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释迦如来。
  娑婆教主。现在贤劫第四佛。梵语释迦。此云能仁。谓能有仁慈惠济众生。梵语牟尼。此云寂默。永寂二边。默契中道。如来者。谓从如中而来。故名如来。乃是然灯佛授记之号。今请证盟者。我今依教作法。佛必印可也。
  观世音菩萨。
  此如前释。是甘露教主。请求密垂加护。俾所作成办。
  阿难陀尊者。
  是兴权启教之主。施食之宗师也。梵语阿难。此云庆喜。如来堂弟。多闻第一。良以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欲益未来。先兴权化。故於林间习定。夜睹非形之态。归投白佛。哀求救苦之方。佛示威德之神章。大开甘露之法门。於是昏衢顿朗。万物回春。匪仗尊者之悲心权现。曷有施食之教乎。振铃念自性偈。
  方便自性(至)大勇识。
  方者法也。便者宜也。谓将善巧方法。随顺众生之机宜。如现身不定也。以妙体本来离相。为诸众生而现诸相。所有之相。皆一期随缘之方便耳。此方便自性之体。如金不变。如刚坚利。混尘矿不坏其体。入大冶不变其色。不为物所坏。能坏一切物。以此自性之体。虽不变而能随缘。示生三界。与民同患。又能断众生之痴网。破烦恼之牢城。故喻之如金刚本来不坏也。大勇者。能胜怨敌。能怖魔军。大识者。即一切智。无所不烛。世出世间。惟佛能知之谓也。
  最胜无比(至)皆成就。
  虽不变而不妨随缘。虽随缘又不妨不变。所以最极殊胜。无可为比也。善超诸有。越诸尘累。灵知绝待。逈出思议之表。故曰超出相。佛本既然。我今所作亦愿成就此妙体也。已上四句。乃赞佛现身之体。向下四句。正赞佛说法之体也。
  胜慧自性(至)法轮音。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假使声闻缘觉及诸菩萨积满河沙。亦所不知。故曰胜慧。其自性最极甚深。以甚深故。方能演说法音也。法而曰轮者何也。轮者有推转之义。转此法轮。能为众生摧碎烦恼。转凡成圣耳经云。从根本智流出后得智。从后得智流出大悲心。从大悲心流出十二分教。所以说法皆以智为体性。
  以无生现(至)愿得成。
  说法不离其身。身本无身。方便而现诸身耳。法华云。时我出世间。方便为众生。诸佛所得法。故曰以无生现方便身。彼既如是。我亦应然。故曰今此所作愿得成也。佛身之智。如此甚深微妙。最胜无比。未有无漏之身。而依有漏之土。故念净地偈。转秽成净。以便安住诸圣贤也。
  一切方隅(至)等皆无。
  即后所建曼怛之方隅也。非如娑婆世界。杂秽充满。土石诸山。瓦砾砂碛。坑坎堆阜。不平不净之地。今皆变成瑠璃之宝地。
  瑠璃宝地(至)愿具足。
  掌者。海底有石。最极平满。既平如掌。柔软如绵。微妙无比。愿佛慈悲於此安住。极乐国中。妙宝为地。众宝为园。琼林玉树。危楼迥带。金台银树。阁道傍出。栋宇相承。窗闼交映。阶墀槛楯。池沼花林。种种满足。一切皆以妙宝所成。法音所演之处。无不具足矣。
  从出世间(至)愿安住。
  如来在世。於娑婆而变为净土。今佛入灭。无能再现。我今从佛出世之法。复能再现此种种七宝所成之地。无量光明。徧照内外。辉煌赫奕。光照之处。愿诸圣贤於此安住不动也。至此应当献供。念濯足真言。结莲花印。念梵五供。散嚫。念斯麻啰咒。故有濯足灌沐真言。即浣足意也。书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唱音乐咒。置铃於案。诵净地咒。
  音乐咒。
