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御制拣魔辨异录
御制拣魔辨异录
魔忍曰。云门於衲子。淘铸圣凡情见。尽净不留丝忽。是故嗣其法者七十余人。临生死若门开相似。率多坐脱。德山密。洞山初。香山远。巴陵鉴四老其超类者也。
世人情见炽然。业缘轮转。爱河涌地。慢阜撑天。甘五浊而冥行。处重昏而罔觉。憎欣反覆。贪畏回环。就中欣而贪者莫过於生。畏而憎者莫过於死。祖佛杨叶止啼。苦涂断乳。为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俾其从空无我得真如性。亦是先以欲钩牵。后令成佛智耳。本无生死。又说甚生死。文殊问庵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曰。生以不生生为生义。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是为生义。殊曰。死以何为义。女曰。死以不死死为死义。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是为死义。魔忍谓云门弟子临生死若门开相似。率多坐脱。以为奇特。以此归功云门钳锤之妙。埋没云门不少。云门弟子七十余人。岂皆於地水火风四缘。自得有所离散。而不能随其所宜者耶。生。昼也。死。夜也。虽贪生怖死永堕轮回之者。到此地位。那一个不门开相似。不了生死。而曰临生死若门开相似。以为奇特。若奇特者。临昼夜若门开相似。亦奇特耶。天王悟临终时。叫苦苦。又云。阎罗王来取我也。院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师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古德慈悲。留此因缘垂示后人。照天照地。乃犹向饥时吃饭倦时睡处。作奇特商量。痴云黮黮。慧日朦朦。有甚了期。不见洞山价临行。因众恋慕。复开目示训。并令营斋。众故延之。七日而斋始成。价亦随斋。乃云。此斋可名愚痴矣。夫恋慕者。众生相也。於坐脱生奇特想者。外道见也。众生许吃愚痴斋。外道则愚痴斋亦不得吃。昔南方禅客道。此身即有生灭。心性无始以来未曾生灭。身生灭者。如龙换骨。蛇蜕皮。人出故宅。南阳忠斥之曰。若然者。与彼先尼外道无有差别。古德明训灼然。何得了不契悟。流浪生死。於此粗浅见处。尚不分明。何得妄谈宗旨哉。
魔忍曰。予在万峰。参云门折足公案有省。作颂曰。石处[目*掌]睛也大奇。梦中翻转髓和皮。这回月向泉根出。照见云门跛阿师。余门人利根。见而惊曰。奇字不可。请易之。余曰。何谓也。曰和尚最怪人说奇特元妙。余笑曰。不虚你先见和尚也。嗟乎。先师禁学者奇特解会。使人畏惮如此。因提济上元要。遂以元妙诬之。无乃精鉴未至耶。
魔忍弟子利根。畏法藏平生恶人言奇特。而谓魔忍偈中奇字不可用。魔忍举以为法藏并未说元说妙证。且谓密云之辟。乃属冤诬。所为欲盖弥彰者。夫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奇即是常。常即是奇。奇与常皆属法相边事。与清净妙觉有何交涉。清净妙觉中。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今法藏畏奇特元妙如是。必将以平常浅易为归耶。舍奇特元妙而取平常浅易。亦是失心。况又实以奇特元妙魔魅学人。而勒令不许说奇特元妙。则非止奇特元妙之谬说。直是机械变诈之奸谋矣。且此正可以识其切中所忌内惭於心而恶闻人言。实则有何益处。诈者必愚。如是如是。乃魔忍转取以为并未说元说妙之证。譬如哺糟啜醨。醉舞僛僛。载叫载呶。曰我平生禁酒甚严。而人犹谓我酒狂耶。其为可笑。何以异是。且所作云门折足颂。何尝窥见睦州云门丝毫许。而自夸有省。石虎撑睛也大奇。梦中翻转髓和皮。为着语曰。夜梦不祥。题门大吉。这回月向泉根出。照见云门跛阿师。为着语曰。一个眼花。终身见鬼。
