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警策注(宋守遂)

续藏经 沩山警策注
 宋 守遂注
注沩山警策序

    左朝奉大夫新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张铢撰
  自六祖而下有五派。沩仰居其一。惜乎其后不得其传。然其法则传万世而无弊。不以人为存亡。沩山之警策是。以夫警策之行於世尚矣。学者每患其辞虽显而其义则难穷。字有舛错而久未能辨。不有宗师大匠安能发扬其义而校正其舛错乎。大洪净岩禅师禅学冠世。每因暇日游戏笔砚。己未安居因学者请益。遂为之注解。其义坦然明白。字之舛错者又从而校正之。晚学后进有所矜式。俾沩山二百年湮没之迹一旦光辉着见。因以传无穷而施罔极。固不韪欤。门人史德贤欲镂板以广其传。余嘉其志輙为之序而冠于篇首。绍兴九年十二月旦日谨序。

  

  沩山警策注

  沩山警策
  大洪嗣祖沙门 守遂 注
  沩山大圆禅师
  师讳灵佑。初参百丈大智禅师。侍立夜深。丈云拨炉中火看。师拨云炉中无火。丈自起深拨乃得一星火。夹起云。你道无。者个是什么。师因此悟入。丈令司马头陀选得沩山堪建道场。因谓众曰。若有人道得一转语便去住沩山。乃指净瓶问云。若唤作净瓶则触。若不唤作净瓶则背。时华林为首座。云不可唤作木[木*突]。丈不肯。时师为典座。丈乃问师。师踢倒净瓶。丈云首座输却山子了也。师居沩山。建沩仰一宗。道传天下。乃作警策。警其未悟。策其未进者也。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
  身为苦本。故先标之。令悟妄本。方可进道。此业系两字从最初一念不觉心动。谓之业相。次为转相。后为现相。乃三细相也。由现相而生境界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造业相。业系苦相。为六粗相。前五犹可对治。此末后苦相系缚众生不可对治。此身既由三细六粗无明种习而成。岂免形质负累。
  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由禀识妄想。故於父母赤白中受身。假乳哺洗濯饮食衣服众缘得存。佛云。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也。
  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
  内四大地水火风。其性各异。
  无常老病。不与人期。
  四大五蕴念念生灭。
  朝存夕亡。剎那异世。
  剎那是极促之时分。
  譬如春霜晓露。倐忽即无。
  无常之相须臾变灭。
  岸树井藤。岂能长久。
  危脆不久。亦复如是。
  念念迅速。一剎那间。
  如四大力士同时各发一箭射於四方。又有一人同时收得此四箭。时名一剎那。
  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
  自章初至此过。叙在家出家妄身妄世。无常迅速过患如此。警策令悟。不可空度光阴。自此以下唯叙出家者因由。各令思察。
  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
  亲缘皆弃乃反常合道。
  不能安国治邦。
  辞父母割亲缘。又不能竭节奉公致君泽民。当为何事。
  家业顿捐继嗣。
  绝嗣为不孝。出家弘道。真大孝也。
  缅离乡党。剃发禀师。
  顿舍世缘。断其情爱。禀师剃发。行古佛之大道。同古佛之相仪。
  内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诤之德。
  履践出家之功德。要须内外相符。
  逈脱尘世。冀期出离。
  志存出离尘世。方合出家深旨。
  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
  自谓是比丘。则我相现前可验。
  檀越所须。吃用常住。
  不蚕而衣。不耕而食。
  不解忖思来处。
  比丘受食当作五观。想彼来处。计功多少。古德观一粒米经七十三遍功夫。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证罗汉已方合全应供。余皆名缺应供也。
  谓言法尔合供。
  妄计情执。宁忖己非。
  吃了聚头喧喧。但说人间杂话。
  出家志求无为大道。不研佛语佛意。反徇世谛喧哗。自何乃已下。忘本乖志也。
  然则一期趂乐。不知乐是苦因。
  世谛之乐尽为苦本。虚受信施负债何疑。衔铁负鞍犹是轻轻之报。
  曩劫徇尘。未尝返省。
  旷劫徇尘背觉。何尝暂自回光。
  时光淹没。岁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浓厚。
  世利所惑。未省回光。
  动经年载。不拟弃离。
  恋着处所不知过患。
  积聚滋多。保持幻质。
  唯保幻妄之质。违背清净法身。
  导师有勑戒勖比丘。进道严身三常不足。
