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通集
- 御选语录
御选语录
悟即剎那成佛。迷而万劫轮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二
本自无生无灭。强作生灭区分。祇如罪福亦无根。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
三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
小即毫毛莫识。大时徧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短长深浅。
四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五
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显任浮沈。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风动莫惊尽恁。
六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休分两体。
悟即便名净土。更无天竺曹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即弥陀出世。
七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不须寻觅。
见是何曾见是。闻非未必闻非。从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八
住相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源返朴归淳。境忘情尽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九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罤。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成非。虽然四句属无为。此等仍须脱离。
十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且接群迷。断常知见及提携。方识指归实际。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济。
十一
我见时人谈性。只夸口急酬机。及逢境界转痴迷。又与愚人何异。
说得便须行得。方明言行无亏。能将慧剑斩摩尼。此号如来正智。
十二
欲了无生妙道。惟须自见真心。真身无相亦无音。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非有。非中有甚求寻。二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
御制序
雪窦徧参诸方。机辩无敌。忽遇智门。两度拂子蓦口打。豁然开悟。乃嗣智门。学者於此荐得。当知心不在思维。而普照法界。口不必语言。而遍演恒沙。如雪窦云。直饶乾坤大地草木丛林尽为衲僧。异口同声。各置百千问难。也不消长老一弹指。便乃高低普应。前后无差也。虽然一弹指中随缘自结。如三十三天共食宝器。随其福德而饭色不同。故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弹指尚且如是。况乃有答有问。有字有文。岂得颟顸浑同。无复选择。
昔年雪窦眉毛拖地。留此葛藤。今日圆明解髻探珠。蛇足一上。兹编也。皆是第一义谛最上宗乘。学者不假外求。直下自证。则不离此言句。而皆有从凡入圣之机。譬如以火销冰。冰释於水。水冰一味。得无所得。火水殊途。有何交涉。然而火力销冰。其功曷可诬欤。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朔日
御制序
频呼小玉缘何事。为要檀郎认得声。圆悟勤禅师因此言下顿彻。斯语也。绮语耶。禅语耶。涂毒鼓边。岂容侧耳。但於绮语禅语一伫思拟议。则剑去远矣。亘古亘今。亘上亘下。亘东亘西。亘南亘北。皆是微尘。一微尘中。皆建宝剎。一宝剎中。皆作佛事。凡诸佛事。皆具如来正法眼藏。涅盘妙心。
於何开口说得。於何着手拣得。开口说者。即是者个。着手拣者。亦是者个。岂得以者个说者个。以者个拣者个。略一伫思拟议。这边是地水火风。铁山岌岌。那边是见闻知觉。玉海沈沈。何由撒手悬厓。尽是开眼说梦。所以古德云。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无一法。不成法身。於此荐取。开口说亦可。着手拣亦可。如或未能。可惜孤负圆悟平生许多络索。即圆明主人一番选录。亦复钝置不少。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望日
