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音黡。黑色。


  时上声。舌出[舌*詹]面也。

金刚山
  梵语跋拆罗。亦云斫迦罗。

十宝山
  谓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大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

由旬
  此翻限量天竺里数也大论云大者八十中者六十。小者四十。

王舍城
  即罗阅祗也。是摩竭国城名。萨婆多论云此国本有恶龙作种种灾害。破坏人民舍宅惟王宫舍不坏故。

袈裟
  此云坏色衣。

须陀洹
  华言入流。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


  音劾。考实也。

苾刍
  雪山香草名。谓有五德。以喻比丘。一。体性柔软。以喻比丘折伏三业之粗犷故。二。引蔓旁布。以喻比丘传法度人延绵不断故。三。馨香远彻。以喻比丘戒德馨香为众所闻故。四。能止疼痛。以喻比丘能断烦恼毒害故。五。不背日光。以喻比丘常向佛日而居故。

分卫
  此云乞食。僧祗律云。乞食分施僧尼。卫护以修道业故。

维那
  谓纲维僧众。调摄内外故。

尸利仇多
  或云尸利鞠多。此云胜密。是外道弟子。

提婆尊者
  此云天。西域第十五祖。

迦毗罗国
  此云黄色。或名迦夷罗国。此云赤泽。

梵摩净德
  此云清信士。

狼狈
  进退不得之义。

[口*敷][口*集]
  上音博。下音集。急迫之声。

界内恶
  恶者。谓见思惑业。牵缠不能出离三界故。

界外恶
  恶者。谓无明覆蔽真如。不成无上妙道故。尘沙。通内外。

三十七品助道法
  品。类也。助。资也。心通曰道。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也。


  音斛。刈禾也。


  悄平声。


  音攸。覆种也。

优波笈多
  或名鞠多。此云大护。佛灭度后。百年出。得无学果。

菩提树
  即毕钵罗树。此翻高耸。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名菩提。又名道树。

不共法
  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相。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失。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三有
  欲。色。无色。

十圣
  圣者。以正为义。即十地也。

啐啄
  上音翠。下音捉。如鸡抱卵。小鸡欲出。以嘴吮声曰啐。母鸡忆出。以啮啮之曰啄。作家机缘相投。见机而解。亦由是也。

三十三天
  梵名忉利居须弥山顶。离人间八万由旬。四方名有八大。帝释居中。共为三十三也。


  音蟹。河名。

谄曲
  希其意而道其言曰謟。是故其言謟者。其心必曲。

三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妙相。腨如鹿王相。立手摩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等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向右旋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亦名无见顶相。

八十种好
  无见顶相好。鼻高孔不现好。眉如初月好。耳轮辐相好。身坚实好。骨际如钩锁好。身回如象王好。行时足去地四寸而印文现好。爪如赤铜色好。膝骨坚着圆好。身清洁好。身柔软好。身不曲好。指纤圆好。指文藏覆好。脉深不现好。踝不现好。身润泽好。身自持不逶迤好。身满足好。容仪备足好。容仪满足好。住处安无能动好。威振一切好。一切乐观好。面不长大好。正容貌不挠色好。面具满足好。唇色红润如频婆果好。言音深远好。脐深右旋圆妙好。身毛绀青光泽好。手足圆满好。手足如意好。手文明直好。手纹深长好。手文不断好。一切恶心众生见者和悦好。面广殊妙好。面如满月好。随众生意和悦与语好。毛孔常出妙香好。口出无上香气好。容仪如师子王好。进止如象王好。行法如鹅王好。头如摩陀那果好。一切身分具足好。四牙白利好。舌相长广赤色好。舌薄微妙好。身毛红色好。身毛软净好。眼秀广长好。孔门相具好。手足赤白如莲华色好。脐厚不出好。腹形不现好。细腹方正好。身不倾动好。身持厚重好。其身长大好。身长殊妙好。手足软滑好。四边圆光各一丈好。光明照身而行好。等视众生好。不轻众生好。随众生音声不增不减好。说法不着好。随众生语言说法好。发音报众好。次第有因缘说法好。一切众生不能尽观德相好。观无厌足好。首发修长好。首发齐整不乱好。发旋坚固永无断落好。发色青珠光滑好。手足有德相好。如上相好。皆是多生清净持戒所感也。

神通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二。末伽梨。俱舍梨。三。删阇耶毗罗胝。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五。迦罗鸠陀迦旃延。六。尼犍陀阇提子。

跋陀尊者
  秦言善教。

行解
  泯解而修曰行。心明朗照曰解。

修不净观
  亦名九想观。一。胖胀想。二。青瘀想。三。坏想。四血涂漫想。五。脓烂想。六。虫啖想。七。散想。八。骨想。九。烧想。禅门云。观想他身。治外贪故。

爱见为本
  心之缠绵不已曰爱爱为思惑本。见为见惑本。

生相无明
  谓等觉后。一品生相无明惑也。

修食不净观
  如笈多曰。当观一切法。犹如涕吐也。

三解脱门
  谓空。无相。无愿。

摩诃衍
  此云大乘。

五逆
  逆则不善。谓弒父。弒母。弒阿罗汉。出佛身血。破羯磨转法轮僧。


  音朕。鸩毒酒也。


  音批。砒霜。石药。


  怕平声。花也。

  缘起
鸡园
  西域有鸡头摩寺。去鹿苑不远。故大佛顶经云。我在鹿苑。及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

