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紫柏尊者全集
紫柏尊者全集
身有大身。有小身。心亦尔。以大身为身者。则能挈天地。整万物。以小身为身者。能则周旋一家。不能则一身。尚不遑理。况功名事业哉。然则大身吾固有之。或者迷而莫觉。小身乃四大之假合。假合则非本有。既非本有。翻坚然执之而不化。是以见有可欲。即大心昧矣。大身失矣。夫大心者。智周万物而不劳。妙洞象先而非始。盖有始则有生。有生则有灭。惟无始则无生。无生则无灭。光贯十虚。灵达三际。处方寸而包空。弥太虚而入芥。故曰谈禅而言空者。乃谈者之陋也。虽然较以五尺为躯。方寸为心。认一沤而背全潮。高培塿而忘泰岱者。则胜多矣。余生余生。痛惜时阴。即夜继昼。勒勤补钝。缘文字之阶级。究佛祖之心髓。理精慧开。以特厚为炭。扇以惭愧之风。信火炽然。勇而能恒。则铸小心为大心。化小身为大身。譬如投片雪於红垆。掷残冰於春海。复何难哉(示余生)。
佛法虽大。大於众生之心。若离众生之心。则大无本。由是观之。则大乃众生自大耳。故发大人心者。为大人。不发大人心者。便落小人中矣。今汝发此大心。惟贵恒之。故曰立心不恒凶。恒则吉不可量(示元信)。
中国微言。不越乎六经。西来大法。宁出乎三藏。至於庄老之书。亦不可不读者。此古人博达君子之所务也。是以白首穷经。然灯精法。代不阙人。虽求之於纸墨。十年之功。不若求之於心性。一朝可敌也。王安石谒周茂叔。一谒不见。再谒亦不见。安石怒曰。我自求之六经。亦可得之。何必卑卑求人乎。自是读书彻旦。少睡。即嚼石莲以破昏。及其学问大成。至於入参大政。自谓孔孟不足多。致君尧舜不足难。慨然以经世自负。一切贤才。程能献策。皆不合意。唯恣执拗俱逐之。究其初心志非不大。学非不博。心非不远。卒於坏宋元气。而自招不美之名。大都学问虽渊博。於心法不曾妙悟一番。譬如学大匠者。规矩方圆曲直非不了了。而疾徐之节。未应手故。不免伤手之患耳。规矩方圆。法也。疾徐之妙。心也。执法而不妙悟自心。能成大器。未之有也。无论若儒若道若释。先妙悟自心。而博达群书。谓之推门落臼。自然之妙。用之出世。则谓之最上乘。以之经世。则谓之王道。此真学真才也。再次由博而约。博则学耳。约即心也。此又其次也。至於读书虽多。临机无用。如叶公画龙。望之非不头角宛然。遇亢旱欲其雷雨。无有是处。故先约而后博。禅门诸祖十中七八。先博而后约。自古及今。一切座主十中一二耳。佛者既然。儒老之徒。大抵亦皆如此。於约言之。此心爱人即仁。施仁得宜即义。於义合节即礼。於礼通变无滞即智。於智诚恪克敏即信。以此观之。五者妙用。本在吾心。而不在於书也。且道一心不生。僧耶老耶儒耶。於此直下廓然无疑。在儒谓之真儒。在老谓之真道。在佛谓之真僧。不然。则皆圣人出而大盗生。赃物现在。据欵结案。罪难免诛。谁敢拍大奶诳吓小儿。故学问量人根器。斤斧随机。十人十成。反是成希矣。汝自今而后。当先熟永嘉集。勿读注。次则读肇论。再次则读圆觉。已上既熟。当熟四书白文。及老子道德经。则六经三藏。若博若约。工夫成熟。自知好恶矣。或曰。王安石乃宋之大儒。韩生乃刀笔庸吏。以此教之。未必能克始克终。我未敢保。余则应之曰。我闻师子捉香象全力。捉兔亦尔。或曰。先曰量根器以教人。则成者多。不成者少。以前语照之。无乃自背乎。余曰。背不背。量不量。亦自有妙处。非子所知(勉韩生)。
