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天台宗
- 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释义
续藏经 教观纲宗释义
明 智旭述
教观纲宗释义目次
观非教不正四句 依教设观数亦略同 半字满字 生灭门不生不灭门 对半明满 涅盘追说四教追泯四教 般若带通别正明圆教 秘密不定 法尚无一云何有四 四阿含毗尼阿毗昙 生灭四谛 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实有二谛 诸行无常四句 知一切法从因缘生 暖顶忍世第一 八忍八智 真无漏三十四心 苦无逼近相四相 痴如虚空等 幻有空二谛 两种含中二谛 别入通三谛 圆入通三谛 诸法不自生四句 解苦无苦而有真谛 扶习润生 行则五行差别 一因逈出不即二边 一果不融诸位差别 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显中二谛 圆入别二谛 别三谛 圆入别三谛 圆建立众生 不思议二谛 圆证三德涅盘 十乘观法 附三慈体相
教观纲宗释义目次(终)
教观纲宗释义
北天目藕益沙门智旭述
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观者禀教修行之法也教网万殊大纲唯八而化仪无体全揽化法为体则藏通别圆四教乃教之纲也依教设观亦复万殊而析空体空次第一心四观收无不尽则析体等四乃观之纲也教观虽各有四而前三是权后一是实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乃佛法之宗要也临济云识取纲宗本无实法夫四教四观总为对治众生见思无明重轻诸病而设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所以施此四教须有顿渐秘密不定四种之殊岂容执着又为实施权则不可执实而废权开权显实则不可执权定异实故云无实法也。
观非教不正四句
问教观止约自行化他本无二理何得云有教无观有观无教耶答得意之人举一教字教为法界便具观法不必更别言观举一观字观为法界便具教法不必更别言教只因众生但认语言为教不能与观相应但认工夫为观不能与教相应故设做工夫不以教印则盲修瞎炼未免行邪险径名之为殆犹所云思而不学也设学文字不解观心则说食数宝究竟茫无受用名之为罔犹所云学而不思也。
依教设观数亦略同
化法四教则有四观化仪四教但有三观无秘密观故云略同又顿渐不定三教统该化法四教而顿渐不定三观唯约圆观故云略同明其不尽同也。
半字满字
喻出大涅盘经例如此方小学大学也三藏正化二乘傍化菩萨哆哆和和渐诱初学故如半字通教正化菩萨傍化二乘名为大乘初门别教独菩萨法圆教纯明佛法故如满字此略判也细而论之藏通诠真名为半字别圆诠中名为满字又藏教不能通至别圆故但是半字通教能通别圆是半而含满别教须用藏通方便是满而带半唯圆教始终皆以佛知佛见而为修行是满字法门也。
生灭门不生不灭门
三藏诠生灭四谛由之证道故名为生灭门通教诠无生四谛由之证道故名为不生不灭门亦一往略判也细而论之三藏或界内生灭门通教是界内不生灭门别教是界外生灭门圆教是界外不生灭门又通教约界内论虽不生灭约界外观仍属生灭以其但能体分段空不能体变易空故别教约界外论虽云生灭约界内观亦不生灭以其虽不体变易空亦能体分段空故○言界内界外者三界之内见思为因所感分段生死为果藏通二教正治此病名界内教三界之外方便实报二土无明为因所感变易生死为果别圆二教正治此病名界外教。
对半明满
诸方等经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故云对半明满然细论之或以通别圆对破三藏如维摩经五百弟子品是也或以别圆对破藏通如佛与弥勒论说俗谛诸大弟子谓说真谛真俗俱不解是也或唯以圆对破藏通别教如大佛顶首楞严经诃斥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别成三乘魔外者是也。
涅盘追说四教追泯四教
重为未入实者广谈常住是追说圆教也又为末世钝根重扶三权是追说藏通别教也虽复四教并谈而与方等四教不同方等中之四教藏通初后并不知常别教初不知后方知(初心虽知中道是但中理不具诸法不同涅盘佛性)唯圆教初后俱知今涅盘中之四教同知常住故不同也既前三教亦皆知常不同方等中隔异之三是追泯藏通别也既扶三权以助一实不同方等中对三之一是追泯圆教也。
般若带通别正明圆教