  凡唱此咒者。如钧天普奏。五音和雅。六律交畅。微妙通彻。供养十方三宝也。
  唵斡资啰(二合)麻明哑吽。
  初总明世界因起。如俱舍颂云。空界大风起。傍广数无量。厚十二洛叉。金刚不能坏。此名持界风。光音金藏云。布及三千界。雨如车轴下。风遏不听流。深十一洛叉。始作金刚界。次第金藏云。布雨满其内。先成梵王界。乃至夜摩天。风鼓清水成。须弥七金等。滓浊为山地。四洲及泥犂。醎海外铁围。方名器界立。此名众生世间。唯因迷妄而起。楞严云。一切众生本觉妙明觉元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徧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若夫佛出世间国土者。即净土也。为从一切法空之理。随定智力应念而现。不涉筹量。如幻术力。剎那顿彰。大小染净。随心应量。如善财入弥勒楼阁。以三昧力具见庄严等事。忽然不见。问弥勒曰。适来境界从何处去。曰。从来处去。曰。从何处来。曰。智慧中来。依智慧神通而住。若随法性。万象都无。随愿智力。何所不成乎。次微细委释世界因起。夫未免形累者。故须托土以居。八地已上。永脱色累。照体独立。神无方所。用土奚为。然复现有染净差别者。无非因时设化接引群机耳。将建曼怛。先释因起竟。
  轮围山。
  即大铁围山。
  铁围山。
  念真言时。手拈花米於曼怛上右旋散洒。如空注雨。成此二山。轮围山在外。铁围山在内。高六百八十万由旬。此云限量。大由旬八十里。中六十。小四十。从广随应。或一四天下量。或小千量。或中千量。种种不定。弥牢坚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此大千界外。总有座大轮围山。高至四禅。范围之内。总名三千大千世界。
  金刚地(至)而作拥护。
  此成金刚界。手拈花米於曼怛啰中间书一吽字作拥护。排列花米。从中间而出。胜金刚地基者。赞智力所现。不同众生妄想也。若依次第差别因起者。如因本经云。此大地厚四十八万由旬。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虚空。虚空依妄想。妄想依真如。真如无所依。水聚厚六十万由旬。水上别有风大吹转。於上成金。如熟乳上生膏。名为金轮。厚三洛叉二万由旬。风聚厚三十六万由旬。各广无量。其大海中有须弥山出水为大。小须弥山即七金山。乃大须弥山之辅山耳。
  大须弥山。
  此翻妙高山。下根连住金轮之上。皆七宝所成。金银瑠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合成。下狭上阔。渐渐广大。端直不曲。最胜可观。曲临海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四面有四峰。一峰各有八天。中间一峰名忉利天。帝释所居。即玉皇是。须弥山半四面有四埵。名四天王天。又下三级。有坚首持曼常憍三天。是八部天神所居。须弥四维。各去百由旬。有七重紫金山。
  小须弥山。
