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清规证义记


  皇后千秋

  遇 皇后千秋日。(客堂隔宿)挂念诵牌。(诵金刚经一日。仍如常仪。正日早课前祝  圣已。维那白云)今某月某日。恭逢 皇后千秋令节。谨集僧众。登殿讽诵。所萃良因。敬祝 皇后懿算千秋。伏愿。八方天神来密佑。更资遐算助我  皇。仰劳大众。同念金刚无量寿云云。(与前)  圣节仪同。
  证义曰 皇后母仪天下。助我  皇共致太平。故丛林有千秋之祝。称扬 淑德。求佛冥加。臣僧之义。所当然矣。

  受  敕奉  旨

  凡 朝廷  旨临山。先差能执六人。(即监院。知客。衣钵等)预备 龙亭。出寺五里迎接。时至。住持领众山门外。两边立定。不得参差失仪。殿上设香案。鸣钟鼓。候  旨到。齐跪俯伏  旨过。一齐起立。随后。 龙亭供奉殿中。众僧於殿前丹墀。两序排定。(知客高声呼云)  皇恩御诏临山。大众顶礼三拜  万岁。拜已。一齐俯伏。书记捧  诏。向东边高立。宣读毕。仍供  龙亭。住持至亭前。拈香三拜已。再同众僧谢  恩九拜。问讯已。齐鸣法器。及大钟鼓。诵南无无量寿佛。捧  诏登  御书楼。藏供已。维那收佛号。(随举赞云)  天龙圣主。护世周全。  皇恩深重莫名言。奉报在心田。众僧虔虔。顶戴  万德诠。
  南无吉祥王菩萨摩诃萨。(三称。众向上问讯。各回本处)住持陪官(见下住持章说)或当日。或隔宿。住持上堂谢  恩祝厘。
  证义曰。受  敕奉  旨。如  降香  赐衣  赐号  赐诗文  诏升座等。并附祝厘者。皆谢  恩祝  圣故。按元大德七年八月二日。护持圣旨到山。住持元叟端禅师。领众望阙谢恩罢。上堂云。平生抱愚拙。心意安林丘。盘陀一片石。松下聊优游。回鸾五色诏。瞥尔来岩幽。天恩浃肌骨。浅薄将何酬。愿君为尧舜。愿臣为伊周。金枝与玉叶。光耀千千秋。万民赡秔稌。四海销戈矛。竺仙正法眼。如水常东流。又明太祖皇帝。赐元极顶禅师紫衣。师谢恩上堂云。内使传宣出紫宸。赐衣何幸及微臣。金襕照耀天人喜。白[迭*毛]鲜明雨露新。光宠山林同佛日。暖除霜雪布阳春。余生受用流传远。万岁宗门沐至仁。

