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音义



  忧虑也。


  损失也。

○末学肤受
  东京赋云。末学肤受。贵耳贱目。注。肤。皮肤也。皮肤之受。故云肤受也。此外受浅薄。非内实所受。贵於耳。贱於目也。

溟渊
  上。水之黑色也。以东西南北四海为四溟。下。深也。海有九转。回水漩澓。其水至深。故为九渊。

○庶几
  从容审察也。


  通也。

○蓬荜
  织荆为门也。礼记二十九卷。儒行篇四十一。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窦。蓬户瓮牖。

憔悴
  枯疗也。忧劳也。

磊落
  如众石之崩落。而无阻滞。皆大人之相。无物滞於胸中。如干戈丛里。横身直过。荆棘林中。摆手便行。脚跟下无五色线。舌头上无十字关。鼻端无泥痕。眼中无金屑故也。

颐指
  但动颐而指麾。不劳用力。皆如意也。

洋洋
  流荡之貌。

趦趄
  上。音咨。下。音[泳-永+苴]。欲趣而不行也。

攫金
  上。爪持也。列子云。昔齐人有欲金者。青旦衣冠之市。适鬻金之所。窃金而去。金主捕之曰。人皆在焉。子何攫人之金。答曰。取金之时不见其人。而独见其金。言人贪其利而忘其耻。见其利而忘其害也。

上池之水
  古史云。芦越之东有扁鹊。姓秦名缓。渤海郡人。少时为舍长。客长桑君。见扁鹊独奇。常勤遇之。出入十余年。一日呼扁鹊私坐。间语之曰。我有药方。年将老矣。欲传与公。公无泄漏。鹊敬诺。遂出怀中药方与之。示以上池水服之。三七日当见物矣。尽取方以授之。忽不见其人也。鹊如其言。以药水服之。三七日视垣外一方人。后视病。尽见五脏症结。持以胗脉名耳。注。水未至於地。承取竹木上露水。故名上池之水。

○中兴
  废而复兴曰。中兴也。如汉光武中。兴汉业也。

佚豫
  纵意悦情而为。


  美意也。

便
  利也。


  谋也。

○密庵
  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福州郑氏子。嗣应庵华禅师。南岳下十七世。

○懦
  弱也。

韬晦
  韬藏虚名而弃华务实。晦隐其迹。而和光同尘也。

毁方瓦合
  礼记二十九卷。儒行第四十一。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惓。乃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宽裕有如此者。略注云。毁方瓦合者。陶瓦之事。其初则圆。剖而为四。其形则方。毁其圆以为方。合其方而复圆。盖於涵容之中。未尝无分辨。故曰宽裕有如此者也。

○嫉妬
  殉自名利。不耐他荣。曰嫉妬。又害贤曰嫉。忌色曰妬。

○管见
  小见也。如管窥天。能见多许。此言识见暗短。而无高明远大之见者。

险诐
  不平謟诈之言。

猜忌
  心多疑曰猜。意多憎曰忌。谓忘人大恩。记人小过。是己非人也。


  坏也。止遏也。


  攻发人之私。曰讦。

○自得辉
  杭州净慈自得慧辉禅师。会稽张氏子。嗣天童正觉禅师。

○条理
  上整。下治也。始条理。终条理。见孟子。


  音豸。坏也。


  毁坏也。


  私取也。

○驽骀
  钝马也。


  玉之光也。

○或庵
  镇江府。焦山或庵禅师。台州罗氏子。嗣护国景元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也。

选佛颂
  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豁然大悟。呈偈曰。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钱公
  宋丞相。姓钱。名相祖。字象先。问道於或庵体禅师。


