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通仰山老和尚疑嗣书
昔年败阙。亲曾剖露师前。今日重疑。不免从头拈出。某甲十五岁出家。十六为僧。十八习教。二十更衣。入净慈。立三年死限。学禅请益。断桥和尚。令参个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意分两路。心不归一。又不曾得他说做工夫处分晓。看看担阁。一年有余。每日只如个迷路人相似。那时因被三年限逼。正在烦恼中。忽见台州净兄。说雪岩和尚当问你做工夫。何不去一转。於是欣然怀香。诣北磵塔头请益。方问讯插香。被一顿痛拳打出。即关却门。一路垂泪。回至僧堂。次日粥罢。复上始得亲近。即问已前做处。某甲一一供吐。当下便得剿除日前所积之病。却令看个无字。从头开发做工夫一遍。如暗得灯。如悬得救。自此方解用工处。又令日日上来一转。要见用工次第。如人行路。日日要见工程。不可今日也恁么。明日也恁么。每日才见入来。便问今日工夫如何。因见说得有绪。后竟不问做处。一入门便问。阿谁与你拖者死尸来。声未绝。便以痛拳打出。每日但只恁么问。恁么打。正被逼拶。有些涯际。值老和尚赴南明请。临行嘱云。我去入院了。却令人来取你。后竟绝消息。即与常州泽兄。结伴同往。至王家桥俗亲处。整顿行装。不期俗亲。念某甲等年幼。又不曾涉途。行李度牒。总被收却。时二月初。诸方挂搭皆不可讨。不免挑包上径山。二月半归堂。忽於次月十六夜。梦中忽忆断桥和尚堂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自此疑情顿发。打成一片。直得东西不辨。寝食俱忘。至第六日辰巳间。在廊下行。见众僧堂内出。不觉辊於队中。至三塔阁上讽经。抬头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赞。末后两句云。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元来是这汉。日前被老和尚所问。拖死尸句子。蓦然打破。直得魂飞胆丧。绝后再苏。何啻如放下百二十斤担子。乃是辛酉三月廿二。少林忌日也。其年恰廿四岁。满三年限。便欲造南明求决。那堪逼夏。诸乡人亦不容。直至解夏。方到南明。纳一场败阙。室中虽则累蒙煅炼。明得公案。亦不受人瞒。及乎开口。心下又觉得浑了。於日用中尚不得自由。如欠人债相似。正欲在彼终身侍奉。不料同行泽兄。有他山之行。遽违座下。至乙丑年。老和尚在道场。作挂牌时。又得依附随侍。赴天宁中间。因被诘问。日间浩浩时。还作得主么。答云。作得主。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答云。作得主。又问。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到者里。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和尚却嘱云。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处安身立命。虽信得及遵守此语。柰资质迟钝。转见难明。遂有龙须之行。即自誓云。[拚-ㄙ+ㄊ]一生做个痴呆汉。定要见者一着子明白。经及五年。一日寓庵宿。睡觉正疑此事。忽同宿道友推枕子堕地作声。蓦然打破疑团。如在网罗中跳出。追忆日前所疑。佛祖誵讹公案。古今差别因缘。恰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自此安邦定国。天下太平。一念无为。十方坐断。如上所供。并是诣实。伏望尊慈。特垂详览。
室中三关
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
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着。
尽大地是个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
高峰禅要(终)
上以延弘 国祚。下以普济含灵。
皇明隆庆四年。庚午之春。有一道人慧澄等。欲广禅要之传。以惠后学。募缘锓梓。流布万岁。乌非深有慕於佛祖之风者。其能若是乎。后之有志学者。览斯禅诠。而顿发心华。则其教化之功德。何可胜数哉。
大施主金达未两主 供养大施主信俊 布施。
大施主郑终必两主 施主金末祥两主 化士印珠。
无等山安心寺开刊 校正大选雪訔。
又一本卷末(天明癸卯偶览朝鲜板本校正)。
上以延弘 国祚下以普济含灵。
皇明嘉靖大岁己亥之春有一道人灵祉者欲广禅要之传以惠后学(乃至)何可胜数哉。
施主性修 衍熙 学通 坦器 信还 铁牛 曹哲金 赵元。
刻手秩敬希信崇 惠聪 炊饭 戒澄。
智异山南台庵开板以传神兴寺干善道人灵祉校正灵观 性牛。
金义忠两主徐贵进两主 姜石孙。
施主卓守 和密 玉熙 敬祖此等吾乡阇山而常修梵行人。
证明铁牛 炼板 印空 觉晟。
禅要一卷(通计五十四叶)。
安永二年癸巳孟春上澣寓于长州灞城师子庵借洞春禅寺所藏之朝鲜本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