  景命四斋

  月旦。月望。初八。念三。名景命四斋日。隔宿客堂挂讽经牌。(朔望诵梵网。遵佛敕也。初八念三诵仁王。护国裕民也)正日早课先祝  圣。(维那白云。某月日良辰。某省府县寺。住持传法臣僧。谨集僧众。恭趋宝殿。讽诵秘典。称扬圣号。所萃宏因。祝延  今上皇帝圣寿万安。仰劳大众。同念金刚无量寿护国仁王菩萨摩诃萨云云)课毕。住持说小参。朔望粥后。斋堂集众。诵(四分戒本)。饭后诵(梵网。仪详下布萨条)行堂师先於案上。中供一佛。香烛齐备。两边桌上。备律本鱼磬等。候开小静。鸣钟三下。侍者传炉。众集。展具拜已。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住持拜毕登座。两序亦挨次撩衣而坐。维那鸣磬开经乃至诵竟回向。下座。众展具三拜。各回本处。若值冬月在禅堂内者免诵。侍寮收诵戒牌。初八念三诵仁王般若同此。又古规。朔望日早粥二板后。斋堂用普茶。宣规约。今禅宗权开非时食戒。普茶移在晚二板。见下住持章朔望条说(即此朔望诵戒。亦禅宗之权宜所开。若依律制。当於黑白月之尽日为正。又古规。每日斋粥二时下堂僧众登殿。维那举无量寿咒三遍。回向祝延  圣寿。又每月。有四斋日。六斋日。十斋日。每年正五九为善月。俱念诵祝圣。於每日早课。至心经毕。赐大祝延赞)。
  证义曰。四斋称景命者。始於隋开皇三年。诏天下正五九。并四斋日。各寺建祈祷道场。不得杀生命。取藏经中有毗沙门天王。每岁巡按四大部洲。正五九月。治南洲。故禁屠宰。而唐之藩镇。每上任。必犒士卒。须大烹宰。故以正五九不上官。为禁杀也。今误为忌者非。即四斋念诵。亦遵佛教敕。令人解义。照自心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非但为诵经释愆报 恩也。噫。念诵释愆报 恩。虽未解义。犹存其礼。今有绝弃不行。违背甚矣。按续高僧传。及云栖崇行录。释僧云者。住宝明寺。以讲演着名。四月十五日。临诵戒时。白众云。戒乃人人诵得。何劳数闻。可令一僧竖义。使后进开悟。众无敢抗。遂废诵戒。七月十五日众集。忽失云所在。四出追觅。乃於古冢中得之。流血被体。问其故。则云有猛士执大刀。厉声呵云。僧云。尔何人斯。敢废诵戒。妄充竖义。即以刀刽我身。痛毒难忍。因扶掖还寺。竭诚忏悔。经於十年。至心尽敬。依式诵戒。临终之日。异香来迎。欣然而逝。时咸嘉其即世惩革云。云栖莲池云。今时尚经论。而轻戒律。二千年来。半月诵戒。无复有举行者。予不揣。与废坠於山中。人犹未之信也。果报炳然。於云公有征。愿览者思之。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一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二

    唐洪州百丈山沙门 怀海 集编
    清古杭真寂寺苾刍 仪润 说义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阅

  报恩章第二

  述曰。礼重祭祀。所以报恩酬德。而一切恩中。 国恩为最。钦惟 盛朝崇佛。爰及僧伦。所以体恤之者。极至  圣圣相承。罔或有间。释子追慕。其容已乎。 国忌之规。所以立也。至若诸天。有护法之恩。於是有斋天之规。日月有照临之恩。於是有护日护月之规。檀越有信施之恩。於是有祈晴。祈雨。遣蝗之规。凡此皆报恩也。又有兼求恩者。则祈祷韦陀是也。以天尊。现天身而护法。愿力宏深。有感斯应。故南山赞云。韦陀将军。最多洪护。若见魔属。惑乱比邱。则凄惶奔赴。应时剪除。可谓善於形容天尊护法之心矣。今丛林中。凡遇灾难等事。祈祷韦陀。无不灵应。知求恩。自知报恩。故以附於报恩一章。灶神以大众饮食所赖。本为五祀之一。故殿於卷末也。

  国忌佛事

  逢 本朝。   先圣忌辰。(即  宾天日。又称升遐)隔宿。客堂挂牌。(牌云)某日恭逢   (某)皇帝升天忌辰。早课。大众师。齐诣大殿。讽楞严咒念佛。伏愿   圣心垂鉴。 佛日增辉。
  ○(用黄纸写)   (某)皇帝圣位。供大殿佛前。设香花灯烛。果供几筵。正日早课。僧众云集烧香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课诵如常。是日大殿。设坛讽金刚经。知客请住持拈香。上供时。住持上香。上茶汤。念诵毕。维那回向云。某州某寺。住持传法(臣)僧某甲。於今某月某日。恭遇   (某)皇帝圣忌之辰。谨集僧众。讽诵经咒。所萃殊利。谨伸回向。伏愿   神游八极。乘云车风马逍遥。   位证中天。受玉殿琼楼快乐。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举赞)敬维   先主。护法周全。葵忱倾向莫名言。奉报在心田。众志虔虔。唱诵利   先天。 奈麻升天界菩萨摩诃萨(三称)。
  证义曰。此   先帝。陟天道场。理合举行。

