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事苑


曹山
  师讳本寂。泉州蒲田黄氏子。生於会昌之世。年十九。於福州灵石山出家。咸通初。访道于洞山。一日。请益洞山。曰。阇梨名甚。师曰。本寂。山曰。向上更道。师曰。不道。山曰。为甚不道。师曰。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密印所证。及受洞山五位诠量。特为丛林标准。后请止抚州曹山。学者云集。至昭宗天复辛酉季夏月夜间。问僧。今是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日。师曰。曹山一生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至明日告寂。年六十有二。谥元证大师。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它。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乃绝知者之听。

四山  别译阿含云。一.老山能坏少壮。二.病山能坏色力。三.死山能坏寿命。四.衰耗山能坏一切荣华富贵。
  又问谏王经。譬如四山四面合之。其中物类如何能免。王曰。如人四大俱坏。有情命可免否。在须臾间不可保也。

秀溪
  在潭州。传灯嗣马祖。此集参见临济者。误矣。

华严
  师讳休静。参洞山知归。留洛浦作维那。尝白椎普请曰。上间般柴。下间鉏地。第一座问。圣僧作甚么。师曰。当堂不正坐。不赴两头机。先住福州东山之华严。闻蚬子和上常日取虾蚬充腹。夜卧於东山白马庙。师异之。因夜潜於庙中。子方归。师把住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子答曰。神前酒台盘。果知其异人也。师后被庄宗之诏。阐化洛京。僧问。大悟人为甚么却迷。曰。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晚游河朔。示灭於平阳。题曰京兆府华严者。乃建塔葬舍利之地。非当日所居。

盐官
  师讳齐安。姓李氏。海门人。出家受具得法於大寂。行道於盐官。当宣宗大中年。无疾而终。谥悟空禅师。

大珠
  师名慧海。生建州朱氏子。从越州大云寺道智出家。晚参大寂。寂为说求佛法因缘。即於言下通悟。执事六载。以道智师年迈。东归侍养。遁迹於所居。尝着顿悟入道要门论。偶传於江西。大寂一见。称之曰。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无所遮障。由是世号大珠和上云。

子胡
  本或作湖。师讳利踪。生澶州。姓周氏。出家受具於幽州之开元寺。游方得法於池阳之南泉。唐文宗开成初。过三衢。大姓翁氏施子湖岩。然师创院。咸通中。赐安国之额。禅衲云萃。尝於中夜遽呼有贼。众纷至。师把住一僧云。维那。捉得也。僧曰。不是某甲。师曰。是即是。只是汝不肯承当。师住山四十余载。至僖宗广明元年无疾而终。年八十一。塔本山。澶。音蝉。

九峰
  师讳道虔。福州候官刘氏子。访道诸方。得法於石霜诸。化徒於筠州之九峰。后住洪州泐潭终焉。谥天觉禅师。塔曰圆寂。

功德天
  如一女人。入於它舍。颜貌伟丽。以好璎珞庄严其身。主人见已。汝字何等。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我所至处。能与七宝具足。主人闻已。心生欢喜。复於门外更有一女。形貌丑陋。主人复问。汝字何等。答曰。我字黑暗。我所住处。所有财宝一切衰耗。主人闻已。即持利刀言。汝若不去。当断汝命。曰。汝甚愚痴。汝舍中者。即是我姊。我常与姊进止共居。汝若驱我。亦当驱彼。功德天言。实是我妹。未曾相离。我常作好。彼常作恶。若爱我者。亦应爱彼。主人即言。若有如是好恶事者。我俱不用。各随意去。见涅盘。

忠国师
  师讳慧忠。得法於曹溪。或问师氏族。则曰。姓冉。鹅州鸿鹤县人。晚因问僧生缘。僧曰。越州诸暨县。师云。我乡人也。方知共为越人也。师居南阳县白崖山党子谷四十年间。分卫聚落。王公慕焉。奏之朝廷。玄宗召居龙兴寺。至肃宗。召入宫。事以师礼。及代宗临御。眷遇如初。师奏请置寺於武当.白岸二山。即师旧隐之地也。至大历十年腊月十九日。右胁累足。怡然长往。诏谥大证禅师。归葬於党子谷。

杉山
  名智坚。尝与归宗.南泉为方外之游。皆兄弟也。

痒和子
  痒和子。即如意也。古谓爪杖。或骨角.竹木刻人手。指爪具焉。柄可三尺许。背脊之痒。手不可及。用以搔爬。如人之意。故以名焉。观古人质朴。刻指爪形。后世以银铜作爪如尺许。阔似云之状。便抓也。见杂录名义。


  当作暮。莫曰切。急取也。

长沙
  师名景岑。初住水西鹿苑。为第一代。既而居无定常。故人呼长沙和上者。即岑也。后因仰山见师曝背於庭下。因问。人人尽有者个。只是用不得。师云。恰请汝用。仰云。作么生用。师蹋倒仰山。山云。直下似个大虫。自此诸方号为岑大虫。

