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佛指生因心  是诸佛果德  复示佛果德  是众生因心  因果交互通  佛生了然故  法界性缘起  顿入不思议  不以此为因  安得常住果  纵修於多劫  不名生佛家  故说妙莲花  开示佛知见  执果德行相  不能晓了此  凡圣悬隔故  自生优劣想  唯吾祖师禅  以此期悟入  教乘不能摄  能摄於教乘  超出法界量  逈离言说想  三千七百祖  展转相授受  传灯永不灭  行於异类中  头角灼然露  咳[口*敕]与掉臂  应机无等伦  是宗门长处  智者求妙悟  慎勿怀迟疑

  示蒋月船居士

  若人欲出於生死。净土法门为第一。彼佛厥号阿弥陀。广发四十八大愿。若能称其名号者。决定往生安乐国。彼土庄严最清净。水鸟树林皆念佛。七宝池开四色花。八功德水随意乐。七重宝阁逈诸天。宝楯宝网光交映。行树咸敷众宝花。天诸音乐无间然。得生彼土何因缘。自心具足佛种子。彼佛愿力能加持。使我行人易成就。彼佛如母忆念子。子若逃逝母何为。子若忆母便相见。即得往生安乐土。

  示等徤行者

  若人诵般若。智慧如金刚。最胜最坚利。能断扳缘苦。光焰烁世间。破诸无明暗。广度群生类。实无灭度者。六尘本清净。不以尘生心。根蕴亦复然。亦不依识住。应知住无所。智慧了然故。闻经不惊怖。四相皆远离。初中并后善。渐入渐增长。不即亦不离。不常亦不断。三心不可得。万行悉圆满。世界非世界。众生非众生。庄严非庄严。果知非非者。成就种种名。不住相布施。如日光普照。不久获佛智。成就大悲心。

  示吶然上座

  性天清彻。尘云而逐于阴晴。慧月孤明。识雨而迁于朗昧。所以情生智隔。想变体殊。示寂毗耶。沉痾马祖。夫病者万异。略而有三。何谓三。有不病而病。病中病。病中不病。不病者。谓世欲笼罩。苦乐忧煎。侵优净体者是也。病中病者。谓汝现所染。更惧生死者是也。病中不病者。谓彻理知命。出生死者是也。昔有僧。问古德云。和尚今日病。还有不病者么。曰有。僧云。不病者还来看和尚否。曰老僧看他有分者。便是病中不病底样也。又云。病后始知身是苦。徤时多为别人忙。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总不妨。汝当观察。病是假缘。从业有故。业从妄起。妄从心生。心既无生。病将安寄。眱。

  示袁夫人

  嗟此阎浮极恶世界。无一可乐。纵有乐者。皆无常苦空。毕竟无我。有智之者。岂肯坐视百年。不求出离乎。当知。诸佛有入道康衢八万四千法门。唯末后拈花示众。乃指出教外别传之旨。是径中之径。故唐宋以来三千七百祖师。非此门而无出路。良以。此门贵发真信。信自己净白心。与诸佛同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无男无女。无胜劣想。发起猛利。顿明此心。不从外得。於十二时中。将一句没意味公案。蕴在八识田中。为入道种子。如看万法归一。毕竟一归何处。行里坐里。着衣吃饭里。念念提撕。如坐在银山铁壁之中。祇求出离。不随第二念故。不起思惟故。不生度量故。不将经书引证。不求人说破。但恁么参去。只教一念纯真。祇欲迸破。时节到来。磕着撞着。千了百当。日用中。当以此自勉。偈曰。一念纯真处。大方独蹈时。机微宜密运。古道贵亲知。白雪盛银碗。清风品玉箎。通身都是眼。旋见始为奇。

  示不畏禅人

  阎浮恶世。大可畏人。五阴覆心。食啖慧命。有识者皆惮之。子独号不畏可乎。但能以金刚杵。碎烦恼窟。以智慧火。烧无明薪。单提一句本参话头。拶破疑团。通身是眼。横行三界。无敢当其锋者。始不负此号也。不然。动步则荆棘满地。尘埃亘天。谓无有所畏。是自欺耳。又不可不惊也。偈曰。不从诸圣求真谛。畏向凡情杂道心。直使两头都坐断。袈裟角上水泥深。浑无一物可当情。宝屑金沙碍眼睛。铁壁银山亲迸出。来时古路坦然平。

  示何惺谷居士

  古德云。门里出身阳。身里出门难。以此观之。直下无身。那容住足。向空植种。终没收成。只须坐断两头。向威音那畔翻身。十字街头。进取一步。方可吃博山痛棒。若论宗门大意。总不出古人行径。但向本参话头上着切。不可以卜度犹豫之心。自障道眼。如一生不了悟。纵百劫千生。祇向外打之绕。游遍阎浮世界。脚跟下厚得几重皮。亦济得甚么边事。若待修了无明去沙澄水。直饶到澄潭月影。夜静钟声。未免犹是生死岸头事耳。偈曰。大丈夫。须自了。学道不学文。做痴莫做巧。读尽百王书。未免受拷[打-丁+老]。无义味话头。宗门第一要。竖起白汗流。藏身孤月皎。铁壁与银山。只教都靠倒。会者则逐浪随流。不会则白频芳草。清高不上古人坟。昂藏何似而□好。