魔忍曰。睦州尊宿。黄檗嫡子也。识滹沱於陆沉之中。接韶阳於门臼之内。可谓克振家声矣。而生平接人。多用言句。辟书曰。临济三度问法。黄檗只痛棒三顿。故济出世。惟以棒喝接人。是之谓。的骨。信斯言也。是睦州不得在的骨之例耶。且云门既折足於睦州。则当时时推门损人之足。肖其形似可也。何乃斤麻疋布之语。雪峰闻而喜之。雪峰亦於德峤棒下如桶底脱又不专用德峤之棒而立三句。如近代之论。则睦州雪峰云门三大老。俱不得为克肖之子矣。昔俱胝和尚凡有问话。但竖一指。自曰我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有童子效之。俱胝潜利刀断童子指。夫五家纲宗。即俱胝之利刀也。今无论棒喝言诠。真者如角。似者如毛。不以宗旨。乌能尽斩其臂哉。
密云谓临济惟以棒喝接人。故为黄檗的骨。盖言临济所谓三元三要四喝四宾主等。皆属门庭施设。学者不可於此着相分别。剜肉成疮耳。今魔忍遂谓睦州平生接人多用言句。岂便不是嫡骨。雪峰於德峤棒下透脱。而立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三句。何尝专一用棒。以此刻责密云。其口头固滑利矣。奈破妄语戒何。棒喝言句。是同是异。於此未明。无怪言句是言句。棒喝是棒喝。且棒喝亦非棒喝。言句亦非言句矣。密云接人。亦何尝不用言句。若不用者。即今所称临济出世惟以棒喝接人云云者。又是什么。可不谓之言句耶。睦州雪峰平生接人处。渠乃作言句会那。即如所为雪峰三句。何以便不是棒喝。只今即与一棒。岂不函盖乾坤。再与一棒。岂不截断众流。复与一棒。岂不随波逐浪。魔忍作么生分别。若分别者。早被东海鲤鱼鳞甲里带过新罗国去也。俱胝断指因缘。正是密云证佐。若以密云之棒。作童子竖指观。而以纲宗比俱胝断指者。则正伊所为云门既折足於睦州。则当时时推门损人之足者也。凡三元三要四喝四宾主等。皆是推门断指一般。偶尔成文。适逢其会。今执之以为宗旨。何异时时推门损人之足。时时袖刀断人之指耶。若云此异於彼。则是以断人指足为重。而以断人慧命为轻矣。
魔忍曰。雪峰禅师有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云门生平用此接人。如风驰电转。自非透明大法死尽全心者。难为凑泊。盖自家立地处不漏丝发。故应机垂手。不期然而然。余出峡时。过夔门江边。有数堆乱石。传云诸葛孔明所遗阵图。今不知书者。但以为乱石。即知书者。亦不过曰阵图而已。既不远出生入死之门擒纵变化之数。图安所用哉。
雪峰三句。与临济四喝。同是门庭施设。雪峰鼻孔。那许从三句中摸着。魔忍於此眩转荧惑。谓非透明大法死尽全心者不能凑泊。既死尽全心。又凑泊这野孤涎作么。若有一法可得。雪峰即是弄泥团汉。何得以透明大法涂污雪峰。纵饶不受天下老和尚舌头瞒。於行解尚无交涉在。何况遇三元三要。即被三元三要转。遇四喝四宾主。即被四喝四宾主转。遇三句。又被三句转。平生受临济舌头瞒不了。又被雪峰瞒自饮狂药而狂。又复以狂药饮人。诚何苦耶。正如俗儒不知八阵为何物。见说天地风云龙蛇鸟虎。便道风云附天。蛇虎附地。龙与鸟在天地之中。作种种依文起义。不知天地风云龙蛇鸟虎。不过如今之镶黄正黄等八旗旗色。用以为军营之志别耳。虽名天地风云龙蛇鸟虎。而与天地风云龙蛇鸟虎八者了无交涉也。魔忍自谓曾过夔峡。见武候阵图。而叹不知书者以为乱石。其知书者亦止以为阵图。无人知其出生入死擒纵变化之妙。以比宗旨实有出生入死擒纵变化。如武侯八阵图者。非极粗一棒可以了事。此正魔忍自具供招。承认谤大般若罪业处。