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百丈清规证义记
百丈清规证义记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此偈乃广陈忏悔。若时促。仍用大经四句。见下正范。诚敬则四句消除。不诚则纵广难忏)。
第七问遮难
(和尚鸣尺云)。
汝今既已忏悔往愆竟。当遵善生经。先问七种遮难。然后与汝受戒。有无实答。勿得覆隐。
第一。汝曾盗现前僧物否(若无。当答无。若有当答有。下皆准此)。
第二。汝曾於六亲男女中行淫否。
第三。汝曾污破僧尼梵行否。
第四。汝曾於父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第五。汝曾於母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第六。汝曾於师长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第七。汝曾杀害发菩提心众生否。
第八授归戒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汝於现生之中。既无七种遮难。身心皎洁。道器完美。我可以为汝。先授三归发体。次宣五戒令持。所言三归者。萨婆多律论云。以三宝为所归。欲得救护。不得侵凌故。归依佛者。归依法身。谓一切智。无学功德。五分所成也。归依法者。归於自他净处。谓断欲离欲。灭谛涅盘也。归依僧者。归於第一义僧。谓良佑福田。声闻学无学功德也。而此三宝。真净德用。能清净三业。能障闭三涂。能破除三障。能不漏三有。能超越三界。能趋证三乘。所以佛法。以斯三归为本。通发一切戒品。成就一切功德故。汝当以殷重慈护心。遍缘法界情非情境。於所缘境上。誓断一切修恶。誓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若果能发如是广大上品心。其所受者。是上品三归五戒。今正是汝受三归。感发戒体之时。汝当至诚运想。缘境发心。随我语受。先称自己名(称已。待和尚说一句毕。引礼教新戒随说一句。不得参差快接)。
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 尽形寿归依法 尽形寿归依僧 (如是三番皈依。三叩首毕) (和尚鸣尺云)。
上来三归。正是纳体。更加三结。谓之羯磨。汝当至心。随我语道。(向下结文。待和尚说一句。新戒随说一句。准善生经。说毕一叩首佛法僧。各三遍)。
我(某甲)归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自在天魔等。归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慈愍故。
我(某甲)归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典籍。归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愍故)我(某甲)归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邪众。归依清净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愍故。
(次正宣戒相 和尚鸣尺云)。
我已为汝。结显三归竟。汝已得五戒之体。再为宣五戒之相。而令汝识相守持。谨护其体称自己名。(称已)。
第一不杀生 第二不偷盗 第三不邪淫 第四不妄语 第五不饮酒
是优婆室戒。汝尽形寿能持否。答 能持(如是三宣戒相。三叩首已。再总结一问答)。
善男子。此五戒是诸戒之根本。入道之阶梯。趋解脱门。证菩提果。始从不杀。乃至第五不饮酒。汝能具足持否。(答)能具足持。
第九发愿
(和尚鸣尺云)。
阿含经云。受五戒已。当教发愿。良以行愿相资。福慧方成。犹如宝车。若无其轮。终难运载。是故我今教汝。汝随我语观想 三宝。恭对佛前。志心发愿。称自己名。(称已即云) 我(某甲)志心发愿。 愿此五戒功德。 不堕三涂八难。 持此功德。 惠施法界一切众生。 皆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 花开见佛。 得闻佛乘。 蒙佛授记。 还入娑婆。 化导有情。 俱生净土。 永离诸苦。 上品上生(待和尚说一句。新戒随一句。如是三番。三叩首)。
第十诫嘱回向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由汝宿植德本。今遇良缘。而於五浊恶世。得生正信人家。归依三宝。受持五戒。谨慎爱护。不可违犯。如骊龙护珠。牦牛爱尾。如守护堤塘。勿令渗漏。防御城堑。勿使毁缺。若犯斯五中前四重者。譬如死尸。大海不纳。破戒之人。戒海不容。更不得受沙弥十戒。比邱具戒。菩萨大戒。以根本破坏故。善法难生故。汝今能一一守持否。(答)能如法守持。(和尚云)既能如法守持者。来朝僧中。为汝剃发。自火宅而拔至清凉。从迷途而接归正道 (和尚鸣尺。起座。合掌。回向云)。