  供天(若但供天。客堂预日。挂供天诸师牌。若兼经忏。即忏牌加五鼓供天。预晚严净发符)

  凡供天法事。预日。知客於法堂。命香灯师。打扫洁净。及张挂幢旛灯彩。庄严供具等事。堂正中上首。设高座。供佛法僧三牌位。次于左右两傍。铺设香案。桌围供器。奉供 光明会上。侍从诸人。及三界司事神祇等。四十六牌位。亦罗列香花。灯烛等事。次于丹墀下中间。设天仙位。供物俱同。凡供菜面饭。俱要丰盛如法。切不可用生冷不可食物。反招不恭过愆。如是齐备。前一日晚。止静后。鸣鼓三下。知客通知维那等齐集。次请斋主拈香。众师严净已。即发符牒。预达诸天。仪如常式。但加结末(赞云)光明会上。护法诸天。日月星斗曜人间。持国赐安然。供奉心虔。福寿永绵绵。 南无登云路菩萨摩诃萨(三称各回)。
  ○次日五更。忏师洁躬祇候。法堂灯烛供献俱备。知客鸣鼓三下。领众师齐集。知客请斋主拈香。余事载科仪兹不赘。科仪有详略二种。详本别行。略载禅门日诵。唯四十九牌位式。列左。 奈摩中天教主。本师释迦牟尼文佛。(牌中)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过去宝华功德海琉璃金山照明佛。宝胜佛。无垢炽宝光明王相佛。金焰光明佛。金百光明照藏佛。金山实盖佛。金花焰光相佛。大炬佛。宝相佛。(共十四佛。写作一个牌位。上中)奈摩金光明海。微妙法炬。最胜经王。(上左)奈摩光明会上。诸大菩萨。信相菩萨。金光明菩萨。金藏菩萨。常悲菩萨。法上菩萨。(共六位写作一个牌位。上右)婆婆界主。号令独尊。大梵天王。并诸眷属之位。(左一。以下每位末。俱添并诸眷属之位六个字)地居世主。忉利中王。帝释尊天。(左二)东方护世。乾达婆主。持国天王。(左三)南方护世。鸠盘茶主。增长天王。(左四)西方护世。大龙王主。广目天王。(左五)北方护世。大药叉主。多闻天王。(左六)亲伏怨魔。誓为力士。金刚密迹尊天。(左七)特尊之主。居色顶天。摩酰首罗尊天。(左八)二十八部。统领鬼神。散脂大将尊天。(左九)能与总持。大智慧聚。大辩才尊天。(左十)随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尊天。(左十一)殷忧四部。外护三洲。韦驮天将尊天。(左十二)增长出生。证明功德。坚牢地神尊天。(左十三)觉场垂荫。因果互严。菩提树神尊天。(左十四)生诸鬼王。保护男女。鬼子母神尊天。(左十五)行日月前。救兵戈难。摩利支尊天。(左十六)百明利生。千光破暗。日宫太阳尊天。(左十七)星主宿王。清凉照夜。月宫太阴尊天。(左十八)秘藏法宝。主执群龙。娑竭罗王尊天。(左十九)掌幽冥权。为地狱主。阎摩罗王尊天。(左二十)五岳居东。泰山府君。天齐仁元尊神。(左二十一)铁围两山。十八狱主。十殿冥王尊神。(左二十二)空神。地神。昼神。夜神。一切护身诸神等众。(左二十三)无色四空。非非想处。无所有处。识处。空处。诸大天王。(右一)色界四禅。五那含天。色究竟。善现。善见。无热。无烦。诸大天王。(右二)色界四禅。外道所居。无想天王。(右三)色界四禅。居凡夫位。广果。福生。无云天上。诸大天王。(右四)色界三禅。遍净。无量净。少净。诸大天王。(右五)色界二禅。光音。无量光。少光。诸大天王。(右六)色界初禅。天主大梵。次及梵辅。梵众。诸位天王。(右七)欲色之间。