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曹洞五位显诀
曹洞五位显诀
兼中到 黑白已前休作造 须明露柱未生 儿 莫认狂辞途[跳-兆+若]走
都颂
偏中归正极幽玄 正去偏来理事全 须知正位非言说 朕兆依俙属有缘 兼至去来兴妙有 到兼何更逐言诠 出没岂能说世界 荡荡无依鸟道玄
大阳楷五位答问
大阳楷禅师因僧问如何是正位。师云。言前不布彩。一句是非前。如何是偏位。师云。万仞峰前卓五彩。如何是正中偏。师云。夜半不须问户牖。暗中谁辨往来源。如何是偏中正。师云。天晓便藏无影木。依俙兆象露云遮。如何是兼中到。师云。他家自有通心在。曲新终不落今时。
道吾真五位答问
道吾真因僧问如何是正中来。答云皎洁乾坤震地雷。如何是正中偏。曰诸子投来见大仙。如何是偏中正。曰万水千山明似镜。如何是兼中至。曰施设纵横无所畏。如何是兼中到。曰黑白来分已前过。
则之禅师五位颂
正中偏 日下朝南斗 东山水上行 闰年 时候晚 天晓报三更
偏中正 头角初彰现 谁寻异路行 将军 堂上老 卧听凯歌声
正中来 切忌当头语 高深玉殿开 旧时 行李处 宿雨长莓苔
兼中至 自古知音少 而今莫问渠 口方 眉剔起 闭却五天书
兼中到 觌面无阿曲 清风触袖寒 花开 枝木上 着意大家看
天童觉和尚颂
正中偏 霁碧星河冷浸乾 半夜木童敲月 户 暗中惊破玉人眠
偏中正 海云依约神山顶 归人鬓变白垂 丝 羞对秦台寒照影
正中来 月夜长鲲蜕甲开 大背磨天振云 羽 翔游鸟道类难说
兼中至 觌面不须相忌讳 风化无伤的意 玄 光中有路天然异
兼中到 斗柄横斜天未晓 鹤梦初醒露气 寒 旧巢飞出云松倒
又小参。僧问如何是正中偏。师云天共白云晓。如何是偏中正。师云水和明月流。如何是正中来。师云。莫道鲲鲸无羽翼。今日亲从鸟道回。如何是偏中至。师云。当机不回互。觌面无后先。如何是兼中到。师云。宝殿无人不侍立。不种梧桐免凤来。五位已蒙师指示。向上还更有事也无。师云有。如何是向上事。师云。乍可截舌。谁敢当头。
妙喜示众
妙喜示众云。又有一种以偏正回互为宗旨。以黑白圈儿作五位形相。以全黑圈儿为威音那畔父母未生空劫已前混沌未分事。谓之正位。以二分黑一分白圈儿为正中偏。却来白处说黑底。又不得犯着黑字。犯着黑字即触讳矣。更引洞山颂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谓能回互只言三更。三更是黑。初夜是黑。月明前是黑。不言黑而言三更初夜月明前。是能回互不触讳。以两分白一分黑圈儿为偏中正。却来黑处说白底。而不得犯着白底消息。颂云。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不言明与白而言失晓与古镜。是能回互明与白字而不触讳。盖失晓是暗中之明。古镜亦是暗中之明。老婆头白不说白而言老婆。白在其中矣。能回互白字故也。又说正中来。颂云。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或云出[蒺-矢+生]埃。谓凡有言句皆无中唱出。便自挟妙了也。无不从正位中来。或明或暗或至或到。皆挟挟通宗。凡一位皆具此五事。如掌之五指。无少无剩。兼中至。谓兼黑兼白兼偏兼正而至。何谓至。如人归家未到而至。别业乃在途为人边事。亦能回互。妙在体前。兼中到。谓兼前四位。皆挟妙而归正位。谓之折合归来炭里坐。是亦说黑处而回互黑字。不道黑而言炭或者。又谓曹山有言。正位者皆空界也。一向无物。偏位者即色界也。内有种种诸杂万像。兼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即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无正无偏。故云虚玄要道无着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须是审详辨明当体。又说五位皆三字成句。偏正上下回互不犯中。中即正位也。说理说事教有明文。教外单传直指之道果如是否。若果如是。讨甚好曹山邪。只是口传心授底葛藤。既不如是。且古人意毕竟作么生。妙喜为你下个注脚。也要诸方捡点。不见汾阳道。面目现前壹任拣取。故净名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又首楞严云。汝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古人一言半句虽是垂慈。皆在未屙已前着到。 金师子云。正位.偏位.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据上所说。各有善巧之。
