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

  弃下声闻缘觉  远求无上菩提  梵语阿毗跋致  此云不退道心  譬如下水之舟  湍流不须多力  习成定慧工夫  势力速如飞去  总是修行如此  何愁佛法无人  初从得意生身  今已超迁五位  若无魔难干怀  十地如观掌内
  初四句立理释名。此名有二释。初云远求无上菩提名远行地。次云不退道心。亦名不退地。经云。菩萨到此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故云弃下声闻缘觉。次曰远求无上菩提。释远行二字。与彼本地所释不同。彼约从前说。今约次后说也。阿[鞥-合+(白-日+田)]跋致是梵语。亦云阿惟越致。此云不退转。智论云。无生忍法。即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无生忍乃此位之胜进也。故特用此。以立位名。经云。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难。故下文云。譬如下水之舟湍流不须多力。此二句约喻。习成定慧工夫等。是合法。后六句举前况后。总是修行。如此等是庆幸。次四句正述。初句指前第一。今当第六。故云超迁五位也。古人云。道高魔盛。地位到此。非人间可惑。只恐魔来。楞严五十种魔。为此发也。
  已出色界禅天  见住空无边处
  以无色界四天中空无边处天。为报身受用之地。
  凡所有相虚妄  如今验在目前  如梦幻泡影电  方知佛语无虚  水影镜像迷人  三界尽遭吞啖  选甚二皇五帝  谁怕晋宋齐梁  自古英雄征战  从头屈指高贤  早知无我无人  争甚浮名浮利
  初六句以教照心。总知不实。后六句以今验古。徒枉前功。
  第七不动地。
  成唯识论云。无分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名不动地。
  此位七分报身  已到识无边处  法身空有齐肩  报身均摊十地  应身变化无穷  乃是道人活计
  初句能依身。次句所依土。即四空天之第二天也。次三句别说三身。以此地中。具三身故。若在华严。则说十身相作矣。末句结属当人。
  此位名称不动  引举楞严颂云  妙湛总持不动  首楞严王希有  消我亿劫颠倒  不历僧祇法身  寒山有诗一首  吾心有似秋月  影现碧潭皎洁  世间无物比论  教我如何宣说  可谓秋江一点  依稀大海潮平  恍惚冰壶雪窦  表里莹彻无瑕  可怜心地洒然
  初句标名。次十句引证。后五句喻显。引证中。初五句引经。次五句引诗。既引诗而又引经者。义理相同故。世出世间之法。皆如此故。引经证中。初句举经。次句赞佛。次句赞法。次句断障。末句悟道。所以引此者。前说所证三身。今举妙湛总持为证。表不妄谈也。末句据文演义。欠一获字。非欠也。证悟至此。本具法身。不必言获。引诗证中。初句举名。次即四句诗也。既悟至此惟证。乃知理圆言偏。固难说也。喻显中。初四句举喻。第五句合法。喻上不动之义。佛体不动。无有作意。如月不降。百水不升。慈善根力。法尔如此。亦如镜像随形所现。镜且不动。可见心地洒然矣。
  堪嗟城市喧喧  愁见六尘衮衮  佛赐华海乾坤  争那迷人不见  木虫不知木外  井鱼不信井余  区区声色之中  杳杳[谷-禾+卵]形之内  牵羊来赴市中  捕鱼已安砧上
  初二句世缘妨道。次二句佛境难知。后六句喻显凡庸。故兴愍念。
  今蒙佛赠三乘  顿生极乐国土
  有能修此三乘教法。必能证此三乘圣果。出火宅樊笼。入莲花净域。原其所自。皆佛赠我也。
  第八善慧地。
  依真如理体。起无碍智用。成就微妙四无碍解。善说法故。名善慧地。
到此八分报身
  地地增高。故云八分。比后欠二。已前皆不及矣。
