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与陈熙塘方伯

  疑情不起。是生死心不切。似与前谕中。不相符合。果生死心切。是谁二字不明。安得不疑。疑情顿发。心意识尚不起。况解路乎。虽兼净土。决不可生自足想。安隐想。斯二种。是究心人大病。居士不可不知。识得是病。终不蹈此二途。祖不云乎。不斩黧奴誓不休。彼既丈夫。我胡不尔。是谁二字。是断心意识底利斧。截解路底垣墙。出生死底要津也。参此二字法门。如韩信背水阵。不顾危亡。始得相应耳。只此一生。判百劫千生不了底公案。有智者。当以日代岁。身可寒。肚可饥。不可使话头有间断。只须迸破疑团。心意识及解路。氷消瓦解。始得大安乐。是大得便宜人。百千万倍。不足为比也。何如。

  复余集生居士(附请书)

  大法之东流江左也。自康僧会始。於是趾其后者。代有隆替。而佛会之广荐。禅宗之编集。於以不负付嘱国王之慈旨。则自我 明皇帝二祖始。而一时从龙之臣。如沈翰林黄侍郎一流人。皆毅然以弘护为己任。此建业故事之可寻者。是故毒鼓不震。於 帝都多遗远死。法轮不转。自王臣半属小机。和尚一国之师。人天之眼。而三十年来。若将有避焉。以偏处於江之右。抑亦兴言及此乎。日者弟子(裕)不甘作门外汉。自远趋风。一往入室。分鹅王之剩乳。窃狮子之片毛。掉鞅而归。便自称尊。无佛处。痾漉漉。如裨贩然。冀以化此一方之五印。而都人士之群为雄者。自是而效拙秀才之所为。於慧业中。知有丈夫事也。而王孙公族之号。最贵踞者。自是而效邵陵之所为。知有七处九会。四谛五时事也。而进贤辈之日支月支。不万羊不属厌者。自是而效颜清臣裴公美之所为。稍稍不讳浮屠法。知有四依十地。及流水宝胜事也。夫弟子(裕)而分剩乳。窃片毛也者。以试之。同类之摄入。上求下化。斯既然矣。况在和尚真狮子。真鹅王。来此驴群鸭类之中。诸所摄入。又何似夫弟子(裕)而不忍同类之愈躁愈沉。尚不靳小慈。思一引手。况在和尚普观大地。有一众生不佛。若己推而纳之泥犁。此之为兴慈运悲又何似。而时至化起。机熟缘生意者。今兹适遇其期乎。此自和尚意中事。又何假弟子(裕)喋喋为哉。和尚其惠然肯来矣。乡先进自仪台仆大夫以下。若而人。宦陪京者。六曹以下。若而人。世守则元勋以下。若而人。实有问心。谨用胪列名状。瓣香遥礼拜。使而行。自是翘勤西望。日日以几。如历饥渴。和尚其来矣。弟子(裕)一番拮据。颇费手口。总之从佛法起见。何敢告勚。万期悯我专愚。且无使我不诚於初发意之俗汉。而因以阻若辈后来之转机。则幸甚幸甚。菩萨戒弟子道裕再稽首。旻昭陈居士。为弟子(裕)无师社中善友之一。今为南中四众。捧刺跋涉。不辞劳勚。此亦其猛利之一端矣。所期和尚。莫轻放过。先与三十痛棒遣归。以为和尚前茅可也。裕又白。
