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
示正传长老(禅师号宏觉)
嗣法小师慧安长老。号东岩。建长聚首。孜孜究道。请益不辍。别后闻之。开法住持。大兴宗社。甚慰老怀。颛书远投。恳求法语。用侍者捧呈云。节次请益。伏蒙开示因缘。欲乞亲染而宝之。答云。今为老懒。厌烦却之。重复启请。信笔以赠云。语底默底不是。非语非默更非。透出重重关捩。而况犹涉厘微。岂不见。灵山拈起。迦叶攒眉。得便宜是落便宜。不是苦心人不知。所以每遇问答酬倡。如空谷答响。岂容嚵啄哉。达磨不来震旦。老僧不游日本。单传直付东岩。广为人天宣演。(咦)输机是算人之本。(复指侍者云)我宗无语句。说甚闲公案。(掷笔嘘一声)侍者破颜微笑。复云。老僧今日失利。
示院豪长老
弘持佛法。在人不在法。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也。既曰住持。却与闲衲子不同。须当洁己精专。为后学者法。应机接物。亦须随己力量。切防过与不及。从上来大有规则。当一一依而行之乃善。长老经历多年。必能熏炼不失。若是未能彻证大法。亦须退步就己。穷究教彻。方是千了百当。若只记持言句。蕴在胸中。以为我能我解。最是障道之本。大法无由发明。终不济事。且如住院一事。终日役役。无有了期。但按其纲纪大槩。碎事拨向一边。忙里偷闲。直将僧问云门和尚云。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答云。须弥山。但将此一转语。时时提撕。十二时中。丝毫勿令退失。日就月将。恶地一声。便能彻见本有之性。本来面目。虚而灵空而妙。超然独脱。与从上佛祖。把手共行。出生入死。得大自在。岂不伟欤。世良田当代住持院豪长老。昨冬老僧乍到建长。先辱远访。越春袖纸来语。以为究道之助。信笔姑塞其诚矣。
示小师景用
徒弟景用侍者。执侍既久。奉养懃渠。始终守节。并去杂交。颛切向道。炷拜求一语。怀抱决了己躬一大事。即答云。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参禅只图见性。若得见性。方是千了百当。从上无数大劫而来。诸佛诸祖。千圣万圣。亦只明自心见自性。传此法。此法者。无传之传。是为真传。名正法也。若有传之传。是为妄传。非正法也。但每日苦乐逆顺。逐旋消遣。惟要参究自己。工夫片时不辍。久久必获感验也。蓦然明自心见自性。尽乾坤大地。总是自己全体作用。更有何疑虑者哉。今为老病力怯。不及书而却之。侍者忽问云。昔日马大师不安。院主进前。徐徐问云。和尚近日尊位如何。马祖答云。日面佛月面佛时如何。老僧答云。和赃捉败。即颂示之曰。日面佛月面佛。贼被贼捉见赃物。赃贼一时推勘圆。汉州姜与邠州铁。(复颂曰)日面佛月面佛。病势元因自执着。只消三片汉州姜。煎取一服应验药。(呵呵)即书以遗。
序跋
性空序
拨草瞻风。只图见性。果能见性。十方虚空。悉皆消殒。山河大地。依而建立。八解六通。由兹发现。岂不见。碧眼胡云。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无端粘牙带齿。衲僧门下。犹隔重关。义侍者号性空。求叙语。因诘之云。既曰性空。是中还着得元字脚否。义默而不答。复指之云。错。姑与引笔。
跋敬侍者颂轴
妙喜老汉。初发足游方时。先以四句偈。辞之受业。其后句云。且喜今朝离火坑。前辈标格。打头便有吞佛吞祖底气槩。若不是川巴子。如何罗笼得住。自后花木瓜种族。罕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焉。敬侍者乡谈一同。九华丰林受经。仙骨亦能越格。初发足时。府佥秘书。赠以伽陀。嘉尚其锐志。及到龙游双径。群英次其韵而美之。一家才有事。引得百家忙。需一语於其后。即就其韵一字。酬之云休。
跋弈东岘住常州横林净慈贺颂轴
涧东一脉。曲曲弯弯。分枝列派。接於奉川。正出东岘。滔滔聒聒。注入梁溪。浪打涛翻。虾蠏鱼龙。游泳自若。引得西湖群英。扬清激浊。风波遍地。余见其源源不已。姑以坯土塞之。
跋大火中烧金刚经不坏
最明寺殿。信心坚固。如金中之刚。亲染金字金刚般若经。直得入水不能溺。入火不能烧。只以此见坚固之心。尽未来际。等金刚而不坏者也。因观火中之经。合掌顶戴。叹未曾有。故书其后云。
