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横川行珙禅师语录
横川行珙禅师语录
结夏小参。护生须是杀。恁么那。杀尽始安居。老僧有分。会得个中意。个中意会不得。铁船水上浮。有时乘好月。特地过沧洲。文殊普贤。起佛见法见。贬向二铁围山。东山五祖道。今后更敢也无。又道一度被蛇伤。怕见断贯索。以拄杖。划一划云。你诸人。总在铁围山里。
上堂金陵报慈遂禅师。问僧。从什么处来。僧云。抚州曹山来。师云。几程到此。僧云。七程。问云。行却许多山林溪涧。何者是你自己。僧云。总是。师云。众生颠倒。认物为己。僧云。如何是学人自己。答云。总是。
师云。一等道个总是。有认物为己。有不认物为己。
退院上堂。各各未出母胎。夙缘已是无差。老僧来住此山。首尾六年。仰荷诸耆旧作成。四海五湖兄弟。同聚。击碎今时窠窟。唤回二三百年前旧话。俾知有。临济一宗。未曾断绝。况瓦砾堆中。复成梵宇。此日辞退。深慰卑怀。大众珍重。
横川和尚语录上
横川和尚语录下
室中举古三十四则
举。毗婆尸佛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师拈拄杖云。拄杖子。亦从无相中受生。
举。尸弃佛云。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师云。此幻。即是实性。善恶。皆从实性中出。
举。毗舍浮佛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师云。四大分离。何者是身。境与心。有甚交涉。
举拘留孙佛云。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师云。佛身。无实亦无虚。佛幻非幻。
举拘那含牟尼佛云。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师云。罪性本空。生死循环。
举迦叶佛云。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师云。破戒比丘。不入地狱。
举释迦牟尼佛云。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师云。稽首礼无上尊。
举须菩提说法。帝释雨华。尊者问曰。此华从天得耶。帝曰。弗也。从地得耶。帝曰。弗也。从人得耶。帝曰。弗也。从何得耶。帝释举手。尊者曰。如是如是。
师云。总去帝释举手处会。未举手时。作么生会。
举。教中道。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辨真实。
师云。天是天。地是地。日月星辰。草木丛林。有什么过。
举楞严经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师云。是你。早晨吃粥了。洗钵盂去。乃拈拄杖云。赵州古佛。
举。教中道。凡夫实谓之有。二乘析谓之无。圆觉谓之幻有。菩萨当体即空。
师云。众色归皂。皂归何处。虚空无月夜。独自坐凄然。
举。教中道。惟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
师云。是你。从朝至暮。走上走下。拈拄杖云。臭皮袋。
举。古德道。柏树子成佛。虚空落地。
师云。磕碎你诸人髑髅。
举云门云。你诸人。担钵囊行脚。不知有佛法。佛殿上鸱吻。却知有佛法。
师云。常州草虫。宣州花木瓜。
举。疎山问僧。什么处来。僧云。岭中来。山云。曾到雪峰么。僧云曾到。山云。我到时。是事不足。如今作么生。僧云。如今足也。山云。粥足饭足。僧无语。
云门云。粥足饭足。
师云。云门是代这僧语。是出这僧语。
时有僧。拟开口。师便打。
举。夹山云。百草头上。荐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
师云。拄杖头边。见取古佛。
举云。门云。头上霹雳。即不问你。脚下龙过。道将一句来。自代云。朝起云。夜降雨。
师召众云。老僧与他重举。你头上雨淋淋。脚下水漫漫。
举。僧问大隋。如何是学人自己。隋云。是我自己。僧云为什么。却是和尚自己。隋云。是汝自己。
师云。张公吃酒李公醉。李公吃酒张公醉。
举。云门大师道。天帝释。与释迦老子。在中庭里。相争佛法甚闹。
师拈拄杖云。拄杖子。穿过你诸人眼睛鼻孔。山河大地疼痛。
举云门云。真空不坏有。真空不异色。
师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举。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
师云众生。无染。
举。马祖上堂。僧出问。作么生。祖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
师云。是恁么。