  又。
  自参和尚后。觉向来胸臆间杂毒。被少分醍醐。洗发顿尽。归来笔研付之祖龙。书籍付之豚犊。丈室而外。一物不将。独是坐断十方。密移一步。粗知奉教而行。而长安甚闹。我国晏然。且喜归源有路。中间自信得力处。是去冬解组而归。於冻舟中。结八十日不语之期。所谓佛也没柰何。良然良然。若问某甲见个甚么。才开口便自肉麻了也。初春接慈札。极承护念。不翅方外毛里。拟致报书请益。迫於王程。遽趣舍人装北上职。此阻阔时廑失乳之思。今兹启请。肇自夙怀。寔从佥议。因念九到洞山。三上投子。舍身求法。应非居士所饶为。而西游三十国。远屇五天。为法求人。则有显师之风在。况复懒道人。宴坐石室。四祖自来。牛头不往秣陵。往事大底如斯。惟和尚念之。迩者锺阜间。大有道人气。亟击。勿失可也。不者。一枝横出。别调风吹。徒使曹洞印文久成刓敝。而假年五十。法嗣未弘。甚无谓也。弟子(裕)方以诗偈为戒。聊取裴休语。为和尚诵之曰。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弟子道裕再白。
  震旦法席之盛。无越於 帝都。虽代有隆替。悉系因缘。非智力所能强也。惟我 明圣祖神宗。受灵山付嘱。建立三宝。弘通大乘。是以天雨宝华。塔呈奇瑞。宰官开士。倾心法堑。实千载一遇。应斯嘉运也。二百年余。芳规未替。戴德愈新。林下山僧。朝暮祝诵。未能报其万一。岂敢效懒瓒辈。不思弘法深益。且念正法将沉。魔风炽盛。称悟称证者。已遍域中。付拂付券者。几尽大地。痛思古格为法重人。宁以身陷泥犁。不将佛法作人情。是何心肠。今时急於法嗣。忘其远忧。是何意调。独掌不浪鸣。只轮无单运。拟欲遁逃深山。不忍见此茶毒。而居士复以慈心三昧见召。将令不慧复为冯妇乎。宗通说通。内护外护。居士似无愧公美。印高敝刓。心孤嗣乏。(某)实霟晞运耳。旻昭横逼。老人出山。殊乏丈夫气象。刚刀虽快。不斩无罪。三十棒远寄白门。擒贼必先渠魁。未知集生。果能赤体承当与否。百年旷兹盛举。何异惯刽快睹肥牲。两载疲於津梁。犹如羸夫睨彼巨鼎。且浮山双径。先声已到。诸执事人。攀辕恐后。今年决不出山。语已在前。意欲践后。倘违初心。以赴征命。难辞众口。进退维谷。居士其代我商之。一芥翳天。毫端含剎。边隅都会。孰劣孰优。今古异局。彼此殊势。易地未必相为睽合。同异未可一辙而论。若必按图索马。恐剑去久矣。高明如居士。谅必不尔。或是为法心深。意圆而语滞耶。
  诸大檀护未及徧复。幸宣鄙怀。统希照亮。不尽。