大凡男子家。出世一番。断不可与草木同腐。与畜生同养。必须垂芳千古。光照大夜。若因循度日。无所长进。岂惟草木畜生已乎。大不如远矣。草木可以充薪爨。畜生可以供庖膳。由是观之。人为万物之灵。饱食暖衣。垂死而无所成就。则不如草木畜生明矣。汝初见我於燕山无梁寺。今日又遇於兹。则汝善根灵种。殊不浅也。然汝父母爱之太过。汝又赋性精悍。且多聪明。若克明心法。熏炙圣学。则后之望汝作大法城堑。或未可知。自今而后。变习气。须从憎爱关头[拚-ㄙ+ㄊ]命做去。恶其人必须知其美。爱其人必须知其过。此三个须字。能负荷担得长久。世出世事毕矣。永嘉集天下奇书。文简旨丰。熟此则大学中庸骨髓。无劳敲打自然得矣。世人以为教迹不同。妄生分别。见小而不大。识近而不远。执粗不诣精。所以心法微耳。此书既熟。当熟七经白文。一切对句。自今亦不必屑屑。待诸书贯通之后。方始聚精会神。一两三月。天机所动。自然水到渠成。如此发轸。必出人头地。反是逗落俗格。挽之卒难。可畏可畏。兹焚香烧烛於大圣人之前。以此嘱汝。汝须珍重(嘱傅尔庚)。
香满金垆花满瓶。此一句具无边三昧。故陆亘大夫。取正於南泉曰。肇论甚奇。天地同根。物我一体。南泉对曰。庭前一枝花。人虽见如梦相似。大夫罔措。天花道人偈曰。香满金垆花满瓶。余乃顺水推舟。亦曰。此一句子具无边三昧。妙喜有言。若是真将军。何须武库中取刀杀人。赤手空拳可以却敌。余今即此一瓶花。一垆香。布一个漫天大阵。以虚空为鼓。以妙高为枹。挝而进之。管取是圣是凡。剎那败绩。故曰权衡在手。生杀自由。噫。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既曰触事而真。无相者虚空。有相者天地。大块之闲。殊形异状。有情无情。若爱若憎。世出世法。道虽不同。总谓之事。所谓真者。在七经百氏之书。未始不具。至於般若灵篇。华严上典。相为表里。古人有言。礼乐前驱。真道后启。即此言之。会万物归己者。书无内外。理无精粗。都来一片心光。曾无别物。此片心光。在大学。即谓之明德。在中庸。即谓之天命。在论语。谓之仁。谓之孝。谓之政。种种名目。标榜不同。而仲尼所答。弟子所问。问者器有方圆。答者水本无常。水若有常。安能顺器方圆。圣人有心。安能应事。种种恰好。大道无情。运行日月。云雨无情。普滋万物。此心孟子用之。祖述周孔。集义成浩。此气在春秋则折衷是非。在周易为太极。为八卦。在书为允执其中。在礼经条贯品节。皎如日星。在诗情动於中。天机触发。歌咏不足则舞蹈之。此心在乐。为韶为濩。昔孔子在齐。见牧牛童子。视端而目正。喟然叹曰。此必听韶乐而出者也。丘驱之晚矣。且道韶之妙何如。乃令牧牛童子。声入耳根。神凝方寸。天花道人当下知此。则四海云涛。千山松韵。未尝非韶乐也。此乐在法华谓之实相。在华严谓之四法界。在楞严谓之大定。在圆觉谓之大光明藏。在般若谓之文字。谓之观照。亦谓之实相。在悟谓之禅。在制谓之律。在辩谓之论。天魔不能沮。风火不能坏。贯万古而长存。故曰经。或曰。汝这老汉。舌头雌黄。不准将佛法世法。搅做一团。使后人标无所宗。派无所辨。不亦过乎。余应之曰。