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证道歌注(宋知讷)
证道歌注(宋知讷)
续藏经 证道歌注
宋 知讷述
苏州灵岩妙空佛海和尚注证道歌序
余尝览吾家。渔猎文字语言。极多。而腾耀古今。脍炙人口者。亦少。至於永嘉着歌以证道。悭於二千言。往往乳儿灶妇。亦能钻仰此道。争诵遗章断稿。况在士夫衲子。蚁慕云骈。不待云后谕。由是观之。莫非宿植德本。行解相应。虽借舌端三昧。游戏人间世。而脱身向佛祖外行履。学者穷讨其源。大似持螺酌海。执管窥天。信夫。西土谓之证道经。名不诬矣。余每念此一段佛事。挂之牙颊间。虽至造次。未能忘。群才辈。枯禅外。单闻浅识。抠衣问难。遂延及此。岂意小师德最。从余之久。日就月将。编以成集。一日出示。求序於余。将授诸来者。余为之骇然。良久。诘曰。一藏半藏。皆为切脚。以字八字。翻成名邈。达磨面壁不言。如来无法可说。昔永嘉。已是剜肉作疮。讵可於疮瘢上。更加针芥耶。子无乃贩卖葛藤。累我乎。答曰。痛念佛法。危如累卵。前辈凋谢。后生无闻。有愧丁宁提耳之勤。如师所言。皆大根上智。一闻千悟。不待鞭影而行者。所能领解。然钝根末学。必假筌蹄。师既无言。小子何述焉。如是累番推卸。无何拟蛇画足。为虎插翅。谩以第二机示之。坐间适有梅知县者。栖神内典。念兹在兹。一见斯文。感悟流涕。出金缕板。庶几他日。携手同游华严胜会。亦岂小补哉。因点笔为之引。
时绍兴丙寅住灵岩 去一叟 知讷 序
灵岩妙空和尚注证道歌
侍者德最集
昔世尊。於灵山。拈一枝华。迦叶微笑。乃至。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於汝。谓之证也。又永嘉大师。本习天台止观。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因诣曹溪六祖。往复问答。乃蒙印证。祖留一宿。时谓一宿觉。遂作此歌。以其所证之道。述而书之。故谓证道歌也。
灵岩妙空和尚注证道歌
参学弟子梅汝能 施金命工镂板
君。
一字法门。私按陀罗尼经云。无有一切诸法。是名一字法门。见宗镜录二。二十三纸也。
不见。
趋声越色。离见绝闻也。如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且道不见。毕竟不见个什么。
绝学无为闲道人。
有无不学。至於无学。谓之绝学。终日为。而未尝为。谓之无为。行住坐卧。透脱情尘。名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妄本是道。不可言除。真性本空。岂容更觅。虽然如是。到此不求不除处。更进一步始得。
无明实性即佛性。
真妄同源。理事不二。无明之性。即是佛性。不须舍妄。别求佛性。若离於妄。即无佛性。然佛性。非有。非无。不有无。若言佛性定可即者。又何异土上加泥。
幻化空身即法身。
既知明即是佛性。身随智转。亦了现前。幻化色身。即是真空法身。然上云。不除妄。亦不求真。真妄皆不立。又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盖由真空湛然。然虽不可求。而常圆。虽现前。而了不可觅。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师恐人尚可了法身。故重拈云。法身觉了无一物也。又云。无一物者。非谓去物。盖於物物。当体即空故。即无一物。则触处皆真。无非是道。故云。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
五阴不实。喻若浮云。虽於太虚去来。而太虚之性。本无动静。三毒非固。端如虚泡。虽於大海出没。而大海之水。终无起灭。故知幻妄色相。自有生灭。而法性天真。本无变异也。
证实相无人法。剎那灭却阿鼻业。
实际理事。不受一尘。人法既无。业将谁受。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师恐后生难信。故发弘誓。
顿觉了如来禅。
不历位次。一超直入。故谓顿觉。圆融具足。无欠无余。谓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名六度。总为六度。广为万行。其实一心也。故曰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梦中万事纷纭。觉来豁然无一。六趣大千。皆是妄心变。妄心是妄。则诸世间无实义。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罪福本空。故曰无。此盖身如幻梦。罪福何加。若虚空。如何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拆。
众生不明心地。如镜上尘。当求明师。磨光刮垢。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师恐后生未觉。落於断见。故设问云。谁人无生。若实证无生是故木人。决不解语。而执无生者。必落断灭。而不成佛者。明矣。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既不执无生。则知四大本空。逍遥自在。而寂灭性。清净本然。周徧法界。终日着衣吃饭。总在里许。复何物拘。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四大不有。万行何施。设有所为。性本空寂。如斯履践。何异如来。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征。
师之得处。真实故。所说皆决定之说。表真僧者。堪以为僧中之标也。而彼小根小乘。闻说大乘。不肯信受。横生难问。则吾何叹哉。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直下明心。见性成佛。此乃从上诸圣。递相印授。若穷经讨论。摘叶寻枝。则吾不能为也。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梵语摩尼珠。此云无垢光。即喻一真之性也。如来藏性。即第八识。含藏识。能生一切善恶种子。悟之则圣。迷之则凡。而一切众生。具此一珠。良由无始劫来。因缘杂深。故不能现。而如来。以性空智。身含十方。徧虚空界。而此珠莹然。如净瑠璃内含宝月。虽然如此。诸世间人。各有一珠。问诸人。祇今在什么处。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不色。
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悟之则为神用。迷之则为六贼。是以得道者。六根门头。常了空寂。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而本体圆光。灵明廓彻。不可显示。盖不可以声色求。不可以有无会。故曰。空不空。色不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肉天慧佛法。谓之五眼。信进念定慧。谓之五力。净其五眼。得其五力。此乃大□境界。故当亲证亲悟。然后乃知。岂可於中。妄加测度哉。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若以小根小乘。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则如镜里看影。终非无见。但非甚实。又如众猿。水中认月。而捉之。终无实效也。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盘路。
涅盘路。即不生不灭之路也。此云一路。吾今得之。独行独步。高出世间。唯达者同途。而小根小乘。以测度之心。而能游哉。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祇为大高。人难顾仰。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唤作贫得么。
贫则身常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外缘虽缺。内道实富。谁能酬价。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缘终不吝。