正法眼藏中。岂以出生入死擒纵变化为究竟也。只缘不知宗匠为人。俱是如语实语。即其门庭施设。亦是如语实语。其不可近傍处。皆由学人自将得来。擒者汝自擒。纵者汝自纵。种种变化。皆在汝边。本分中有何丝毫许交涉。若先自办个出生入死擒纵变化之机。以待学人之来。岂不自先失心。如何为人。如此而曰为人。有何利益。只是与人舌战耳。且凡物之圆而转者。皆必无根。若有根如毫发许。则从其毫发许之根处。便不成圆。而此根如毫发许不断。亦便不能转。不宁惟是。今既鼓动无明业识。讲求所为小法之大法大法之小法。根牢蒂固。尘壅土埋。业已堕入大铁围山。岂能圆转。其所为出生入死擒纵变化者。徒妄语耳。且使果能出生入死擒纵变化。以与天下人舌战。则托诸空言。是一场利口。见诸行事。是一片机心。尚何宗旨尚何佛法。必如是乃称宗旨明。则是明於宗旨者。皆王法之所必诛者耶。八阵图之说。尤与宗旨了无交涉。且魔忍亦只取为譬喻。本无足深辨。但其好以外典颟顸一时禅和子。且以慢侮不识字之密云。而实则自亦未尝了了。今一并揭露。以消天下后世禅和子之惑。世传诸葛亮八阵图有三。一在夔州。一在新都。一在沔阳。而其在夔州鱼复浦者。水发则没。水落复出。历数千年不圮坏。世以为神。盖天地间物。如是不可思议者甚多。或亦亮精诚之所固结也。但所为图。本非出自亮作。盖八则虚中而成方。七则实中而成圆。此自然之数。非人力所能为。而阵用八数。世传出自风后。亮以前。窦宪亦曾用之。则其非自亮始明矣。且此聚石为图。留示后人。又岂能使人知兵。亮又岂好为身后名而为是无益之举耶。盖不过当时训练士卒所立之绵蕞耳。后之人思亮而奉为召公之甘棠。则曰武侯阵图。其中何尝有出生入死擒纵变化之妙耶。譬如召公甘棠。学者欲於甘棠树内求周南之美政。虽枝枝叶叶而索之。了不可得也。且八阵亦止是战时士卒之行列。守时营伍之位置而已。何所为出生入死。然则魔忍所为出生入死云者。惑於奇门休死伤杜开惊生景之邪说。谓敌若入死门则必死也。极为迂愚可笑。且魔忍所为擒纵者。盖出亮征孟获故事。亮欲大折孟获之心。使其不为内扰。故七纵之而七擒之。此与夔州鱼复浦阵图何涉。鱼复浦即永安宫。乃与刘先主图吴时训练士卒所立之绵蕞。其在今日。究竟是一堆乱石而已。魔忍认为武侯用以七擒七纵孟获者。恰与误认雪峰三句作宗旨绝相似也。
魔忍曰。古之言悟者曰。如莲华开。如梦忽觉。余於沩山信然。而百丈更为说法曰。此是暂时岐路。时节若至云云。又曰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方其深拨得火。庆快之际。心华发明。是故闻理最易深入。只此数言之下。一了百了。若待抛迷就悞。执成窠臼。虽百方磨治。卒难脱洗。是之谓法乳之恩也。若仰山者悬应西天祖师付嘱圆相之记。实果位圣人。犹曰得体於耽源。得用於沩山。岂其智弗若今日欤。盖不自瞒耳。父父子子。交互增辉。开凿人天眼目。以垂范百世。宜乎。
沩山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魔忍遂谓方其深拨得火庆快之际。心华发明。是故闻理最易深入。此等言论。所为如虫蚀木。偶尔成文。究竟虫不识字。若沩山当百丈拨火次。尚滞理境。则有何发悟之处。百丈何得颟顸众生。妄为印可。古之言悟者曰。如莲华开。如梦忽觉。如莲华开。则不立一尘。若尚有理竟之可深入。则莲华尚在污泥中。何尝得开。如梦忽觉。觉后。梦中所见之物。所行之事。究在何处。若尚有理境之可深入。则是梦中说梦。何尝得觉。圆宗若可从理得者。祖师即不道。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释迦即不道。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矣。何则。理从言显。言藉文彰。