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天台宗
- 闲居编
闲居编
西圣之大 维远得之 庐山之高 维公悦之 西湖之社 群贤慕之 有始有卒 不磷不缁 我缘既终 我灭于兹 神游无何 名扬圣时 欲知我道 兮视此丰碑
辨宋人
宋人卖矛楯於市有买矛者曰此矛甚利所刺皆陷有买楯者曰此楯甚坚无能陷者或曰用子之矛刺子之楯如之何因而绝对知其说者虽妇人童子必能哂之吾览韩子不哂於宋人也何则抬舁负贩事事固然也吾谓代人之学者美己誉善皆宋人也以其未得少见曰我之道深於识矣未着一言我之道勇於才矣或语以子之识掩子之才可乎曰不我知也於是怨天尤人妄动求达奔走於天下以聘於知己於戏其可哂也由吾不哂於宋人故辨之。
中人箴(并序)
仲尼曰中人已上可以语上也中人已下不可以语上也又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说者云上智不可使为恶下愚不可使强贤噫立言垂训俾迁善而远恶者惟中人可也於是作中人箴。
少私寡欲 无纵贪竞 戴仁抱义 无失方正 罔念作狂 克念作圣 学宜择师 友宜亲仁 行道扬名 积恶灭身 斯言有征 敢告中人
松江重佑和李白姑熟十咏诗序
松江重佑师学佛之外於风骚颇工尝爱李谪仙姑熟十咏因赓而和之钱唐僧智圆字无外序曰夫诗之道本於三百篇也所以正君臣明父子辨得丧示邪正而已洎乎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后世屈宋李苏建安诸子南朝群公降及李唐作者不一而辞彩屡变骋殊轨辙得之者虽变其辞而且无背於三百篇之道也失之者但务嘲咏风月写状山水拘忌声律绮靡字句於三百篇之道无乃荡尽哉故李百药论诗而文中子不答唐朝李谪仙得之者也其为诗气高而语淡志苦而情远其辞与古弥异其道与古弥同则姑熟十咏复尤於众篇矣而二百年来莫有继和者今佑师之作情志语气惟肖於谪仙则佑师之善诗其可知也圆尝与佑师游见托为序故得直书以冠于篇龙集甲寅九日於钱唐西湖崇福寺讲院序。
远上人湖居诗序
古者卜商受诗於仲尼明其道申其教而其序甚详后世为诗者虽辞尚平淡意尚幽远而子夏所序之道不可咈也繇是赞其辞知中心之哀乐焉国政之美恶焉故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又曰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噫诗之教大矣哉岂但拘四声辟八病叙别离状物色而已乎钱唐西湖崇远上人好古博雅乐天知命栖迟山水间盖有年矣於香火事佛外颇留意於吟咏虽颜齿已衰而情思弥壮一日见访袖出湖居诗十章示於予且以序为请予三复之而皆叙闲逸美太宁也於戏布於四方流于百世俾诵其辞者乃知贤者之心乐王者之化洽则上人之为诗庶乎子夏所叙之道也岂但驰骋於偶对拘忌於声病耶若乃所得之尤者其句则有积水涵虚碧遥峰带月秋香飘寒水远烛映夜堂深幽鸟入深霭残霞照晚流猿声秋岳逈月影夜潭空凡此数联即所谓辞尚平淡意尚幽远者予不佞谨为序之以酬其请云天宋三叶大中祥符八年闰六月哉生明钱唐僧某序。
闲居编第三十三
闲居编第三十四
宋孤山沙门 智圆 着
钱唐兜率院界相榜序
