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苑清规


  自警文

  神心洞照。圣默为宗。既启三缄。宜遵四实。事关圣说。理合金文。方能辅翼教乘。光扬祖道。利他自利。功不浪施。若乃窃议朝廷政事。私评郡县官寮。讲国土之丰凶。论风俗之美恶。以至工商细务。市井闲谈。边鄙兵戈。中原寇贼。文章伎艺。衣食货财。自恃己长。隐佗好事。揄扬显过。指摘微瑕。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坐销信施。仰愧龙天。罪始滥觞。祸终灭顶。何也。众生苦火。四面俱焚。岂可安然。坐谈无义。

  一百二十问

  敬佛法僧否  求善知识否  发悟菩提(心否)  信入佛位否  古今情尽否  安住不退否  壁立千仞否  斋戒明白否  身心闲静否  常好坐禅否  绝默澄清否  一念万年否  对境不动否  般若现前否  言语道断否  心行处灭否  见色便见(心否)  闻声(便见)性否  达磨面壁否  龙牙隐身否  千手千眼否  (古佛与露柱相)交否  至道无难否  似地擎山否  迷逢达磨否  庵(内人不见庵外事否)  (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否  师子奋迅否  慈悲开示否  护法亡躯否  古教照心否  三观澄神否  游戏三昧否  普门示现否  深穷六相否  洞照十玄否  融(六位)圆因否  即(十身)果海否  会信(首丈)殊否  (入位)后普贤否  威仪详定否  语言端审否  心口相应否  (不自)赞毁他否  能(退己)让人否  能(知人)功德否  不说(人罪)过否  不恶难问否  不好戏笑否  常乐默然否  不欺暗室否  处众如山否  常行谦下否  和合无诤否  立事得中否  乐闻善言否  不恶直言否  安受苦忍否  能忍恶骂否  能降喜心否  不追陪(人事)否  不懒堕(焚修)否  不侵损(常住)否  不(互用)财物否  不蓄(金银财宝)否  不藏(书画器玩)否  不从(人乞)贷否  知不蚕(而衣)否  知不耕(而食)否  知不战(而安)否  受用知足否  能节饮食否  行施不倦否  受施不贪否  衣钵无余否  不为利(说法)否  不求人(爱敬)否  不贪利(弟子)否  不希求(名誉)否  不近王臣否  不恃(作形)势否  不干预(公家)否  谨畏王法否  不占相(吉凶)否  不亲厚(女人)否  不妬贤能否  不嫉他胜否  不轻贫贱否  护人意根否  不恼害(有情)否  常行放生否  常念护生否  敬老慈幼否  安养疾病否  悯念牢狱否  能惠饥寒否  远悲收战否  等亲华夷否  报(王臣统治)恩否  答父母(生育恩否)  酬师友(训导)否  念檀越(供给恩否)  怀亲知(赞助恩否)  顾给侍(勤劳恩否)  思龙天(荷护恩否)  知兵将(守御恩否)  恤诸天(衰恼)否  悯人间(八苦)否  伤修罗(斗战)否  悼鬼趣(幽愁)否  哀旁生(痴暗)否  痛地狱(悲酸)否  怨亲平等否  普敬如佛否  普爱如(父母)否  誓度无余否  三时点捡否  一生事辨否  得人自在否  证大涅盘否

  诫沙弥

  未披剃前。准备五条(正合披五条缦衣)裙衫鐼子鞋靸。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切不得着七条九条及用头钵。坐卧僧床与大僧杂处。如礼见大僧。应称某是沙弥。恣烦大僧答拜。既受沙弥戒法。应须忆念遵行。若犯沙弥戒。即不得六僧戒。常应精勤礼念。志求大戒。及读诵沙弥戒经。
  书填状式。某院童行姓某右某。年若干。本贯某州某县某乡人事或郭下人事。昨於某年某月某日到院出家(有父母即云父母送到出家)。礼住持僧某为师。今买到(如客处买到即称买到客人某甲名下)某处某字号空名度牒一道。欲乞书填为僧。并无诸般违碍。请申状云云。年月日具。前位姓某状。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九卷
  沙弥受戒文

