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师又曰。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一曰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曰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曰语渗漏。究妙失宗。机昧终始。浊智流转於此三种。子宜知之。
偈曰。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欲识个中意。一老一不老。
仰山南塔光涌禅师
师依仰山剃度。北游谒临济。复归侍山。山曰。汝来作甚么。 师曰。礼觐和尚。 山曰。还见和尚么。 师曰。见。 山曰。和尚何似驴。 师曰。某甲见和尚亦不似佛。 山曰。若不似佛。似个甚么。 师曰。若有所似。与驴何别。 山大惊曰。凡圣两忘。情尽体露。吾以此验人二十年。无决了者。子保任之。 山每指谓人曰。此子肉身佛也。
福州双峰古禅师
师因辞石霜。石霜将拂子送出门首。召曰。古侍者。师回首。 石霜曰。拟着即差。是着即乖。不拟不是。亦莫作个会。苟非知有。莫能知之。好去。好去。师应喏喏。 后僧问。和尚当时辞石霜。石霜恁么道。意作么生。 师曰。祇教我不着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