兜率院者皇朝太平兴国元年忠懿王所建也厥事裁讫会王纳版藉归于天子故结界之法无得行也大律师梧公勤以训人勇於为法大中祥符九年夏四月十三日由寺之圣果而来居焉将传授乎毗尼莅众沙门紫其服者曰慈度之请也至止之翼日群英毕臻梵筵肇启举知律者以白二法行结界事起居有仪宣秉有序作法既周大界斯成而今而后依是住者为能秉有成济之功为所召无奔驰之劳摄衣焉摄食焉说戒焉自恣焉凡曰[(雪-雨)/粉/大]章可举而行孰谓其地弱不胜乎噫忠懿经构于前梧公结界于后二者既备道繇是光虽财法之两殊及其立事一也吾以定慧训乎来学且知圣道以戒律为始因诺来命序其所以然也。
遗嘱
吾尝念没后残躯方嘱汝辈弃之中野流之长川以饮蜚走鳞介类谅汝辈必不能遵方嘱以阇维而斫伐烧所皆密迩塔庙则有臭气熏秽之咎始欲土葬复虑惑阴阳家流向背吉凶之说抑又妨垦耕之地费信施之财皆吾心所不欲也乃预凿土窟藏陶器一以为归全之具吾没后不须剃头不须澡洗宜敛以浴衣不得停留即时以钱若衣雇净人舁送窟所内陶器中窟户用砖石三两重甃之不得报俗眷及朋友门人不得发遗书不得变服号咷人或慰之戚容掩泣而已此亦不坏世谛也不得率众人钱以供丧事所有衣钵什物一毫以上准律分之卧蹋卧具书厨及内外典籍除他人者悉与如理其玛瑙院乃为政思齐浩才者或经始之或佐成之仰现前僧同付与三子其或他行则召来付之任彼施为或别请宗师或昆弟共住或承袭讲演或易作禅居或更为律院苟无害於人有益於道则无不可若乃立身行道之事息心达本之旨吾述之翰墨不鲜矣此无复言矣其所嘱后事遵吾行之则吾法门眷属世世与师俱生共扬妙道厥或不遵则魔之党非吾徒也世人或怪汝所行而见责当出此牍以示之天禧己未季春朔手写于版悬诸讲堂之左。
病夫传
病夫者以其厌厌常病故以为号尝杜门穷居箪食瓢饮不交世俗每精别方书调品药石以自医病少间则讨论群籍以自娱或议一事着一文必宗於道本於仁惩乎恶劝乎善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吾心其病乎三教其药乎矧病之有三药可废邪吾道其鼎乎三教其足乎欲鼎之不覆足可折邪为儒者或以多爱见罪攻异为谤病夫且不易乎世不变其说也时或登山临水搜吟写望夭夭如也申申如也不以体中羸耗为苦寂寥自得以矫时态虽富贵权豪而托病不附虽大名厚利而托病不苟虽清商流征而托病不听虽膏梁甘旨而托病不嗜由者不为权所动不为名所役不为音所聋不为味所爽不为人所忌不为俗所混而全生之用见素之道尽蕴於病中矣病之时义大矣哉尝作病赋以言其道。
病赋(并序)
吾尝患脾病语久食饱辄气喘汗流耳鸣目眩不堪其苦也且夫圣如仲尼达若伯阳累乎有形亦未能逃斯患也然虽凡圣贤愚之所共有(句)达与不达中心高下如涂汉焉是知怅然不乐为病所困者下愚也泰然无闷以道自持者上智也矧吾禀金方之训学至真之法岂可以小疾煎熬而忘於道乎抑又尝闻诸天台云夫治病有四焉谓药治假想治咒术治第一义治吾不敏庶几上智之道而以理观为专治盖第一义之谓也因作赋以导其志云。
四大相攻 五藏不利 隐几支杖 乖情恼意 性情以道 制心以义 庶乎斯旨 从何取类 伊昔仲尼 亦有其疾 其道皎如 请祷惟失 伊昔伯阳 乃嗟大患 其道在焉 有身靡间 吾师寂默 不远其则 方丈寝床 其仪不忒 病从心作 惟病是色 色全是心 胡为自贼 心体本无 病从何得 药非芝[廿/(尤-尢+木)] 医非扁和 病斯无病 谁涅谁磨 病乎病乎 其如予何
讲堂铭