举。夹山云。百草头上。荐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
师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
举。僧问云门。如何是佛。云门云。乾屎橛。
师云。是什么语话。
大慧云。超出法报化。
也是抑而为之。拈拄杖云。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
举僧问雪峰。乞师指示。峰云。是什么。其僧便於言下有省。
云门云。雪峰向伊道什么。
师云。诸人合向云门言下。悟去 举古(终)。
师有时云。钟声唤你。吃粥吃饭去。鼓声唤你。吃粥吃饭去。
一日云。山门头点灯。佛殿后烧香。新妇骑驴阿家牵。
师有时云。从苗辨地。因语识人。昨日有人。从南岳来。却往天台去。
师一日云。一念不生。是文殊境界。一念生时。是普贤境界。五九四十五。还我第一句来。
师有时云。兀兀无趣向。又云。蚁子不食铁。
师一日云。阇梨无问。老僧无答。阇梨有问。老僧有答。风不来树不动。无事珍重。
师一日。拈拄杖。划一划云。不落第二。伏惟尚飨。
师一日云。昨朝栽茄子。今日种冬瓜。放汝三十棒。自领出去。
师有时云。向鬼窟里作活计。有甚数。不向鬼窟里作活计。有甚数。自代云。长安城里。
拈古四十八则
举。世尊临入涅盘。文殊请再转法轮。世尊咄云。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
师云山僧若作文殊。只云。再转法轮已竟。
举临济道。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
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济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僧拟议。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甚么乾屎橛。便归方丈。
师云。汝诸人。拈得鼻孔。失却口。
举台州瑞岩彦禅师。问夹山云。与么则易。不与么则难。与么与么。则惺惺。不与么不与么。则居空界。与么不与么。请师速道。山云。老僧瞒阇梨去也。彦喝云。这老和尚。如今是什么时节。便出去。
后僧举似岩头。头云。苦哉。将我一枝佛法。与么流将去。
师云。那里是瞒阇梨处。彦禅师便出去。是受他瞒。是不受他瞒。岩头道。将我一枝佛法。与么流将去。此语遍天下。
举。沩山问仰山。什么处去来。仰山曰。田中来。沩云。田中多少人。仰插锹而立。沩云。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仰拔锹而去 师云。田中来。问田中多少人。插锹而立。可谓数目分明。问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意在於何。拔锹而去。即可不以数目论 玄沙云。我若见。即踏倒锹子 师云。不在锹子上 后有僧。问镜清。仰山插锹。意旨如何。清云。狗衔赦书。诸侯避道 师云见得太过 又问。只如玄沙。踏倒锹。意旨如何。清云。不奈船何。打破戽斗 师云。这一句恰是 又问。南山刈茅。其意如何。清云。李靖三兄。久经行阵 师拈拄杖。卓一下云。利剑不斩败将。便下座。
举。昔有老宿。一夏已来。并不与师僧说话。有僧。自叹云。我只恁么。空过一夏。不敢望和尚说佛法。得闻正因两字。也得。老宿闻乃云。阇梨莫嘶速。若论正因。一字也无。与么道了。扣齿云。适来无端不合与么道。
邻壁有老宿。闻乃云。好一釜羹。被两颗鼠粪污却。
雪窦云。谁家锅釜。无一两颗。
师云。老宿不是不与人说话。古者道。言多。去道转远。其僧自叹空过一夏。可谓是末法比丘。少知惭愧。鼠粪污却一釜羹。只因不能始终闭口藏舌。
雪窦云。谁家锅釜。无一两颗。你诸人。还知么。
举。维摩。因须菩提。持钵到。乃取钵。满盛香饭。谓尊者曰。若能於法等者。於食亦等。乃至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於八难。不得无难。同於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同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於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於佛。毁於法。不入众数。终不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须菩提闻此茫然。不知以何答。置钵欲去。
师云。维摩只要入泥入水。无一毫奇特之相。须菩提当时见他开口。便好。捧钵饭而行。
举。清平山遵和尚。在众时。请益一老宿。名曰惠勤。勤曰。吾久侍丹霞。今既垂老。倦於提诲。汝可往谒翠微即吾同参也。