示为波旬。五帝大魔。及诸魔天。(右八)欲界居顶。他化大自在天王。(右九)欲界居次。恒受化乐。自在天王。(右十)欲界居中。兜率陀天。知足天王。(右十一)欲界空居。夜摩天王。(右十二)居须弥顶。四方各八。三十二大天王。(右十三)居须弥腰。四方四部。诸天天子。(右十四)因本空居。应世吉凶。诸星宿天。(右十五)须弥山下。如次三级。常憍天。持鬘天。坚首天。诸天天子。(右十六)光明会上。迹示八部。紧那罗王。迦楼罗王。摩睺罗伽王等。一切神王。(右十七)光明会上。迹掌器界。尼连河神。主雨大神。大饮食神。风水诸神。火神等神。(右十八)东西两土。十八伽蓝。本寺伽蓝。护法圣众。(右十九)天干地支。六十太岁。十二宫神。诸大星君。(右二十)值年太岁。本命宫曹。业道冥官。一切星君。(右二十一)某省省主。某府府主。某县县主。城隍尊神。(右二十二)当山土地正神。某坊土地正神。(即斋主所住土地。右廿三)凡供天法仪。略如日诵本中。常仪行之。兹备疏式云。伏以灵山会上。受 如来付嘱之音。摩竭场中。证世主妙严之品。群生有赖。三界高居幸蒙降临。希垂朗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大清国省府县都图土地 祠下居住。奉 佛修斋供天。为祈保何事云云。(略书意旨二语)信 (某甲)。(或有司为请主。或乡宦。或士庶。各具名姓) 是日稽首拈香。至心皈命 光明会主。释迦文佛。金光会上。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权实圣贤。金莲座下。恭通情者。伏为何事云云(详书所求心愿) 特选今月某日。敬陈簠簋之清斋。遍奉权舆之 天主。望垂 天恩。俯纳下诚。伏愿 佛心哀愍。天德宏敷。随本愿以施恩。示感应之如响。人心克一。天听斯聪。大显威神。用资法化。 右疏恭奏 三宝诸天。速疾垂恩。无任惶悚激切之至。 年月日。 某某具疏。
  证义曰。金光明经。藏有三译。一。北凉。昙无谶译。四卷。即今流通本。二。隋僧宝贵。与天竺志德合入。有八卷。三。唐僧。义净译。十卷。文义周足。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今之供天。但宗北译。供二十诸天。太略矣。此有四十九位。乃并宗三译足见古规。详细甚妙。今摘录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八卷。大辩才天女品偈一段。以证古规。经云。我今皆召请。佛之声闻众。皆愿速来至。成就我求心。所求真实语。皆愿无虚诳。上从色究竟。及以净居天。大梵及梵辅。一切梵王众。乃至遍三千。索诃世界主。并及诸眷属。我今皆召请。唯愿降慈悲。哀怜同摄受。他化自在天。及以乐变化。睹史多天众。慈氏当成佛。夜摩诸天众。及三十三天。四天王众天。一切诸天众。地水火风神。依妙高山住。七海三神众。所有诸眷属。满财及五顶。日月诸星辰。如是诸天众。令世间安隐。期等诸天神。不乐作罪业。敬礼鬼子母。及最小爱儿。龙天药叉众。乾达阿苏罗。及以紧那罗。莫呼洛伽等。我以世尊力。悉皆申召请。据此经文。当依此古规备供。方能感通也。后之高贤。其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