  已至二十七天  呼为无所有处
  无所有处。乃第二十七天。有本云八。字悟也。
  喻如大牛之车  灌顶法王子位  名为受职菩萨
  始入大乘下位也。生在佛家。名之为儿。受灌顶法王子之职位。故下句云。名为受职菩萨。
  理合说法度人  见有六根功德  普徧三千大千  眼有八百功德  十方普现眼前  耳有千二功德  听声远彻遐迹  鼻有八百功德  能齅百亿界香  舌有千二功德  说法力在舌根  身有八百功德  造化隐现身中  意有千二功德  六根智慧主宰  得是六根清净  绍佛说法传灯
  初句按定。次下通妨。问有何因缘。说法度人。答见有六根功德等。初二句总标。次十二句正明六根功德。末二句结显本位。六皆名根者。皆有生长义故。又皆是窍穴门户。四大为其体质。由此谓之根门。
  法华第十九品  留与法师看详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正说六根功德故。
  法华第二十品  不轻菩萨化人  正法像法灭后  增上慢者横行  不依菩萨正路  计着邪法乱人  是时不轻礼拜  拜告邪慢比丘  请行十地正道  勿将非法陷人  邪慢有大势力  恶口骂詈不轻  不用虚妄授记  汝是无智比丘  当是四部恶人  不信三乘十地  二百亿劫地狱  邪慢岂可不闻  不轻尚遭打掷  况复老身孤寒  甘伏被邪毁辱
  初二句总标。次十五句举经证据。圣化尚然。末后四句邪法盛行。凡身宁免。
  第九法云地。
  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
到此九分报身
  随位增微故。
  上至三界之顶  已出二十八天
  即非非想天。为此报身受用之土。出即到也。以是三界之顶。上无邻居。故名出也。非是逈然出离也。
  名为等觉大乘  乃是法师正位  露地车驾白牛
  等觉有二义。一即齐等。等於妙觉故。二即等级。比於妙觉。犹较一等。故云约等。妙觉亦名如来。虽等而修。亦名菩萨。今当后义。在华严中。此名当第十地。或合等觉。於此地中。今从此说。既以后位名妙觉佛乘。故以此位寄等觉也。乃是法师正位。拣异前文之辞。前云。理合说法度人。约胜进说也。露地车驾白牛。亦是拣异前文之辞。前位云大牛之车。乃临门三车中。所许之者。有名无实。今云露地牛车。乃四衢所授者。方是实果。与前牛车。黑白有异。
  西天二十八代  佛种似此传灯  个个称呼菩萨  神通比佛一般  真是释迦心印  果位照据分明  临灭上升虚空  出现一十八变  三昧心火自焚  空中舍利如雨
  初五句以人验法。后五句以果验人。言二十八代者。自佛嘱迦叶。展转于今。以心传心。历代不绝。乃至菩提达磨。自西来东。传於此土。譬如一灯传百千灯。灯灯不绝。故云。佛种似此传灯。言佛种者。绍隆佛种之谓也。心印即是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之异名也。心心相授。如印印物。故云心印。后五句中。初句总标。后四句证验。若非释迦心印亲传。安得如此。
  迦叶结集经藏  统属大乘小乘  先了辟支一半  次言十地满心  惟有妙觉同宗  果位看他高下  圣说凡听无疑  叫唤醉醒修行  凡说凡听乖讹  转使众生瞌睡
  初二句总标。次四句别释。后四句拣异。如来在世。根熟易调。一禀尊言。无不悬契。世尊灭后。末世无闻。须用结集大小乘藏。以应大小乘机。故律中有言。过去六佛中。四佛结集经教。故佛法久住於世。二佛不结集经教。故佛法速灭。故知佛所说法。须用结集也。
  惟有十地正修  其余那堪屈指  三乘久炼成功  争那时流性急  人爱易学易成  恰似画饼不饱  哀哉古道茆生  不免编排十地
  初四句正显此宗之要。次二句喻明妄冀之非。后二句因示述作之意。
  第十妙觉地。
