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示太雅上人

  昔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此语非独在世法中。为名言。即在佛法中。亦为名言。凡有志於学佛者。首要一个大胆。直将成佛作祖。为己分内事。一切人天小乘。俱非所愿。况区区声色之末乎。有此大胆。方有趣向分。虽有大胆。而无小心。则粗率卤莽。其流至於猖狂自恣。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以为高。而实卑。自以为进。而实退故。须一个小心。有小心。方能韬光敛彩。潜思密究。深造而至於自得也。深造而至於自得。则灵光浑圆。照满十方。更无偏滞之执。若未能至於自得。则东倚西靠。右牵左扯。如猕猴上树。无自繇分。无自繇分。岂有出生死分耶。故智欲其圆。智光既圆。其行必方。非智外有行。行外有智也。率此本圆之智。全无隐僻之碍。自无不方之行矣。若行而有未方者。必其智有未圆。或习气未净也。智有未圆。固当勉力参究。打破最后一结。若习气未净。更须照。管保任。如古人牧牛之说。未可纵他犯人苗稼。到得如露地白牛。趂亦不去。方可任他出门耕翻大地去也。雅上人以绢来请法语。彼年少力强。有志斯道。而千里之行。慎於跬步。故为详之。

  示印朗上人

  凡要参禅。须是先要打迭得。意根下十分乾净。方有趣向分。若意根下。有许多不净的意思。纵饶用工真切。而病根必乘间而发。必然别有境界现前。十个五双。落在魔道。虽因缘到时。亦多出世。称善知识。而心必毒。如蛇猛。如虎媚。如狐狡。如兔专。逞人我。妄起生灭。一朝报尽。入地狱如箭射。故知。必先要个乾净心肠。既有此心肠。逢着一则。机缘过不去。便须勇猛向前。直要究明。不悟不已。决不可将知解揣摩。他是什么道理。若暂起此念。便隔千里。何也。为这个不是知解边事。为无始劫来。被知解埋没故。今日教你参话头。正是要你意识不行。庶天光忽露得。见本来面目。若一用知解。则缘木求鱼。决无得理。既自己不可揣摩。亦不可求人说破。何以故。为这个不是言语上事。的要亲证。若他人口上说破。我便将识心领略。则重增埋没了也。但只要时时提起。念念追究。如寻个要紧物相似。穿衣吃饭时。迎宾送客时。随众作务时。并如是寻讨。不暂放下。寻来寻去。忽然[囗@力]地一声。身心世界。一切平沉。一段圆光。辉天鉴地。本无向背。亦无中边。千七百则。是什么臭烂葛藤。三千诸佛。是甚么野狐精魅。到此之际。顺行逆行。天亦莫测。左之右之。圣亦难知。有何三界可出。圣位可安也。是谓大丈夫之事。切宜自勉。

  示圆照上人

  上人讳慧日。字之。曰圆照。夫日轮在天。靡有不照。而广厦重楼。飞檐碍日。则其照弗能及。高峰峻壁。倒影成阴。则其照弗能圆。暗云昏雾。迷翳弗开。则其照弗能现。日落西岭。星月争辉。则其照弗能全。是日之照。非天下之至明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必其无地弗照。无时弗照。非外境可得。而蔽之。而无思无为。自然圆照一切。此释氏所谓圆照三昧。而观音之八万四千手眼。不足以喻其广也。若欲入此三昧。但将一个庭前栢树子。着力看。渠是个什么道理。莫生卜度。莫生知解。一味拍盲做将去。有朝。虚空中涌出日轮顶门上。突开正眼。是之谓圆照也。勉之。

  示一如上人

  内而父母所生。血肉身分。外而山河大地。明暗色空。总祇一如。更无别有。无你悟处。无你迷处。无你向处。无你背处。三世诸佛。无立地处。十界依正。无安着处。祇为你妄起知见。便向无中造有。结暗中之杌鬼。现空里之乾城。由是。三界六道。如汲井轮。头出头没。而所谓一如者。不可得而见矣。必须假着一则无义味话。令汝实参实究。忽得一念不生。自然全体呈露。百如千如。祇是一如。更无不周不徧。通天彻地。大用显行。直向毗卢顶上。打个觔斗。抚掌大笑。说甚么。达摩祖师唤来洗脚。揩背亦何不可。

  示照远上人

  人人具有一大光明炬。本自照天照地。无远弗屇。与诸佛诸祖。无二无别。特为妄想尘劳所蔽。不能发露。所以必须学力磨之。何谓学力。盖是将生平意气精神。四大血力。悉住在一句话头上。不容有丝毫走作。久之非独意气精神四大血力。凝作一团。即大地山河。以及十方虚空。亦皆凝作一团。如一个铁丸子相似。有朝逢缘遇境。忽铁丸子。爆开迸出。达摩眼睛。则山河大地。总一大光明藏。说甚千七百则。臭烂葛藤。三百余会。拭疮疣纸。悉皆照破。无半点字脚。共为照也。不亦远乎。

