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语录

  识得无形妙体。如来宝藏奇珍。但弃生灭守常真。根尘自然脱尽。

  其九

  空空空兮色色。色色色兮空空。色空通塞本来同。隐显测其定动。
  动动动兮定定。定动岂假施功。荣枯得失听天公。自在弥陀净境。

  其十

  雾锁长江浩瀚。云封华岳氤氲。霎时风卷雾云分。山水依然远近。
  浊浪搅为酥酪。大千变作黄金。不须卜度妄劳心。云雾从他为晕。

  其十一

  一二三四五六。六一二五四三。芥纳须弥自等闲。说甚颠倒互换。
  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石人鼻孔垂唇边。谁道一条白练。

  其十二

  善恶种瓜种豆。收来亦属空花。何如自种野人家。心田一粒无价。
  此粒非空非有。大千随处生芽。根深蒂固遍天涯。道子难描难画。

  其十三

  十方世界法体。名曰如来化身。不须断妄莫求真。即在目前切近。
  取之转迷转远。舍之愈沈愈深。的实妙诀在无心。历历明明普印。

  其十四

  石火电光岁月。急忙下手犹迟。光阴荏苒几多时。剎那疾如弹指。
  心田离此即此。迷途百辙千岐。茫茫堪笑世人痴。大似河边觅水。

  其十五

  至道本离言语。风云月露成吟。信手拈出却无心。聊寄闲情一哂。
  多少词坛诗社。刻画争欲惊人。平头合掌各评论。总被文魔牵引。

  其十六

  西江月词数首。堪笑不谙宫商。参差韵调欠铿锵。大似无声演唱。
  乘兴岂知工拙。推敲不费思量。游戏三昧偶逢场。腔板原来一样。
  教外别传。不立语言文字。如何是三宝。大地是佛。虚空是法。众生是僧。如威音前。弥勒后之说。世尊若不指出。我辈何以得闻。凡似此。皆从缘所知。非自真见。但了目前虚空。自然会竖穷三际。但了目前片地。自然会得横徧十方。三宝一体。大道只在目前。不必向高远奇妙会。实不用一句语言文字。如是参。

