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音义


属庵
  上音祝。值遇也。

条陈
  上。目也。下。设也。谓布列条章。陈设法度。以救末法之弊也。

兢业
  兢兢。戒谨也。履薄氷而惧陷。业业。恐惧也。蹈剑刃而恐伤。

知我
  孔子作春秋。以寓王法。其大要皆天子之事。知孔子者。谓此书之作遏人欲於横流。存天理於既灭。为后世虑至深远也。

罪我
  罪孔子者。以谓无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敢肆。则戚矣。

○杜撰
  上。塞也。下。造也。述也。言不通古法。而自造也。如杜光庭。假佛经。而作道经也。

○方册
  以竹为纸。书载典章。合而成帙。曰方册。

东坡见佛印
  佛印了元禅师。一日与学徒坐次。东坡诣金山。值佛印入室。师云。此间无坐处。坡云。借师四大作禅床。师云。老僧有一问。道得即坐。道不得。即输腰间玉带。坡即解带置案云。请师问。师云。老僧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汝向甚么处坐。坡无语。印召侍者。留下玉带。永镇山门。以衲衣酬之。坡作赋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会当乞食歌姬院。换得云山旧衲衣。

特地
  无故换也。

○决择
  决择深奥。启悟真源。

降欵
  输诚尽敬之貌。

○悬谶
  上。远也。下。将来之事也。达磨大师。得法后。问般若多罗云。当往何国而作佛事。师曰。汝虽得法。未可远行。且止南天。待吾灭后。六十七岁。当往震旦说大法药。直接上根。慎勿远行。衰於日下。又问。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千载之下。有留难否。师曰。汝之所化。获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度后六十七载。彼国有难。水中文布。善自降之。汝至时勿住。彼国唯好有为功德。不见佛理。听吾偈曰。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凄凄暗渡江。日下可怜双像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云。一百五十年。有小难。听吾偈曰。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若有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又曰。却后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偈曰。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谓首句。即道一也。次句。乃石头也。第三句。即南岳让。让乃金鸡县人。第四句。颂马祖。祖是四川什邡县。罗汉寺僧。嗣南岳之法故尔。谓达磨。悬谶石头南岳。为曹洞临济之宗祖也。

密证
  明教曰。密也者。非不言而暗证也。真密也。注。外传信衣。内授密证。乃吾佛祖真实秘密之法也。


  每也。往也。

显微下
  谓妙音幽微。玄宗渊奥。语言文字。有所不能形容矣。故至理绝言。非言可及。虽云道本无言。非言不显。谓真心离相。即诸相而显真心。至理绝言。假微言而昭彰至道也。

抑扬
  纵夺之义。


  音吹。爨也。

雪窦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遂州李氏子。嗣智门光祚禅师。一日示众云。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走。唤不回头怎柰何。

汪洋
  广有之貌。

浑淳
  清浊未分也。

○维摩
  经云。大乘菩萨。入诸淫舍。示欲之过。虽有妻子。常修梵行。

圆觉
  经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乃至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为梵行。此大权圣人示迹利生。而外道邪人。以此诳人。滥膺恭敬。

贪瞋痴
  引取无厌。曰贪。又爱欲也。由爱心计着而发也。怒心之盛曰瞋。又刚烈也。由心气相作而发也。然心属火。气属金。心火转气。金转刚故也。迷惑无知曰痴。又愚昧也。由轻慢恃己而发也。


  离上乾下。

火天大有卦
  所有之大也。火在天上。无物不照。故圣人有大作为。非凡可比也。特为凡夫。兴大慈心。作大利益。遂设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
  防非止恶曰戒。止息诸缘曰定。破惑证真曰慧。此三者。入道之门。泥洹之要。凡为僧者。於此宜尽心焉。

○曲折
  听分付发放也。

拾遗牌
  古者丛林。凡兴佛事。必须挂牌。晓谕大众。今挂拾遗者。类余也。

○小参
  禅门话。早旦升堂曰早参。日晡时念诵曰晚参。随时说法曰小参。普参者。凡圣皆集。缁素咸臻。主法者。以等心应物。垂示万机。令法久住矣。或小参乃家训也。训诲学者之规范也。


  米不精也。

○辩首座
  都府昭觉寺辩禅师。嗣大沩法泰禅师。


  或然之辞。

虫豸
  有足曰虫。无足曰豸。

绳墨
  规矩也。木随绳墨而正直。心随教化而离邪。凡行道德。兴教化。不可须臾忘也。

○筇
  竹杖也。


  音巨。草履也。


  称也。


  恶也。

栗棘蓬
  杨岐示众云。透得金刚圈。吞得栗棘蓬。便与三世诸佛把手共行。历代祖师。共一鼻孔。其或未然。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者也。