  行者初请得度牒。以箱复托呈本师并知事头首。各礼谢三拜。选日剃度。维那司请受戒一人。引请阇梨一人。作梵阇梨一人。隔宿剃头。但顶心留方寸许。至日僧堂或法堂上安排。设戒师高座。前铺毡席。香案上用手炉净瓶戒文并界方二条。又相对戒师设作梵阇梨座并磬一口。如在法堂上即别安圣像香花供养卓子二只。箱复二面。一安袈裟。一安裙衫。在圣僧或圣像前列之。堂下安排拜席。一领事辨集众(若用法事迎引。从童行堂至土地堂。及大殿。然后入僧堂内剃头。行者诸处各礼三拜)。剃头行者即从僧堂前祇候大众集定。戒师二阇梨於圣像前大展三拜讫。戒师作梵。阇梨就座。乃入法事。
  引请阇梨(於戒师前大展坐具三拜。胡跪合掌)。
  戒师(问)引请(答)。
  僧集否(已集)。和合否(和合)。僧今和合何所作为(为当院行者某甲剃头受戒)。可尔。
  引请阇梨(收坐具起。引行者入堂)。
  行者(於圣僧前礼三拜。闻磬声礼。闻磬声起。又礼戒师三拜。胡跪合掌)。
  引请阇梨(亦展坐具。胡跪合掌)。
  作梵阇梨(作优波离梵。如不能。即作云何梵)。云何於此经。究竟到
  彼岸。愿佛开微密(咒香)。广为众生说。为剃头受戒者说。
  戒师(闻梵声秉炉至微密处咒香。并熏显戒文云)。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十方无量法。无量僧。见闻普熏证寂灭。一切众生亦如是。戒师(梵终迭云)为剃头受戒者说。即将今晨开启剃头受戒功德。回向皇帝万岁。臣统千秋。天下太平。法轮常转。龙天土地增益威光。护法护人无诸难事。十方施主福寿庄严。合道场人身心安乐。师长父母道业超隆。剃头沙弥修行无障。三涂八难咸脱苦轮。九有四生俱登觉岸。仰凭尊众念清净法身(云云至)摩诃般若波罗蜜。
  引请阇梨(秉炉云。请师言句。汝合自陈。汝若不能。随我声道。至某甲处称名)。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我作剃头受戒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剃头受戒。慈愍故(三说。第三迭慈愍故三遍)。
  行者(第一第二第三各小礼三拜。又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每呼善男子即当应喏)。心源湛寂。法海渊深。迷之者永劫沈沦。悟之者当处解脱。欲专妙道无越出家放旷。喻如虚空清净。同於皎月。修行缘具。道果非遥。始从克念之功。毕证无为之地。所以大觉世尊舍金轮之宝位。子夜踰城。脱珍御之龙衣。青山断发。容鹊巢於顶上。挂蛛网於眉间。修寂灭而澄真常。断尘劳而成正觉。三世诸佛不说在家成道。六代祖师阿谁行染度人。所以佛佛授手祖祖相传。不染世缘方成法器。故得天魔拱手外道归心。上酬四重之恩。上济群生之苦。所以云。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直是报恩者。出家之后。礼越常情。不拜君王。不拜父母。汝今可离此座想念国王水土之恩。父母生成之德。专精拜辞。后不拜也。
  引请阇梨(收坐具起。引行者同问讯出堂)。
  行者(於堂下拜辞国王父母。舍俗服着裙衫讫。引请阇梨引於圣像前礼三拜。就戒师座下礼一拜。近前胡跪合掌)。
  戒师(诵偈。执瓶水灌顶。并剃发少计。傍僧同诵)。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无常  弃俗趣泥冱  希有难思议
  (三说。沙弥退身礼三拜)。
  引请阇梨(引行者於本师座前礼一拜。近前胡跪合掌)。
  本师执刀云。最后一结。谓之周罗。唯佛一人。乃能断之。我今为汝。除去顶发。汝今许否。答曰可尔。本师云。仰大众同声诵落发偈。
  毁形守志节  割爱辞所亲  出家弘圣道  誓度一切人
  (三说。退身礼一拜。复於师前胡跪合掌)。
  本师持袈裟诵偈云。
  大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披奉如来戒  广度诸众生
  沙弥披袈裟讫(礼本师三拜。礼圣像三拜。礼戒师三拜。胡跪合掌)。
  引请阇梨(亦展坐具。胡跪合掌)。
  善男子。法如大海。渐入渐深。汝既出家。当先受三归五戒。方得事近大僧。次受沙弥十戒。乃可同僧利养。事在专诚。不宜慢易。我今为汝召请三宝证明佛事(〔兼以〕至十戒竟)。
  奉请无边佛宝海藏金文。十地三贤五果四向。同垂感降。共作证明(三说)。
  善男子欲求归戒。先当忏涤愆瑕。如人浣衣然后加色。汝今至诚随我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因无始贪嗔痴  从身口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善男子。汝既净治身口意业。次应归依佛法僧宝。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归依佛两足尊  归依法离欲尊  归依僧众中尊  归依佛竟  归依法竟  归依僧竟
  如来至尊等正觉。是我道师。我今归依。从今已去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慈愍故(三说。第三迭慈愍故三遍)。
  沙弥(第一第二第三各小礼一拜。一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既舍邪归正。戒已周圆。若欲识相护持。应受五戒。