  佛遗教经。一云当自摩头以舍饰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二云受人饮食当如服药。於好於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三云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谓衣食睡眠知是三事不可恣情取足也。
  人多於此。耽味不休。
  味谓味着。
  日往月来。飒然白首。
  古云。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后学未闻旨趣。
  出家旨趣。
  应须博问先知。
  不可守愚自是。
  将谓出家。贵求衣食。
  出家者为无为法。私情愚见反谓求衣食尔。
  佛先制律。启创发蒙。
  启发蒙昧。
  轨则威仪。
  有威可敬有仪可则。
  净如冰雪。
  不同外道杂戒皆不清净。
  止持作犯。束敛初心。
  摄律仪戒。止恶为持。作恶为犯。摄善法戒。止善为犯。作善为持。
  微细条章。革诸猥弊。
  五篇七聚。性戒遮戒。佛成道十二年后方乃制律。阿难问佛因何十二年前不制戒。佛言。如世补衣。衣若未破补则招谤。吾亦如是。因事立戒云。
  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
  毗尼。律学也。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律学尚昧了义。深旨安可通达耶。
  可惜一生空过。后悔难追。
  少不努力。老无所成。悔之於后。复何益哉。
  教理未尝措怀。玄道无因契悟。
  圣教理趣尚未留心。玄妙之道若为契悟。
  及至年高臈长。空腹高心。不肯亲附良朋。唯知倨傲。
  有年无德。护短饰非。无明习成。傲然自大。
  未谙法律。戢敛全无。
  不亲良朋焉知法律。三业四仪动乖律制。
  或大语高声。出言无度。
  戢敛全无。身业也。大语高声。语业也。
  不敬上中下座。婆罗门聚会无殊。
  不敬。意业也。准律有上中下次。佛制先受戒者为先。后受戒者为后。外道则不然。自此已下展转警其过失。
  椀钵作声。食毕先起。
  椀是唐言。钵是梵语。具云钵多罗。此方云应量器。若作声则饿鬼咽中火起。
  去就乖角。僧体全无。
  僧。具足梵语云僧伽耶。此云众和合。理事和合为僧体。去就既不法。何僧体之有耶。
  起坐忪(音中)诸动他心念。
  忪诸心神不宁之谓。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不存[此/且][此/且]轨则小小威仪。将何束敛后昆。新学无因仿效。
  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
  才相觉察。便言我是山僧。
  人我贡高。欺压后学。
  未闻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
  行解无取。世谛纯熟。
  如斯之见。盖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
  贪财曰饕。贪食曰餮。
  荏苒人间。遂成疎野。
  荏苒尘俗岂识清闲。
  不觉躘蹱老朽。触事面墙。
  躘蹱。行不进貌。面墙。一无所知。
  后学咨询。无言接引。
  自己智慧不明。将何开发晚进。
  纵有谈说。不涉典章。
  孟浪臆说。取笑傍观。
  或被轻言。便责后生无礼。
  不省己非。更责他过。
  瞋心忿起。言语该人。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三毒既纵於凡情。四实宁思於佛语。
  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晓夕思忖。心里恛惶。
  众苦逼迫恛惶怖忧。
  前路茫茫。未知何往。
  妄宰幻身。曷悟真归。
  从兹始知悔过。临渴掘井奚为。
  纵然悔过知非。功行何由得办。
  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过咎已彰。悔之何补。
  临行挥霍。
  苦无定力。甘伏死门。
  怕怖慞惶。
  无善可恃。无德可怙。
  縠穿雀飞。识心随业。
  七贤女经云。雀来入瓶中。以縠覆其口。縠穿雀飞去。识心随业走。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
  善恶业力。皆因妄识为主。力强者牵之。无自由分。
  心绪多端。重处偏坠。
  六道四生。随情想而受报。
  无常杀鬼。念念不停。
  生时即有灭。不为愚者说。
  命不可延。
  古云。无常若也黄昏至。更不留君到一更。
  时不可待。
  勿谓今日不学有明日。今年不学有明年。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人天三有。应未免之。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如是受身。非论劫数。
  如汲井轮互为高下。
  感伤叹讶。哀哉切心。