御制序
昔黄帝访道於广成子。汤问於卞随.务光。古之圣王。其於高世之士。必资其熏习身心。以为宰制万事之本。迨於后世。凡入帝王之门者。功业边事尚难其人。何况心性边事。从来宗门古德。传灵山之心灯。其中不少大丈夫而不入帝王之门。其居帝王之位者。悟宗旨主复少。间或浮慕教相。浅识小夫。辄以崇尚异端议之。而其所尊礼之人。多每不足以服世。徒滋疑谤。於是黄帝成汤之美事。不可复见於后世。
我朝之初居东土也。风俗淳古。实忠实孝。直心直行。历代敬礼佛天。而於僧道。并无不问高下。一概尊敬之事。与蒙古习尚迥殊。我皇祖世祖章皇帝抚有方夏。万几余暇。与玉琳琇.茆溪森父子。究竟心性之学。一时遇合。盖与黄帝成汤之事。无二无别。非我朝夙有崇僧之习而然也。
朕览玉琳琇父子之书。阐扬宗乘之妙旨。实能利人济世。如杲日在空。迷云顿净。如清钟响夜。幻梦旋消。惠当来龙象於无穷。媲从上佛祖而不愧。用是采辑校刊。传示后世。因念帝王访道於高世之士。乃古圣之盛轨。而自昔世儒。每於二氏限量区别。朕不忍将来者之终懵。而不为之剖晰也。故叙其说如左。至於万善殿西苑说法。并奏对机缘。虽载自骨岩侍香纪略。但皆佛法中事。非装点夸张妄谬之说。亦玉琳琇扬日月之光华。作人天之眼目处。尚足取者。故采编数则。敬昭皇祖当日之恩遇云。
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朔日
御选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语录
顺治十六年己亥闰三月初一日。万善殿奉御旨上堂。师至座前。召众云。会么。若也会得。山僧未离江南。升座说法已竟。如或未然。看向第二门头施展去也。便登座。拈香云。此一瓣香。亲受灵山记莂。焫向炉中。祝严佛心天子成等正觉。次拈香云。此一瓣香。华藏海会早已敷宣。焫向炉中。祝严佛母太后百福具备。保助皇躬。大扬法化。 上首白椎竟。问。百福丛中选佛场。海众侧聆求法要。如何是宾中宾。 师云。一钵千家饭。进云。个中好消息。剎剎尘尘现。如何是宾中主。 师云。青目睹人少。 进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如何是主中宾。 师云。庭前古柏荫人天。 进云。天高群象正。海阔百川朝。如何是主中主。 师云。当堂不正坐。 进云。宾主历然承指示。当阳一句又如何。 师打云。有功者赏。 问。仁皇好道。启大会於重玄。祖令当行。建法幢於今日。从上宗猷如何展演。 师云。进前来。与汝道。 进云。金轮顶上无生曲。唱彻皇都调更新。 师云。一句耸人。 进云。恁么则万善殿中为雨露。五龙亭上起清风。 师云。共愿如是。 进云。只如仰答圣明一句又作么生道。 师云。天台华顶万年藤。报德酬恩心铁石。 问。即今万善堂中顶礼万佛宝号。但知其名。未审居何国土。 师云。上座醉那。 进云。某甲则不然。师便打。僧喝。师又打。 进云。不劳重举。师复打。 问。如何是十方薄伽梵。 师云。处处撞着。 进云。如何是一路涅盘门。 师云。看脚下。 进云。如何是选佛场。 师云。棒头有眼明如日。 进云。如何是心空及第归。师便打。 进云。恁么则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间无水不朝东。师又打。 问。五祖门下有一神秀大师。因什么不得衣钵。 师云。为他通身是佛。 进云。卢行者因什么却得衣钵。 师云。为他不会禅道。 进云。恁么可谓伶俐不妨随处有。痴愚端的世间稀。师便打。
是日名德颇多。师复左右顾视云。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百万人天。次第成佛。御驾俨临。命登万善宝座。揭露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作家禅侣尽出相见。还更有么。乃云。九年面壁。计较未成。立雪齐腰。苦劳徒尔。三拜依位立。可知礼也。忏罪解缚。鞭影高飞。无性性空。松风聒耳。本无一物。追金琢玉。两枝嫩桂。五叶芬敷。异口同音。千山一月。乃至笑岩老祖挺生神京。建立临济宗旨。禹门浪阔。突兀孤危。事是恁么事。人须恁么人。但得恁么人。何愁恁么事。且道如何是恁么事。举袈裟云。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好风斋着力。尽向此中吹。
上堂。上首白椎竟。问。仙客乘云泛紫畿。欣逢圣主话玄微。五旬金殿垂恩重。又许扁舟渡雪溪。未审其中秘密还得大家知也无。 师云。天高地厚。 进云。雷音已震青霄外。四海咸闻第一机。 师云。日光月华。 问。当今天子圣明君。隆兴三宝剔禅灯。特请和尚登宝座。御驾亲临转法轮。如何是转法轮。 师云。山僧惭愧。 进云。本来大道无言说。未审如何又有言。 师云。圣恩难报。 进云。一颗明珠在海中。光照虚空作慧灯。 师卓拄杖云。念汝老实。 问。舌无十字关。脚断五色线。请问和尚。如何是舌头上无十字关。 师云。恁么的人来。与他茶吃。 进云。如何是脚跟下断五色线。 师云。恁么的人来。教他地下坐着。 进云。打破十字关。扫断五色线。 师打云。你替他各吃三十棒。乃云。释迦文佛降生之月。朔旦良辰。奉旨重升宝座。举扬大法。通琇打点些佛法出来供养大众。及乎升到座上。观诸大众。通身是法。一一毛孔出无量口。一一口出无量音声。一一音声宣无量妙义。人人尔。法法尔。盈虚空。徧法界。无有一毫亏欠处。无有一毫空缺处。通琇更作么担水河头卖。直如河伯见海若。恍然自失耳。伏惟大众。各自珍重。下座。