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有土有人。有人有法。有法有内外。有圣有凡。有世出世。一寸土不可得。则一切何存。说甚搅做一团不一团。自是痴人不了自心。情见不破。妄生分别。在儒被儒缚。在老被老杀。在佛被佛累。譬如穿一身紬绢。从荆棘林过相似。拈得这刺。那刺又入。拈得那刺。这刺又入。刺刺牵制。竟不能掉臂而行。你这尿床鬼子。自家绊倒在荆棘中。爬不起来。反来攀条引例。要我同受此苦。我非呆子。肯听你言。作颠倒去。古人有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是魔说。是以佛祖真子乘愿而来。可儒可佛。至於种种异道。随类利生。如水银堕地。颗颗成圆。兴穆兴穆。汝若悟此。便晓得香满金垆花满瓶。此一句具百千三昧也。若未悟得。不免波外求水。离色求空。空之与色。本无二致。情生智隔。横计不同。如水与波。岂两物哉。以风激之名为波。少顷风息名为水。风喻妄情。波喻妄色。水喻妄空。既皆曰妄。何必生疑。且此水天人湛为琉璃。鱼龙认为窟宅。饿鬼怖为猛火。人闲世谓之波流。若谓一物。四执不同。若谓四相。一尚不有。安得有四。空即是色。空不可得。色即是空。色不可得。空色不得。谁辨空色。有所有能。所忘能息。若有辨者。所忘能立。所忘能立。虚空可以有骨。兔角可以为杖。龟毛可以系风。余共天花道人昆季等。慧炬光中饶舌至此。噫。聊城月即燕山月。光照天池色不同。再听香花童子偈。尘劳即是法王宫(示兴穆)。
离一念之前者。则剎那不可得。离剎那。则十世古今不可得。是以微尘顿剖。大经现前。大经也者。岂惟释迦如来之根本法轮。亦是过未诸佛根本法轮。此轮吉水曾乾亨。不知何处持来。施与庐岳黄龙寺。心悟禅人。悟复施与浔阳邢楙学。达观道人闻而异之。遂命悟。即持此轮。现与楙学。且嘱之曰。此轮若不有方山长者。转运发挥。则大经微尘。岂易剖哉。呜呼。华梵缁素。自汉明。迄萧梁隋唐之世。特群拔类。登觉苑而称雄者。代不乏人。惟是根本法轮。以无师智。自然智。根本智。差别智。四智纵横。首尾钩锁。即近示远。即大示微。果样高悬。普使初心晓达取法。启圆因。期圆果。而因果不能笼罩。是以大心凡夫。一蹴龙门。顿入智海。手把猪头。戒珠光净。违顺莫测。魔外闻之而心惊。二乘触之而习化。舍我长者。其孰能之。今长者栖神之地。造轮之龛。荆棘丛生。狐干喧扰。安得如宋丞相商英张公者。乘顺轮为我光复之。则某心死矣。三敬无忘斯嘱(嘱邢楙学)。
能所两义。出苦要门。入苦崄路。皆此也。以能所角物我。恣情识。则为阿鼻前茅。以能所宛转观身。身为所观。心为能观。所观者。若无能观为之主宰。惟血肉匡壳耳。乌有所谓知觉哉。既无知觉。於我何有。咄。以智治国。国之贼(示弟子)。