  沩山悲伤未悟如此情切。
  岂可缄言。递相警策。
  众生轮回苦趣。怀宝迷邦。既为善知识。安可缄默而不启发耶。
  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
  像法之季。乃佛灭后二千年间。是造警策时。今又二百余年。圣时愈远矣。
  佛法生疎。人多懈怠。
  根机皆劣。岂可比况佛正法之时。
  略伸管见。以晓后来。
  沩山谦辞谓如管窥天之见。以晓喻后学尔。
  若不蠲矜。诚难轮逭。
  若不蠲除矜伐前来过患。则实难逃逭於业报苦轮也。永嘉云。蠲矜怠慢。不顾形骸。专秘至道者。可谓契神方寸欤。自此下别叙决志出家之本意。参访知识亲近师友发明大事因缘。暨履践一代时教佛语心宗。要须行解相应。续佛慧命之始末也。
  夫出家者。发足超方。心形异俗。
  独步大方。心超物哀。
  绍隆圣种。震摄魔军。
  志齐古佛。力降众魔。
  用报四恩。
  佛恩。国王恩。父母恩。施主恩。
  拔济三有。
  欲有。色有。无色有。乃三界众生也。
  若不如此。滥厕僧伦。
  反此则皆为混滥。非释子也。
  言行荒疎。虚沾信施。
  信施本为福田。荒疎则彼此无益。
  昔年行处。寸步不移。
  古云。但改旧时行履处。莫改旧时人。
  恍惚一生。将何凭恃。
  恍惚如梦未觉。何功行而可凭。
  况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观。
  相貌可观。非容易所致也。
  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
  今生因是前生种。未来果是今世修。
  便拟端然拱手。不贵寸阴。
  古人重寸阴轻尺璧。
  事业不勤。功果无因克就。
  古佛经三无数劫。发四洪誓愿。历修万行。福慧两严。纤瑕障尽。片善无遗。方证佛果。岂可具足凡夫不勤戒定慧学而欲希求无上大果耶。
  岂可一生空过。抑亦来业无裨。
  非惟自悞一生。亦乃来生靡托。
  辞亲决志披缁。意欲等超何所。
  出家本志。当为何事。
  晓夕思忖。岂可迁延过时。
  退步反思。闻健进学。
  心期佛法栋梁。用作后来龟镜。
  勇志慕佛法之栋梁。乘范作后学之龟镜。龟知未来祸福。镜验现在妍[娟-月+虫]。
  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应。
  虽有志愿而行解未充。故云未也。
  出言须涉於典章。
  言不干典。非君子所谈。
  谈说乃傍於稽古。
  语是心苗。岂恣[离-蹂+月]臆孟浪之说无稽之言乎。
  形仪挺特。
  形端表正。
  意气高闲。
  川有珠则川媚。人蕴道则高闲。
  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於耳目。
  佛问阿难。善知识为几梵行。阿难云半梵行。佛言。不然。善知识者为全梵行。又古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於未闻。
  开发未闻。警悟迷倒。皆道伴之力也。
  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父母能生色身。不能令出离恶道。惟善知识成立法身。开真正知见。入圣超凡。生成恩德岂可忽哉。
  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善友道伴滋润善根。其利叵量。
  狎习恶者长恶知见。晓夕造恶。即目交报。
  狎近非友随邪逐恶。冒犯王法。人所恶贱。
  殁后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恶友熏习造作非理。生遭王法。死入阿鼻。
  忠言逆耳。岂不铭心者哉。
  苦口忠言必须逆耳。闻当改过。铭刻於心。
  便能澡心育德。晦迹韬名。
  澡其心而心净。育其德而德充。隐晦其迹而和光同尘。韬藏虚名而去华务实。
  蕴素精神。喧嚣止绝。
  养性憺怕。清闲绝虑。此下先叙参学。次叙穷教。
  若欲参禅学道。顿超方便之门。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心契玄津。
  心无缘异。
  研几精妙。
  研究诸法。穷彻精妙。
  决择深奥。
  探赜索隐。决择幽微。
  启悟真源。
  开悟真谛之渊源。
  博问先知。
  不可居暗室而守愚迷。当博学问而资定慧。
  亲近善友。
  善财南询诸友。一生参学事毕。古云。明正为南。方尽南矣。益我为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圆。入一尘而一心静。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此可谓亲近善友也。书云。於吾善者吾亦善之。於吾恶者吾亦恶之。况释子乎。
  此宗难得其妙。切须子细用心。
  此心地法门若得之於心。则伊兰作栴檀之树。若失之於旨。则甘露乃蒺藜之园。岂容易粗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