  与余集生冏卿

  旧冬。与居士熟畴昔之缘。虽烂翻舌根。痛加激励。实无他念。只教透彻向上一路。方称贫衲本怀。别后甚为怅然。及度岭。闽地善信。归心如云。诸祖芳尘。清芬如烈。似不减吾乡也。顷闻恩擢法门。幸甚。正好藉此时节广益佛乘。大凡诸修行人。多被二风所触。逆境中。能发人道意。如见危思安。顺境中。多打失正念。为情想所溺。谅居士具大智慧。毕竟二途不涉。然不可不知。禅警语不可不熟读。功深力到。忽朝摸着鼻孔。祇在面上。始信吾言不谬矣。应事接物之时来。则赴去不留。以宽恕二字。作座右铭。亦可为助道光明幢子。幸居士留神焉。

  与陈若来使君(二)

  瓶锡过贵郡。方登岸。即蒙台驾枉顾。谈及宗乘中事。大发肯心。欢忭无量。别后六日。登鼓山。读旌孝善果二录。足见居士一片慈孝婆心。超出常情万万也。然人生如芭蕉。无坚实相。又如作客寄住旅亭。虽有旨酒嘉肴。安隐快乐。自非久长。惟智者必寻归家计耳。视此四大色身。如幻如化。一气不来。作何究竟。此是吾人一件最要紧事。於此不忙。温饱之余。悉为别人忙。即温饱亦是分外事。况其他乎。希居士慧发当机。毋容暂息。将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一句子。孜孜切切。只教觑破者一着。始是大安乐处。切不可从人言句上讨分晓。不可将经书上印证。不可默照澄思。以为得意。不可因因循循。虚度日子。二六时中。祇是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忽朝迸破疑团。如驾轻车而游熟路。不亦乐乎。放生业悉能助发机缘。若得其所。广其悲愿。是贫衲至望。
  闻贵恙。心甚悬悬。恨不能缩地一晤。想居士。世间境缘。不能动念。一出世时。悉是顺境。惟此现前身心。珍爱护惜。从护惜中。水火不能交济。便成病苦。欲治斯病者。先当看破此身。悉是假缘。无实主宰。如梦如幻。病自可救。良以从业有故。业从妄起。妄从心生。心即无生。病将安寄。十二时中。当此谛观。则病不待药而自愈也。善养者不知有身。不见有世界。对境逢缘。如木石相似。但看父母未生前。那个是我本来面目。将此一句话头。切切看去。毋容起第二念。是名善调治矣。居士具大智慧。似不待赘语。霟在方外之交。不得不尽情说破也。

  与徐澹初孝廉

  董岩话别。倐忽一纪。顷与门下晤。对缘不易耳。参究一事。幸深留意。不可忽。不可忽。想吾人。生此阎浮。如沤如沫。聚散不常。一气不来。身非己有。就此不实境界中。当寻个大安乐处。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此去处不明。则生死暗然。不可不着忙耳。如参究一事。切不可先下注解。不可思惟卜度。若注解卜度。是谓之药忌。于参究分中。了无交涉。只将一句话头。着衣吃饭处。动转施为处。毕竟向甚么处去。一朝衣线下迸开。自然七通八达。三千七百祖师言句。皆一场笑具耳。

  与陈四游中丞

  贫衲行业无补。主持宗门。无甚长处。惟一肯心自许。谬为先师印可。自谓藏身幽壑。以保余年。不意往来禅者。以情量推之。遂使水涨船高。名过于实。愧也何如。贵境鼓山圣道场处。如以玄沙黄蘗长庆雪峰。每欲登攀。无由克就。何幸檀越乘愿力来。城堑法门。兴扬三宝。况以桢干宏猷。庙堂远略。为出世间。画一筹策。頺风复振于今日。气象更新于此时。其功德炽然。非毫楮能罄。然依正互融。真俗双显。外营佛剎。内护心城。顿使无价宝珠。辉天鉴地。不知居士肯瞥然否。古德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由此观之。世界不在身外。道场毋论他方。鼓山博山。似不劳动步也。承召敢不趋命。第寒山色色有羁。殊不如愿。谅抠衣有时。但不敢以年月期限为约耳。

  与叶童真居士

  会徐澹老。知居士在恙中。千里之缘。一水之隔。怅恨无已。丙辰别后。不识於生死分中。曾留意否。古德云。病后始知身是苦。徤时多为别人忙。此语为顶门针。破世念利刀。智者宁不觉乎。真欲究心。不须理会古人别种公案。恐生出意路。更不稳便。只就己躬下。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此去处不明。则生死暗然。更不瞻前顾后。只恁么逼拶将去。如勇士临大敌。直解重围。居士肯谛信此语。病不问药。寿不问命。使得此地水火风转。定不被五行之所拘束耳。

  与泉州诸禅人

  泉南佛地。列位上人。生于此。出家于此。皆夙世善根。遭此缘遇。当发猛利心。彻己躬下事。接续祖师慧命。此博山之至望。承道爱论。山野无有不适者。奈鼓山之羁。博山之逼。如着絮从荆棘中行。东扯西牵。不遑安住。做个没傝[仁-二+(天/韭)]忙汉子。大可发一笑耳。浴佛后。拄杖头已北向。速速回山。掷去瓢囊。喝散大众。洒洒落落。然后向佛国中。与列位上人。简枯柴烹活水。唱个古今不二底还乡曲子。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九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书(三)