会通一切世出世法皆摩诃衍互具互融是圆教也或说法性离一切相非生死非涅盘非有为非无为等则是带别教义或说一切法如幻如梦或说诸法实相三乘同证则是带通教义盖般若明空有共不共共即诸法本空三乘同证出三界四果幻缚是通教义不共即第一义空菩萨独入断三土二死因果是别圆义若云依第一义空得成诸法犹是别义若云即第一义空顿具诸法诸法无非第一义空乃是圆义也细玩大部般若显发圆义为多为钝根人略带通别方便耳后人判般若为空宗者但得共意尚未知别教义何况知有圆教义耶。
秘密不定
具足应云秘密不定显露不定盖一音说法随类异闻异解就相知边则名显露不定就不相知边则名秘密不定也秘密故无可传可传便属显露不定又或一座说法两人所闻所解不同若互相知则皆名显露不定若互不知则皆名秘密不定若此知彼彼不知此或彼知此此不知彼则约不知边便名秘密若约知边便名不定也。
法尚无一云何有四
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又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寂灭则何一何四此所谓识取纲宗本无实法也因病设药大纲唯四开权显实究竟归一一为实三为权权实相对皆是不得已而有言若论本体不但不可名四亦复不可名一故云非权非实也然所谓非权非实者非谓出权实外别有一法名为非权非实但以权即实家之权故即非权实即权家之实故即非实犹云波即水家之波故即非波水即波家之水故即非水究竟同一湿性耳湿性岂在波水外哉。
四阿含毗尼阿毗昙
阿含亦云阿笈多亦云阿笈摩此翻教又翻法归又翻传所说义又翻无比法通则大小二教皆名阿含别则增一阿含约数明法长阿含明世界生起等事中阿含明诸深义杂阿含明诸禅法乃摩诃迦叶请阿难陀结集故云四阿含也毗尼亦云毗柰耶亦云鼻柰耶此翻善治亦翻调伏亦翻灭亦翻律通则佛所说教皆名正法毗尼别俱因事所制五篇戒相摩诃迦叶请优波离结集成毗尼藏初唯一部后因诤故分为大众上座两部乃至分为十八部等久后流传力留五部也阿毗昙亦云阿毗达磨此翻无比法又翻对法通则佛所说法亦皆名阿毗昙别则摩诃迦叶自结佛所说论及阿罗汉所造诸论名为阿毗昙也问半满皆有三藏何故独名半字法门以为三藏教耶答凡有二义一者半字三藏部帙各别满字经律二藏混同二者据法华云贪着小乘三藏学者又智度论处处以摩诃衍斥三藏法故呼半字法为三藏教也问何故不名为小乘教耶答此教具有三乘权法是故不可偏名小乘。
生灭四谛
三界二十五有果报色心并是三相有为之法故名生灭苦谛贪分烦恼二万一千瞋分痴分等分亦各二万一千总此四分共有八万四千烦恼此烦恼心皆悉流动扰浊内心由此方起善恶不动三有漏业能感三界生死苦果故名生灭集谛以戒定慧对治易夺贪瞋痴等名为出世之道譬如明生暗灭故名生灭道谛灭彼三界因果之有方得还于真谛之无故名生灭灭谛也问有为四相所谓生住异灭今胡但云生异灭复有处但云生住灭耶答略则但言生灭足显有为广则须言生住异灭以表无实生表此法先非有灭表此法后定无异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暂有用今处中说故云三相自无而有假说为生自有而无假说为灭中间暂有假说为住住不久停复名为异故言住即摄异言异即摄住也若二若三若四总显有为虚妄不实平等平等。
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发业无明大约有二一者异熟果愚不知善恶因果确然无谬故发三涂恶业二者真实义愚不知三界无常无我贪着人天色无色界果报故发有漏善业及禅定业由此二种无明既发有漏善恶不动三种行已便于现前一念心中引得将来三界受生识种即此识种便具名色六入触受等种故云无明缘行乃至触缘受也复由迷事无明于昔因所感现境界受不了知故而起贪爱所谓于诸乐受则爱其合于诸苦受则爱其离等复由此爱而起于取所谓于诸乐受种种追求令其常合于诸苦受种种方便令其速离等以此爱取二种润生之惑数数溉灌心中识等五支种子令其渐渐增长成熟便生有芽有芽既生则此身灭位任运向彼受生既受生已任运迁变而至老死起于种种忧悲苦恼故云受缘爱乃至生缘老死等也所以无明及行为能引二支识名色六入触受为所引五支爱取及有为能生三支生及老死为所生二支十支属因皆约现世二支属果别约未来依生死果复起无明依于无明复起行等致使三界因果不绝足显轮回及离断常不堕无穷之过此释出在唯识的可依承不必更依小乘论解也问十使皆能发业皆能润生何故发业偏说无明润生偏说爱取耶答发业则无明力强举强以该弱润生则爱取用胜举胜以摄劣释此十二缘生更有多门分别具如识论须往寻之。
实有二谛
此教但明人空不明法空故云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实法依此实法和合假名为人人虽定无法则实有名为欲谛直待修人空观断尽见思方灭三界阴入界等俗法复归真空名为真谛也。
诸行无常四句