  示自参上人

  禅之道尚参。参之为义也。非师长所能诏。非兄弟所能代。非客气所能杂。非外形所能拘。唯在自心之力。勇猛直前。如关壮缪单刀匹马。直入百万军中。斩其渠魁。岂不伟哉。但稍计其难易。虑其远近。忧其成败。则自且不立。况参乎。至於自不立。则客气得而乘之。而自杂矣。外形得而拘之。而自局矣。至於杂且局。虽师长兄弟。日从而策励之。其何能之。有忆。昔人有一偈曰。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参之义其如是乎。上人字自参。执纸来求法语予。但为拈此。令其顾名思义。力而行之。其於道或庶几焉。

  示忠求居士

  净土法门。千妥万当。不容拟议。且此一句。佛开口便道着。有何难念。然举世之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其故何也。祇为娑婆念重故也。譬如万斛之舟。正欲乘风张帆。有瞬息千里之势。你若向舟头。钉一桩。不肯拔去。其能进否。所以。虽日念佛。而西方尚远。往生无分。今念佛人。若能将娑婆世界上。一切恩爱。一切产业。一切冤债。一刀两断。不复回顾。但祇随缘过日。任运而行。单单祇靠着一句佛号。动静苦乐。一切境中。不许暂离。昼夜无间。如珠走盘。圆活自在。则虽身在五浊。便已神栖九莲。又何待弥陀放光。观音劝驾。而后往生哉。伏惟信受。是幸。

  示持平慧度二上人

  龙之跃也。必於潜雷之厉也。必於复机之发也。必於寂气之舒也。必於翕广而推之。天地之撰。神明之德。万物之情。其屈伸往复之机。靡有不如是者故。古来学道之士。必贵凝其神。一其志。覃其虑。锐其精。然后可以造忘言之奥。[淴-心+口]无思之致。而圣人之能事。可庶几焉。若夫矜狂浮露。其光外炫。躁竞奔驰。其神外分。则非独声色足以汨其心。名相足以浊其智。而重玄极妙之思。反成鸩毒。适足以自戕其慧命而已。余杭之龙门山。以石为关。陡绝天半。逈隔尘寰。飞鸟不度。盖跫音弗及之境也。有二除馑士。筑室宴坐其中。皆出於真寂之门。虽各具一知半解。而无矜狂浮露之态。躁竞奔驰之状。韬锋肃气。穆然以居。研穷大事。必求至於古人之域。而路途茶饭。化城几席。非其所安矣。兹执卷来索余。一言为赠。余谓。古人鼻孔。多得於激发之余故。具大志者。必须万里茧足。朝夕参请。不敢以一室自局。然古亦有退处一室。而疑团扑落者。如南阳之击竹。茶陵之堕驴。龙须之落枕。皆孑处重云。形影相吊。而逢缘触发。卒以偿徧参之宿债毕。生平之大愿又安在。参请之力哉。良以其神凝。其志一。其虑覃。其精锐。即是而求之。鲜有弗获者。况清风一坞。明月一林。鸟啭枝头。泉鸣磵底。未尝不深谈实相。善说法要也。上人勉旃。

  示心观上人

  心是何物而可观。观是何物而观心。能所既分。面目斯失。愈观而愈远矣。盖众生各具佛性。祇缘渠妄识分别故。障云日深。灵光日锢。无有出期。我祖师门下。首禁分别。祇将一句无义味话。令你啮嚼。不许作解会。不许落口吻。日久岁深。功穷力到。忽然情忘识绝。则如云开日现。水到渠成。辉天鉴地。耀古烁今。而丈夫之能事毕矣。若情将忘而未忘。识将绝而未绝。坐此胜妙境界中。得少为足。妄称了事者。十尝八九。殊不知认假作真。祸根非小。须知。此中虽玄中玄妙上妙。要未能忘能所。心境毕竟相待。学人善能察知。一坐坐断。直穷到底。方是丈夫汉也。观心之义。固如是耳。

  示心涵上人

  昔达摩大师。初来震旦。示教外别传之旨。犹虑此土信者不及。乃以楞伽四卷为证。古德云。此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既无门。则无可窥伺处。无可趣向处。无可领略处。惟得出一身白汗者。自然默契。如人在空中。不作有门想。不作无门想。不作门内想。不作门外想。古人云。折合还归炭里坐。意殊深矣。若夫公案上参详。功夫上逼拶。时时瞥然。得个入路。此尽是光影中事物。途路上茶饭。未为了当。何以故。为渠有禅可悟也。盖公案上。许多玄妙道理。不出有能见之心。所见之理。心与理毕竟未忘。则此心非实。乃缘境之分别。此理非实。乃识变之妄影。其视心忘境绝。洞彻法源者。奚啻天渊也。昔兴阳剖将入灭。大阳勘之曰。那事作么生。剖曰。匝地红轮秀。海底不栽花。若到恁么田地。庶几称本分衲僧也。虽然有等闻恁么道。便云。我会也。我会也。恐又在海面上。栽花去也。上人勉之。