  各高七百由旬。其底平正。四宝所成。生种种树。郁茂花果。多诸圣贤之所住处。一名双持。二名持轴。三名担尔。四名善见。五名马耳。六名象鼻。七名鱼嘴。又有七重香水海。一吉祥。二醍醐。三酪。四酥。五乳。六酒。七蜜。一重紫金山内。一重香水海。一海绕一山。鱼嘴山外。即是大海。名曰醎海。日月宫殿。绕大须弥山腰。常行不息。东始南中西出北半夜。南赡部洲正当午。北俱卢洲打三鼓。六个月北行。六个月南行。每日行六俱奢。在阎提最极南垂。地形狭近日过速疾。冬则昼短夜长。渐向北行。日移六俱奢。当洲中行。地宽行久。夏则日长夜短。寒暑者。谓须弥半。有伽提罗伽等山。日向北行。照触彼山。则生热恼。二山之间。有须弥留海。阔八万四千由旬。日向南行。照触彼海。则寒冷也。日以天金玻璃合成。宫殿广五十一由旬。正方如宅。遥看似圆。风吹依空而住。日天子身光照阎浮檀金辇。辇光照宫殿。光明相接。而有千光分照傍下。月以天银瑠璃合成。宫殿广五十由旬。何故渐现。有三因缘。一者背相转出。二者青衣诸天常伴月中隐蔽其宫。三者日光障夺渐渐而现。若日随月后行。至三十日覆月都尽。名为晦日。若日在月前行。月见开净。至十五日具足圆满。日月相望。名为望日。朔者苏也。谓月死而复苏故。星者。最大宽一由旬。小者广二十里也。复有斫伽罗山。阔十二由旬。楞伽等山并诸海水。及与林池空地。不及枚举。次复有海名禅那迦。阔千由旬。百宝间错。海中涌出宫殿。七宝合成。高十由旬。转轮圣王宫殿随身。此中海道自然涌出。与水齐平。即金轮王出世。有三十二相。具足八宝之所辅焉。次有雪山。高五百由旬。四宝所成。四面金峰挺出山外。高二十四由旬。中有高峰。众宝间错。迥然秀出。於彼山顶有阿耨达池。池东有恒伽河。从象口出。共五百河流入东海。池南有辛头河。从牛口出。共五百河流入南海。池西有缚刍河。从马口出。共五百河流入西海。池北有斯陀河。从狮口出。共五百河流入北海。总此四海。共一醎味。名为醎海。中有四大部洲。八中洲。八万小洲。只一世界耳。万亿须弥并诸大海。方名大千世界。
  东胜神洲(至)胜胜神洲。
  广九万由旬。其洲如半月轮。人面亦尔。身长五肘。寿命五百岁。
  南赡部洲(至)最胜洲。
  广七万由旬。其土南狭北宽。状如车箱。人面亦尔。身长三肘。寿命百岁。
  西牛贺洲(至)妙拂洲。
  广八万由旬。其土如满月形。人面亦尔。身长四肘。寿二百五十岁。
  北俱卢洲(至)胜道行洲。
  广十万由旬。其士正方。人面亦尔。身长七肘。寿命千岁。佛手一肘。长三尺四寸。今举中大十二洲。其余小洲该在其中矣。依人王经云。此南阎浮提一洲。十六大国。二千中国。十万小国。楞严云。此阎浮提有三千洲。正中大洲。大国凡有三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乃至或一或二。经旨虽殊。当以神契。幸勿泥也。一界既然。而大千同一成坏。所有差别。举一以例诸方。今以大千总为曼怛。随成一界。万亿须弥四天下同时成立。於中皆是众宝所成。微妙庄严莫不具足。而先必仗吽字拥护者。是字即菩提心因也。以有此字为因。恒沙功德依之而生。岂独山洲众宝而不随之变现耶。又一切魔罗不能为碍。故仗之作拥护。俾我作法速得成就。於中大小二山四洲八中。随念真言一徧。手拈花米於曼怛上次第排列。应念而成就。无有不然也。既顿变国土已。不可无镇国之宝。故以金轮王八宝而严饰之。
  象宝。
  转轮圣王为太子时。年既长大。堪绍王位。受灌顶时。其时夫人於正月十五日。手执金瓶。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顶。尔时太子沐浴斋戒。受王职位。高升宫殿臣僚辅翼八宝自至。王四天下。象宝者。即八宝中之一也。名金刚身。此宝能知王意。其欲乘时。即现其前肤色光白。庄饰殊特。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具足六牙。牙有浴池。池外有玉女作乐。池中之水冷暖随意。此为宝也。
  主藏宝。
  此名大才。即文臣也。世间文字无不通达。先王典籍熟览无遗。纲纪国政。辅佐圣君。又复能知伏藏。随王所需。皆得满意。如王索真陀罗尼。唯智臣能解。故称为宝也。