能仁去世 微言在兹 四依不兴 流通殆而 爰命哲人 扶颠持危 力扬彝训 提纲振维 法鼓其镗 法轮载脂 为人模范 慎尔威仪 行道有勇 击蒙忘疲 来而不距 往而不追 摧邪务本 显正务滋 其告无渎 其辞无枝 善世不伐 多闻阙疑 辨惑以智 摄物以慈 勒铭讲堂 敢告法师
窗虫铭
密室有虫思游大空窗纸兮有状而塞空隙兮无形而通无形者非彼所见有状者是彼所从脑扣击而欲碎声啁噍而无穷吾驱之空隙而俾度彼还扣窗纸而如故虫乎虫乎徒有出心自昧出路尔将谁咎兮啾啾哀诉。
闲居编第三十四
闲居编第三十五
宋孤山沙门 智圆 着
四谛具惑释义颂
俱舍云
苦下具一切集灭除三见道除於二见上界不行恚。
释曰。
苦谛十使皆具足 身见唯缘苦境生 集谛痴业有漏因 灭体无为无漏果 皆非身见所缘境 边见并及戒禁取 此二随身亦不生 是故集灭除三见 道谛本为无漏因 是故身见亦不起 邪见既拨无圣道 戒禁还须邪见生 执取非道为真道 是故则有戒禁取 四谛具惑有亲疎 苦下疎三亲有七 执我我所为身见 边见后身计断常 邪见拨无因果法 见取执劣以为胜 禁取於非因计因 疑则犹豫而不决 无明迷暗不了故 此等皆依苦境起 是故七惑号亲迷 贪瞋与慢三种惑 不从苦谛境上起 但缘前七背上生 是故三得疎迷号 集七四亲三种疎 邪见拨无疑犹豫 见取执劣痴迷暗 三疎名目亦如前 贪等只依四法起 灭则三亲四是疎 疎则前三添见取 苦谛是劣执为胜 是故见取得为亲 今灭谛是胜妙法 不可更言劣为胜 但从邪见背上起 执劣为胜名见取 是故灭谛疎有四 亲疎行相悉如前 道八三亲五种疎 亲则疑痴与邪见 疎法望前加禁取 苦谛戒禁则为因 有漏果非无漏道 妄执为因为果故 则有戒禁亲缘起 道谛真因真道故 不可亲缘非因道 但缘邪见起非道 故以戒取属疎法 道灭俱是无漏法 非是执劣以为胜 见取同前亦属疎 但从邪见起其执 总依俱舍释如上
依婆沙释第十六心属修道义 颂曰
忍智十六心 三五属见道 后一修道摄 前见未曾见(谓前十五心从无始来未得法眼未曾见故名见道) 后见已曾见(第十五心道类忍时已见道谛境故故十六心是重见谛) 故前见后修 比智方见理 一缘一谛理 智得称重见 中间法比忍 虽后亦重见 见未究竟故 是故但属见
净名经释见见章
荆溪净名记至声益初频云见见者今释之为三一正解二引证三科简初文者谓昔断有为保证小果见有小乘今被大诃起心欣慕复见有大故云见见若至法华开小即大两执都忘故无见见二乘既尔三教钝根菩萨亦然二引证者荆溪指释甚明与人或未见故记云执小即是小乘见有果人生释上一见字也又云慕仰大乘者知有大乘起见敬服此释下一见字也此二见二乘见见也又云虽有三教正意以圆诃诸菩萨不任大旨见见同小此言菩萨见见也谓昔起偏见以不达即偏是圆故又云至法华会方乃见咸归此言开会同一佛乘无复见见也三料简者问荆溪何故於此忽立见见之名答此中疏文以显义耳前经未明弹诃疏文未明缘集岂得论手问经疏无此名相荆溪何故以强立答大论云四依问见见属何惑乎答根本无明也。
注天台涅盘疏主顶法师赞
三月能语(法师讳灌顶字法云常州义兴人也世祖避地东欧因而不反今为临海之章安焉父夭早亡母亲鞠养生甫三月核而欲名思审物类未知所目母夜称佛法僧名师仍口效音句清辩时共惊异因告摄静寺慧拯法师闻而叹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为名)早岁出家(及年七岁还为拯公弟子才业日新玄儒并骛清词丽藻驰誉当时年登二十进具奉仪德瓶油钵弥所留思洎拯师厌世沐道天台承褶定纲网有阙绪陈至德元年从智者禅主出居光宅研核观门频承印可)。