跋了侍者颂轴
禅了侍者。游历宋朝。遍参诸老。湖海同流。寂岩号之。揄扬之德。颂成巨轴。并归帆之帙。并捧呈。盖老眼蒙眬。略观彷佛。其中有一句子。直是无巴鼻。由是急卷而复还之。
跋大众贺最明寺殿悟道颂轴
灵山密付。只要密传。刬地不密。恶声流布。递相钝置。浩浩至今。昨来密室付授最明寺殿。只要密传。刬地不密。言下忽然打失鼻孔。被人指证。案沓如牛腰。且道因谁致得。(咄)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跋安忍子大智律师草书心经
竺皇先生。四处十六会。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掬其旨归。八十余科。不出乎一纸。灵芝老子。守南山家法外。笔阵扫云烟。无故随后草窠里辊。虽则贯古通今。正眼看来。草气太甚。
佛祖赞
出山相
入山出山。何异何别。六年所成。一时漏泄。那堪满口嚼冰雪。
渡江达磨
道个不识。自生荆棘。凄凄渡江。忍羞面壁。赖有神光与雪屈。
寒山拾得
指东画西。眼笑眉垂。心似秋月。发如乱丝。吟句不成句。题诗不是诗。丰干轻饶舌。败缺一时知。善哉苦哉。敢称七佛之师。
行道持数珠观音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八万行门。一十九类。寻声救苦越尘沙。一串数珠数不已。
布袋
杖头挑百亿乾坤。布袋贮三千世界。闹市丛中等个人。不知谁是知音者(咄)。
普化
踢倒饭床。特地乖张。指空话空。撤颠撤狂。木槵拈来换人眼。赢得恶声满大唐。
鱼妇观音
提起活鱍鱍。马郎亦被惑。度生虽愿重。那知成败缺。
灵照女
拈将破笊篱。风前卖与谁。搀行夺市处。非独老爷知。
无准和尚顶相
文武火煨杀人。千衲子恨难伸。五处主法。双径两新。内庭敷演。赐号超伦。自创正续梵菀。延纳云水高宾。将谓多少奇特。依前满面埃尘(咦)。
义简禅人画圆相请赞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恁么说话。早是起模画样了。殊不知才拟任么。便不任么。更问如何若何。笑倒嵩山破灶堕。
最明寺殿真像
掌持国土。天下安堵。信向佛法。运心坚固。德重丘山。名播寰宇。清白传家。望隆今古。参透吾宗。眼眉卓竖。末后一机。超佛越祖。(咦)汝辜负吾。吾辜负汝。
自赞
正传寺住持安东岩请赞
生缘於西蜀。非独游日本。十方国土中。当头俱坐断。
宏海侍者请赞
这川藞苴。全不仁者。握起老拳。佛祖也怕。
小师景用请赞
要赞而无德可赞。要骂而无过可骂。赞与骂不及处。大地而不能载。
正因法孙命工绘吾幻质炷礼请赞
个样面觜。阿谁敢拟。威凛凛生。气愤愤地。临济德山。望风敬畏。([囗@力])和苏噜之。
偈颂
无锡刘相干(佑)。笃信佛法。常来参请。自和雪窦罂粟颂。来呈老僧。即次韵酬之云。
一实包含万点春。收来粒粒是家珍。些儿圆转谁能委。唯一身分百亿身。
公读了忽然契悟。众皆贺喜。乃知信向佛法。灵验如之。
铁壁
刚然隔断太虚空。缝罅浑无拶不通。顽钝碓夫觑不破。倩人书处转乖宗。
铁牛
骨格纯刚蹄角全。轩然鼻孔自辽天。不贪陕府栏边草。肯遍耕翻祖父田。
海月
金波涌出烂银盆。黑白亏盈湛不痕。莫谓清波无透路。珊瑚枝上影团团。
竹溪
空服高心耐岁寒。滔滔声价没遮拦。自从南北分枝派。搅动江西十八滩。
雪窦前堂音座寮有炼指行人求颂
未彻根源肯便休。炼磨三种愈精修。发辉自己光明藏。抹过俱胝一指头。
写华严经求颂
破一微尘出此经。因该果海果该因。无端却被管城子。名句文俱错指陈。
画髑髅檐人我檐者求颂
自从尘劫至于今。执着无明人我心。蓦忽眼睛俱突出。乾坤大地孰知音。
栽松道者
栽培得地。节操苍然。死而复活。身后身前。楖栗横肩阿剌剌。再来不直半分钱。
亮知客(出世住戒香)
主中宾句验来端。四海禅流总被瞒。铁磨机轮难比拟。逢人即出舌翻澜。
南洲
赡部那边沙际间。閧然魔子恣纵横。周金刚带不平气。勘破却从潭上行。
小佛事
尤木石相公薨背上香
此一炷香。根蒂稳实。枝叶繁荣。透骨馨香。辽天价重。爇向宝炉。以伸供养。共惟。宋故侍读提史端明相公。清白传家。儒释通贯。词源浩汗而涌三峡水。讲读琮琤而对九重天。修史决古今是非。操麻定人我邪正。为纪为纲兮霜风凛凛。利人利物兮春日融融。因观妙喜语句。脱然契证如如。披阅内典真乘。蓦忽点头唯唯。总道坡仙之再世。宛然普觉之后身。来兮似月行空。去兮如云散壑。南禅每叨药诲。怀抱奚忘。荐伸奠礼之芹。领徒熏诵。神灵歆格。不昧本来。(插香云)愿此香云遍剎尘。饶益一切成正觉。