  马宝。
  此名迅疾风。一剎那间。周行四天下。又复能於一切时中。一剎那顷。周行尘方。不生疲厌。故称宝也。
  女宝。
  此名具妙德。端正殊丽。有倾国之色。肌肤鲜白。犹若冰雪。冬温夏凊。无大小便。能生千子。巧慧聪辩。适王娱乐。有此殊妙。故称宝也。
  将军宝。
  此名离垢眼。即武臣也。威猛雄厉。有盖世之雄。若四天下傥有抗违王制者。此宝一至。自然肉袒归降。倾心向服。故称宝也。
  轮宝。
  此名无碍行。以转轮圣王灌顶受职之时。尔时东方忽有大金轮现。其轮千幅。具足毂辋。金轮宽一由旬。众相圆净。来应王所。因知此王定是金轮。王於四天之下。钦仰圣王。望风而化。垂衣拱手。无为而治。般若云。王欲游行。轮即前导。王念饮食。轮即停住。王意进趣。即知所在。一时普周。威伏一切。是称为宝也。
  如意宝。
  此名光藏。即摩尼珠。是金翅鸟王之心也。圆明映彻。能雨众宝。龙得之而镇海。鸟无能害。王得之而镇国。百宝具足。并士庶熙和。万邦咸宁。称为宝也。
  宝藏瓶。
  乃贮宝之器。又能出生众宝也。
  日宫月宫。
  前已广释。
  众宝伞。
  即宝盖也。王若出入。即盖其顶。悬处虚空。终不堕落。
  尊胜幢。
  即庭前所竖之高幢也。建此幢者。显法尊胜。人天仰之为宗。外道望之而服。又幢者幢旗之属。刊定记云。幢有七义。约之为五。一高显义。二建立义。三归向义。四摧殄义。五灭怖义。已上一切供具。皆是无上心所成。无作法所印尔。
  唵室哩麻忒(至)捺麻。
  此名佛智随喜真言。上来虽有山洲诸宝。尚无宫殿楼阁园林池沼衣服珠玉等。故念此真言加持花米。徧洒曼怛啰上。想所落宝米。悉成如上诸庄严具。如空注雨。相续不断。供上师三宝。中围佛会。复拈花米向洒虚空。念云。
  人天所有种种供物。
  尽世所有一切供养莫不具足已。唱曼怛啰真言。结莲花印。念梵五供。至十二因缘止。唱毕。持铃杵於曼怛上紧摇一徧。以表洪音振动大千世界。此名初献也。
  宝错真言。
  凡作印者。从右手小指数起。施戒忍进禅。又左手小指起。慧方愿力智。是为十度。方可作印。故不错也。左手持於宝错。右手结三尖印。想印中赤色吽字出火光。念吽吽[癹-又+文]怛。弹指三下。遣其魔碍。次念唵[亢*欠]。观一[亢*欠]字徧空。然后入观。复想黄色得浪字放光成宝生佛。禅押戒度头。施忍进申直。结施印。亦名普通吉祥印。利益有情。天宝错者。乃得浪字之所变也。经云。此字具四种义。一多字门。即真如不可得义。二啰字门。即离尘义。三阿字门。即一切法本来寂静义。四莽字门。即一切无我义。谓此心若与真言相应。能令身心无碍。犹如虚空。凡有所求。最速成就。一切伏藏。悉得现前。所以云因陀罗尼宝能满众生希求愿故。将欲此宝满我所愿。当於空性中。观心月轮上光回得浪。一念变成宝错错之。念真言时。将错数下。想宝错内。出生无尽诸天如意珍宝等云。间错杂糅。盘旋虚空。而奉献之。问。前由心月[口*纥]哩字。增长自性成观音。今以此处复观得浪字。而又变作宝生佛。一身尚更改不定。焉能主法利生也。答。普门品云。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乃至异类之身而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又岂有一定之拘哉。不然。何得称为普门示现。所以向下作法更易身色处最多。如在七宝如来时。即现身为七宝如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