杖麾裂石(尝於佛陇讲暇携引学徒累石为塔别须二石用构塔户弟子光英初以车运一石咸疑厚大更欲旁求复劳人力师举杖聊挥前所运石飒然惊裂遂为两段厚薄等均用施塔户宛如旧契)。
言涌白沙(乐安南岭地曰安洲碧树清溪流泉伏溺人径不通师留连爱玩顾而誓曰若使斯地夷坦当来此讲经曾未浃旬白砂徧涌平如玉鉴师不违前愿乃讲法华光明二部用酬灵意)。
香流愈病(师化流嚣俗神用无方村人於法龙去山三十里染患将绝众治不愈其子奔驰入山祈救师为转法华经焚旃檀香疾者虽远乃闻檀香入鼻即时痊愈)钟击摧邪(尝於章安摄静寺讲涅盘经值海贼钞掠道俗奔委师撞钟就讲颜无慑惧贼徒麾幡诣寺忽见兵旗耀日持弓执戟人皆丈余雄悍奋发群贼惊散)。
智晞所观(有同学智晞智者亲度以唐贞观元年卒临终云吾生兜率矣见先师智者宝座行列皆悉有人唯一座独空云却后六年灌顶法师升此说法)推验无差(师以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春秋七十有二初示轻疾无论药疗而室有异香临终命弟子曰弥勒经说佛入城日香烟若云汝多烧香吾将去矣色貌欢愉奄然而逝举体柔软顶暖经日焚香验意即慈氏降灵计岁论期审既言不谬矣)。
自恣文
某谨言式观我法眇觌真风大师成道十有二年教略人真毗尼未作逮乎须提那子之犯也旋制初篇次立余聚随犯随制肃然宪章初篇既在於摈科余聚乃开於忏法忏法着矣释子行焉但以人心多迷罕能自讼故必假他人之纠举方随篇聚以忏扬俾破器以重完若垢衣而载净忏罪之法其利博哉是以安居告圆自恣斯作且夫西域则分於三际中华则开於四时彼既以热际护生此则以夏中禁足抑又此以合朔为月旦彼以既望为月初乃护夏九旬以哉生魄为其终也恭惟某院幽奇胜槩萧洒精蓝无非博识之名人尽有清高之景行岂虑明珠之有类何疑美玉以多瑕盖以禀佛勅以无违行僧门之盛事者也所言自恣者自谓自宣己罪恣谓恣僧举过内彰无私隐外显有瑕玼身口托於他人故称自恣所以制在夏末以夏初创集若互相举过则废道妨业夏末将行各陈发露则荡过除疑今以坐夏既圆游方无阻於是开月殿集缁徒循本部之文行自恣之法如某者腊卑德薄学浅才荒叨受品提谬当宣秉而况英贤毕集耆德俱臻祇对乖疎无任悚栗之至。
南山大师忌
右伏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则百世不除能捍患而能御灾则四时宜祀矧以儒教乃不刊之典在吾宗为可则之规爰自像教东传毗尼西出虽五部之星分岳峙竞化竺乾而四分之鹗立鹰扬独行震旦莫不祖乎法密宗我南山况当不乐之辰合展惟馨之荐恭惟南山律主育灵隋世阐化唐朝撰事钞则法施於人荷佛寄则名扬於世垂范以作则功德以昭明止恶防非頞捍御而显着其道甚大无德而称某幸赖夙因获传遗训戒珠有类固非赤水以求来律海无涯且乏浮囊而渡去粗陈供养式表归依伏乞以慈修身享我克诚之荐无剎不现鉴斯明信之心所愿圣历县长黎元緌帨戒律而灯分来裔照耀不穷讲谈而雨散诸方沾润无极高步涅盘之境同游解脱之门某不任拜首稽首归依殒越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