  上谕附录

  佛祖之道。指悟自心为本。是此说者。名为正知正见。用之以利人接物。令人直达心源。方得称佛祖儿孙。所言外道魔道者。亦具有知见。因其妄认识神生死本以为极则。误认佛性。谤毁戒行。所以谓之外道魔道。
  朕览密云悟.天隐修语录。其言句机用。单提向上。直指人心。乃契西来的意。得曹溪正脉者。及见密云悟录内。示其徒法藏辟妄语。其中所据法藏之言。骇其全迷本性。无知妄说。不但不知佛法宗旨。即其本师悟处亦全未窥见。肆其臆诞狂世惑人。此真外魔知见。所以其师一辟再辟。而天隐修亦有释疑普说以斥其谬。然当日魔心不歇。其所着述。不行即毁。如魔嗣弘忍。中其毒者。复有五宗救一书一并流传。冀魔说之不朽。造魔业於无穷。
  天下后世具眼者少。不知其害。即有知而辟之者。有德无位。一人之言。无征不信。将使究竟禅宗者怀疑而不知所归。而传染其说者。将谓禅宗在是。始而起邪信。继而具邪见。起邪信则正信断。具邪见则正见灭。必至处处有其魔种。人人承其魔说。自具之性宗不明。而言条之枝蔓肆出。今其魔子魔孙至於不坐香。不结制。甚至於饮酒食肉。毁戒破律。唯以吟诗作文媚悦士大夫。同於倡优伎俩。岂不污浊祖庭。若不剪除。则诸佛法眼.众生慧命所关非细。
  朕为天下主。精一执中以行修齐治平之事。身居局外。并非开堂说法之人。於悟修何有。又於藏忍何有。但既深悉禅宗之旨。洞知魔外之情。灼见现在魔业之大。预识将来魔患之深。实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
  夫禅宗者。教外别传。可以无言。可以有言。古德云。穷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虚。竭世枢机。若一滴投於巨海。如是言者。言言从本性中自然流出。如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则公案。何一非从本性中自然流出。从无一实法系缀人天。
  今魔藏立一○相为千佛万佛之祖。以袈裟缕缕为宗旨所系。有四法。有双头。有小法大法。有大法之大法。称为细宗密旨。有传有授。而魔嗣弘忍以僧伽难提遇童子持鉴直前为从来有象可示。证其魔师一○之象为不悖。又以多子塔前袈裟围绕一事。作袈裟为宗旨所系之明证。又以临济打克苻.普化。凿为黄蘖三顿棒之彖象。种种作为实法。不胜枚举。全从知解穿凿。失却自心。黄蘖云。今时人只欲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以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
  夫食不消之人多。而魔藏父子则是已经饱毒者也。佛法不二。岂可执定三四而更有密传三四之宗旨。广引从上古德言句相似者为之注脚。转以较勘。不立言说。单提向上之正宗。仰面唾云。反污己面。赵州云。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随伊根基接人。自有三藏十二部接他了也。
  祇说无是非分别相。早不本分。何况宛立个是非分别相。世尊四十九年所说。古锥千七百则公案。总是语言文字。若不识得这个。纵使字字句句依样葫芦。即为魔说。即为谤佛。纵能记得佛祖所说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则公案。字字句句不差。正是光明海中多着泥滓。况既落言诠。即同教相。既同教相。则三藏十二部现在。又何必立教外别传之旨。任伊横说竖说。能出三藏十二部之外乎。
  圣人多能。佛多神通。能非圣本。神通亦非佛宗。仲尼何尝知西方之梵语。如来不能作震旦之唐言。能与神通各有所穷。与这个有何交涉。何况文字一端。魔藏父子辄以不识字讥密云。意谓不如伊等学问。若要诠理论文。自有秀才们在。何用宗徒。识字不识字与这个又有何交涉。博通经史。如剪彩以添树上之生花。目不识丁。亦饭熟不借邻家之水火。若魔藏父子。其大病根正在识丁而不识这个。今使蒙古人来便接蒙古。俄罗斯人来便接俄罗斯。暹罗.苏禄.琉球.日本人来便接暹罗.苏禄.琉球.日本。若必待伊识得文字。然后接得。则佛法不能盖天盖地矣。
  魔藏邪外知见。自以为言言据古。字字禀经。岂知尽三藏十二部。乃至十三经.二十一史.诸子百家。尽世间四库缥缃。所有文字。并与贯串配合。极其棱消缝泯。自道佛来也开口不得。正是佛出世也救不得也。阿难三十年为侍者。祇为多闻智慧。被佛呵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难消。况魔藏以邪外知见唐突佛祖向上边事。尚安得有呵斥分。祇瞒得有眼无珠之徒。明眼人前。魔形自露。赵州云。如今知识。枝蔓上生枝蔓。都大是去圣遥远。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寻常道。须向异类中行。且作么生会。如今黄口小儿向十字街头说葛藤。博饭噇。觅礼拜。聚三五百众。云我是善知识。尔是学人。可知法藏父子之魔形。从数百年前赵州早为判定。更不必到眼始知也。
  悟.修皆以临济一棒指人。魔藏斥曰一橛头禅。躲跟窠臼。若论个事。无论奇言妙句。俱用不着。虽一棒一喝。亦为剩法。古人不得已而用棒喝。原为剿绝情见。直指人心。魔藏若以情见解会。乖谬之甚。古不云乎。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何尝执此一喝一棒也。魔意但欲抵排棒喝。希将伊所妄立之一○相.双头.四法之实法。以邀奇取胜。殊不知其大乖教外别传。无法可传之旨也。且悟.修未尝谓一棒为千佛万佛之祖。而魔藏妄捏一○相为千佛万佛之祖。独非躲跟窠臼乎。若将一○相作棒喝用。犹是躲跟窠臼。若将一○相为千佛万佛之祖。直是魔家窟宅矣。