以此授戒功德。布周沙界。大众同音。念佛回向(念佛号数百声)。
(引礼呼受戒者。礼谢三拜。起立一傍) (维那师举回向) (大众齐声同和)。
授戒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和尚下座礼佛毕。回向偈竟。二引礼前行。受戒者次之。送和尚归方丈。礼仪如常。复至座前。拜谢引礼已。徐各还本所△知客师领新戒。到祖师前礼拜。及一切尊长比邱等。俱应作礼而毕。又律中女人出家。请尼师说五戒十戒。维那。引礼。俱尼师。正范中善男子改善女人。沙弥下添一尼字)。
四。十支正范
(分十)。
第一。通白敷座
(已上授优婆塞五戒。此下剃发。授沙弥十戒。期有前后。法作二时。是以别立科目。便於设座集众。若遇余缘。与夫时促。只可一日者。亦须别寅午二时△彼求剃发者。次日晨朝。先至维那。及引礼师所三拜。起立。合掌白云)。
我(某甲)昨承诸师引导。得入近事之名位。五戒已登。欲脱居家之俗仪。十戒未进。今复恳请。再施方便。令(某甲)须发剃落。僧相早成。佩德无涯。终身荷感。
(维那师云)。
善男子。律已楷定。法当次第。我今为汝。择处敷座。鸣椎集僧。恭请和尚。临座证盟。与汝剃发授戒。汝闻犍椎声时。以俟作办。
(彼复一拜而却。维那即同引礼。择处敷座。或於露地。或在法堂。或就方丈。命净人洒扫净洁。其所敷座。如前设仪中明)。
第二集众请师
(彼求度者。闻犍椎声。持缦五七二衣及钵。随所依剃发师。与众俱集已。维那将彼所持衣钵。置之圣僧座右。戒刀净瓶。安於和尚座上。洗发盆器。一一备之)。
(维那师云)。
善男子。法座已敷。大众已集。汝当至中向上。恭谨作观。一心顶礼。
十方三宝。三拜。以求慈悲摄受(彼拜讫。又云)。
向东圣僧座前。顶礼三拜。以求证盟(彼拜讫。又云)。
向左右现前。云集大僧。各礼三拜(彼拜讫。又云)。
汝於一傍立定。其为剃发师者。出众执香。往诣方丈。迎请和尚。
(二引礼鸣手磬前行。执香者随次。入室。礼仪如常。和尚受请。出室。至座前。二引礼近佛座前。左右对列。执香者在前侧立。和尚展具礼佛三拜毕起具。至圣僧座前。展具三拜毕。侍者起具。和尚升座。拈香。维那举。众同和)。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三称)(引礼师云)。
执香者。近佛座前。(到已)长跪。上香。(插香已)复位。居中。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 起具。 向东圣僧座前。(到已)展具。闻磬声。作礼三拜。(拜讫)起具。向西和尚座前。(到已)展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拜讫)起具。复归本位(却退於左班而立)。
第三遣求度者出
(维那师云)。
善男子。今者和尚升座。海众云臻。将秉羯磨。和僧作法。汝且出。至见处不闻处立。待呼召时。方可入众。
(彼度者至中一拜而起一引礼导於见处不闻处立定。引礼复还众中。听僧羯磨。此遵律制。名曰不现前羯磨法)。
第四和僧羯磨
(和尚鸣尺云)。
僧集否。(维那答云僧已集)和合否。(答云和合)未受大戒人出否。(答云已出)不来诸比邱。说欲来。(若无说欲者。答云。无。若有者。彼受欲比邱。即答云。有。出众向上一拜。长跪。合掌。说云)(大德僧听某甲)比邱。我受彼欲。彼如法。
(僧事。与欲羯磨 座上和尚答云。善 彼应云。尔。一叩而起。却还本位) (所谓欲者。欲。即急事。不能随众。故托人代说。某甲欲有事)。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与剃发羯磨)今此众中。谁能羯磨。(其羯磨师。於众中合掌。答云 我某甲比邱堪能)长老既能。出众秉白。
(羯磨之制。坐则俱坐。立则俱立。若羯磨者立。听者坐。若听者立。羯磨者坐。皆犯非法。羯磨不成。行卧亦尔。是以和尚。问知有羯磨人。应起立而听。其羯磨者。出众向中。三拜起立。合掌作白云)。
大德僧听。彼(某甲)欲求(某甲)比邱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剃发。白如是。作白成否。(现前大僧。合掌齐答云)成。
(羯磨师如是白竟於中向上一拜而起。复归原位。其为剃发师者。闻僧忍可。允听剃度。即当出众。向中对佛座。展具三拜。复向东西二座。各三拜。起具。退立本位)。
第五召求度者入
(僧和作法竟。维那移步向外。对求度者。招手召云)。
善男子汝来。(彼随召而来至一傍立定)适间秉白羯磨。僧皆忍听。可令汝於僧伽蓝中剃发。汝应至中向上。(至中已)近佛座前。至诚长跪。拈香三瓣。恳祷十方三宝。慈悲庇佑。
(彼近前长跪。拈香。维那举香赞。大众合掌齐和。引礼呼彼起立。转下居中。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