元真长老拣
补曰。此拣已被曹山所斥。然今人未知始末。抑亦不无长处。故古本亦并录之。要辨得失尔。
正位却偏。亦圆两意。为问家未生曰偏。恁么时无人触拨。是两意曰圆。亦云主中主也。如云岩云。独脱物外。起众圣之前。
偏位虽偏有两意。是语中无语。才有言语是偏。虽偏为语中无语。不触是两意。亦云客中主也。如问鲁祖出息不依众缘。入息不居蕴界而住。此意如何。祖云。有一人无出入息在。此答显语中异语也。又为问家偏故。答即当位。故云圆矣。
或有正位中来者。无语中有语。问如何是祖师意。云待特牛生儿即向你说。又云。阇梨未问时某甲却记得。阇梨才问着某甲忘却。此无语中有语。此语虽主家语。亦宾主共用。亦云主中主。问。某甲拟问。道不得如何。云我亦道不得。此主客具足。如洞山问云岩。未有阴界时还道得不无。岩云你今还有否。此语为无语中有语也。
或有偏位中来者。有语中无语。问如何是玄旨。云如死人舌。又问什么物恁么来。云说似一物即不中。此宾主共用。亦云客中主。又有功勋语中无语。问十二时中将何奉献。云无物。又如问洞山。先圣如今什么处去也。师云绝追游处去。此答话中似功勋边来。故云有语中无语。其实非功勋也。此语独来。故云偏也。或有相兼带来者。这里不迷始得。问光境俱亡复是何物。云圆碣碣地。若临时拣得出。亦唤作客中辨主。亦有别因缘相兼带来者。不定凡是正位中来。及论偏位中来。兼带来语中虽有主中主。客中主。亲疎有殊。亦属偏位。亦是傍语。若临时索唤来紧者。抽之归本位。又百丈云。离却咽喉唇吻道将一句来。学人道不得请师道。师云。我不辞向你道。恐后人欺我儿孙。云岩云师今还有否。师云丧我儿孙了也。又如问洞山。承和尚说刮骨禅。请和尚四方八面刮。云勿刮处。云和尚幸是好手为什么刮不得。师云你还听道世医拱手。此为问家兼带。故答即当头直现其事。是以问答俱不触着。故云相兼带来也。
大约而言。问答两家语势相报皆不出两意焉。俱问语有粗细。答有浅深。所以洞山先师於非句中强以言也。此为对缘设欺妙旨。欲使后进之辈除疑遣惑识邪辨正。知宾主次第。达偏正之两端矣。
宝箧论(新补)
四明山大方广圆觉寺 自然 述
夫五位者。洞山大师於接物中曲所标也。但属言教大约不出此五位焉。或微妙旨也。升洞山之堂。入洞山之室者。唯曹山矣。大师知其应数。是释天之灵。乃付以五位颂。曹山以宝之。尺璧寸金非羡也已。曲为后学引先德旨教以证之。曹山一人审之谛之。余皆混执一隅。涉其意想矣。吾曹明哲之友可谛详之矣。如其阘茸之者。随稳便说。拂席而起者五千。大师不制。此乃退亦佳也。此宗趣一一日月下罕遇一人耳。未参后学叨亲至友。乃遥承先人示训。每见滥会此意者各生根解。亦常痛於心髓。不能已已。略尽大要。目之为五位宝箧论云耳。
正中偏者。为主中主也。但不涉缘。宛转不相触。事上道得。如黑白未分时辨取。得主中主也。非宾中主也。宾中主为对缘无语中有语。是正中偏也。就偏辨得唤作主中主也。所以圆也皆是傍这物转。妙含其理。不相触也。所以大师颂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明月前。曹山释云。黑白未分时。辨得则不涉缘会。只如黑白已分时辨得。不是主中主。则涉缘是宾中主也。唤作客中辨主。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妍。曹山拣云。此句虽近。不相似。为主中主。不对缘故。相似则对。是客中主。虽对缘则不同功也。如云岩云。独脱物外。岂众圣之前。如未有众圣之前。岂非黑白未分例也灼然。曹山云。甚谛之。亦如黑豆未生芽时也。此例甚多。略举大纲。
补曰。凡此论中屡言事上者。谓正中妙挟事也。