  尽形受
  不杀生  不偷盗  不淫欲  不妄语  不饮酒
  是五戒相。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来五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问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弥(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五戒为入法之初因。出三涂之元首。次受沙弥十戒。即形备法仪。此称勤策。依师而住。受利同僧。是为应法沙弥应当顶受。
  尽形受
  不杀生  不花髻璎珞香油涂身  不偷盗  不歌舞作唱故往观听  不淫欲  不坐卧高广大床  不妄语  不非时食  不饮酒  不捉金银钱宝
  已上十事是沙弥戒。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来十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问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弥(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今受戒之后。当须顶戴奉持。不得违犯所持戒律。供养三宝。勤种福田。於和尚阿阇梨一如法教。於上中下座心常恭敬。精进行道报父母恩。衣取布素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无以近身。好声邪色一无视听。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傥有争者两说和合。男女有别。草木无伤。非贤不友非圣不宗。法服应器常与人俱。非时不食非法不言。精勤思义温故知新。坐则禅思起则讽诵。闭三恶道开涅盘门。於比丘法中增长正业。菩提心而不退。般若智以长明。普度众生祈成正觉。用心如此真佛弟子。
  作梵阇梨(作神仙梵云)。神仙五通人。作者於咒术。为彼惭愧者。摄诸不惭愧。如来立禁戒。半月半月说。已说戒利益。稽首礼诸佛。
  戒师(闻梵声秉炉至梵终回向云)。上来剃头受戒。先用回向堂头和尚。常为苦海津梁。执事高人。永作法门梁栋。合堂清众同乘般若之舟。剃头沙弥速至菩提之岸。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为如上缘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尊菩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作梵阇梨鸣磬云。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超於彼。稽首礼无上尊。
  归依佛得菩提道心常不退。
  归依法萨般若得大总持门。
  归依僧息诤论同入和合海。
  上来剃头受戒功德。无限殊胜良因。散周沙界。和南圣众。
  引请阇梨(闻处世界收坐具起。令沙弥礼拜)。
  沙弥(大礼戒师三拜。次礼圣僧三拜。问讯出堂门外立)。
  戒师二阇梨於圣僧前大展三拜出堂外立。僧堂前鸣小钟子三下。大众下堂。各具威仪於法堂上礼贺住持人(如法堂上剃头。即於[穴/侵]堂内礼贺)。
  戒师二阇梨(一展云。人差受戒不敢告辞。人事荒疎久淹尊重。下情无任皇恐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仍又触礼三拜)。住持人(云沙弥披剃有烦道用。即容诣寮陈谢)。知事礼贺(一展云。法门有幸。神足披缁。下情无任喜跃之至。又一展叙时暄。又礼三拜)。住持人(云沙弥披剃有烦荷觉。即容诣寮陈谢)。大众礼贺(资词同知事)。住持人(云此者沙弥受戒有烦证明。即容诣寮陈谢)。侍者小师礼贺(大展三拜云。沙弥得度。举众同欢。仰对尊慈。倍深喜跃。又三礼。叙时暄又礼三礼也)。知事大众归寮。各具香火排立祇候。是时大众才退。沙弥礼三礼(云叨圆顶相。幸挂田衣。遂脱尘牢。永抛爱网。下情无任感激之至。三礼。叙寒暄又礼三拜。住持人巡寮过乃。礼知事头首戒师阇梨并诸法眷)。
  ○谢大戒词(万岁天宁之节。特启霜台。三翻羯磨既圆。已登戒品。此盖某人宿承佛记。誓度群迷。唯将系艹之心。上答浮囊之赐。下想无任感激之至)。

  训童行

  童行初来投院。师主审问根源。若具正因方可容纳。如其意图衣食。规避徭役。因事遁窜。及父母不允者。并不可留。
  ○投院状式。投院童行姓某名某。年若干。本贯某州某县某乡某里人事(或是郭下人事)。在身并无雕青刑宪及诸般违碍。今为生死事大久慕空门。蒙父母情允。许舍入本院出家为童行(如无父母。即云今欲投院出家为童行)。伏乞堂头和尚慈悲容纳。谨状。年月日具。前位某押状送。如有父母。即连状书名。住持人押状付知事。新到童行於库司参礼讫。将行李入童行堂。参礼堂主讫。堂主挂搭并指床位。至晚参。大众行者巡堂立定。堂主将新到礼参头已下三礼或六礼。不答礼巡堂一匝下位立。今具规矩如后。
  ○夫道不孤运。引之由人。欲成清净丛林。不可遗於细行。而况布金地上选佛场中既预出家。宜深庆幸。今兹教示略举三章。若善依行方为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