己亥春。诏迎入京。命住西苑。
世祖问。心在七处。不在七处。 师云。觅心了不可得。
世祖问。悟道的人还有喜怒哀乐也无。 师云。唤什么作喜怒哀乐。
世祖问。山河大地从妄念而生。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有也无。 师云。如人睡醒。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世祖问。如何用工。 师云。端拱无为。
世祖问。如何是大。 师云。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世祖问。本来面目如何参。 师云。如六祖所言参。 云。六祖如何说。 师云。祖言。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本来面目。
世祖问。思善思恶时如何。 师云。好善但好善。恶恶但恶恶。正好善恶恶时。即参者好善恶恶的是个什么。所谓要一切处参。第一要动里参。动中得力。静中愈胜。古人所谓从缘荐得。相应捷也。
世祖退。命近侍传语云。恨相见之晚。
庚子秋。世祖马上有省。连诏敦请至京。世祖就见西苑丈室。相视而笑。日穷玄奥。世祖见一矮戒子。指问师。师云。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世祖喜谢奉旨进颂。
深殿焚香永。心斋笑坐忘。大圆镜智净。应物妙无方。
又。
慈帏色养适。侍坐快谈玄。法界尘尘佛。同光照大千。
雨夜奉旨书。
僧问赵州。如何得不蹉路。 州云。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不蹉路。
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且道虚空作么生证。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见闻觉知是流。且道性作么生认。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且道全体现时如何。略彴不是赵州桥。明月清风安可比。
世祖宾天拈香。
师云。报身如梦幻。世界若空华。唯过量大人去来无碍。进如意云。此是皇上生生用不尽的。现前大众专精持念究竟坚固大陀罗尼。执事举楞严.大悲.药师.往生等神咒。并绕诵普门大士名。忏悔发愿回向。
元旦上堂。问答不录。师云。追金琢玉。绣口文心。自有当行作者。转身掉臂。努目撑眉。一任逞俊禅流。两眼对两眼。真金不博鍮。未举先知。早已属二属三。当阳荐取。岂止落七落八。诸佛不出世。祖师不西来。目前无阇黎。此间无老僧。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掷拂子云。踏着故乡田地密。人人鼓腹乐升平。下座。
端阳上堂。白椎竟。举。天龙为玄沙侍者。侍沙山行。遇虎。龙曰。和尚。虎。沙云。是汝虎。
师召众云。衲僧行处。如火消冰。万法本闲。惟人自闹。六祖大师云。非风旛动。仁者心动。将谓说心性禅。承言者丧。滞句者迷。舍多尊者云。非风铃鸣。我心鸣耳。多少人面墙而立。心复谁乎。俱寂静故。大众还会么。一物寂静。多物寂静。一身寂静。多身寂静。一世界寂静。多世界寂静。先师天隐老和尚如是。龙池幻翁老和尚如是。济宗上下诸祖如是。东土二三。西天四七如是。卓拄杖云。拄杖如是。山僧如是。大众如是。顾左右云。堂中吃粽子如是。下座。
幻有大和尚诞日设供。师指真云。兀坐嘴卢都。教人没奈何个老汉惯得其便。者里透得过的。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而今大明国里称为师翁后裔者。不啻百千万亿。究竟得大机。显大用。堪为的骨儿孙者。能有几人。某上座初阅龙池语录。见师翁云。世间多少不平之辈。务要别寻一个人与我老释迦比胜负。较优劣。还知我释迦如来是何等一个面目么。某上座便於此丧身失命。将谓师翁面目只如是。后来呈似先师。和尚受他许多恶辣钳锤。方知见与翁齐。减翁半德。见过於翁。方堪嗣续。从此脚跟下自解作活计。虽与师翁同条生。不与师翁同条死。师翁善为隐语云。人还知我释迦如来是何等一个面目。令某小瞎秃最初祇见师翁杀人刀。未见师翁活人剑。今日某上座不妨显示。令见者闻者知我祖师门下亦有杀人刀。亦有活人剑。顾视左右云。若有问。如何是我师翁真面目。拈香云。急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