  复邢梅阳孝廉

  贫衲方息慈时。即闻令先师居京邸说法。服膺豪杰。摧折慢幢。如雷如霆。可喜可惧。因侍受业师南询。不遑亲聆教益。迄今渴慕之怀。历历犹在。庚申冬接翰教。始知居士入令先师筹室。味无上法乳。弃梦幻功名。自非深有所得。安得如此行履。今获居士长篇高论。欢喜无量。实以慰未见令先师之夙心也。复承来谕。谓时当叔季。大法平沉。魔外说法。不啻河沙。读之至此。则抚几长叹。足见居士一片大慈悲心肠。虽未面晤。可曰神交。况古稀之年。乾乾若是。使懒惰比丘不无惭愧矣。贫衲久废简编。承居士殷勤致问。不敢不竭思。以酬来意。
  一问。狗子佛性之语。似不可以识量卜度。又不可在有无上作活计。贵在真参实究。果然当下绝亲疎。如风卷尘。不留朕迹。若在有无上捉摸。何啻扪空论太阳远近耶。有角无须。二种语翻。赵州两重公案。思之可见。非泛论也。
  二问。谓妙明体尽。正堕顽空。此是居士。错会纲宗之旨。不但见错。兼义亦谬解。文中云。妙明体尽。谓理极情忘。力在逢缘。有转身活句。况知伤触不借中。自非知有。不知有者。如寐语相似。安能识其来源也。此正是曹洞血脉。如灵珠在握。又如痖子吃蜜。心口俱甜。不能向人吐露。若以顽空释。正所谓黑白相反也。

  与刘胤平太史(二)

  吾宗乘寥寥。不易得人。幸昆玉趋向斯道。如饥如渴。余实爱之。但不卜别后。於参究分中。有进益否。世谛境缘得解脱否。财色名实不动心否。果不动心。则有解脱。果解脱则近道矣。顷在建宁。阅殿试录。始知居士胪传第一。此从三宝中。乘愿力来。藉世间之高名。广法门之善行。谅居士先已勘破浮尘境象。必不以此介意。惟己分上一着子。不可须臾放下。一时不在。则错过了一时。大理不明。肯随境缘中搬弄。做个痴呆底汉子耶。然参究一念子。须要福缘助发。譬如苗稼发生。若无水土雨露。则不能成就。居士已深知贵在力行。凡作福田。惟三宝中最胜。故不可以诸善门为比。近时有一等人。祇云。行善不必端於佛门。当知此人无菩提种子。教中不发菩提心。行诸善事。是谓魔业。居士不可不料拣。当以三宝为正。世间善助之可矣。居士魁天下。不必以贺。他日心空及第。余则合掌贺之耳。途次修阻。会晤难期。用此切嘱。
  佛祖之道。贵在得人。如弥勒庵与诸昆仲初会时。祇欲居士深生信解。世谛有为之法。非山野所望。今科名巍赫。系因缘和合。偶尔成褫。亦乃夙世灵苗之所发生。当思之未兆之先。所谓寤寐勤劬思报佛恩。切不可自生怯弱。孰为有力。孰为无力。孰为大根弘愿。孰为浅根劣器。居尘出尘。全身担荷者。舍居士其谁欤。又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老病。不与人期。失之剎那。悔之永劫。参究一念。不可须臾忘却。禅警语作个策身符子。远离诸过。以期大悟。凡在佛门。一切善事。尽其力量。皆可为助道因缘。若半遮半掩。即同流俗。非佛门弟子。博山有一颂。不免举似。居士若向此颂子上彻去。不须动步。与山野大笑一场。可谓。老胡今日有望也。颂曰。博山事香灯。居士援毫管。千里审跬步。两人缺一半。惟有过量汉。不被时辰转。果知分寸长。却笑丈尺短。楚水吴山雾一团。森然云树谩劳攒。梅花无意枝头放。烂熳枝头验的传。后二句。是山野昔所和偈语。居士高发时。不知曾记之否。敬以点破。可发千载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