佛生西域。教法流东。奥旨深谈物我空。因信出樊笼君亲允同。遭际实难逢。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毕。香赞竟。呼云)长跪 合掌。
(次正请师)(维那师云)。
夫凡心。即圣证之体。唯觉乃知。幻躯。为载道之器。非修莫任。汝今。既具信出家。乐修梵行者。理应乞求明师依[涌/心]慈范。今为汝恭请(某)堂上。(某)和尚。为汝作证盟剃发受戒本师。而况此师精严毗尼。善训后学。汝当端秉一心。随我伸请。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称自己名。(称已)其余言词。皆随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今请大德。为证盟剃发受戒本师。愿大德为我作证盟剃发受戒本师。我依大德故。得剃发受戒。慈愍故(三请。三叩首。末遍称大慈愍故)。
第六开导(文出古坛仪)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今汝殷勤三请。可以为汝。作证盟剃发受戒本师。所有语言。汝当谛听。原夫心源湛寂。法海渊深。迷之者。永劫沉沦。悟之者。当处解脱。欲传妙道。无越出家。放旷喻如虚空。清净同如皎月。修行缘具。道果非遥。始从克念之功。毕证无为之地。所以大觉世尊。舍金轮之宝位。子夜踰城。脱珍御之龙衣。青山断发。容鹊巢於顶上。挂珠网於眉间。修寂灭而证真常。断尘劳而成正觉。三世诸佛。不说在家成道。历代祖师。阿谁行染度人。所以佛佛授手。祖祖传心。不染世缘。方成法器。故得天魔倾伏。外道归降。上酬四重之恩。下济群生之苦。所谓。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真是报恩者。出家之后。礼越常情。不拜君王。不拜父母。汝今可离我座。想念君亲恩德。专精拜辞。然此一拜谓之最后拜也。
第七辞谢君亲
(引礼师云)。
善男子。一拜而起。随我诣南北位前。先以世俗之礼。辞谢君亲。次以出世之仪。归投佛教。
(一引礼。导彼求度者。至北位前立。呼云)。
善男子。汝可端身望北。存想国王水土深恩。至诚鞠躬。作礼四拜 (彼四拜毕。复导至南位前立。呼云)。
善男子。汝可端身向南。注念父母生成厚德。至诚鞠躬。作礼四拜 (彼四拜毕。复导至正中而立。呼云)。
善男子。汝已辞谢君王。拜别父母。归投三宝。为佛弟子。应端身合掌。至诚作观。闻磬声。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九拜 (彼九拜毕。复至和尚座前立。引礼皈本位已。呼云)。
善男子。向和尚座前。闻磬声。至诚作礼三拜。长跪。合掌。
第八剃发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斯时诸缘皆具。众僧同庆。我今离座。先以甘露灌汝之顶。令汝心地清凉。烦恼不侵。次以戒刀。断汝之发。令汝情尘永灭。梵行增长。此乃旷劫多生之善因。非今朝偶尔之侥俸。汝当愈加深信。生大欢喜。
(和尚手携净瓶。离座。至求度者前。用前瓶水。以指三滴其顶已。一侍者接和尚净瓶。一侍者取座上戒刀奉和尚。尚接刀在手。举偈祝之。大众接和)。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无常 弃俗趣泥洹 希有难思议
(此偈出古仪中) (和尚举偈祝竟。以刀过与求 度者捧之。和尚复坐 维那师云)。
善男子。今座上和尚。以刀付汝。汝当一拜而起。至汝剃发师前。双膝着地。两手捧刀。求师剃度(拜起。至剃发师前已 引礼师云)。
一拜。长跪。奉刀与汝师。所有乞词。恐汝未能。我今教汝。随我言道。(不必作梵。但直说明了)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今求大德。为剃发阿阇黎。愿大德为我作剃发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出家。慈愍故(三乞。三叩首)(剃发师云)。
善男子。待我先礼。
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及东西座已。与汝剃度。汝且起一傍。以水洗发 (彼起洗发。其师礼中佛座。及东西二座。各三拜毕。长跪和尚座前。合掌白云)。
今承和尚主座开导。灌顶证盟。我比丘(某甲)。正为(某甲)剃发。(和尚答云)善哉。如法。(其师答云)尔(一拜而起。转下至中。居左而立。其求度者。洗发已。手捧发板。长跪师前。师当以彼顶中少许发。绾一小髻。举刀从下。周旋剃上。维那师举净发偈。每句举已。大众接和)。
剃除须发 当愿众生 远离烦恼 究竟寂灭。
唵 悉殿都 漫多啰 跋陀耶 娑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