偏中正者。此明涉缘不同功勋。为从语中辨得无言语底。所以却圆。虽涉门头不同从外入也。为从一言下便明得。虽小涉缘不同诸缘也。如白衣拜相则是诸缘。此假今日下断送则涉缘玄妙。大师云。如王索宝器。一锤下便断痕缝始得。又还假第二锤否。云先斩自身然后诛九族。且合作么生。石霜曰。一日生下一日王。亦云一拨当假一言拨。你之时是属缘。所以唤作缘便拨着了。直过那边承当得岂属缘耶。所以却圆。如王宫生太子。生下便在王宫。且不从外入。如一锤下断痕缝。当假一锤之时。是涉缘断痕缝然后岂属功也。然且不得认着这个。非王本有之器。故如王宫生下太子。虽是王种。未是王故。大师颂曰。偏中正。失晓老婆至还认影。此岂非认着这个也。盖涉缘是自今日悟。王宫太子不可便称王。一锤便断痕缝。不可认作王本有之器也。一体两义也。盖时节不同耳。非亲得洞山玄旨者。余其涉卜度意想尔。如问大师如何是佛。答曰非佛。佛是缘。为问处从缘故。故亦从缘向你道非佛。断送你过那边去。有一般汉向舌头上解。唤作以楔出楔。虽除得个佛。又争柰非佛何。不可先师云如是便休也。不可只空区名句也。如一锤下便须断痕缝始得。不可以楔出楔也。这边向你道非佛。拨你向那边。那边且合作么生承当。大难大难。奉劝吾曹后学切须子细。莫如盲驴信脚。须向总未有十方一切诸佛与尽法界众生已前会。此处若妙得会。自有语话分。终无不解语。佛不用学闲言闲句。先德云。但知心是佛。何处佛不解语。
正位中来者。为语势从事上来也。唤作无语中有语。但傍这个转不相触也。正位者盖是一切诸佛及法界有情皆从此位流出。犹如众沤生於海水也。为对缘故曲标正位也。若不对缘且唤作什么。法身佛犹属缘。为变异故。南泉云。唤作如如早是变也。须向异类中行。问曹山如何是异。云。我若向你道。驴年得异么。又云。异中不合类。他与么道还涉缘否。又云黑豆未生芽时。药山云。我有一句子未曾向人说。道吾云相随来也。为语中妙叶事来。故云相随来也。雪峰云你入门时共你商量了也。国师云何不早问老僧。此例甚多。不能广引。奉劝吾曹后学第一谛明正位。须向未有法身佛已前。未有虚空已前。未有真如法界已前。体取法身是光。摩诃般若是光。无量寿是光。一切含灵与金刚体悉是光。且是个什么光。光未发时作么生会。光光尽属缘。若不对缘。正位何举。犹如空中钉撅。虽然如是。作家不可无语也。故洞山颂曰。正中来。无中至断舌才。但属缘尽是尘埃。作家但傍这里有语妙挟才。则得不伤也。伤则断舌。不语则如被生埋也。审之。
补曰。生埋事盖用慕魄太子因缘。见岂函本经。
偏中至者。为语中妙含至理。得不伤故。亦是宾中主。正中偏是主中主。偏中正是宾中主。正位中来是独脱来也。不论宾主耳。偏中至亦独从偏中妙叶不相触也。作家相见如两刃相向。剑刃上安立性命。不相触也。个中不是好手便是丧命。所以作家相见不可无语。故颂曰。偏中至。两刃至冲天志。为语来势不随偏故中含无语。分明满口道。不生痕朕故无缝罅。从者边过那边。故亦云语中无语也。如石霜云三只骰子抛不落。涌泉云无人得渠危。又云不挂寸丝。石霜云他无出入息。仰山云两口无一舌。此例甚多。
兼带来者。不涉偏正二途。此位似玄路中而无玄路也。盖是语势全不立的虚空相似。呈之不着。为至妙也。如药山见遵布衲洗佛乃问曰。者个从你洗。还洗得那个么。曰把将那个来。师乃休。又药山带刀。道吾问背后底是什么。山蓦口研。又问今日供养罗汉还来也无。答曰你每日噇什么等是其类也。此例甚多。唤作兼带全无的的。只如者个物还的的么。若也的的则属物类也。古人云。千般比不得。万物况不成。然虽如此。不得一向不的的。所以洞山颂曰。兼中到。不落至炭里坐。且毕竟有人得此妙否。还待的的否。细详之。无令卜度堕於意思也。
大凡语势亦不可一向执一隅。如待特牛生儿了我即向你道。又如空中鸟道。此不可以五位中辨。乃是玄学路来也。不同龟毛兔角者。盖是古谈。者个物如是。妙之最妙也。不同虚空又不同水中月也。盖别是一格妙谈。而教中举喻。摩尼珠在天即清。在人即浊。若以五色裹之则作五色。若置水中则作水色。体非五色。此盖古人通会个物性。 如傅大士云。未曾暂有。全体现前。虽乃现前。难追难访。又如当今世尊悟道偈云。因星得悟。悟后非星。不随於物。不是无星。物体妙尔。若向此辈明得渐可拨入正位也。大凡今人文字事处见。只解寻苗。不解从根辨。只如承根得活。则青黄有异。花卉多端。如佛果般若涅拌法身等类。至於生死烦恼有情无情等。色色不同。乃至言教布义深浅。若解向根下觑得。则苗无不晓也。如蜀中和尚云。我若一向举唱宗乘。稠岭内路须荒。此谈正位也。然后学者讳唤作正位。盖为不向根下会。只一向从苗作玄学会耳。如石霜云。斥其心意。忌说见听。至於法身佛是见听。此拨后进入正位也。只如离见听合到什么处。岑大士云。三世诸佛共尽法界众生。是摩诃般若光也。光未生时作么生委。此乃从根下摆撼也。如此彻人日月下其数几许也。若非彻明即大难也。奉劝吾曹直须子细研决。须作师子吼。莫作野干鸣。奉嘱奉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