虽有甚深之理。必有甚显之文以发之。如文不能发明。自是文不至。文之所以不至。自是理之未曾透明。断无有透明此理。而无文字可以达之者。何得因噎废食。因文不能明。遂乃不立文字。且理字之义。本借木之文理以为言。事物之有理。如木之有理。理即是木之窾隙处。虽紧密至极。循其理。则斤斧可入。其入处。即其门也。既有理之可名。必有门之可入。百思不得。千思之。千思不得。万思之。毕竟心思斤斧。能入事理窾隙。入其窾隙。即开其扃鐍。何得谓无门为法门。所以言语道断。而不立文字。心行处灭。而无门为法门者。佛祖岂属虚语。夫此尽大地是门。而无门。恒河沙数劫转妙法轮。而无字者。尚从何处说个理字耶。若果心华发明。即已逈无所有。岂得转入业识。复步昏衢。直因魔忍自未心华发明。而卜度其境界。料应如是。遂乃妄判沩山。岂非三家村里汉。说中书堂内事。世传永明为弥勒。寒山拾得为文殊普贤。以至近世茆溪为大通佛等。不一而足。奚止仰山为小释迦。若为了彻者言。则是实有其事。纤毫不爽。若为未了彻者言。可云皆为捏怪。直是涂污诸古德。今魔忍执着其说。谓仰山悬应西天祖师付嘱圆相之记。实果位圣人。良属梦呓。圆相既是西天祖师付嘱。仰山何以又焚却。若仰山平生。只此九十七圆相是者。仰山则为疑误众生。何足济美沩山。岂堪垂范百世。
魔忍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确乎先哲之言也。仰山为沙弥时。一见此图。即能了然於心。又重录一本毫无差谬。岂初根浅识所能。而辟书引执本二字。尽欲抹杀。是未辨耽源在子即得之语矣。且本之存也。非有训诂言理可以传授。但欲学者提脱心智於无门无缝处。更进一步耳。风穴曰。若立一尘。家国兴盛。野老颦蹙。不立一尘。家国丧亡。野老安贴。今人於无住本强生节目。反以宗旨为[病-丙+赘]瘰。譬夫患翳之人。投药而眩。不自咎其内热诸病。而遗罪於黄帝卢扁之书。惑益甚矣。
仰山不可及处。在一见耽源九十七圆相。即便烧却。至於重录一本呈耽源。毫无差谬。不过是伊能解能会。有何足重。且能此者。奚必仰山。当日耽源谓仰山曰。南阳国师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门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尔时仰山。若非真实庆快平生。了无一法可得。鲜有不生奇特想者。乃一见便烧却。则真乃用得九十七圆相也。至於一览便知其意。重集一本。不爽毫发。古今聪明强记之人。不但垂於记载。亦且着在耳目间者。甚多。若以此为小释迦始能。佛法扫地矣。然与这个。了无交涉。宋朝同时两宰相。一则每日只食饼半个。卷作笔管细。啖过六分。即不能复咽。一则每日食不知饱。庖人窃记之。每食一器。饮一器毕。即如数倾入大罂。凡倾数十器。大罂满溢流地。而饮啖自若不休。二人同相同寿。皆八十余。夫搏食与寿。尚两无交涉。何况法食正命耶。若言过目不忘之奇特。则古今之人。不知其名始者多矣。略举史册所载。如汉王充魏荀悦。唐韦述。张巡。李峤。宋胡松年。汪应辰。何涉。黄庭坚。元不忽朮等。并能为仰山之所为。岂亦会受西天佛祖授记耶。至谓欲学者提脱心智於无门无缝处。更进一步。亦属强作解事。若欲起学者疑情。令於无门无缝处。更进一步。又何必九十七圆相。方可为人作方便耶。又引风穴家国野老公案为证。不知风穴平生败阙。此段公案为最。将家国与野老。打成两橛。既违世理。即背真宗。别立一野老於家国之外。则此野老。即是一尘。何云不立一尘。正所为於无住本强生节目者。早於无住处住着。坚固不拔。此等不了之谈。深违佛祖之意。自未具眼。乃妄欲为人投药。即是佛祖真诠。亦必化为鸩毒。何况此等以谬传谬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