  此地乃顿教大乘也。已前三乘皆渐。今称顿教者。即是佛乘十地中。本无妙学地。佛意慈悲。下接三乘。同居十地。劝三乘人学佛故也。三乘及佛。所以异者。谨按藏经。修行格式。其塑像及画像等。四果罗汉。及五果辟支。皆是二乘小仙。其塑画形像。只依常僧相貌。以表小乘人也。其菩萨大仙者。披璎珞。持环钏。顶花冠。以表受职法师大仙也。今此妙觉一佛乘人。顶上旋螺发。项背焰光。胸题卍字。身黄金色。以表功行圆满。故此特立顿教之名也。言妙觉者。功行既足。朗然大悟。离觉所觉。故云妙觉。惟识论云。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断佛地障。即入妙觉也。是故妙觉名无上士。无上士者。无所断故。
  到此十分报身  是名超出三界
  上句圆满报身。下句二十八天。罗笼不住。
  初以三乘诱引  实以佛乘度脱  独此名为顿教  向下总是渐修  欢喜离垢发光  焰慧难胜现前  远行不动善慧  法云妙觉已终  十住十行十向  十地十一功圆
  此即顿渐分宗。佛说一大藏经。不出渐顿二字。於中则有约机约法约喻不同。舍父逃逝。照镜迷头。此约机以明渐顿。渐设五时。顿无二谛。约法以明渐顿。登九层之台。斩一綟之丝。约喻以明渐顿。虽然机教相须。以喻显法。其实一道也。宗途既异。故今分之。初二句引经证成。次二句已如向说。次四句具列地名。后二句出此教意。问今文不用初欢喜地。何故亦总列耶。答非不用也。但以欢喜为入道之方便。当外凡位。未预圣流。故不数也。若无方便。安入正乘。故复列耳。后二句别出顿教佛乘之意。故举三贤十圣。会入华严大乘。同性经云。所有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诸佛法。如是一切诸法。皆悉流入毗卢遮那智藏大海。斯良证也。
  般若文殊智满  涅盘普贤行成  继绍释迦种智  到此弥勒下生
  文殊智普贤行。各自表法。释迦则总具上二。入大寂定。则弥勒当下生矣。
  善财童子规矩  五十知识徧参  今归善住楼阁  卢舍那身在兹
  如华严说。此是善财。於我何预。若有敬慕心。亦当如是学。
  华海藏里安身  极乐国中永寿  大宝华王座上  自在师子哮吼  佛为一大因缘  今日悟佛知见  已入无余涅盘  降伏群魔外道  三身四智已辨  八解六通久成  无为无相解脱  觉海无来无去  法身法界齐平  心包尘尘剎剎  化出六道四生  六合乾坤内外  天地是佛子孙
  初二句所依土。次二句能应身。次二句化事毕。次二句道力备。次六句德相具足。后三句功用圆成。三身四智。八解六通。诸佛分上所具之德相业用也。法报化三身。如前七地说。言四智者。转识所成。即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八解六通。乃华严二句经文。文云。获六神通。得八解脱。谓之八无学果。本来成佛。故曰久成。生佛体同。故云化出。六道或云五道。四生即卵胎湿化也。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即知天地是佛子孙矣。
  略举法华作证  尔时诸梵天王  并及诸天帝释  护世四大天王  及大自在天主  眷属百千万数  合掌稽首礼我  请我转正法轮  若但赞佛大乘  众生没在於苦  不能信是正法  破法不肯信故
  并是法华经文。第十句云。众生没在於苦。有本云。没有一人在苦。传写之讹也。
  再举法华作证  今此三界我有  其中悉是吾子  但系有形有名  不可与佛比肩  三界独称最尊  隐头圣凡慈父
  初三句引证。后四句随机。
  三乘十地说已  是为佛法正宗  普愿法界众生  同入萨婆若海
  此是结劝流通。正法圣师设教。贵在流通。普被将来。遐益群品。

  初学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