  会也。


  隐藏也。

乾道
  宋孝宗年号。

瞎堂
  临安府。灵隐寺瞎堂慧远禅师。眉山彭氏子。嗣圆悟勤禅师。

○翩
  孤鸟疾飞之貌。又自如也。

○凌然
  超越也。

○翕
  如鸟之聚也。

杜抝
  不依轨辙曰杜。不顺人情曰抝。


  拊也。自不能行。拍人肩而行之。


  群也。


  止也。

○一贤衲子
  如国得一贤臣。则兴国治邦。法门得一贤衲子。则丛林永赖。

○悼
  挽也。哀而至痛。

陶泓
  泓。宝泓。石泓。涵星泓。皆砚之别名也。


  何也。

无笔
  老师一段光明。犹若虚空。无笔可判也。

○楮
  楮皮。蔡伦将此而作纸也。


  音梗。取水之绳。训言。楮小不可怀大。绠短不可汲深。此二句出庄子至乐篇。言其才小。不堪大用也。

鸱鸺
  亦名鸺鹠。怪鸟也。鸣之则雨。昼则无所见。夜则目明也。此出庄子秋水篇。言人见小。而不能见大也。

静南堂
  彭州大随南堂元静禅师。阆州玉山。大儒赵约仲之子。嗣五祖演禅师。


  锋利也。

○番
  音婆。即饶州鄱阳县也。番。与鄱同。


  音管。乐器。


  藜藿似蒿而可食。

敛具
  即棺椁也。


  音代。赊借也。

枢密
  即今都察院官之称。

宣抚
  即巡按也。


  昔谓之路。今名之府。

死猫头
  明向上事也。此物本是腥臭之物。若有具眼衲僧。直下承当。一口吞之。则佛祖之病悉除。通身轻快。举僧问曹山。世间何物最贵。山云。死猫头为贵。丹霞颂云。腥臊红烂不堪闻。动处轻轻血污身。何事杳无人着价。为伊不是世间珍。喻向上事。

○榱桷
  即椽也。

楹枋
  上柱。下丕木也。

梁栋
  脊木曰栋。负栋曰梁。

龃龉
  上咀。下语。不相当也。又坎坷也。


  音普。广也。

○芾
  音肺。


  润也。以膏脂膏运车也。


  音巉。重岩孤峻之貌。

培塿
  土阜之山。

木末
  日在木之稍。不久而没。如人老年。不久而亡也。

苍黄
  惊见失措之貌。蜀南常雨。日出则犬吠。南越数州。犬皆苍黄。下雪则犬噬狂走。至无雪方至。

空谷
  师以无心而应物也。


  尽也。


  恃也。

大机
  杭州天宁寺。重机明真禅师。台州人。嗣玄沙师备禅师。

小机
  即简堂行机禅师。

一岑
  即圆极岑禅师。

庸僧
  戚戚於衣食。念念於名利。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寻常粥饭之流也。

西归履
  达磨御葬熊耳。魏武帝。使宋云使西域而回。至葱岭遇师。手携只履。云乃问何往。师曰。西天去也。云归告帝。帝令起圹。唯空龛只履在耳。

买帖
  将书买院。作住持之说也。又买求权贵。讨帖坐禅也。


  赖也。言既无好僧。佛法恃赖何人而兴也。

高僧
  行解双运。不入世流。

○紫泥
  天子六玺。皆以武都紫泥。以封函匣。使鬼神不敢视也。武都。即今阶州。其山水皆赤泥。为印色至赤也。


  终亡也。

○信疑轻爱
  遮敝不明。在所信之偏。阻隔不通。在所疑之甚。忽亡其事。在所轻之过。溺在其人。在所爱其事也。

博采
  诗云。劳心博采用。又广览之谓也。

高异
  舍近趣远。曰慕高。厌常悦怪。曰好异也。

○清明
  廉而不淈曰清。善知贤否曰明。


  怪卦二音。过差。

适值
  上的。下当。


  音占。厚曰饘。薄曰粥。

榾柮
  树无枝叶。又短木也。

自适
  下音失。自乐也。

○枫桥
  苏州寒山寺前枫桥也。

纷纷
  多乱而无取之貌。皆商贾之事。

啐啄
  如鸡抱卵。小鸡欲出。以嘴吮声曰啐。母鸡忆出。以嘴啮之曰啄。作家机缘相投。见机而解。亦犹是矣。

稗贩
  上音败。草也。似稻而非稻。俗谓良田中[廿/狼]稗。松林中荆棘也。贩者。贱买。贵卖也。稗。或作裨。附也。楞严经云。裨贩如来也。虽裨附我教之中。以佛法贪贩利养也。

○慈受深
  东京慧林慈受怀深禅师。夏氏子。嗣长芦崇信禅师。

径山讷
  临安府。径山妙空智讷禅师。嗣长芦信禅师。


  甚也。

碌碌
  庸常多石之貌。

行解
  泯解而修曰行。心明朗彻曰解。


  水乾也。

区区
  卑屈也。自谦也。

○灵芝照
  杭州灵芝寺圆照禅师。字湛然。余姚唐氏子。嗣未详。

谗谤
  佞言深切。谮言贤良。曰谗。未至深切。但言人恶。曰谤。

反目
  怒目相视也。易云。夫妻反目。

攘臂
  宣袂出臂也。孟子云。冯妇攘臂下车。

宼雠
  上。敌暴也。下。冤仇也。孟子云。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宼雠。

子游下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注云。数。频渎也。事君苟谏之不行。则去之可也。若谏之频渎。则听者厌。轻者去其爵。重则伤其身。是求荣於君。而反取其辱也。导友不纳。则止之可也。若导之频渎。令听者厌。乃至口然而心不然。言和而意不和。一言不和。怒气相加。是则求亲而反疎也。