  示四弘上人

  佛祖之道。如日中天。而盲者弗见。岂日之咎哉。如三祖云。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满盘托出了也。怎奈你要承当早落憎爱。又如盘山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满盘托出了也。怎奈你要领略早居心境。若闻恁么举。心精吻合。亦无能合所合之迹。识浪顿澄。言诠独脱。谓之为悟。亦成谤语。况说临济曹洞耶。其或未能。且依样画猫儿去。将古人一句无义味话。着实参去。使你爱憎之念顿消。心境之迹顿泯。自然云开日现。水到渠成。赵州关云门寨。可一笑而破矣。如未到这般田地。且须着急。勿生第二念可也。然我今日。更有一句子。不要你用许多功夫。不要你用许多商量。且道是甚么句。珍重。

  示润如上人

  或谓。宗门但贵知见。不尚操履。不知。所谓但贵知见者。以知见外。别无操履也。若别有操履。则其知见。犹未真在。此如暗室中。忽然一灯。但贵灯明。岂更除暗。若有暗可除。则其明亦未明矣。近日缁流类。多以狂解当之。贪嗔炽然。乃曰。我宗门中。但贵知见。不尚操履。此则波旬之见。入地狱如箭射矣。上人辞匡山涉长江。顺流而下。徧参知识。切莫逐浪随风。堕入魔境。须是向自己脚跟下。真参实究。直得圣凡情尽。虚空粉碎。菩提尚不可得。何况烦恼。涅盘尚不可得。何况生死。是之谓真知见。亦即是真操履也。上人勉旃。

  示无参上人

  参之为言。微矣哉。不可以杂心取。不可以泯心合。不可以名言究。不可以境相寻。惟是究明大事一念。歉歉然。如有所失。亟亟然。如有所求。使其神凝。其气翕。其精奋。其志锐。自然纷杂之尘顿清。暗蔽之云顿净。譬如提灯觅火者。当其觅时。亦不胜无火之苦。一旦知灯是火。其欢喜为何如。久之不独无失火之苦。亦且无得火之喜。乃至煎汤炊食。焚泽燎原。亦不见有火之功矣。是之谓无参。若也安然自放。而曰我不须参。天生成的木杓。世间曾有几乎。上人勉之。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九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法语下

  示茅蔚起居士

  本来面目。体自常明。才落言诠。便成千里。所以诸佛不敢正眼觑着。诸祖不敢一语犯着。但今曲为方便。不免饶舌一场。盖真如不守自性故。无明突起。能所横生。能所既生。谬成四见。或见为有。或见为无。或见亦有亦无。或见非有非无。四见既兴。百非斯作。而去道日远矣。正如睫在眼前。而长不能见。岂睫之果远哉。是知祇此四见。便是生死之根。脱此四见。便无生死可出。然要脱此四见。非在经书讲究上得来。非在师友商量上得来。非在修止习观上得来。非在作善崇福上得来。的须反己而参。看个父母未生前。是甚么面目。这话头。乃香严已验之良方。昔香严在百丈会中。问一答十。驰骋知解。后到沩山。山问渠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却答不得乃。将从前所学所解底。一抛在东洋大海。去向南阳。结茅以居。一日因击竹大悟。作偈呈沩山。沩山乃抚而印之。居士但将此语。着实究心。直须勇猛精勤。如救头然。则疑情自切。疑情既切。则灵机自豁。譬之穷冬闭极故。一阳来复。三阳启泰。乃理之自然。亦势之自然也。勉之。

  示尼净光

  禅学之弊。大都有二。一则失於儱侗。一则失於支离。而吾道丧矣。失於儱侗者。守着个颟顸。佛性一味。虚骄逢人。则胡喝乱棒。强作主宰。於差别门庭。全过不得。祇成个担板俗汉。失於支离者。逐件商量。用尽心力。批判益精。支离益甚。於本源中。依旧黑如漆桶。祇成个盐铁判官。欲免儱侗之弊。非是从商量学解中得。要免支离之弊。非是从痴守一橛中得。须是百尺竿头。透出一步。自然日轮当空。山河无隐。七纵八横。通身是口。於诸法门。或立或扫。或开或合。罔不自在。所谓二弊不遣而自无矣。太仓尼净光。执纸请法语。聊书数语。以勉之。

  示瑞云上人

  曦轮在天。无有弗照。而覆盆之下。其暗自若。此岂日照之弗徧哉。则盆之为障深也。上人若参有年。而大事未明。此亦非他能障汝。祇缘汝自己昏散二魔。日为之盖覆耳。此之二魔。来於何所。去於何方。有何种姓。有何形迹。而能为汝障乎。其病皆由汝主人精力不猛故。客邪得乘隙而入。若能猛力提撕。看个话头。如捄头然。如拯子溺。如父母忽丧。如大敌忽临。有此诚切。则昏散二魔。无隙可乘矣。更能乾乾不息。如万里一条铁去。久之虑渐清志渐一一旦磕着撞着。打翻窠臼。便能顶门开眼。脑后放光。而三千诸佛。千七百祖。皆不劳一麾而退矣。况昏散二魔乎。上人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