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辟妄救略说
辟妄救略说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毋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黎。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
救曰。六祖入黄梅之室。亦以袈裟遮围。征其前悟。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彻。遂以衣钵付之。先师谓袈袈缕缕。明示法数。非苟然也。盖袈裟自一条至二十五条。每条各五。各各四长一短。颠倒参错。开阖变化。默印吾人本具之广大心体。圆融行布。不滞一偏。始尽此心此法之奥。非心外别有所谓密付者也。如六祖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岂非滞在净处。而於心法有所未圆者乎。若此偈便为究竟。则三鼓入室。不应复有言下大彻等语。既有此语。则偈旨之偏。虽卢公再出。亦当首肯。今人悟不及此。遂谓先师以宗旨定在衣上。不亦欺世之甚乎。此正显潭吉不肯深思。脱空妄语。不思袈裟繇人所造。以所造之衣。印本具心体。则所造与本具。互相敌破。法喻不齐也。且前既据衣缕。为示法数。谓非苟然。后又曰。宗旨不在衣上。岂非前后不照。自相矫乱乎。汉月诬谤六祖之偈。谓断见外道。潭吉改为滞在净处。於心法未圆。然则世尊之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亦滞在净处。而於心法有所未圆乎。又迦叶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非法。既谓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岂非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乎。汉月潭吉。自未悟本来。故一味向本来外。说此心此法之奥。反斥六祖本来偈。为滞在净处。未梦见古人处处真。处处真。尘尘尽是本来人耳。庞居士所谓。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者。者便是六祖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注脚。故老僧不待卢公再出。輙断汉月潭吉。未到佛祖。与一切人。本来无异之地。所以妄作五宗原。五宗救。即据潭吉。谓物之最大者。天地是也。理之最幽者。阴阳是也。圣人迎日推策。画八封。考河图。测以浑天之仪。载以历象之书。然后天地之动静。日月之行度。星辰之区分。阴阳寒暑之数。闰余盈缩之变。鬼神幽冥之情状。灼见而指诸掌。繇是而观圣人之智虑。过人远矣。使匹夫匹妇。从而论之。又乌得不增其昧昧。便可见汝。未证到本来一切无异之地。何以故。天地自我出。不可谓物之最大。阴阳繇我彰。不可谓理之最幽。不着一画。而八卦自陈。未见龙马。而河图已出。不待测以浑天之仪。载以历象之书。而天地之动静。日月之行度。星辰之区分。阴阳寒暑之数。闰余盈缩之变。鬼神幽冥之情状。无不各循其候。各得其所。然则圣人之智虑。何尝有纤毫过人。匹夫匹妇。何尝有纤毫昧昧哉。此是老樵夫。自觉情与无情。焕然等现的境界。世尊据此。谓诸佛出世。惟为一大事因缘。七佛历祖五宗。据此为相续不断底宗旨。今潭吉大视天地。幽视阴阳。把迎日推策。测以浑仪。载以历书。与画八卦。考河图。看做圣人奇特的事。如此则正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又何怪其依汉月。妄作妄说。诬谤老僧耶。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一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二
侍者 真启 编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摩竭陀国人。姓婆罗门。父号饮泽。母号香至。过去世为金师。值毗婆尸佛般涅盘。四众起塔。有贫女得金珠。恳金师为补塔中佛像金面缺处。相与发愿。世世为无姻夫妻。繇是因缘。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及此世。与紫金光尼。复为夫妇。梵语迦叶波。此云饮光。盖以身光名。然夫妇皆清净自居。无世间想。旋复出家。修杜多行。会空中有神告曰。佛已出世。请往师之。尊者即趋礼释尊於竹林精舍。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除。佛於众中。称叹第一。后因拈花因缘付法。
佛涅盘时。尊者在毕钵罗窟。以净天眼见。世尊在熙连河侧。入般涅盘。即至双树。悲恋号泣。佛於金棺。出示双足。尊者告诸比丘。佛已茶毗。金刚舍利。非吾等事。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告曰。如来弟子。且莫涅盘。得神通者。宜赴结集。於是得神通者。悉赴耆阇崛山毕钵罗窟。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乃入。尊者告众言。此阿难比丘。有大智慧。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
结集既毕。尊者自念衰老。宜入定於鸡足山。以待弥勒。乃召阿难言。我今不久世间。今将正法。付嘱於汝。汝善守护。听吾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二祖阿难尊者
王舍城人。姓剎利帝。父斛饭王。实如来从弟也。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梵云阿难。此云庆喜。以如来成道日生。故名也。者一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剎竿着。
尊者将入涅乐。於恒河中流。跏趺而坐。阿阇世王。毗舍离王。皆在河侧。说偈劝请。莫般涅盘。者答偈曰。二王善严住。勿为苦悲恋。涅盘当我静。而无诸有故。复念。我若向一国。则诸国或争。应以平等。度诸有情。遂於恒河中流。将入寂灭。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有五百仙人。睹兹瑞应。飞空而至。礼尊者足而白言。我当於长老而证佛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尊者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复念。先所度脱弟子。应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尊者知是法器。而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迦叶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将灭。复付於汝。汝受吾教。当听偈言。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说偈已。复以正法眼。嘱累商那和修。而命末田底迦。於罽宾国。敷演大法云。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摩突罗国人也。在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诺迦。此云自然服。乃西域九枝秀草名。出则圣人降生。尊者生而此草出。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茶。吾灭后一百年。有比丘名商那和修。於此转妙法轮。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证道。受庆喜尊者法眼。至此林。遂降二火龙。龙受三归。施其地以建梵宫。
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法者。寻於咤利国。得优波鞠多。以为给示。因问鞠多曰。汝年几耶。答曰。我年十七。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者曰。我但发白。非心白。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尊者知是法器。后三年。遂为落发受具。而以法眼付嘱之。付法偈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咤利国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证果。