寻思
  石头希迁礼六祖为师。未受具。属祖将示灭。迁曰。和上百年后。希迁当何所依。祖曰。寻思去。及祖顺世。迁每於静处端坐。寂若忘生。第一座问曰。汝师已逝。空坐奚为。迁曰。我禀遗诫。故寻思尔。座曰。汝有师兄行思在青原。汝当依焉。师言甚直。汝自迷尔。迁遂诣静居。即嗣青原之道。

口佉
  当作口呿。丘伽切。张口貌。

黄龙
  师名智颙。嗣前鄂州黄龙诲机禅师。即玄泉之的孙。岩头之远裔。为黄龙第三世。


  徒何切。引也。

永明
  师河中府武氏子。师常看华严经。法眼居临川之崇寿。因造焉。法眼尝问。虚空还具六相也无。师茫然无对。法眼曰。子问吾。与汝道。师如所问。眼曰。空。师顿然显悟。遂礼拜。曰。子作么生会。师曰。空。法眼然之。晚为忠懿王师。为建慧日永明伽蓝。聚徒半千。一日。示众曰。诸上座。佛法显然。因甚么却不会。欲会佛法。问取张三李四。欲会世间法。参取古佛丛林。无事。久立。署慈化定慧应真禅师。

百丈
  师讳怀海。姓王氏。生福州长乐县。幼学三乘。乡里称之。闻马祖唱道於建阳佛迹岭。遂有游方之志。祖一见。异之。马祖上堂示众。以拂子倒垂。手点拂柄三下。珍重下座。师默而有省。三日后。方举似马祖。祖曰。吾何忧矣。师为祖侍者。而有卷席之缘。后於洪州新吴受檀信之请。住大雄山。以其山之高。而得百丈之名。然天下禅林说法住持。命僧职事。立规矩以率其徒。而权舆於师。四方遵守。洋洋日盛。使其道之不废於今日者。师实有力焉。至唐宪宗元和九年示灭。年九十五。穆宗长庆初。谥大智禅师。

中郎
  即东汉中郎将蔡邕。野舍薪。见祖英焦相。

[妳-女+口]
  当作昵。乃倚切。声也。[妳-女+口]。[乞-乙+小]者切。应声。非义。

南泉
  师讳普愿。生郑州新郑县王氏家。得度於大隗山。受戒於嵩岳。学三乘教。修中百门观。后参马祖。豁然知归。一日行益。马祖问。桶里是甚么。师曰。者老汉合取口。休作与么语话。祖然之。德宗贞元间。隐於池州之南泉不下三十载。文宗大和初。宣城廉使陆亘慕师之道。请下南泉。自此道驾诸方。即马祖之高弟。八年腊月二十五日示寂。年八十有七。块。五罪切。

陆亘
  字景山。吴郡人。官至宣歙观察使。加御史大夫。大和年九月。先南泉数月而卒。年七十一。

双陆
  博戏也。如樗蒲.雉卢是也。

骰子
  上音头。传齿也。

[口*琶][口*琶]
  正作吧。音巴。大口貌。

赵州
  师讳从谂。姓郝氏。曹州郝乡人。作沙弥时。造南泉之室。颕拔不群。南泉待之异於流辈。一日。问。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那知是道。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大虚廓然。岂可强是非邪。师既领旨。却往嵩岳。请戒而归。晚游河朔。被檀越之请。唱道於赵州之观音。一日。真定帅王公镕访师。师坐而问曰。会么。王曰。不会。师曰。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公益加敬仰。至唐昭宗乾宁未年仲冬二日右胁示寂。谥真际大师。

大王
  即镇帅王镕也。镕祖王庭凑。本回鹘种族。穆宗时据河朔。称留后。至镕封赵王。唐室中兴。至明宗朝。为大将王德明所杀。至於赤族。所谓见赵州之赵王也。

道吾  师讳圆智。豫章海昏张氏子。得度於乡里。闻道於药山。后住潭州道吾。至唐文宗大和之末。将欲示灭。召众曰。吾当西迈。理无东移。卒年六十七。然道吾有二。襄州关南道吾和上。因闻巫者乐神入道。尝作乐道歌.一钵歌。盛行於世。
  予尝读赞宁高僧传且曰。前蜀王氏伪乾德初。有小军吏陈公。娶高中令骈诸孙女。若人持不杀二十余年。后在蜀为男婚娶。礼须屠宰。高初不欲。亲戚言。自己持戒。行礼酒筵。将何以娱宾也。依违之际。遂多庖割。俄未浃旬。得疾颇异。口但慌言。已而三宿还稣。述冥间之事。初被黑衣使者追摄。入岐府城隍庙。庙神峨冠大袖。与金甲武士晤坐。使者领高见神。武士言语纷纭让高破戒。仍扼腕骂曰。吾护戒神也。为汝二十年食寝不遑。岂期忽起杀心。顿亏戒检。命虽未尽。罪亦颇深。须送冥司惩其故犯。城隍神问高曰。汝更修何善。追赎过尤乎。高常诵上生经。其数已多。于时懵然都无记忆。恐惧之间。白曰。诵得自在和上三伤歌.道吾和上一钵歌。遂合掌向神厉声而念。神与武士耸耳擎拳立听。颜色渐怡。及卒章。神皆涕泣。乃谓高曰。且归人间。宜切营善。拜辞未毕。飒然起坐。备陈厥事。
  乃知禅宗唱道歌颂明於所证法门。诵之者幽显获福。不可忽也。师印记於道常禅师。后凡示众。必戴莲花笠。披襕衫。执简吹笛。口称鲁三郎。此法名道吾者也。今潭州道吾。因山而名焉。