觌面相呈。何曾盖覆。应用无尽。何法之有。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三身四智。八解六通。并是如来。无心而证。参玄士。若能离念。即同如来。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抃掌大笑。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但自内灭情尘。何假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道火不烧口。道水无涓滴。诽谤甚处着。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粗言细语。皆归第一义。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达恶为善。了逆则顺。观兹恶言。真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毁誉不动。是如来行。
宗亦通说亦通。
宗通说不通。如日在云中。说通宗不通。如蛇入竹筒。
定慧圆明不滞空。
定慧圆备。事理圆融。不落断空。名为不滞。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河沙诸佛。历代祖师。与今所证。曾无间然。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宗说皆通。定慧兼济。如师子王。出入无畏。解行偏枯。见处不明。如诸小兽。闻师子吼。非以但伏远避。亦乃脑裂心摧。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香象。喻小乘知解之人。於此大乘。未能证入。乍闻真说。怕怖慞惶。犹如香象。虽有威力。一闻师子之音。则回顾奔走。莫知所措。天龙。乃喻大乘菩萨之人。闻兹真说。则寂然欣听。身心安乐也。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师自述寻访之意也。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师蒙曹溪印可。生死路头。了无滞。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既无生死。动静一如。左右逢源。无不中的。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四大本空。五阴非我。毒药锋刀。何所畏恨。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此乃引释迦。昔为忍辱仙。被歌利王所害。曾无怨色。盖已无人无我。故然灯佛。与我授记。此欲明师之所证。亦如是。
几回生几回死。
此乃师感悟。而自叹之辞。从来不悟涅盘已前。虚生浪死。莫知其劫数几何。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入无生。於诸荣辱何忧喜。
内所主有。不被物转。
入深山住兰若。
梵语兰若。此云无诤讼处。
岑崟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白云为盖。流水作琴。萧洒出尘。轩昂拔俗。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有作有为。皆外边走。无功之功。不在施焉。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当来不如意。
望报行施。名为住相。得生天报。未免沦坠。如箭射空。徒尔自困。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实相门。不假功行。一念回光。至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瑠璃含宝月。
本立而道生。本者心也。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如净瑠璃含宝月。内外莹彻。洞照十方。则於物何凝滞哉。
我今解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此如意珠。即摩尼珠。是也。唯如来藏中收得。吾今既得。同如来。是故自利利他。终不能尽。今日解此一珠。布施大众。还见么。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莫作胜解。是真境界。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或谓佛性。或谓戒珠。其实皆一心也。故谓之心地印。而此心印无凝。则身徧十方。故知雾露云霞。皆体上之衣也。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镮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则钵盂锡杖也。昔如来。以金锡。降火龙外道。稠禅师。以锡解虎斗。皆因事立名。此二物。皆如来行化之具。於入灭时。遗挂树上。盖留与后世子孙。岂虚标形状。而谩事持。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真妄不立。了然无相。无相则空存。故亦须无空。若无空。则无所不空。此即如来。真实之相矣。如金刚经云。如来说一切诸相非相。是名真相。
心镜明鉴无挂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心镜明净。洞彻十方。万象森罗岂逃影。
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过。
沈空滞寂。拨无因果。不了法空。而言悟空。口常谈空。而着顽空。如斯则与外道断见无异。参玄高士。善用其心。
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弃有着空。二皆大病。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真妄平等。取舍一如。如才生疑心。即成巧伪。是以古德云。截断两头路。归家稳坐。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晚学初心。不了有无法。勤苦修行。求出三界。正如认贼为子。自劫家宝。终不能成就。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无道之人。须一心不生。心如墙壁。方可入道。良由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直下明心。见性成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大夫丈。乃勇猛之士也。当秉智慧剑。裂烦恼网。般若锋。言其利也。金刚焰。取其坚也。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外道天魔。聪明无慧。闻此圆宗。以心摧胆落。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圆宗一举。普利一切。雷起蛰如鼓。怜迷如云普覆。如雨普滋。其利溥哉。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惺悟。
龙象乃最上乘之人。闻此法雷。沾此雨。则广润无边。而三乘五性。虽未能全获胜利。而亦知惺悟耳。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雪山有草。名曰忍辱草。曰肥腻。牛若食之。纯出醍醐。此喻圆宗无杂。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徧含一切法。
举一性。即摄一切性。举一法。即统一□□。□□□。而未尝少。在一切。而未尝多。以由无剩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