谈常扶律
  释签云。以彼经部。前后诸文。扶事说常。若末代中诸恶比丘破戒。说於如来无常。及读诵外典。则并无乘戒。失常住命。赖由此经。扶律说常。则乘戒具足。故号此经为赎常住命之重宝也。

师资
  师有匠成之能。学者具资禀之德。

弟子
  南山云。学在我后曰弟。解从师生曰子。

摩诃迦叶
  此云大龟氏。姓也。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名毕钵罗。父母祷树神而生故。或翻饮光。身光亦能映物故。

阿难
  此云庆喜。

末田地
  此云中阿难。

商诺迦
  此云自然服。西域圣人出。九枝秀草生。师生草出。自然成衣故。

昙无德
  此云法正。是鞠多弟子。四分律主也。

昙摩迦罗
  此云法时。天竺沙门。始依四分。十人受具。遥依法正。

法聪
  四分标释云。元魏孝文时。本学僧祗。因考受戒体。始阐四分。遥承法时。

道覆
  聪之弟子。最初撰疏科六卷。以释四分。

惠光
  初从佛陀禅师出家。陀曰。此子宜先听律。律是慧基。非智不奉。若初从经论。必轻戒网。由是依覆通四分律。撰疏十卷。

道云
  从光受学。撰疏钞九卷。判释广文。

道洪
  从云受学。亦撰疏文。

智首
  禀戒之先。於古佛塔前。预祈显验。蒙佛摩顶。身心泰然。方知感戒。及寻律部。多会其文。从洪受学。撰疏二十卷。

南山道宣
  南山。即终南山名。距长安八十里。在扶风武功县。其山北来。势终南故。或名中南。关中记云。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律祖讳道宣。字实相。京兆钱氏子。父吏部尚书。母梦梵僧语之曰。所孕者。粱时僧佑律师也。及长。依日严頵公出家。年二十。依首师进具。亲从学律。居中南纻麻兰若。宗承首法。撰行事钞。建南山宗。烧戒定香。行般舟行。前后总二十会。常感天人送馔。侍卫修行。唐高宗乾封二年丁卯。十月三日入灭。众闻天人同声请师归弥勒内院。穆宗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人奉侍。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坠。佛日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懿宗朝谥号澄照大师。诏天下寺院。图形供奉。

允堪
  谥号真悟大师。撰会正记。续南山宗。韦天示现。地涌戒坛。

圆照
  字湛然。余杭唐氏子。撰资持记。嗣堪律师。

述作
  述者之谓贤。作者之谓圣。

典型
  孟子曰。太甲颠覆。汤之典型。乃谓圣人正暴除乱。征恶除非。劝善之法度。

王祖
  名。称。义。出礼记。

古心
  讳如馨。溧阳杨氏子。依摄山素安大师出家。因慨律学荒芜。步礼五台。求见文殊受戒。至半山中。见一婆子。捧僧伽黎问曰。汝求何事。曰。求见文殊菩萨。亲受大戒。婆曰。持衣来否。曰。未。婆曰。此衣与汝。师手接衣。婆标指曰。那不是文殊么。师才一回顾。婆子不见。菩萨於云中垂手。摩师顶曰。古心比丘。文殊为汝授戒竟。师於言下。顿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门。视大小乘律。如自[离-蹂+月]中流出。遂还金陵。中兴戒法。时雪浪法师奉 勅修长干宝塔。工将告竣。塔顶艰举。其心勿悦。少顷隐几而卧。有神人梦中慰曰。异日优波离尊者振锡绕塔。顶窍自投。尔何疑虑。明旦师率弟子。执杖绕时。顶果自上。世人咸信为波离再转也。时 神宗皇帝御赞曰。瞻其貌。知其人入三昧。绝六尘。昔波离。今古心。谥号慧云和尚。

中兴
  废而复兴曰中兴。如周宣王。汉光武。中兴帝王之业。律祖则中兴法王之戒也。

长干
  江宁报恩寺旧额。

三昧
  讳寂光。瓜洲钱氏子。初从雪浪法师习贤首教观。次求古心律师受具足戒於润州甘露寺。亲炙有年。惟律仪是任。师嘉其行解。传授毗尼。弘扬戒法。行道豫章。缁素敦请开戒於东林寺。陆地忽透千叶白莲一十八朵。按庐山纪事云。远公临灭度时示众曰。若有白莲重开吾。当再来教化矣。自晋迄明。枯而不荣。池久为地。师到此山。白莲花开。时人忆昔符谶。皆称师为远公再来也。及住华山。十方贤圣结赞曰。白莲预谶振千华。其斯之谓欤。余多神异。详在铭传。

尸罗
  此云清凉。谓离热恼得清凉故。大论云。秦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行放逸。是名尸罗。以义而翻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古翻为戒。戒者。制也。谓能制一切不善之法也。

开物成务
  句出易经。

琐琐
  繁碎也。

狂愚
  狂无德性。愚无慧性。

安坐不进
  文句出楞严。

举足等句
  出孝经。

安居
  南山云。形心摄静为之安。要期住此为之居。静处思微。道之正轨。理须假日追功。策进心行故。佛制安居有三种。谓前。中。后也。初四月十六日是前安居。从十七日已去。五月十五日。名中安居。五月十六日。名后安居。故律云。前安居者。住前三月。后安居者。住后三月也。

住持
  谓安住道德。执持教化。令法久住故。又云。住於真理。持而不失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