  示惟岳禅人

  祖师云。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既不许别生异念。则单提一句话头。顿发疑情。疑情果发得起。则千万人中闹市丛里。孤历历。峭巍巍。祇此话头上。疑情不解。始是工夫得力。忽朝撞破疑团。摸着鼻孔。始可与博山话会。偈曰。话头一句如弦直。譬如调象须全力。倒跨横趋任所之。不与禅门存轨则。堂堂大路坦然行。大海渊溟彻底清。拗折骊龙头上角。珠光闪烁不关情。

  示量如禅人

  如来一大藏教。是个切脚。且道。切个甚么字。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既然切不出。当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处处去。将此一句子。如持金刚王宝剑。谁敢当其锋者。又如临大敌。毋容眨眼。只欲决胜。始能破生死之牢关。断根尘之识浪也。不然。岂但一生空过。即百劫千生。未有了底日子。有志之人。岂甘心自弃。六祖祇是个挑柴汉。放下柴担。便乃知归。彼既丈夫。我胡不尔。但在自之肯心。非干人利钝也。当知。肯之一字。如换骨灵丹。其猛利究心者。可不勉乎。偈曰。话头一句如弦直。脱死超生过反仄。不於此际见根源。只待当来问弥勒。去处不知肯自休。水冷霜枯迸出头。赢得腰缠十万贯。忻然骑鹤上杨州。
  宗说等锡下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七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八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书(一)
  与郑方水大宗伯

  顷在樵阳。闻德星光临栖凤。及拜领佳什。珠玑满案。铿锵作声。至讲经座。本以无舌证一章。贫衲甚喜。大居士不易到此田地。必有大发明处。非彼常情润饰词华。供诗料者也。昔夹山大师。嘱洛浦云。且莫草草匇匇。截断天下人舌头即不无。怎教无舌人解语。彼时赤尾金鳞。早向齑瓮里腌杀矣。仰山偈云。一二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此是吾宗旨。伶俐衲僧。二三十年做工夫。到此。未免结舌。芙蓉云。无舌儿童能继和。正所谓向上一路滑如苔。大居士何以得之便利若此。贫衲恨未亲接台颜。徒于言下。操勺蠡以测无涯。倘再借清光照临薜萝。共谈海印三昧。使灵源几片石。咸为点头。乃佛法之灵验耳。

  与詹定斋廉宪

  自去岁奉谒。奇遇欣跃。谓禅与净土。居士兼有之矣。翰教远颁。若犹有意于愚师弟者。何谦抑亦至於此。窃谓。毗卢性海。人人具有。从上诸圣语言。及诸家公案。无非发明兹义。总在学者见解何如。居士书中。超脱之见。即是此境现前。一了百了。更无二语。若曰明于此。或昧于彼。恐尚是意识中得来。非性地上彻悟耳。虽然。大善知识。种福田。植慧根。何难于此道也。即以居士勋业。较量之闱中品士。尺幅证心。塞外阅兵。一鼓作气。文经武纬。用无不宜。第令持此向最上乘中。直是玄鉴洞观单刀直入气象。贫衲将翘首居士。了一大事因缘也。

  与郑云梅司理

  别传之道。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二十七祖。传之菩提达磨。观其宗旨深奥。非大圣无由开化。趣用整密。非圆机无以领略。大士航海而来。直接上根。每遭耻斥。故面壁九年。俟时扬化。至二祖安心。断臂流血而见骨髓。三祖忏罪。疯颠病差作良模。信大师征诘。明佛性于少年。卢行者风幡。烹真金於大冶。自后金鸡[衔-金+缶]粟。南岳廐里跳出马驹。而秉命寻思。青原山中笑看麟角。江西一蹋。四十八员。断命根于彼时。捏转鼻头。尽大地人。领全机于此际。及乎五家派出。或扬眉瞬目。竖指擎拳。打鼓吹箫。挥戈舞剑。无非助扬一大事而已。岂有他哉。五宗则首出沩山。父子唱和。暗机圆合。撼茶则体用双彰。耕田则事理俱显。临济则直下妙用。活中要个死人。一语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照有用。立主立宾。非上根利智。孰能究其涯量哉。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栗棘蓬从此浑吞。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金刚圈凭斯返掷。仍观法眼一派。则何止惟心。全提正令。耳色眼声。六用互施矣。云门则高低一顾。万象齐彰。拟议之间。则横尸万里。故云。顾盼犹倍句。扬眉落二三。独洞下宗旨。不附物。不立玄。以宝镜三昧。照学者之肺肝。君臣五位。以辩金鍮。云水交参。而分玉石。不犯当头。不居正位。若机纽衔于枢口。转处幽微。以丝纱吐于梭肠。用时绵密。大理本无二致。门庭施设万端。岂非云月是同。溪山各异耶。如上所言者。居士本自具足。又何待贫衲葛藤如此知。居士是个中人。必证个中话。敢惜乎口业也。居士欲要大安乐处。须向者葛藤里。一一透过始得。还肯么。此时若不究根源。且待当来问弥勒。