尊者在世化导。证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於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最后有一长者子。名曰香众。来礼尊者。求出家。尊者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尊者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尝道。诸佛亦尝。心无形相。其体亦然。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即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梦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复付汝。听吾偈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伽陀国人也。初名香众。生时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沱四流。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因为更今名。梵云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尊者闻已。踊跃述偈曰。巍巍七宝山。常出智慧泉。回为真法味。能度诸有缘。鞠多尊者亦说偈曰。我法传於汝。当现大智慧。金日从屋出。照耀於天地。尊者闻偈。设礼奉持。
后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谓尊者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师逢十方弟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途。已经六劫。者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遇。非夙缘耶。愿师慈悲。令我解脱。者即度出家。命诸圣授戒。其余仙众。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於是俱发菩提心。一时出家。者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当护念之。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既传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大士为吾嗣。乃入城。於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识我否。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复谓之曰。汝试自称名氏。吾当后示本因。彼说偈答曰。我从无量劫。至於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蜜。祖曰。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度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於禅祖。当获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彼乃置器。礼师侧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曰。汝於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脱。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於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须蜜尊者
北天竺国人。尝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罗国。广兴佛事。於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迦摩罗国人。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辨捷无碍。受婆须蜜尊者法。行化至提伽国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祖曰。我求侍者。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说偈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为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伏驮闻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令出家。祖寻授具戒。付法说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提伽国人。姓毗舍罗。行化至中印度。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曰。此子处胎六十岁。(正宗作十六)尝有一仙谓。此儿骨相非尝。今遇尊者。可舍令出家。祖即与落发。羯磨之际。祥光烛座。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未几祖遂付法。说偈曰。真理本无名。应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十祖胁尊者
中印度人。姓氏未详。处胎六十年。将诞之夕。母梦。白象载一宝座。座置一明珠。入门乃生。生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榖食。绝无秽滓。本名难生。后侍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时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问曰。汝从何来。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处住。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耶。曰诸佛亦然。祖曰。汝非诸佛。曰诸佛亦非。祖即度出家。复具戒品。而付法说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华氏国人。姓瞿昙氏。遇胁尊者。遂授法。祖教被无量。得果者且五百矣。后至波罗奈国。有一长者。来趣其会。祖谓众曰。汝等识此来者耶。佛记圣者马鸣。绍吾法者也。於是马鸣致礼。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彼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锯义。祖曰。被是木义。祖问。锯义者何。曰与师平出。马鸣却问。木义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省悟。遂求剃度。祖谓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利国王。以其国有一类裸人。如马裸露。王遂运神通。分身为蚕。以衣之。后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故号马鸣。如来悬记。灭度后六百年。马鸣当于波罗奈国。摧伏异道。度人无量。今正是时。遂付法偈曰。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