  忠国师以九十七○相示耽源。耽源以示沩仰。魔藏杜撰。称为然灯以前无文密印。当日耽源示仰山。仰山一见即焚却。源后问仰。仰即重集一本呈源。更无遗失。又沩山举○相。内作一日字。仰山就地画一○相。内作一日字。以脚抹之。沩山大笑。魔藏但於仰山一见即能记忆处诧为神奇。而不於沩山大笑处.仰山焚却及脚抹处荐取。所谓韩卢逐块。若谓九十七○相奇特者。朕今即作八万四千○相。归於八千三百九十七○相。又归於七百九十一○相。又归於九十五○相。又归於九○相。又归於一○相。正如入海算沙。亦游戏华藏之一具。有何奇特。
  至於三玄三要。自临济唱出以来。古今宗师无不拈提。而皆不能分明举似。魔藏乃执黄蘖三顿棒以附会之。杜撰差排。是乃全不知三玄三要。临济不云乎。大凡演唱宗乘。须一句语具三玄门。一玄中须具三要。首提演唱二字。演唱不能无言句。言句须识玄要。方成活句。然一玄而三要即具。三玄而九要全具。如此[○@(一/(三*二))][○@(二/(三*一))][○@(三/(二*一))]。乃玄以立要。要以贯玄。非九要不能贯三玄。得九要而三玄始圆。不分而分。分而不分。所以玄要之法。无法不该。如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显而易见者。又如四料拣之法。亦如春夏秋冬之四时。虽寒暑变迁。总不出此一年。此一年即棒喝也。曹洞之五位。亦如五行之互具。不出此一气。此一气即棒喝也。若夫浮山九带。朕谓一句中须具九带。而九带中须具五十五束。又如汾阳十智同真。朕谓一句中须具十智同真。而一同真中须具五十五实。如此。与玄要之旨何别。推而广之。难以悉数。
  总之。历代祖师虽更换面目接引世人。总不离世尊拈花。临济棒喝之旨。离此者即为魔说。况此棒喝能具万法。能消万法。此棒喝岂有定相。一棒喝何得作一棒喝用。魔藏不识。目为一橛禅。如果言禅。即一橛已属多设。魔藏意犹未足。不知必待几橛。方称其魔意也。三顿棒与三日耳聋。岂更有别意。有何交涉乎。又魔藏作五宗录序。以窣堵波为喻。以九级为五时教义。以结顶处为如来禅。以千丈旃檀从空破顶为祖师禅。以五光三昧为五家宗派。又自诩其言为塔顶上加聚沙一掬。种种魔说。
  夫一切教相皆属筌罤。垦土种瓜。瓜成非土。金从矿出。矿岂即金。乃谓教之级尽。其结顶处即如来禅。直同梦呓。且西来大意即是如来涅盘妙心。五家分派。的的归宗。何可分佛分祖而又分五家。虽二乘之与大乘尚如皮肉骨髓。层次历历而分拆不开。何况单提向上边事。五光五派有何交涉。大似汉代迂儒。谓尚书二十八篇应云台二十八将。
  魔意祇欲推五宗为超佛越祖而掬沙加顶。已又度越五宗。如来所谓大妄语成者。又魔藏指曹溪本来无一物。为落空亡外道。而弘忍泥黄梅亦未见性一语。死在句下。夫祇就本来无一物句论。固似自了之见。而下既云何处惹尘埃。亦可谓超越功勋。直臻向上也。黄梅亦未见性一语。死在句下者且不必论。若言掩人耳目者亦非。黄梅岂肯疑误众生。而米白无筛之对。曹溪又岂世法谦让。悟.修所判。虽稍儱侗。而藏忍直斥为空亡外道。转见不堪。可见其自了尚未能。一味有为实法。邪知邪见耳。
  弘忍又指斥密云情与无情焕然顿现为闺合中物。引云门直得大地无纤毫过患为转句。不见一色为半提。须知更有全提底时节为证。殊不知密云之一棒到底。正是处处全提。皆是情与无情焕然顿现之力。彼既未到密云悟处。乃牵引云门言句附会盖覆。狐凭於城。鼠依於社。使人不敢焚熏。究竟城社自是城社。狐鼠自是狐鼠。何能混狐鼠同於城社。弘忍又云三峰师天童。师其源流。我辈师三峰。师其法乳。魔罪不问自承。岂非并未会实无一法可得。故曰源流。所得有凭有据。故妄云法乳耶。
  夫工夫了彻。识得自心。师资道合。针芥相投。啐啄同时。从上心印。亦惟言汝如是。吾亦如是耳。何曾有一法可传。况亦实无一法可得。一言相授受者。如是方名法乳。若藏忍之邪知邪见。魔外师徒以密传口授为乳。是乃毒乳。何云法乳。
  朕谓魔藏原非全无知识。只因离师太早。烦恼妄想。贡高我慢。祇图争胜。欲於法门中独出一头。不顾己之脚跟全未着地。欲装点智过於师伎俩。捏定一○.四法.双头等名相。拟为超师之作。每立一妄语。即捃摭文史。穿配古德言句以证实之。正如永明云。以限量心起分齐见。局太虚之阔狭。定法界之边疆。遂令分别之情。不越众尘之境。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於寂灭海中奔腾识浪。於管中存见。向壁罅偷光。立能所之知。起胜劣之解。齐文定旨。逐语分宗。蟭螟岂健於鹏翼。萤照那齐於日曜。魔藏父子之语言着作。永明数语可为判尽。
  当日魔藏取悦士大夫为之保护。使缁徒竞相逐块。遂引为种类。其徒至今散布人间。不少宗门衰坏。职此之由。朕今不加屏斥。魔法何时熄灭。着将藏内有所藏忍语录。并五宗原.五宗救等书。尽行毁板。僧徒不许私自收藏。有违旨隐匿者。发觉以不敬律论。另将五宗救一书逐条驳正。刻入藏内。使后世具正知见者。知其魔异。不起他疑。天童密云悟派下。法藏一支所有徒众。着直省督抚详细查明。尽削去支派。永不许复入祖庭。果能於他方参学。得正知见。别嗣他宗。方许秉拂。谕到之日。天下祖庭系法藏子孙开堂者。即撤钟板。不许说法。地方官即择天童下别支承接方丈。
  凡祖庭皆古来名剎。且常住本属十方。朕但斥除魔外。与常住原自无涉。与十方参学人更无涉。地方官勿误会朕意。凡常住内一草一木不得动摇。参学之徒不得惊扰。奉行不善即以违旨论。如伊门下僧徒固守魔说。自谓法乳不谬。正契别传之旨。实得临济之宗。不肯心悦诚服。梦觉醉醒者。着来见朕。令其面陈。朕自以佛法与之较量。如果见过於朕。所论尤高。朕即收回原旨。仍立三峰宗派。如伎俩已穷。负固不服。以世法哀求者。则朕以世法从重治罪。莫贻后悔。从来邪说之作。易惑人心。然内道外道。是非邪正。亦不难辨。本乎自性而为修为说。即谓之内。不本乎自性而妄修妄说。即谓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