○佛智
  庆元府。育王寺。佛智端裕禅师。吴越王之裔也。嗣圆悟勤禅师。

水庵
  临安府净慈。水庵端一禅师。婺州马氏子。嗣佛智裕禅师。南岳下十六世。

冲澹
  上。和也。下。恬静也。


  孤高自如之貌。


  轻苟也。又顾也。

藞苴
  上。郎假切。下。音鲊。中州人。谓蜀人不遵轨辙。曰藞苴。又苴不熟之貌也。

社火
  俗呼会伴也。

○御
  制也。

○迂
  远也。

陵夷
  上。小山也。下。平也。言丘陵溃堕。渐至於地。教化渐废。以类此也。

○径挺
  当机直指。绝无回避。拟议之间。白云千里。

○月堂
  临安府。净慈月堂道昌禅师。潮州宝溪吴氏子。嗣妙湛惠禅师。


  巽上艮下。

风山渐卦
  渐。渐进之义。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裕。注云。二者皆当以渐而进。贤字衍。唐丘志曰。居安虑危。防微杜渐。此古人忧之深。虑之远。而防其未然也。


  卖也。

○尤延之
  姓尤。名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问道於水庵一禅师。

荒逸
  恣情放意。怠惰荒淫。流荡无返也。

○苟简
  苟求声利。简去仁义。

六人
  慈明圆。大愚芝。琅琊觉。谷泉道。法华峰。天胜泰。

○投子
  舒州投子山。义清禅师。嗣水庵一禅师。南岳下十七世也。

九重
  天子之门有九重也。

选德
  乃内宫殿名也。


  仁君即位后。皆称上。乃宋孝宗也。

青出於蓝
  出荀子劝学篇。青色。乃由蓝中之靛。而染之。其色返深於蓝。弟子学不止。而胜於师。乃末胜本也。

如鱼有水
  刘玄德。得武侯。云长。翼德。皆不悦。玄德乃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君请无复言。重孔明。以晓二人也。

紫岩居士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居士。绍兴初。拜封为和国公。问道於圆悟勤禅师。

师资
  师者。人之模范。为人之长。训物之规。资者。助也。助发己身之行业。又师以道传於弟子。弟子资学於师也。

○累卵
  晋灵公。建九层之台。三年不起。有臣荀息。谏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又加九卵在其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其危甚矣。公闻之。遂止也。


  音无。禁止之辞。

宸庭
  即选德殿。乃天子北辰之宫也。


  夸也。

○倜傥
  上音剔。穷而不变也。下音倘。卓异貌。谓雅致慷慨。潇洒无羁也。

岸谷
  岸。露额也。谷。两山间流道。盖胸次冲虚。如高岸空谷。有容川之量。


  以身逐物。曰徇。

殒获
  儒行篇云。不殒获於贫贱。注云。如萚殒而飘零。似禾获而枯槁也。又殒者。如有所坠。获者。如有所割刈也。乃困迫失志之貌。

秀之天宁
  嘉兴府。秀水县。天宁寺也。

○攸司
  所主掌也。

十局头
  今十局。即百丈清规中。两序要也。余不预焉。谓两堂首座。书记。藏主。知客。都管。监寺。副寺。维那。典座也。

翼戴
  上。恭敬也。下。顶戴也。

拳拳
  勤而奉持。

惴惴
  之端切。忧也。


  音奎。斜视也。

屠狯
  宰杀曰屠。杀戮曰狯。又害也。


  合也。

○妙湛
  福州雪峰。妙湛思慧禅师。钱塘俞氏子。嗣法云善本禅师。


  的从也。相称也。

○恳
  至诚求也。

○建炎
  宋高宗年号。

上巳日
  即三月三日也。

锺相
  绍兴五年。洞庭湖贼。锺相作乱。伤残人民。得张俊官兵。锺相败死。不数日客商来往。居民耕植。锺相。号天皇大王。

澧阳
  湖广常德府。澧阳州是也。

文殊导
  常德府。文殊正导禅师。眉州徐氏子。嗣佛鉴勤禅师。十三得度。诣都习唯识论。自以为至得。同学诘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凝然。心识安在。师无对。由是周游江淮。得法后应世。住文殊寺。宋高宗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临灭。嘱三圣因缘。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古今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果至后三月。锺相叛於澧阳。其徒欲与师南奔。师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得避之。俄然贼至。师曰。速然见杀。快汝心意。贼举槊残之。血皆白乳。贼惊骇。引席覆而去。