  与赵□□司理

  贫衲草野疎陋。承奖借过分。且诏以灵光独露之旨。使振百丈家声。自愧何堪。诚知。大居士得此光明幢相三昧久矣。故能以此光。回照一切。每惟末法中。士大夫不骂佛谤法幸矣。如台下深心力护。如己眼目。非彻照佛乘广行慈愿。孰肯担荷如此耶。然知大居士。虽作如是广大佛事。亦不作佛事之想。虽发露此光。而光非存照。故盘山祖师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此正与大居士。机理相契处。然下文云。光境俱忘。复是何物。者里到得。便知云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学道入得此个境界。自然生死心破。智不能知。识不能识。如来禅。祖师禅。一并打彻矣。教中所谓绝心生死。伐心稠林。浣心垢浊。解心执着。尘劳佛事。皆为游戏。出世入世云乎哉。大抵贵在一念生死心破。自肯承当。而一切处自然法身独露。如青天白日。一毫遮障不得。若有丝毫疑情未尽。即障道眼。古人云。一翳在眼。空花乱坠。昔长庆棱禅师。坐破七个蒲团。因卷帘。廓然大悟。乃作偈云。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肯乃方亲。多年误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氷。此即生死心破。承当自肯样子也。古人深山二三十年。草衣木食。真参力究。盖为此耳。贫衲自幼出家。参寻颇力。情关理路。百揭千翻。直得伎俩自穷。所谓独露者。虽欲隐而弥彰。不知其然而然。至今吃粥饭。始知甜耳。以台下家里人。说家常话。非敢驰骋机解。自扬家丑。盖承以灵光下照故尔。借光放光。然亦自知。不揣其量。
  沩山云。此宗最妙。难得其人。末法宗风。扫地久矣。僧中寥寥。不意缙绅先生犹见居士。所谓清献公再来非耶。承大教辩明实际。无物不有。无物不空。真俗二谛。於中影现。无法也而假名为法。无身也而假名为身。此真性一段光明。开发显露。清净无翳。如朗月处空无不现者。至云潜思于髫年。根力纯熟。如此则十二时中。固不待提撕话头。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一超直入。已是渐言耳。第禅宗向上。不说法身边事。要在机用回互。深舍独占。古人云。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翳人。灸猪左膊上。此语亦不可作道理会。亦不可作机锋契。要知十二时中潜行密用。筑着磕着。不差毫发。彻见佛祖骨髓命脉。则如居士所云。纵横自在。御风而行者也。若然者。不把绳头。而绳头自把。即此绳头。复是何物。上堂洵口而道。为好事者录而成集。忽被居士觑破。又添一重公案也。第捧读佳制。霍然忘暑。所谓熏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倘因合刻。永戴法云。

  上憨山大师乞寿昌塔铭

  恭惟。大师最大圆慈。无上善聚。睹慈容而入道。聆謦咳以销烦。末世法幢。昏衢慧炬。某於髫稚。便耳鸿名。几欲向往。未遂瞻光。虽私淑慧灯。而衷心菀结。丙申年参见先师寿昌和尚。把茅之下。量兔角之短长。顿拳之间。捋虎须之返复。稍知去就。便尔樵牧之间。于兹二十余年矣。去岁为先师入塔。得睹师赞章。悲喜交集。哀哉。切心自忻。谓先师大光明藏。于斯透露不泯。即欲趋领教益借慧润。以展遐思。多历障缘。行行中止。今春缙绅先生辈。乞铭灵塔。某谓。非大师笔力。不能传先师之神。众咸默然。悉从末议。敬遣小徒辈。登山丐请。伏惟慈允。以慰渴思。岂但不肖等。得沾濡法恩。即先师于大寂光中。致谢无已耳。

  与沈东华廉宪(三)

  春日得闻报知。福星照氷溪也。此非小缘。皆湖东子民善因所致。惟林下人。踯躅不敢前。盖公门中。非僧家行处。祇焚香遥祝而已。承翰教丰仪。仍问及宗乘中事。岂但为僧者。得沾惠泽。即三千七百祖师公案。亦复重宣也。临济大师云。一语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此善知识。临机慧辩。三玄三要未兆之先。已通身突露。非临时凑泊。如旃檀本香。借火爇则分外香。若以火论香。则辜负旃檀。若以言句中讨玄要。大可笑也。诸家录中皆下语。大似以鹤粉喻雪。虽色相似。去雪实霄壤。惟汾阳颂云。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月菊花新。灼有真旨。大居士切欲发明斯道。在临济吃棒因缘上会去。则待客迎宾。拈匙把筯。三玄三要。不问可知。其或未然。父母未生前。那个是我本来面目。乌纱盖顶。黄金束腰。傀儡一棚。不加线索。则生死暗然无寄。本来面目。是甚么碗脱丘。三玄三要。留待台驾入山时。再作个话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