奠茶
锡麓之英。上苑之春。山川秀发。雨露重新。石铫烹来味别。快哉壮爽精神。睡魔退舍。两腋风清。翻笑赵州错唤人。
奠汤
地道收来。精粗拣择。牛溲马勃。蓝毒砒霜。尽情细末将来。变作醍醐上味。当阳点出。满座馨香。不比其他姜杏汤。
潮西堂锁龛
灵峰全提正令。太白平分风月。碎佛祖玄关。扫衲僧窠窟。活中全死。死中全活。举锁子云。何似白云锁口诀。
觉禅客起龛
奋不顾身。丁字着脚。拶透玄关。死生梦觉。便任么去时如何。切忌语脉里转却。
明侍者起龛
明明知有道不得。明明道得不知有。一回丧尽目前机。八角磨盘空里走。
嵩知客下火(福州人)
飞猿岭太白岭。须信平夷中险峻。不惮区区亲到来。等闲踏断无蹊径。泯去来忘途辙。六月火烧空。乌龟头带雪。
蒙庵主下火(浙翁小师在天童死)
佛心宗赈愚蒙。出生死绝罗笼。泥牛入海觅无踪。以火把打圆相云。扶桑依旧一轮红。
普淳二上座起骨
普通年后。淳佑年初。有则公案。非实非虚。拟之则心胆丧。觑着则眼睛枯。中问有优有劣。如何判得恰好。抚骨一下云。一状领过。
安危峰藏主起骨(中秋后)
舌底卷风雷。胸中蟠锦绣。机轮转碌碌。古今都穿透。不堕常流。骨格浑别。独骑瘦马踏残月。
藏上座入骨
与汝往来者是藏。死语诳人成自诳。不往来者亦是藏。火乱灰飞收不上。收得上。与谁论。夜听岩溜响。朝看岭云屯。
清圻二上座入塔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抹过空劫前。超出涅盘后。搅不浊。澄不清。没圻岸。等空平。酌然双暗复双明。休认山河作眼睛。
端知客秉炬
验衲僧句。如何举似。要知端的。言外领取。蓦然当下死偷心。铁钻通红被虫蛀。
兀庵和尚语录卷下(终)
小师景用命工锓板
越州兵卫主将官。二月初一日夜。忽梦见一大寺。殿堂深广。楼阁重重。庄严真奇特。里面去不得。外有一人立。兵卫主将问曰。这里名什么所。人答曰。此间名巨福山建长禅寺善法堂。彼岸之时。十方诸佛。来这里说法度人。中间第一尊。便是巨福山长老。如今便是彼岸也。里面无人去得。你且待长老出来看。少时便得见长老出来。年及六十余岁。身相圆满。不短不长。兵卫见了。心中如法欢喜。梦觉后。语屋里人曰。我梦见如此事。你等曾见巨福山长老么。屋里人答曰。未曾见。兵卫云。我自去巨福山。参见长老。即自来建长寺侍者寮。说如上梦事了。便得见兀庵和尚在佛殿。领众行道讽经。果如梦见一同。始信梦事真实。见者闻者。手舞足蹈。
时景用在侍傍。同众亲见是事。即略记之。
宁侍者自育王至双径。首尾相从。已经数载。见其孜孜为道。真本色衲子。秋风吹衣。忽来告别。且袖纸求语。而谒蒋山。吾不欲特地固却之。而所请益坚。因谓之曰。昔太师祖据锺阜。大慧居五峰。一时龙象。往来二开士之门。憧憧致武於道。又不知悞了多少人家男女。吾故不敢仰视前辈。而痴绝兄实当世宗匠。此行若空去。后必实回。若使实去。必须空回断无疑矣。或恐问着。此问如何若何。却不得妄通消息。何故。彼此老大。端平乙未中秋。径山无准叟书于凌霄阁。
无准老送宁侍者。谒予。且有不得妄通消息之训。教儿迷子之诀。自当如是。殊不知子未下五峰顶。此消息已塞破四天下。无你左遮右掩处。况无准老有三千里外。定殽讹底眼目。早已知予。悞了人家男女。子归当自知之矣。端平丙申大寒。金陵北山道冲。书于正传。
欧峰有亭曰见山。乃昔人启关悟心之所。戊辰嘉定。余适会吾灿祖演心铭於其上。至兀尔忘缘。归复自然处。余不觉掩耳而退。三十年来每每兀坐。即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终未能见其所以然而然也。及观径山无准大长老。书兀庵二字。付宁侍者。因问命名之意。曰无他焉。唯痴兀自守也。若果如此。曷若从径山所书兀为庵。兀兀然而从灿祖游为愈也。心月书。
这暗号子。不是当场主将。他人一字不会。而今大唐国里。棋布星罗。如吾。
兀庵。丛林杰出。正续真传。言句流布。活人眼目。余获览观。痛快平生。故书其后云。
宝佑六年季夏望日 晋陵尤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