佛桑花
  [乾-乞+余]叶如桑。花房如桐。长寸余。似重台莲。其色浅红。故得佛桑之名。见酉阳难俎。

疎山
  师讳光仁。参洞山。有时誉。晚住临川疎山。迁化之日。作偈曰。我路碧空外。白云无处闲。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师尝着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传於世。洞山会中称矮师叔者是矣。

马大师
  师讳道一。生汉州什仿。姓马氏。生而奇伟。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有轮相。出家於罗汉寺。受具於渝州。唐玄宗开元中。结侣游衡湘。让和上一见而独异之。然亦应般若多罗之谶。所谓金鸡解衔一粒米。供养十方罗汉僧是也。又六祖谓南岳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去。生一马驹子。踏杀天下人。师道行江西。时人称之为马祖。师自建阳之佛迹岭迁临川。及赣上。其游化不常。至代宗大历中。至洪都开元。连帅路嗣恭敬受宗旨。禅学辐凑。说法无量。至德宗贞元四年。登建昌石门山。谓侍者曰。吾没后。当托质兹地。卒年八十。后门人得舍利。归葬於泐潭山。敕谥大寂禅师。王莽改郡守曰连师。见西汉书。赣。水名。音绀。

麻谷
  师名宝彻。住麻谷山。

三角
  名总印。住三角山。


  徒结切。高也。

石霜
  师讳庆诸。卢陵新淦陈氏子。事师於洪井之西山。受具於嵩岳。学毗尼法。寻游方至大沩。充米头。一日。簸精於米寮。沩山曰。施主物。莫抛撒。师应之。沩山於地上拾得一粒。云。者个是甚么。师无语。山又曰。莫欺者一粒。千粒万粒从者一粒生。师曰。未审者一粒从甚么处生。山大笑。归谓众曰。米里有虫。后得旨於道吾。方年三十五。值会昌沙汰。托身於[仁-二+刘]阳陶家坊。人不之识。洞山价访而得之。辟居石霜山。实道吾之的嗣。师居山二十年中。众盈五百。而长坐不卧者多矣。世谓枯木众云。唐僖宗光启三年示疾而终。年八十有二。敕谥普会大师。淦。古暗切。

径山
  师名洪諲。嗣沩山之道。为径山第三世。时石霜会中有许州全明上座。尚气自若。众号为明半面。尝曰。闻径山道行江浙。门庭切似石霜。若果然。即为执园务。不尔。掀倒禅床。未晚。遂先问石霜一毫等缘。石霜如录对次。持此语往问径山。山对如所录。明遂留径山。执粗务者三载。见径山三祖实录。予尝看传灯。即与此缘差异。

拔萃
  萃。音悴。孟子。拔乎其萃。出乎其类。

蟭螟
  音焦冥。细虫。江浦之间有么虫。曰蟭螟。集於蚊睫而弗相触。栖宿往来而蚊未之觉。以言其细也。

大巅
  本作颠。未详名氏。参石头迁。迁问以心法。言下领旨。后辞往潮州。隐居灵山。学者慕焉。予尝读韩退之与孟简书。且曰。潮州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因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窃观韩公之言大颠。趣向可尚矣。

水空
  嗣石头。即大颠之兄弟也。

清化
  师讳全付。生长洲之昆山。幼随父作商於豫章。过清平。愿从出家。具戒。游方至仰山。礼南塔光涌和上。一言契理。寻游庐陵安福。邑宰命居应国禅林。学徒甚盛。名达于上。赐清化之额。钱氏文穆王辟云峰山。别建精舍。迎之居焉。因以清化为名。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华表挂颈木鹤飞。至忠献王。赐以椹袍。固辞。因改赐禅衲及纯一禅师号。至晋开运间示灭。寿六十六。

韶山
  师名寰普。谥无畏禅师。

去遵
  近前把住。它本无此四字。

尉迟
  尝读尉迟公传。而且无金牙弧矢之说。亦未详於何而作此言。尉。音郁。尉迟本虏复姓。

宵内
  本作霄路。

雀儿
  本作鹊儿。

鲁般
  音班。般输也。

玉漏
  当作玉耧。谓耧犂也。耕人用耧。所以布子种。禅录所谓看耧打耧。正谓是也。魏略曰。皇甫阴为燩煌太守。民不晓耕种。因教民作耧犂。省力过半。然耧乃陆种之具。南人多不识之。故详出焉。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