若论此四句偈亦能横竖该摄一代时教初横摄者藏教以三界依正色心因果名为诸行一一皆是无常生灭之法必须灭此因果方证真谛寂灭之乐通教亦以三界依正色心因果名为诸行皆是无常生灭之法体此生灭即是灭已便证真谛寂灭之乐然此二教虽证寂灭实无能受乐者以无复身智故别教则以分段变易二种因果通名诸行皆非真常皆是生灭门摄灭此二边显于中道寂灭之理而有四智菩提妙心有大圆镜智相应心品所现无漏身土妙色故得恒受此真乐也圆教亦以十界因果通名诸行通名无常通名生灭而了达因果即是实相无常即常生灭即无生灭故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则不断痴爱起於明脱如融冰为水所以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也次竖摄者诸行无常句摄得六凡法界以有为有漏故是生灭法句摄得藏通二乘法界以出世圣人乃能知其为生灭故生灭灭已句摄得别教菩萨法界以灭二边归中道故寂灭为乐句摄得圆教佛法界法以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故今但用此四句证偏真理则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二句即苦集二谛生灭灭已一句约三学为能灭即道谛约因果为所灭即灭谛四谛皆是因果事相名安立谛寂灭为乐一句约所显理以为真谛乃是非安立谛故云理居事外为偏真也。
知一切法从因缘生
名字位中观察正因缘境具破外道凡夫分别我法二执言法执者不出邪因缘及无因缘二种时方梵天等名邪因缘自然名无因缘也言我执者妄计是常是一自在能为主也然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亦有四教差别若知性具为因迷悟为缘三千性相为所生法即属圆教若谓一切种识为因展转熏习为缘分段变易乃至四智菩提为所生法即属别教若以六识相应有漏种子为因六尘美恶中庸境界为缘三界依正色心因果为所生法即属藏通二教但通教则知若因若缘若所生法皆如幻梦藏教则以为实法耳故圆解则能徧破外道凡夫我法二执及藏通别等种种法执别教亦能破于外道凡夫我法二执及藏通二教法执通教亦能破于外道凡夫我法二执及三藏教法执今藏教则唯破外道凡夫我法二执也既从内六识因外六尘缘而生则三界依正决定不从时生不从方生不从大梵天生不从极微性生不从地生不从水生不从火生不从风生不从空生亦不从神我生亦不从本际生但由内因外缘和合所以虚妄有生则亦非自然生故能徧破邪因缘无因缘二种法执也若法从因缘生生必有灭故无常生灭相异故非一非一则不自在不能为主故必无我正报既非是我则依报亦必非我所矣。
暖顶忍世第一
由四念处发四正勤断二恶修二善勤观四谛能发似解犹如钻火先得暖相故名为暖由修四如意足发生禅定谛观转明如登山顶洞览四方故名为顶由定慧均平善法增进能成信等五根安住不动故名为忍由五根增长成力能破五障而阶见道于诸世间有漏位中最为胜妙故名为世第一以此有漏闻思修慧为增上缘资助本具无漏种子令发现行而人见道。
八忍八智
欲界四谛下各有一忍一智谓苦法忍苦法智等色无色界四谛下亦各有一忍一智谓苦类忍苦类智等合为八忍八智忍即无漏禅定智即无漏观慧也无间道中三昧断惑名之为忍乃即慧之定解脱道中观慧证理名之为智乃即定之慧。
真无漏三十四心
见道八忍八智名十六心修道约三界九地各有一无碍一解脱名十八心见修合论共成三十四心此之定慧并从无始本具无漏种子所发现行由此现行能证真谛我空真如故云发真无漏三十四心也三大阿僧祗劫所修福智为增上缘无始法尔无漏种子为亲因缘故得顿发顿断顿证然约所断惑品故分三十四心若约能断能证唯是无漏定慧而已所证秪是我空真如亦名择灭无为无为真如不堕诸数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故名三十四心复分渐顿种种不同。
苦无逼近相四句
三界色心依正诸果名为苦谛如幻如梦当体全空所以无逼近相所谓生死即涅盘也见思烦恼有漏行业名为集谛不自他生不共无因所以无和合相所谓烦恼即菩提也既体达烦恼即是菩提故道不二相非别有法为能治也既体达生死即是涅盘故灭无生相非别有法可证得也然此但是即空故与圆教即中不同。
痴如虚空乃至老死如虚空无明如幻化不
可得故乃至老死如幻化不可得
痴即无明也十二因缘流转还灭名相与前藏教不殊但以体空智慧了达生即非生灭即非灭耳痴如虚空等者谛观无明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犹如虚空但有名字毫无实体也行等例知无明如幻化等者无明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以当体不可得故喻如幻化本不可得不可妄谓自他共离生也行等亦然。