噎郁
  上。气不通也。下。气变色也。

斗构
  权巧方便。令人暗结冤雠。如两将相敌。兵仗在后。相斗之形。故曰斗构也。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周灵王。庚戌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生於鲁国兖州邹邑。平乡晋昌里。父叔梁纥。母颜氏。至唐七帝玄宗。谥号曰文宣。

谮愬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矣。注曰。浸润者。如水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谮者。毁人之行也。言毁人之行。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愬。与诉同。愬者。愬己之冤也。言愬冤急迫而切。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暴矣。二者难察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照之远。不蔽於近也。

曾参
  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武城人。至孝。孔子因之作孝经。秦之甘茂曰。鲁人与曾参同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母曰。吾子不杀人。织机自若。少倾人又告曾参杀人。母又自若。又一人告之。其母投机杼。下机踰墙而走。臣贤不及曾参。王信臣又不及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投抒矣。秦武王。任使甘茂伐韩。韩侵宜阳之言。

市有虎
  韩子曰。庞共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中有虎。大王曰否。又一人言信乎。王曰否。三人言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共曰。市无虎明矣。三人言城市有虎。王既信矣。而说佞之言。慎勿轻信。愿王察之。王大悦。


  音每。染污也。


  呈也。明也。

文中子
  姓王。名通。字仲淹。洛阳龙门人。没后。门人谥为文中子。隋炀帝时人。西游长安。见帝於太极殿。奏太平十二策。遵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帝大悦曰。得生几晚。下其议於公卿不允。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作东征歌而归。读诗书。正礼乐。修六经。赞易道。九年六经大备。门人自远而至者。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如晦。赵郡李靖。南阳陈元。河东薜守。中山贾琼。太原王珪。清河房玄龄。巨鹿魏征。颕川陈叔达。咸称为师。面南而受王佐之道。及余往来。受道千余人。贾琼问曰。何以息谤。文中子曰。无辩。问如何止怨。曰无争。乃云。闻谤而怒者。谗之囮。见誉而喜者。佞之媒。绝囮去媒。谗佞远矣。囮。音由。鸟之媒也。


  承也。习也。

○懒庵枢
  临安府灵隐寺。懒庵道枢禅师。嗣道场居惠禅师。


  他也。

○四种常住
  钞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谓众僧舍宅什物。树木田园仆畜。米麦等物。以体局当处。不通余界。但得受用。不许分卖。故重云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谓寺中供僧成熟之饮食等物。体具十方。非局本处。善现律云。不打钟食。犯偷盗罪。今诸寺居同食。食既成熟。乃打钟鼓。盖明十方僧。俱有分故也。三者。现前常住者。此有二种。谓一物现前。二僧众现前。但此物。惟施此处现前僧众故也。四者。十方现前常住。谓亡僧之物。施轻体同十方。唯本处现在僧得分故。毗婆沙论云。盗亡僧物。则於谁处得根本罪。答。已作羯磨者。於羯磨众处得。若未作羯磨者。普於一切善诸说法众得。今详分亡僧物。十方来僧。在羯磨数前即得。羯磨后来不得也。

○涅盘
  梵语涅盘。此云灭度。谓除烦恼。度过生死故也。又涅而不生。盘而不灭。不生不灭。故名涅盘。

不作下
  字相。文字空也。句相。语言性空也。闻相。能闻性空也。佛相。能说法人空也。说相。所说之法空也。


  渡人之舟也。


  音娆。喧争也。

噫  恨叹之辞。
  谓此书。有三百篇。所载者。皆诸老嘉言善行。使后学者。则依而行之。泯利欲之心。去人我之见。而造乎道德之域矣。犹恐溺迹名言。故取涅盘。置於卷终。故使拂名言。而明无相之旨也。

●后序
  后。前后也。序。绪也。如茧得绪。绪尽一茧之丝。此书得序。序尽一书之义。

幻居
  南京锺山灵谷寺。定岩禅师之庵名。

坟典
  三皇之书。曰坟。五帝之书。曰典。


  更改。谓经历改易。四十余年也。


  编录文字也。

锓梓
  以刀镂板也。
  音义卷终谨跋以赋云 (较妙云师写本)。
  禅林音义咸抄本  乌焉成马岂堪模  于今雠较锓梨枣  免使人传递写讹
  崇祯乙亥孟春上元日大建书于云栖之净业山房

  禅林宝训音义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