遵至翠微。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微云。待无人。即向汝道。
师云。勤老宿指。谒翠微。作死马医。翠微道。待无人。即向汝道。埋向大屎坑里。卓拄杖。下座。
举。灌溪见临济。扭住。良久放之。溪云领。
溪住后。谓众曰。我见临济。无言语。直至如今。饱不休。
师云。脑后犹欠一椎在。放过也好。免见儿孙断绝。
举。兴化谓克宾维那云。汝不久。为唱导之师。克宾云。我不入这保社。化云。会了不入。不会了不入。克宾云。没交涉。
乃打之。白众曰。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令舍衣钵钱伍贯文。设饭一堂。趁出院。
师云。那里是法战不胜处。莫是我不入这保社么。莫是没交涉么。克宾出院。你诸人作么生。
举佛奥和尚。拈拄杖示众。过去也恁么。见在也恁么。未来也恁么 师云。齐人归齐。
归宗诚和尚道。过去也不恁么。见在也不恁么。未来也不恁么 师云。楚人归楚 拍禅床云。春色渐随人意好。秋风行逐马蹄轻。
举。僧问大梅。持斋护戒。意为生灵。今既居山种田。岂不是损於物命。而招恶业。大梅云。我教汝斸地。种谷种麦。不教汝斸虫。汝死自死。怪我不得。
师云。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
举。僧问赵州和尚。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州云。老僧只管看。
师云。莫是看者。得之。深山大泽。有天地之宝。无意於宝者。得之。操舟於河。舟之逆顺。与水之曲折。忘於水者。见之。
举。镜清问僧。门外是什么声。僧云。蛇咬虾蟆声。清云。将谓众生苦。更有苦众生。
师云。调达入地狱。
举。安国球禅师示众云。我此间。粥饭因缘。然与兄弟举唱。终是不常。如今欲得省要。却是山河大地举。明其事却常。亦能究竟。
又云。若从文殊门入者。一切有为土木瓦砾。悉皆助汝发机。若从观音门入者。一切善恶音响。乃至虾蟆蚯蚓。为汝举扬。若从普贤门入者。不动步而到。
我今以此三门。助汝方便。如将一只折筯。搅大海水。使彼鱼龙。要知水为命。离水一分。鱼龙不全性命。还会么。若无智眼而审之。任你百般善巧。不为究竟。
师云。德山棒。临济喝。到这里。总无用处。
举。沩山示众云。老僧百年后。於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肋下。书沩山僧某甲。正当恁么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且作么生商量。
师云。道是两头只一头。鼻孔无绳夜不收。
举。临济示众云。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二十年。在黄檗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蒙他赐棒。如蒿枝拂着相似。如今更思得一顿棒吃。谁人为我行。
时有僧出众云。某甲行得。济拈棒与他。其僧拟议。济便打。
师云。临济吃黄檗棒。未曾畅快。更思得一顿吃。老僧行棒去也。
举。首山示众云。咄哉巧女儿。穿梭不解织。贪看斗鸡儿。水牛也不识。
咄哉拙郎君。巧妙无人识。打破凤林关。穿靴水上立。
师云。总有来处。拈拄杖云。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
举。肃宗皇帝。问国师。百年后。所须何物。云与老僧。造个无缝塔。帝云。就师请塔样。国师良久云。会么。帝云不会。国师云。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请问之。后诏问耽源。源乃有颂云。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瑠璃殿上无知识。
师云。无缝塔。实难会。若去国师良久处会。瞎却自己眼。若去国师道。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请问之处会。瞎却自己眼。若去肃宗皇帝道。就师请塔样处会。瞎却自己眼。若去耽源四句偈里会。瞎却自己眼。
举。首山示众云。老僧拟欲归乡。什么人随得去。时有僧问。未审和尚什么时去。山云。待有伴。即向你道。僧云。无伴底事。作么生。山云。尽日不逢人。明明不知处。僧云。忽遇一人。又作么生。山云。迷子不归家。失却来时路。僧云。请师指个归乡路。山云。枯木藏龙。不存依倚。僧云。和尚什么时节却回。山云。一去不知音。六国无消息。僧云。正当归乡底事。又作么生。山云。独唱胡笳曲。无人和得齐。僧云。忽遇知音在时如何。山云。山上石人齐拍掌。溪边野老笑呵呵。僧云。归乡回来底事。又作么生。山云。八国奉朝衣。四相无迁改。僧云。未审居何位次。山云。文殊不坐金台殿。自有逍遥竹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