  音义。果敢也。端也。

至人
  行到之人。又圣人也。

丹棱
  即四川眉州。丹棱县。

○心闻
  台州万年寺。心闻云贲禅师。永嘉人。嗣育王介谌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也。


  撑直视也。


  音获。以刀破物也。


  竹洽切。刺也。

搭滞
  凝止不脱也。言未得彻证。犹有疑碍。今用一锥一札。使其超然。默契本心。不存凡圣。廓落无依。纵横自在而已。

○风穴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钱塘余杭刘氏子。嗣南院惠颙禅师。南岳下七世也。

白丁
  地名。地多小人。风穴隐匿数年。未知孰是。

大梅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襄阳郑氏子。嗣马祖。后隐居於大梅。

悠悠
  优也。寻常游行之人。


  音移。慢也欺也。


  季也。末法之时也。


  偃也。归也。


  音审。况也。

瑰伟
  上。公回切。玉美也。下。音苇。乃奇大也。

○天禧
  宋三帝。真宗年号也。

笼络
  如鸟之在笼。马着羁络。不能脱去。学者溺之。亦犹是也。

宣政
  宋八帝徽宗年号也。

碧岩集
  山名。圆悟禅师。在此作评唱。释雪窦颂古。为碧岩集也。

宁道者
  潭州开福道宁禅师。歙溪汪氏子。嗣五祖演禅师。南岳下十四世。

绍兴
  宋十帝。高宗年号也。

佛日
  即妙喜也。


  音务。奔也。


  音自。浸润也。


  除却也。


  增也。尤甚也。

○拙庵
  庆元府。育王山佛照德光禅师。临江军彭氏子。嗣大慧杲禅师。南岳下十六世。


  顶骨。


  额也。


  颔也。

七处
  两手两足。两眉及顶。

○虞尹文
  姓虞。名尹。字彬文。幼十岁时。善赋诗词。有惊人之语。后孝宗为相。置翘村馆舍。以筵四方贤士。

伊尹
  性伊。名尹。伤中国无贤君。叹斯道不行。隐耕於有莘之野。汤三往聘之。拜为相。

吕望
  东海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钓鱼磻溪之宝鸡县。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者非熊非罴。非虎非彪。霸王之辅。果获姜尚於渭水之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尝云。当有圣人适周。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立为师。封为吕。后佐武王伐纣也。咏曰。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钩。当时未入飞熊兆。几向斜阳叹白头。

阶级
  上。阶梯也。下。次第也。

箕踞
  长伸两足。以两手按两膝上。其形似箕。唐诗云。绿树阴浓足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揵
  所击之物也。锺磬板木鱼等物。凡击之有声者。皆名为揵。

柱石
  汉。田延年。谓霍光曰。将军为国柱石。今谓柱石者。欲撑柱宗门。令法久住也。

芥蒂
  上。音介。下。音瘥。望人豁略曰。幸勿芥蒂。又刺鲠也。鲠者。骨不下咽也。古谓蹇谔直言。为骨鲠也直言难受。如鲠骨留咽也。

○刬
  削也。谓去其疑执。断其情思也。

○可亲下
  三句出孔子家语。儒行篇也。

淫溽
  礼记云。居家不淫。饮食不溽。注。淫。流荡也。恣纵贪味。曰溽也。

干将镆铘
  孝子传云。楚王夫人。夏乘凉抱铁柱感孕。产生一铁块。楚王。令干将造剑。三年乃成双剑。一雌一雄。干将密将雄剑以匿。进雌剑。王秘匣中。尝闻悲鸣。王问群臣。臣曰。剑有雌雄。鸣者忆雄耳。王大怒。干将知罪必死。将剑藏於屋柱中。嘱妻镆铘曰。日出北户。南山有松。松生於石。剑在其中。妻后生男。名眉间赤。年十五岁。问母曰。吾父何在。母述前事。思惟剖柱。果得其剑。欲为父报雠。楚王知之。勑令觅得其人。当厚赏之。眉间赤。遂逃。俄有客曰。子莫非眉间赤否。曰然。客曰。吾甑山人。能为子报父雠。赤曰。父昔无辜。枉被荼毒。君今见惠。当何所须。客曰。当得子头。并剑。赤乃自刎其头。客得其头并剑。进与楚王。王曰大幸。客曰。愿将此头。以油烹之。王遂与头投鼎。烹至三日不烂。客请王视。客以剑挥王头。落於鼎中。二头相啮。客恐眉间赤头不胜。乃自刎头助之。三头相啮。俄顷俱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