汝生前以耳。见我相貌。即今汝以眼。听我说法声音。此汝多生善根所致。遭此清胜因缘。汝若当下会得我一句两句。岂惟觅女身相不可得。保汝神超净土不难。若会不得。此段风光。汝当用心谛听。女身过患之苦。天上人闲五衰之苦。地狱之苦。饥寒冻饿之苦。求不得苦。脱不得苦。苦虽无量。不能尽说。要而言之。诸苦之中。女身最苦。未知人事时。虽苦未深重。才知人事时。折旋俯仰。进退屈伸。一动一止。忌讳千端。回互万种。高不得。下不得。轻不得。重不得。举步少高。坐处少低。言语声重。莫非都是回互。自家一段本来真实光明。都被这些忌讳蒙蔽了。我如此开示汝。只要你举一而知十。因有言。得无言之意。汝若果知苦意。即晓得千条毒蛇缠身。不甚为苦。无如被这肉块子。假模样。笼罩羁系。无片刻露光明处。汝晓得我开示汝。意头必然悲彻。心魂发大誓愿。汝若再受女身。宁受碎尸分骨之刑。断不再受此女身。何以故。碎身分骨之苦。不过一两个时辰。挨过了便罢。此肉块子。带累牵缠。积情缚爱。从无始劫来。牵制於今。犹不痛醒。假如现前。子死身丧。这一条情根绵绵愈固。千劫万劫。只是割不断。这割不断处。苦根深厚。稍无福力。不知又落在那一类中。醉无明酒。游恩爱园。眠卧火坑铁床。岂有了日。我此等语。无半个字是假的。若半个字假。我舌根当破。诸佛菩萨亦是说谎的了。你仔细思量。诸佛菩萨肯说谎么。我为甚以舌根自誓。恐汝信不及。汝若信得及。咄。五漏身中荆棘种。弹指莲开极乐池。虽然如是。去路尚遥。看汝丈夫徐琰分上。赠汝一千般若金银。定使汝头出头没。无有乏少之苦(示亡灵白氏)。
夫祸福莫烈於死生。而世不患之。盖以饮食男女之欲醉之耳。如稍省之。虽至愚亦患之。况智者乎。虽然有其病。必有治病之方。方得而能力治之。则患不难也。敢问其方。紫栢道人舍然笑而应之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四句偈。此古佛之遗方也。若能诵千万徧。则死生之根。不待拔而自断矣(示张才茂)。
未生已生。是异是同。异则未生已生。定不相即。同则未生已生。初非两事。如何有常无常。会而难通。果定不相即。则未生。离已生而得名。已生。亦离未生而有号。同而究之。异而推之。常无常义。终无归宿。谓之有名无实。岂有真胜义谛。有名而无实乎(问怀慈常无常义)。
简则近无。易则在平。心无事而神栖於平。虽万怪丛辏。千险迭至。直以空平应之。超然有余矣。忽细故挂心。神泊感慨。即鸿毛飞前。横以为大鹏垂天耳。又乌足应他事哉。故曰。能平险阻。能知险阻。有以乎(示元信)。
黄帝有二十五子。或有姓而无名。或有名而无姓。或无名姓。以山川封地而姓名之。皆以奇功茂勋。而定氏族。即我释迦牟尼如来。降生中天竺国。敝屣万乘。而苦行六年。得无上觉道。自是世有佛焉。及说法度生。世有法焉。迨憍陈如等。剃染之后。世有僧焉。然僧之种族。有剎帝利种。有婆罗门种。有首陀种。有旃陀罗种。惟我世尊。本剎帝利种。姓释迦。嗣佛而后。无贵贱。凡剃染出家者。皆以释为姓。如四河入海。同名为海耳。至梁大通年闲。达磨航海东来。为震旦鼻祖。既而宗出五派。派各其源。有号临济宗者。曹洞宗者。沩仰宗者。云门宗者。法眼宗者。若智慧清净。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总十六字。天下谓之临济宗派。予虑十六字。历世易穷。从真字左骈。岔十五字曰。真法元在。解契恒灵。大吼雷音。慈门师子。右骈。岔十九字曰。真三圣秀昌。原远茂胜光。日月昭万古。嘉福佛运长。自今而后。既横抽两枝。凡我弟子。应宗嗣之。不遵者不孝(法脉宗脉说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